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松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210014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各国所要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1999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 10.3%,从此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处于急速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问题集中爆发,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最艰难的阶段[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体质测试指标值逐年下降,老年人的体质健康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制定实施老年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加强科学指导,促进老年人群积极参与全民健身[2]。鉴于此,本研究基于《“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发展目标,分析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现状,试图找出阻碍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有效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发展的对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是关系一个国家前途的战略性问题[3]。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我国学者发表的有关国民体质健康的文献,对比我国近两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从老年人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方面探讨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现状。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显示60~64岁组男性、女性身高平均值均低于《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0.2厘米,与2014年检测相比,2020年60~69岁男性、女性老年人的体重、腰围、臀围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分别在2.1%~2.6%之间和0.8%~1.0%之间。《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显示城镇老年人体脂率相对平稳,乡村老年人60岁后体脂率下降较为明显,其中男性降幅更大。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60~69岁男性、女性老年人肺活量水平较2014年监测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2.8%和3.2%。同时2020年体质监测数据显示男性肺活量水平高于女性,城镇女性心肺耐力水平高于男性,乡村老年人心肺耐力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城镇老年人身体机能状态均好于乡村老年人。
与2014年监测相比,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男性老年人的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在3.9%~18.2%之间,握力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变化幅度在1.1%;女性老年人的握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变化幅度在1.8%~28.8%之间,坐位体前屈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变化幅度在0.8%。并且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发现男性最大肌肉力量、反应能力均优于女性,女性柔韧素质明显优于男性,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无明显差异。
根据我国《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显示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情况无论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生理机能方面,还是从肥胖率、柔韧性、肌肉力量等具体指标来说,体质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为此本文将从影响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发展的因素出发,分析老年人体质健康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老年人体质健康问题的办法。
2.1.1 保障政策的制定方面:政策文本模糊,针对性较差 一是政策目标不够细致,致使政策文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具备针对性,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实现最终的政策目标。例如2016年颁布的有关老年人体质健康的政策文本《“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在健康水平领域要求到202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0.6%,但是并未对老年人群体或者其他群体的体质健康目标作出细致要求,政策目标作用的主体仅停留在城乡居民层面上。实际上2020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为90.4%,从数据上看指标尚未实现。从政策目标的构成来看,老年人作为城乡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伴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增加,必将对国民体质健康政策目标造成较大冲击,从政策文本来看,政策适用主体的准确性还有待具象化和精确化。二是政策评价指标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例如在“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提到的“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更加合理”“不断提升”并非定量化具体的指标,这就难以成为地方政府执行老年人体质健康保障政策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坚持和严格执行却无法规范化、长效化,或者由于各种因素不能落实。这对保障老年人体质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2.1.2 保障政策的实施方面:政策执行偏差,主观性严重 老年人体质健康保障政策颁布后,各级政府依令而行,但由于各级政府的价值取向不同、执行条件有限、执行方式僵化等原因造成执行偏差。政策执行过程实际是利益和资源分配过程,各级政府上对国家要从社会整体利益考虑,下对地方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个人利益。若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各级政府应深入执行我国保障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但是社会处于转型期,发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而保障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短期内必然会对地方经济造成影响。当执行保障政策与地方发展形成冲突,各级政府往往会站在利己角度选择性的方式执行政策,将实现政策目标所需成本、难易度、收益高低作为执行的依据。政策的实施计划越具体,所付出的成本就越大,但大部分地方政府“囊中羞涩”,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情况下,一些基层不愿意或没有精力投入相应的成本,从而选择性执行政策。另外大部分基层执行方式上不够灵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盲目强调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能因地制宜地执行政策[4]。一些基层干部把政策的实施当成一种“任务”,不理解政策的内涵和价值,机械地执行政策且执行方式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不能激发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兴趣,而且浪费体育资源,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2.1.3 保障政策监控方面:政策评价体系滞后,监管缺失 由于政策执行主体具有主观性以及执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常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的执行效果达不到预定目标。