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4-04-10 18:59刘慧娟耿文馨张琳琳王晓娜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长白山区林草长白山

刘慧娟,程 莹,耿文馨,张 瑶,张琳琳,王晓娜

(1.吉林省重点国有林技术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2.吉林省林业信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3.抚松县抚松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白山 134500; 4.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吉林 长春 130022; 5.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33)

长白山拥有欧亚大陆东部最典型、最完好的垂直森林生态系统,在温湿度调节、降解污染物、削减温室效应、防止洪涝灾害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长白山林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森林、水利、矿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经济价值巨大,既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也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大水系发源地,为松辽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重要商品粮基地的稳产高产提供了天然屏障,在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利用,长白山区森林、湿地、草原资源总量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十分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虽然森林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长白山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但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强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增强长白山区生态功能,仍然是林草行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基本概况

本文记述的长白山区范围涉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白山市、通化市、吉林市、梅河口市,区域总面积10.3万km2,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54.1 %。

1.1 资源现状

1.1.1 森林资源现状

截至2020年末,长白山区林业用地面积803.8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84.3 %;有林地面积736.3万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87.3 %;森林蓄积量10亿m3,占全省森林蓄积量的91.2 %,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量137.1 m3;森林覆盖率72.4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理位置,形成了我国东部地区特有的植物区系,是我国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有野生植物4 000余种,野生动物4 900余种。

1.1.2 湿地资源现状

长白山区湿地类型有藓类沼泽、森林沼泽、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库塘湿地,拥有储量丰富的泥炭资源,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和牡丹江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截至2020年末,长白山区湿地面积29.2万hm2。其中自然湿地22.4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76.7 %;人工湿地6.8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3.3 %。

1.1.3 草原资源现状

截至2020年末,长白山区草原面积5.7万hm2。其中天然和人工草地0.2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3.5 %;其他草地5.5万hm2,占草原总面积的96.5 %。

1.2 生态保护情况

1.2.1 森林资源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三北防护林工程等国家重大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相继实施,全区森林采伐量大幅减少,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保护恢复天然林、更新改造防护林、培育保护珍贵物种,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加强公益林建设和森林资源储备,推进林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在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的同时,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综合效益日益增强。

1.2.2 稳步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加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全省禁猎、野生动物损害赔偿和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等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目前长白山区仅林业系统已建立起3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7个,省级保护区13个,总面积113.28万hm2,有效保护了区内大部分濒危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同时也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长白山保护区)已顺利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在区域内野生动植物、湿地及森林资源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3 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长白山保护区通过开展工业点源、城镇生活源、农业源的治理以及水源地管理、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松花江源头区水质保持良好,达到Ⅱ类水质,天池水体达到Ⅰ类水质。

此外,近年来还结合实际开展了地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如林地清收工程、环长白山保护区公路生态修复工程、裸露山体治理工程、森工局局址地绿化等工程。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历史欠账较多,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2-4]。局部生态环境质量与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地质灾害频发,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

2.1 天然林面积大幅减少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前,由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加上农民垦殖蚕食林地,使得区内天然林面积总量逐年下降且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剧。建国初期,吉林省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为82 %,几乎全部是天然林,截至2020年末,天然起源面积为613.8万hm2,减少了226.2万hm2,降幅达26.9 %。

2.2 森林质量下降

整体上看,长白山区成熟林和过熟林少、针阔混交林少、单位面积蓄积量小。据2017年长白山保护区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所占比例71.8 %,针阔混交林面积所占比例35.8 %,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294 m3。截至2020年末,长白山保护区成熟林和过熟林面积所占比例17.2 %,针阔混交林面积所占比例不足10 %,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仅为137.1 m3。

2.3 森林生态功能退化

森林的涵养、防护功能下降,径流增加,林区水土流失加剧,江河含沙量增多。水域、大气的污染日趋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空间和绿色通道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整体性和连通性持续减弱,自然灾害频发,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的恶化,很多物种的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并已进入濒危状态。

2.4 湿地功能退化严重

在气候变化和人为开垦活动的影响下,天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近40年来,分布于山地河谷、河漫滩和低阶地上约80 %面积的苔草沼泽地被垦殖为旱田和水田;河流湿地被层层建立小水电站及河道采砂破坏,原水道流量减少或干涸,河流湿地面积大幅萎缩。湿地生态退化严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很多水生和湿生生物物种进入濒危状态。

3 对策建议

3.1 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提升吉林省东部地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积极保护、科学修复、综合治理,扩大森林及湿地面积,优化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质量,提高区域生态承载能力,增强生态综合服务功能和效益,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稳步提高。

3.2 基本原则

3.2.1 生态为本,保护优先

坚持以生态修复为核心,保护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加快森林、湿地修复及各类保护区的建设步伐,提高森林及湿地质量。

