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推进老年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2024-04-11 18:33周延军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示范校标准化建设

□ 周延军

一、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标准化建设

遵循系统思维规律,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加完备、更加丰富多样、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的需要,这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老年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而为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出贡献。

经过40年的实践探索,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卓有成效,但在顶层设计、协同治理力度上还应加强,教学内容设置需要完善,师资专业化水平亟须提升,数字化应用等需要迭代更新,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更是需要重视和强化。我国的老年教育很长一个时期内,在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师生管理、数字化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没有可遵循的统一标准和建设规范,多种发展模式并存,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差异大,制约着我国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这是指导中国标准化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统筹推进标准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标准化事业改革创新的行动指南。2023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推进基层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为老年教育的标准化之路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参照系。因此,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统一的老年教育标准,以达到最佳发展秩序和办学效益,这是发展高质量老年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中国老年大学标准化示范校认证是推动老年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推进老年教育标准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协会成立36年来,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凝聚作用,广泛联系各地老年大学,推动落实“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老年大学办学宗旨,促进各地老年大学在办学原则、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和业务创新,发挥了导向作用。协会2019年初设立“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团体标准专业委员会”(简称“协会标准委”),明确了该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团体标准制定修订程序》。2020年9月成立“中国老年大学示范校标准研究课题组”,2021年3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团体标准《中国老年大学示范校评价指南》经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批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

《中国老年大学示范校评价指南》的发布,在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指南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是力求标准化示范校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指南共设置7个一级指标,2个加分项指标,28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涵盖党建工作、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师资和学员管理、办学条件、学术科研、信息智能化和特色办学;二是标准化示范校评价指标经过严格的制定流程和国家标准院的审定,依法实施,更具权威性;三是标准化示范校的评价指标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清华大学牵头,国内数十名从事老年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编制,保证了各项指标既充分反映目前老年大学的办学实际状况,同时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示范性要求。

为了确保认证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协会制定了《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验收工作流程》《中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验收工作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实践的老年教育学者专家组成专家验收团队,并进行上岗培训。截至2023年底,400余所老年大学参加了标准化示范校的相关培训和创建工作,230多所老年大学提交了标准化示范校的评审材料。自2023年9月开始,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组织专家组对近20所省市县级老年大学申报材料进行了线上初步验收,并进驻10余家老年大学进行实地验收。

总体上看,各申报单位均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注重创新,规章制度齐备,具有规范的议事决策机制。职能处室、院系学科专业设置完整,分工明确。财务、资产管理规范;教学规章制度健全;坚持党建引领,具有正确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学习形式,不同程度地推进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学校教务管理队伍健全,重视信息化建设;师资以兼职队伍为主,师生比例合理,社团活跃;校生规模与办学条件和能力相匹配。作为公益一类或二类单位,在办学场地和经费方面均有保障,办学基础能力较强。

标准化示范校认证工作启动以来,确实起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效果。申报单位认真学习领会《中国老年大学示范校评价指南》,通过组织培训、区域交流、梳理自查,提高了对老年教育标准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他们经过对申报材料的梳理准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加认清了在多个指标要求中的不足和差距。已经通过专家组线上线下验收通过的各老年大学,以问题为导向,重视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找到各项工作的差距,研究改进措施,巩固发展成果,同时在规划加强内涵建设,以探索形成长效机制的路径和举措。

三、进一步做好标准化示范校认证、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应该认识到,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有所区别,老年大学之间发展也不平衡。比如,有的单位规章制度虽然齐备,但其规范性、指导性需要加强;有的单位注重了教职员工的党性教育,但学员临时党支部建设不够扎实;有的单位职能处室虽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管理需求,但职能划分并不清晰合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硬件投入较整齐,但在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方面差异较大。而且,在教学内容安排、师资专业化水平、学术科研、数字化推进等方面,老年大学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这也成为不少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一)完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

老年大学20世纪80年代创建,学习者最初以离退休干部及部分知识分子为主。进入新世纪,逐步转变为面向全社会老年人,由休闲娱乐性质逐步向教育性质转变,课程设置也随之改变,但是总体上说,老年教育的课程仍然是传统的休闲养生、医疗护理、书法绘画等为主,同质化严重,政治经济信息类、职业技能类课程相对匮乏。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0月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老年教育内容概括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养生保健、心理健康、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家庭理财、闲暇生活、代际沟通、生命尊严等10类,对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具有指导意义。随着老年教育从“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型发展,教学重点从偏重“求快乐”,转向引导老年人发挥潜能、服务社会。以老干部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老年大学,在保障老年人对休闲娱乐课程需求的同时,要减少对传统课程的过度依赖,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多元统一,既有“琴棋书画”,更要“立德树人”。尽力增设思政类、信息类、技能类公共课程,并纳入教学体系。在县级及基层老年大学,应加大公民素养、社会工作、老年心理、实用技能、老年维权和政策解读等课程。