因此需要加强对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我国的政策执行监督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政策监督主体不够独立,缺乏力度。应当强调指出的是,政策监督系统,尤其是专门的监督机构,能否对政策执行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系统的独立程度[5]。在我国监督政策执行的主要力量是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但是这些部门受各级政府的领导,缺乏应有的独立地位,致使其对政策执行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广泛存在。另外对于保障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因政策监控具体程序与实施细则的缺失,使得法律上的监控权力无法进入而影响了监控的实际效果,在实践中政策监控机制实际操作起来有很大的困难[6]。而且老年人的监督权得不到保障,政策执行大多发生在与社会民众的互动中,政策执行的好与坏,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老年人作为政策直接受益者,对政策执行效果的感受最为明显,在我国其权力和地位仍然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保障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整体效果达不到政策目标的要求,难以保障老年人体质健康发展。
2.2.1 老年人缺乏专业体育人才的指导,科学锻炼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更加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因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随之下降,身体处于衰老的状态,加上可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从而增加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风险,要降低其风险,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就需要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几乎无人指导。2018年CLASS数据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中,62.37%的老人锻炼时无人指导,由专业人员指导而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仅占3.51%;在未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中,26.67% 表示缺乏指导是导致其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7]。截至 2021 年底,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已突破 270 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1.9 名,但是随着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需要专业人员指导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预计到2031年左右突破500万人,到 2050 年需要专业体育指导人员的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927.4 万人[8]。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社会体育指导员供不应求,在此条件下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一些高龄老年人甚至会放弃通过参加锻炼增强体质健康的途径。
2.2.2 老年人体育锻炼场地设施较少,自主参与的认同感动力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是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截至 2022 年末,我国体育场地共有422.68 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 37.0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62平方米[9],从体育场地设施数量与面积来看,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场地较之以往有很大改善。然而,面对我国急剧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目前所拥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仍然满足不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不仅如此,老年人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对体育场地设施有特殊性需求,体育场地设施适老化建设相对滞后,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的体育场地设施相对短缺,例如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作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目前配置主要依据城市规划设计规范中的“千人指标”[10],均质化、单一化倾向较为严重,导致老年人与其他人群在运动场地问题上的矛盾持续存在。另外根据老年人体育锻炼场地的选择习惯,其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住宅附近的公园、广场、街道等,预计到2031年将有1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依然选择在公园、广场参加体育锻炼,而2050 年将达到约 1.83 亿人[11]。场地设施不足将严重影响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必然对老年人体质健康发展造成阻碍。
2.2.3 老年人体育锻炼安全防护服务不佳,增加体育锻炼受伤风险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来增强体质健康,但是很多老年人意识不到体育锻炼是一把双刃剑,国内老年人因参加体育锻炼导致受伤甚至失去生命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2021年9月哈尔滨市70岁的宋阿姨压腿过度导致大腿毛细血管破裂,造成淤伤、2008年南京80岁的欧老汉在晨练时被绊倒造成猝死(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整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老年人在小区、公园,绿道进行锻炼,老年人因参加锻炼受伤的事情也在不断上演。再例如近期网络上爆火的天津大爷跳水事件,吸引了全国人民的注意,很多人慕名而来,争相模仿,当地政府及社会为了保护跳水大爷们及其他跳水爱好者的安全,救援队、消防、医疗等部门随时待命。这一事件的背后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事件愈演愈烈,会有救援队,医疗应急点保证跳水大爷们的安全么?在许多老年人体育锻炼集中的地方并没有专门的人员或者医疗急救设施,大部分的情况是当老年人发生运动损伤后进行救治,不仅增加了医疗卫生支出,对老年人身体和心理也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2.3.1 健康认知对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增强体质和追求自我发展的动机逐步增强[12],对提高自身体质健康的愿望较为强烈。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自身健康的认知水平就会越高,对体质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会越好,其体质健康水平就会越好[13]。反之,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老年人,体质健康意识不足,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的整体水平。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2.6亿老年人口中未上过学的老年人占比为11.74%,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占0.42%,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占46.48%,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占27.4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为13.90%,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及以上学历的老年人占比不高。不可否认近几十年我国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14-15],但是高中及以上学历的老年人还是很少。另外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的城乡差别较大,城镇地区不识字的12.1%,小学15%,初中29.4%,高中(中专)15.0%,大专4.9%,大学本科及以上3.3%;农村地区不识字的44.1%,小学2.4%,初中9.6%,高中(中专)1.4%,大专0.1%,大学本科及以上0.1%。从数据看,在我国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上,尤其是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占比不高,城乡差异较大的现状下,老年人健康意识与体育价值认知不深刻,对提高我国老年人口体质健康整体水平是非常不利的。
