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和微服务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

2024-04-09 07:57吴永兴菅志宇王丽梅苏昌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微服务智慧图书馆大数据

吴永兴 菅志宇 王丽梅 苏昌

[摘 要]文章在总结高校智慧图书馆内涵与特征,深入分析大数据与微服务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支持作用等内容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基于大数据和微服务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应具备的功能,最后从部门改革与业务改进、软件和硬件资源建设、馆员等专业素质提升、安全运维与建设管理4个方面提出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微服务;高校;智慧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67

[中图分类号]G250.7;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2-0209-03

0     引 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智慧之地”,在促进智慧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形式等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不僅仅是社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变得“冷清”,这造成的不仅是智慧资源的浪费,更是智慧社会建设的“缺席”,严重影响我国智慧社会建设事业的开展。在这一形势下,智慧图书馆建设成为解决社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受“冷落”困境,发挥图书馆促进智慧社会建设中坚作用的重要途径。考虑到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有着“数据”和“服务”双重属性的场所,本文选择从“大数据”技术和“微服务”形式的双重视角,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进行专门探讨。

1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与特征

“智慧图书馆”概念最早于2003年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提出,其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可“被感知”的图书馆[1]。2010年,智慧图书馆概念被引入我国,结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高校智慧图书馆是指,以互联网传输、物联网感知、“云”计算与存储、大数据分析、智能终端应用等为核心,以具有及时、泛在、个性、交互及碎片等特点的“微服务”为主要形式,提供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典藏、流通等管理功能和获取、阅览、复印、下载、存储、分享、打印及相关咨询、指导、教育等服务功能,实现相关软件、硬件、数据资源共享和高效管理、便捷服务等任务与目标的空间、系统或者环境。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高校智慧图书馆在系统结构、核心技术和服务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系统结构上,一是资源结构,由传统图书馆的静态化向动态化转变,在资源增量上更多选择、充实数字化资源;二是运行结构,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及各要素间关系是动态变化和交互生成的。核心技术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与存储、智能终端等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服务形式上,摒弃传统较少考虑用户需求,以及单一、宏大、被动的服务形式,采用针对用户需求、多样化、碎片、主动的“微服务”形式。

2     大数据与微服务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支持作用

2.1   大数据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支持作用

大数据之“大”不仅体现在规模数量上,还体现在其流转易变、复杂多样、真实有效、相互关联等特性所产生的数据价值上。人们关注大数据,实质上是在关注大数据所蕴含的价值,这指明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工作重心与关注重点。大数据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支持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数据作为一种价值资源,成为高校智慧图书馆资源构成的一部分,主要体现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运行过程中不断增加、产生的电子图书资源、业务流程、用户行为活动和空间环境等数据,以及图书馆系统之外网络中的“开放数据”;二是大数据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使用、业务流程等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通过对图书馆传统资源数据、电子资源数据等的整合、分析,在准确发现、预测用户需求基础上主动获取目标资源,采用适合形式,在适当时间向用户“推送”,主动为用户服务。

2.2   微服务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支持作用

高校智慧图书馆中的微服务,是一种基于泛在、交互网络环境,以用户为中心,在准确发现、预测用户需求后,充分整合、利用图书馆空间、人、资源等要素,形成特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在适当时间,以适当形式提供给用户的服务。微服务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支持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在支持。微服务是高校智慧图书馆空间、系统、环境与用户的“接口”,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发挥自身功能、实现作用传递的媒介,由于其充分考虑了用户需求及特点,可以切实保证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有效性;二是内在支持。微服务的精细、精准、碎片式、个性化要求需要高校拆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链,即细化各个部门、岗位及相关服务单元的职责、功能,明确各项服务单元的内容、目标、标准,以及根据用户需求组合相关服务单元等,这里服务链的拆分并不意味着相关服务单元的各行其是,而是为了更好适应、支持微服务。

3     基于大数据和微服务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应具备的功能

高校智慧图书馆在系统结构、核心技术和服务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决定了其在功能上会有所变化。本文认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应该具备智慧资源管理、智慧空间管理和智慧服务管理3方面功能。

3.1   智慧资源管理

高校智慧图书馆在资源管理上,首先要能够将传统图书、期刊、报纸等大量静态化的资源进行数字化、数据化,使之成为动态的、可再利用的资源[2],这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智慧”目标的基础;其次,以数字化、数据化的图书馆资源为基础,通过数据抽取、语义分析等网络工具形成良好的数据分析机制,这是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价值增值的核心;再次,高校图书馆“多源数据”的非结构化在一段时期内将是常态,要通过对“多源数据”的专门融合使之精细化、精准化、关联化,用以支持数据分析,提升数据价值;最后,高校智慧图书馆要具有生态化、生长性的系统,具备数据发现功能,结合“多源数据”融合功能,共同促进数据资源体系动态生成,实现图书馆的“智慧”特性。

3.2   智慧空间管理

高校智慧图书馆空间是一个典型的“感知”系统,“感知”功能是实现智慧空间管理的基础。一是对馆藏资源的感知。传统高校图书馆只能够“感知”资源种类、数量,而无法“感知”资源质量,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感知”馆内缺失、过剩、质量高低等各种情况的资源,为馆藏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3]。二是对用户需求及服务状况的感知。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分析对用户行为活动等数据,发现、预测用户需求,通过对资源使用时长、用户满意度调查等数据的分析,及时了解、改进服务状况。三是对环境因素的感知。图书馆空间环境因素众多,如温度、湿度、光照、人流量、用电量、用水量、网络流量、空气各成分含量以及服务器资源使用量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感知”来分析、调整图书馆空间环境。