3.2.2 因地制宜,人工和自然修复相结合

对不同的森林和湿地,根据类型和实际退化状况采取不同的保护及修复措施。以人工保护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为辅,人工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3.2.3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遵循近自然理论

按自然规律办事,实行乔灌草搭配、针阔叶混交等近自然的营建模式,合理建立植物群落,按照森林正向演替规律指导林草生态保护修复。

3.3 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工程、草原保护修复工程和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不断扩大区域森林及湿地面积,提高森林、草原及湿地生态质量。至2025年,长白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等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指标有所提高,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典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有力提升。至2035年,实现区域内森林、草原及湿地生态功能全面恢复和提高。

3.4 空间布局规划与保护修复重点

依据全国林地利用方向和空间布局,结合全省林业区划、自然地理条件及经济社会结构等因素,按照区内相似性、区际差异性及保持行政区划完整性的原则,将长白山划分为5个功能区。

3.4.1 松花江中上游水源涵养风景林区

该区域涉及吉林地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吉林森工集团下属的红石林业有限公司和白石山林业有限公司、吉林省上营森林经营局、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面积280.5万hm2,森林覆盖率54.2 %。

保护修复重点:通过林地清收、退耕还林等方式收回林地资源,实施三北六期人工造林,采取中幼龄林抚育、退化林分修复、封山育林等措施,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提高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改善松花江中上游生态环境。

3.4.2 长白山山地水源涵养珍贵用材林区

该区域涉及延边地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除长白山保护区)、白山地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除长白山保护区)、吉林森工集团下属的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临江林业有限公司、三岔子林业有限公司、湾沟林业有限公司、泉阳林业有限公司、露水河林业有限公司和长白山森工集团下属的白河林业分公司、黄泥河林业有限公司、敦化林业有限公司、大石头林业有限公司、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和龙林业有限公司、安图林业有限公司及吉林省长白森林经营局,总面积473.8万hm2,森林覆盖率80.2 %。

保护修复重点:以提高森林系统天然生长能力为主要手段,促进林分向长白山地带性顶级群落过渡,强化对大径级树木培育,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及中幼龄林抚育、退化林分修复等,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大力建设长白山珍贵树种基因保存和种苗培育基地,切实保障三江流域生态安全。

3.4.3 南部水土保持一般用材林区

该区域涉及通化地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梅河口市和吉林省辉南森林经营局,总面积153.2万hm2,森林覆盖率61.6 %。

保护修复重点:通过林地清收、退耕还林等方式收回林地资源,实施三北六期人工造林,采取封山育林、中幼龄抚育、退化林分修复等措施,扩大水土保持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建设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和储备林基地。

3.4.4 长白山保护区

长白山保护区总面积19.7万hm2,森林覆盖率87.0 %。

保护修复重点:依托《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实现长白山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物多样性的生境质量得以提升。

3.4.5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区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吉林省与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区域,总面积为149.26万hm2,森林覆盖率92.9 %,吉林省范围内行政区划涉及珲春、汪清,主体包括长白山森工集团下属的汪清林业分公司、珲春林业有限公司、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大兴沟林业有限公司。

保护修复重点:依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年)》,科学把握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内在规律,遵循东北虎豹生存繁衍习性,以种群保护、栖息地保育和迁移廊道修复为重点,促进东北虎豹野生种群的繁衍和扩散。

3.5 主要措施

3.5.1 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增加林草植被

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推进城乡绿化和“四旁”绿化,发动全社会力量大规模植树增绿。坚持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加强区内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为水源涵养、防止水土流失和粮食安全提供生态保障。结合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3.5.2 科学开展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

科学开展天然林经营,调整林分树种结构,优化树种组成,大力培育珍贵树种和天然异龄林。大力推进人工商品林集约经营,提高森林经营强度,改造低效退化林分,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适度开展灌木林经营,乔灌混交,提高防护综合效能。

3.5.3 加强青山湿地草原保护,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全面探索实行“林(草)长制”,加快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强化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提高湿地有效保护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草原防灾减灾和草原行政执法,全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3.5.4 促进绿色富民产业发展,调动保护修复积极性

发展特色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产业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化集群,构建现代林草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林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林草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步伐。

3.5.5 深化改革创新,增加保护修复活力

建立重点国有林区新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集体林地和国有草原“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建立林权管理服务和交易平台,抓好林草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研究,促进林草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互联网+林草建设”,全面提升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5.6 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保护修复成效

依托现有自然保护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单位技术优势,合力推动长白山生态保护修复科学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扩大技术交流领域和范围,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创新队伍、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6 建议

加强对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组织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全省一盘棋。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注重多层次资金来源的开发[5]。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部门、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投入生态建设、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整生态建设空间,解决造林绿化用地问题。

猜你喜欢
长白山区林草长白山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林草风采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长白山区桑黄生态栽培关键技术
长白山区孔雀草育苗及绿化栽培技术
长白山区百日草育苗及绿化栽培养护
试论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