2.3.2 生活方式对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 研究显示生活方式是影响老年人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从老年人体质健康现状来看,肥胖是老年人体质健康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摄入的食物中高油高盐高糖的比例太高,从而导致内脏脂肪堆积,引发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危害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其次老年人睡眠不足,中国老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49.9%,其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47.2%[16]。老年人睡眠受损会降低自身免疫力,诱发一系列的身体疾病,增加了老年人患病的风险,严重影响老年人体质健康发展[17]。最后嗜烟、嗜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对老年人体质健康造成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吸烟率为 22.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寿命的十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烟草居于首位,烟草烟雾中含有至少69种致癌物,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吸烟会损害肺部结构、肺功能和呼吸道免疫系统功能,可导致肺癌、喉癌、膀胱癌、胃癌等,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病风险就越大。因此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阻碍老年人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2.3.3 体育参与度对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 目前我国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只有 15. 41%[18]。通过对影响老年人体育参与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收入水平显著影响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影响老年人体质健康。分析2000年以来共五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数据,发现城镇老年人身体素质均好于乡村老年人,城镇老年人体质达标率均高于乡村老年人。造成城乡居民体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程度上的差距,深层次的原因是城乡经济差异所导致的城乡老年人收入不平等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其体质健康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19]。《中国城乡老年人口追踪调查主要数据简报(2010年)》显示城镇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 17 892 元,收入来源主要是养老保障 15 530元(86.8%),而农村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仅为 4 756 元。社会养老保障(退休金、养老金)覆盖率,城镇为84.7%,农村为34.6%,城乡老年人收入差距较大,同时研究表明收入水平是影响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20]。城乡老年人收入不平等使其在体育锻炼参与度上存在差异,进而造成城乡老年人体质健康上的差别。
3.1.1 提高政策文本的灵活性 我国保障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政策文本模糊不利于各级政府执行,从而影响完成政策目标。政策文本模糊的本质是政策制定主体与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因此作为制定政策文本的政策主体应该从双方的利益诉求进行改善,着力于协调和平衡双方之间利益诉求差异。一是加强政策制定主体与政策执行主体联系,使其产生耦合效应,其关键在于政策传达与反馈路径是否畅通无阻。政策执行主体只有向政策制定主体准确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与实际情况,政策制定者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文本,满足地方老年人的体质健康需求。二是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文本时配以相应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有精准的目标,明确的标准,详细的执行细则使各级政府更加有效地执行,进而保证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权益。
3.1.2 完善执行主体的科学性 各级政府作为政策执行的主要责任人,决定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执行水平和执行能力决定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想要提升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固然没错,只不过其短视与急功近利的行为,不仅影响到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的有效执行,而且还剥夺了老年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利。因此,要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提高其对老年政策的认知力,积极地完成老年体质健康政策目标和任务。其次,为了提高老年人体质健康政策的执行力,应将老年人体质健康工作上升到法律高度,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老年人体质健康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保障老年人体质健康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3.1.3 落实政策监督的整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法规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政策实行的效果,绝不以结果为导向,而要以过程为导向,监督和问责机制应整体作用于政策发挥作用的每个环节,一是打通资金渠道,设立专项资金保证政策落实,相关部门应将针对老年人的公益性体育事业和公共性体育产业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探索单独的保障渠道。二是对老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的监督要趋于常态化,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并给予修正。三是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紧盯热点问题,聚焦关键环节,通过信访制度的双向问责机制将政策作用主体链接起来,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调研等形式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开发特殊通道,关注老年人的声音,开通老年人监督平台,保老年人行使监督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执行收到最大成效,老年人体质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3.2.1 加强老年体育人才库建设,因人而异进行科学健身指导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我国群众体育健身知识的传递者、健康行为的引导者、健身活动的指导者,对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21]。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老年人体育锻炼时尤其要注意纠正老年人的动作、运动后的疲劳处理等,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质量。我国目前登记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仅有很小一部分在社区进行体育锻炼指导工作,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服务少之更少。这也表明社会指导员工作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社区应发挥自身优势,吸引社会体育指导员,满足老年人增强体质健康的愿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扩大的同时,老年人可以选择的锻炼项目也会相应增加,这将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锻炼的兴趣。社会指导员在为老年人进行体育服务时,实际就是在解决老年人长寿而不健康的问题,使老年人具有更加强壮的体质,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自然会提高。