3.3   智慧服务管理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智慧检索服务。基于反映用户需求的检索行为数据和馆藏资源数据的对比分析,快速为用户提供数据量足、准确性高、贴合需求的检索结果。二是智慧推荐服务。基于用户的时间、知识需求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基于用户的位置、环境需求提供精确、舒适的空间服务,基于用户的业务、活動需求提供人性化、高效的引导服务等。三是智慧定制服务。其是基于用户稳定需求提供的一种场景服务,针对用户的科研需求提供资料更新服务,针对用户的创意需求提供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最新成果与创意思想服务,针对馆员能力提升提供针对性培训服务[4],针对用户的学习需求提供交互问答、在线课堂、资料推荐等服务,针对用户的移动需求提供基于App或者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感知的线上图书馆服务等。

4     基于大数据和微服务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措施

4.1   部门改革与业务改进方面

4.1.1   用大数据和微服务思想改革重组图书馆业务部门

结合智慧图书馆的构成与功能,高校有必要以大数据和微服务思想为指导改革重组图书馆业务部门,重点建设信息资源部门、设施运营部门和读者服务部门。信息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传统图书馆资源转化和新增数字化资源等的收集、整合,设施运营部门主要负责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运营维护,读者服务部门主要负责基本服务开展及用户的指导、教育等。

4.1.2   应用更多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改进图书馆业务工作

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图书馆的检索、推荐等服务变得更具针对性、有效性,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空间使用变得更加人性化、高效化,但这只是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图书馆业务工作影响的开始,高校有必要应用更多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改进图书馆业务工作,促进图书馆业务与用户学习、工作、生活的无缝衔接。

4.2   软件和硬件资源建设方面

4.2.1   强化智慧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

在智慧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上,高校要注意把握进度和力度及二者的协调。进度上,要注意数据资源的质量,更多采集结构化数据,特别是有统一检索、存储标准和格式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支持数据分析与服务;力度上,要注意数据资源的数量,不仅要采集图书馆系统内部的用户行为、交互等相关数据,还要充分采集图书馆系统外的“开放数据”。

4.2.2   有计划地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图书馆信息化硬件设备、软件平台资源,应用新技术、方法优化平台性能、丰富平台功能,注重硬件设备之间性能的互补、软件平台之间数据的共享,以此提高平台资源的利用效率[5];其次,进一步健全、完善智能化平台功能、空间环境,在充分考虑与已有平台、空间环境的对接、融合问题后,致力于新技术、新系统、新设备的应用。

4.3   馆员等专业素质提升方面

4.3.1   着力培育管理者、馆员和用户的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对社会的影响首先体现为思维的变革,而思维一旦发生变化,数据与技术相结合将创造出更多、更大价值。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高校有必要从培育管理者、馆员和用户的大数据思维入手,使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逐步认识、接纳、应用大数据,从而形成大数据思维。

4.3.2   提升馆员大数据技术学习与应用能力

馆员的大数据技术学习与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大数据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支持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智慧图书馆运行成效。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结合智慧图书馆不同部门、岗位馆员的工作职责、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尝试建立大数据技术学习与应用管理、激励机制,将大数据技术学习与应用能力纳入馆员继续教育考核范畴。

4.4   安全运维与建设管理方面

4.4.1   做好智慧图书馆智慧数据资源安全管理工作

智慧数据资源安全管理是高校智慧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智慧图书馆数据安全管理涉及采集、分析、处理、共享、存储等多个环节,管理过程复杂,加之不同类型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有所不同,管理重点、内容难以抉择,但又需要有所侧重。基于此,高校应该重点保护数据的完整性,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平衡好用户信息获取与敏感数据安全之间的关系。

4.4.2   多主体参与、多角度改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工作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发挥多主体的力量,从多个角度提升工作成效。传统图书馆管理部门、管理者、馆员等在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基本服务等建设方面更具长处,而在资源结构优化、服务状况改进等方面,用户更具优势。为此,高校应以一种相对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更多主体,使其从更多角度参与、指导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工作。

5     结束语

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图书馆类型之一,应该成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我国各高校应该以现有图书馆资源为基础进一步优化资源结构,以构建大数据技术应用环境为重点,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个性化和有效性为方向,致力于建设智慧图书馆,引领智慧图书馆新形态,全力支持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鹏,车宝晶.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展及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2):30-36.

[2]卢小宾,宋姬芳,蒋玲,等.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15-33.

[3]饶权.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4-14.

[4]田光林,陆婕,曲建华,等.智慧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微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21(5):41-46.

[5]左平熙.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逻辑与路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5):48-54.

[收稿日期]2023-07-02

[基金项目]鄂尔多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中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与教学有效衔接的研究”(2021JGH068);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引入信息化理念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NZJGH2021164)。

[作者简介]吴永兴(1984— ),男,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计算机教育。

猜你喜欢
微服务智慧图书馆大数据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调查
基于微信企业号的校园移动服务
微服务视角下高职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分析
从单一模式系统架构往微服务架构迁移转化技术研究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