(二)强化项目品牌、精品课程意识

项目品牌是在一定时期老年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的教育项目,也是学习文化、实践成果和价值认同在老年教育过程中的集中体现。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学习者满意度要靠优质项目品牌支撑。就目前老年大学发展现状来看,有影响力的项目品牌相对缺乏。有的品牌也只是在本校或某些区域产生了积极效应,但持久性、广泛性有待于提升。创建老年教育品牌应融入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体现民需性、丰富性、持续性以及开放性。

老年大学精品课程,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建设和认定标准,其公信力和可信度并不理想。老年大学所认定的精品大多由协会下属专业委员会、地方社会组织等评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学校自行认定的。老年大学系统应参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精品课程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统一的中国老年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指南和认定标准。当下,申报标准化示范校的单位应动员校内外各种积极因素,组建优秀师资团队,培育精英教师团队,因地制宜开展优质课程建设,开发精品课程,使其成为办好标准化、规范化新时代老年大学的重要支撑。

(三)着力提升师资专业化能力

老年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专兼结合、量质并重的专业化团队。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者,还要成为老年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与“辅导者”,既要具备基本的学历水准、专业(学科)素养、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一些特殊能力,比如:与社会各方联系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联系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能够争取各方支持、善于调动各类资源的能力,教育活动的策划(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

目前,老年大学没有专职教师的学校居多,主要是依靠兼职教师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有的单位存在过度依赖外聘教师的情况。在编制和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应配置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对外聘师资的培训,增加参加全国性培训活动的频率,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资培训,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增强师资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专业化能力。

(四)扎实开展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是促进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理论体系,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活动,具有极强的理论操作性和实践价值。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方面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每一位老年教育工作者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目前,各地老年大学在学术科研方面的开展非常不平衡。绝大多数学校缺少明确的学术科研规划,激励手段弱化,教职工对申报各级课题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端课题望而却步。由于没有常态化的必要的专业指导和业内交流,提升归纳工作经验和探索认识的论文质量不高。因此,老年大学要着力推进学术研究,鼓励教师、管理者参与不同级别、多种层次的课题研究,参加国际国内不同主题的研修活动。聚焦现实问题,以实证研究为主,发表、出版更多的论述,编写出高水平的校本教材,在国内国外多方位呈现教学科研成果。

(五)服务重心下移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老龄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老年教育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移、下沉是老年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这也是老年教育中一个突出的“弱点”“难点”和“痛点”问题。近年来,山东、安徽、江苏、福建等地的老年大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老年大学从机构化、围墙内的老年教育向社会化、网络化的老年教育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各地老年大学(老干部大学)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开设分校(教学点)、学校向社区居民开放、送教进社区、与基层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等多种方式,努力将优质教学资源向基层延伸。同时,强化“互联网+”老年教育模式,从实体性老年教育向坚持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转型,大力发展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多媒体学习。

(六)快速升级数字化应用水平

目前,大部分省市级老年大学重视数字化建设,基本完成基础教务报名系统,并开始外延其他业务和服务。但重视硬件、轻视软件,智能设备使用流于形式,不重视信息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及合理使用等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在加强数字资产建设与管理,发挥大数据在管理和决策上的应用,探索高科技、沉浸式教学设备在老年大学的应用等方面也存在认识上、实践上的诸多误区。省级组织部门、老年大学协会和老年大学均应注重顶层设计,协调推进数字化建设、完善教学平台功能、优化老年友好环境。如何以数字技术应用引领老年教育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学习与评价模式,以及支持服务模式的转变场,均是摆在老年大学面前的共同课题。

(七)协会继续做好培训协调工作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虽然已经组织了6次标准化示范校认证培训,但并没有覆盖全部申请标准化示范校认证的单位。伴随着标准化示范校认证工作的逐步深入推动,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市级老年大学、县级老年大学加入标准化示范校创建工作中来,两者分别在300所、3000所以上。因此,培训应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制度安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层级、分时段定期开展培训。培训期间,在总结前期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各项评价指标的讲解和阐述,指明其内涵。比如,“教辅机构包括的部门”“党支部建设考察范围”“如何界定办学方向告知醒目、社会认同、学员知晓”“如何理解社团年检和星级社团”“分层教学、实践教学、精品课程的准确内涵”,等等。

猜你喜欢
示范校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简述
茚旺高中“五措并举” 建成省级党建示范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白云区老年大学获“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荣誉称号
从“特色示范校”看音乐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