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自强”的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

2024-04-09 08:59李亚君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屋顶思政建筑

刘 露,李亚君

(1.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天津 300221;2.国网天津建设公司(监理公司),天津 300143)

20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任务要求。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课程思政,引导职业院校学生从增强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认识到自身肩负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重托,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在使命与责任的感召下,增强立足专业、积极奉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步提升,培养出政治素养高、技术水平高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持续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一、“文化自信自强”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深厚积淀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必须要走的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关键。虽然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二者存在深厚的契合性,通过相互契合、有机结合,实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进而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深入理解党的初心使命,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推动用文化自信自强立志立行、铸魂育人。

(一)以文化自信自强引导学生思想认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了生产力发展的新需求,遵循历史大势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同时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职业院校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位于敌我利益冲突的交界面,经受着虚拟现实、正误思潮的相争冲击,因此很可能受到敌对势力、网络世界和错误思潮的诱惑和误导。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辨明正确与谬误,强化抵制噪音和杂音的意志,提高维护国家利益的防范意识,在直面大是大非时保持清醒,捍卫国家主权和文化。

(二)以文化自信自强坚定学生人民立场

文化自信自强的根本立场和独特优势就是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一立场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理念。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放在文化发展的核心位置,始终强调“人民至上”的立场。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思政课程,可培养学生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对人民常怀崇敬之心、感恩之情,帮助其逐步摆脱对“自我”的过度关注,转向实现“大我”价值观的追求,自觉在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以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学生奋斗动力

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只有善于传承,才能推陈出新。中国共产党人一直秉持古为今用、有取有舍的态度,坚定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至今日,涌现出了“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伟大力量。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将伟大精神融入内心和行动中,激励学生战胜困难,保持积极乐观态度,成为精神昂扬、勇毅前行的追梦人。

二、文化自信自强融入建筑构造课程思政的方法

建筑构造是建筑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并具备按照设计意图绘制建筑施工图等专业技能,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职业技能中关于建筑构造的相关知识要求,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解决基层土建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推动“四维一体”教学目标落地实施,在课程中融入“知识、能力、职业、思政”四项教学目标,可有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内容融入课程思政,进一步丰富课程深度和广度,增强人文关怀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秉承时代精神,积极守正创新,立足自身职业特长,向世界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展示中国时代风貌。

(一)摸清历史脉络,感受传统文化,切实促进知识要点掌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课程伊始,通过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建筑形式的发展演变来引入课程,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映射到建筑形式的变化之中,以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的连续性来了解中国历史。随后通过引入案例对各类型建筑形式进行讲解,把建筑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深说透,让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洞察时代背景,理解“人民至上”,切实促进爱国情感提升

中国古代建筑将天人合一、海纳百川、以民为本、礼乐教化等文明特质融入其中,其精湛的工艺、恢宏的气象、高远的意境直抵人们心底深处,各类不同的建筑鲜明地彰显了各异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充分展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融共生之美。课程中期组织学生对古建筑进行鉴赏,同时结合建筑形式以及内含的风土人情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在提升建筑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民适应自然的高深智慧和改造自然的卓越勇气,切实体会到继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根本立场和独特优势就是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人民至上的立场,树立为人民建“广厦”的理想信念。

(三)传承工匠精神,弘扬敬业奉献,切实促进专业技能强化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中国古代建筑中运用的斗拱结构、榫卯结构等,无一不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如今北京大兴机场、珠港澳大桥等超级工程,也充分展现出大国工匠身上新时代工人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品质,印刻着大国工匠的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通过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建筑设计等教学环节,将建筑行业优秀从业者身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的同时,领略平凡岗位上大国工匠如何坚持不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激励学生学习大国工匠身上的优良品质,进行积极探索、尝试创新方法、寻找解题之道,勇于锤炼实际本领,走向技能报国之路,为实现新的百年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

(四)明确发展理念,拓展认知层次,切实促进职业理想树立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提出了文化自信自强的诉求,又生成了文化自信自强的力量。通过展现中国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拓展认知,直观感受国家发展速度,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引导和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守正创新,主动参与设计建设高品质建筑、高水平工程,着力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与影响力,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滚滚浪潮中,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图1 “四维一体”教学目标实施策略

三、屋顶类型及设计要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屋顶类型及设计要求”选自建筑构造课程第六章“屋顶”。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基于文化自信自强,以培育“建设技能型社会”人才为目标,选取本节课程进行课程设计的实践讲解。一来由于古往今来中国建筑屋顶的发展演变贯穿于历史的轴线,不仅展现出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而且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传承关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内在联系;二来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有着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突显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建筑特点,方便学生理解不同形式的屋顶内蕴含的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来屋顶的作用主要是抵御自然界风、雨、雪、日照和冬季低温等的影响,对于屋顶的不同设计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的伟大智慧,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伟大命题的内涵。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不仅为下一步专业技能的学习丰富了知识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们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号召,锚定奋斗前进的方向,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一)教学方法