3.2.2 改进社区体育适老性服务,因地制宜分配体育锻炼设施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作为老年人追求健康公平的典型活动空间及承载主体,其空间配置格局应符合老年人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的生理、心理需求[22],既要考虑到老年人活动范围,还要关注老年人对社区体育服务的满意程度。首先,空间配置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会对社区的体育环境产生被动依赖,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定期对体育设施检查维修[23]。其次设置功能分区,每位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有不同的需求,合理设置功能分区,保证多数老年人能够参加体育锻炼。再次社区体育空间应考虑服务半径的问题,可采用复合空间的办法,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同时容纳更多的老年人。最后可以建立老年人体育锻炼需求反馈平台,以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达到了促进老年人体质健康的目的,也能合理地利用社区体育资源,对现有的设施面积进行优化,适量增加体育设施种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设施需求。
3.2.3 弘扬全民健身大众化理念,因势利导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老年人有意识并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许多老年人缺乏对体育锻炼以及自身情况的了解,盲目地跟风选择不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不但自身体质健康没有得到提高,反而造成一些运动损伤。为了降低老年人因参加体育锻炼受伤的风险,应及时更新老年人的健康认知,做好宣传工作,防患于未然。一是向老年人宣传普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及安全锻炼常识,比如在进行体育锻炼前要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可以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二是对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进行体质健康检测,制定运动处方,使老年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且选择合适的运动以提升自身体质健康水平。三是对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监督,老年人体育锻炼缺乏保护,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老年人体育锻炼集中的地方设置安全员。只有这样老年人才有可能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健康水平。
3.3.1 健康认知改正需求 一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创办特色老年大学。政府首先要把建设老年大学纳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再分配。最后根据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开展一些关于体质健康、体育锻炼、老年人生理机能等的课程,并将其打造成学校特色。促进老年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二是完善农村老年教育体系,创新老年教育方式。传统的老年大学是老年精英教育模式,农村地区老年人很少能够享受到老年大学教育,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的意识。解决这一问题应先从教育资源供给入手,使老年教育资源流向农村,这需要教育部门对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调配,针对农村老年人的需要开发课程、研发教材,其次加大农村老年教育资金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老年教育领域,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社会主体为辅的办学模式,最后利用好互联网等数字资源,通过线上课堂进行远程教育,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功能来弥补农村老年人教育资源的不足。
3.3.2 生活方式改善需求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老年人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主食可以选择小米、荞麦、燕麦等杂粮代替常吃的米饭、馒头等,蔬菜类型要丰富,要摄入足够量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品。二是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睡眠不足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会造成一定损害[24]。三是改正不良嗜好,减少患病风险。在我国部分老年人有长期吸烟和酗酒的习惯,长时间抽烟喝酒会大大提高患上肝癌 、肺癌等其他疾病的几率,从而导致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大大下降,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加强体育锻炼等方法帮助其戒烟戒酒,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
3.3.3 体育参与改良需求 通过分析老年人体育参与度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发现经济水平的高低是制约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5]。鉴于我国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因收入水平而造成体育锻炼参与度下降的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老年经济保障体系。政府可实施老年人补助政策,增强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一些农村老年人可能在早期就没有稳定的收入,也没有稳定的退休金,经济压力使其停留在温饱层面,体育参与程度较低,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低下,针对这部分老年人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实现对老年人政府补助的全覆盖。(2)政府可以针对低收入水平老年人,提供更多公益性的体育锻炼场所,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增强低收入老年人体质健康提供物质基础。
提高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突出意义。随着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的推进,国家及社会各界对老年人体质健康有了更多关注,也给予了更高期待,提升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势必成为当前乃至未来的重点和难点。然而,我国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何有效提高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还要依赖于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利益冲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