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屋顶,激发学习探索兴趣。课中,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借助典型古建案例进行分析,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依次对课程重点及难点进行讲解;以小组探究教学法为主线,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古建筑屋顶进行探索和鉴赏,教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专业和职业特点,培养有益自我发展的建筑施工设计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感悟民族建筑之美,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实现课程思政要求。课后,开展自主实践,巩固课堂学习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断奋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深说透屋顶构造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奠定思想基础。系统掌握5种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基本样式;了解中国古建筑屋顶所蕴含的等级划分制度;掌握屋顶设计的功能、结构、艺术要求;掌握屋顶防水等级划分建立屋顶防水设计思路。

2.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建筑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文化自信自强根本立场和独特优势就是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强化自身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赏析古建筑屋顶,赏析现代建筑屋顶丰富设计思路,获得审美经验鉴赏能力。

3.职业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也是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学生看齐先贤,勇于锤炼实际本领,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进一步了解职业特点,提高审美高度,树立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引导学生建造打动人心的建筑产品。

4.思政目标

通过展现中国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自强内化于心,在课程实践中主动融入中华文明的设计风格,最终引导学生主动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感受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立足岗位践行初心使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古建筑屋顶的类型,掌握屋顶设计功能、结构、艺术要求。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和智慧,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建立民族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屋顶设计思路,尝试对建筑屋顶进行艺术鉴赏。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踔厉奋发担使命,立志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奋斗。

(四)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学生搜集古今中外屋顶照片,完成小组屋顶模型的拼装,在感官上认识屋顶。

教学成效:通过搜集古今中外屋顶,开阔眼界,提高专业内涵,为职业生涯奠定文化、审美基础;搜索资料与拼装模型过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探索过程引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与赞美,激发专业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2.新课导入

教学活动:引入“中国建筑屋顶的发展演变”视频,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学生认真观看学习,结合模型和搜集到的屋顶照片,积极发表感想。

教学成效:理清中国建筑屋顶发展脉络,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着历史的脉络,加入党史发展的元素,梳理屋顶形式的演变,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

3.新课讲授

(1)第一部分

教学活动:讲解屋顶类型及特征。引入太和殿、流水别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典型建筑屋顶,结合“二维码微课”、参数化模型等授课手段,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将屋顶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和曲面屋顶,并总结各类屋顶的特征。

教学成效:学生通过微课探索、小组讨论、师生评价层层递进突破的方式,能够区分屋顶的类型,并掌握各类型屋顶的特征,突破了本课程的知识重点。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独树一帜,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第二部分

教学活动:赏析建筑屋顶。通过已学知识,学生多角度欣赏认识建筑屋顶,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建筑屋顶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屋顶形式和建筑文化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成效:树立正确审美,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深刻领悟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施工建筑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

(3)第三部分

教学活动:探究屋顶设计要求。引入典型建筑屋顶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从防水材料、建筑结构、美学特征三个方面探究屋顶的设计特点。教师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并总结屋顶设计要求:防水隔热、足够强度刚度、艺术美观要求。突破课程难点。

教学成效:结合实际案例探究屋顶设计要求,通过任务单的指引,初步建立屋顶设计思路,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在案例探索的过程中,树立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的态度,通过基本知识的夯实,为更为专业的技能学习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努力建造打动人心的建筑产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4.课后拓展

教学活动:未来绿色建筑展望,介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教学成效:直观感受中国发展速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立志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坚持创造性转化、坚持创造性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图2 《屋顶类型及设计要求》教学设计流程

四、创新与收获

(一)建筑构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内在联系

屋顶类型及设计要求课程在建筑构造课程中属于前瞻性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流程中属于核心课程,其内在联系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顺利导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后续课程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课程的能力目标和职业目标明确,结合丰富多彩的课程环节设置,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后续在全国技能大赛建筑CAD赛项及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核的技术要领和评分标准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三是以未来绿色建筑展望为课程拓展内容,不仅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相契合,而且对屋顶类型及设计要求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升华,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也为后续课程创新实践做好了课程内容铺垫。

(二)“四维一体”教学目标实施策略的现实启示

本文提出的“知识、能力、职业、思政”“四维一体”教学目标实施策略,将文化自信自强贯穿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全过程,以教学目标定向推动文化自信自强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实现“课程前期奠定思想基调,课程中期引导职业思考,课程后期做好升华铺垫”的教学实践效果,以“精准滴灌”的方式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效果,为不同类型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维模式,为实现课堂教学育人效果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课程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主题,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重大部署融入课程思政,积极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以文化自信自强理念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文化自信自强的丰富内涵,进而激发爱国爱党的情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怀着饱满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努力学习、守正创新,为祖国高质量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屋顶思政建筑
借“光”生财的屋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屋顶屋
建筑的“芯”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屋顶的雪(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