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
麻栗坡位于文山州东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土面积235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77公里。这是一片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热土,这里承载着战斗历史和双拥传统的血脉,蓄积着“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力量。
全县各族人民与部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麻栗坡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地方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解决军人家属安置等问题。部队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到处呈现出边境稳固安宁,部队戍边卫国;军民鱼水情、军民一家亲的感人景象。麻栗坡县先后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7次荣获“云南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传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一
坐落于麻栗坡縣城北磨山苍松翠柏中的麻栗坡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园内安葬着959位烈士忠骨,每年都有很多烈士家属、参战老兵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进行祭扫。
麻栗坡烈士陵园自建成后,民政局干部职工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执着,无怨无悔的相守和维护。尤其是烈士陵园管理所的职工长期坚守在工作岗位,默默作出的奉献精神,让人钦佩和感动。
陈惠香一家伴随烈士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他们在墓间除草、添土、打扫卫生,逢年过节,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陈惠香都按照当地的习俗,带上贡品来到纪念碑前,摆上煮熟的鸡和其他食品,点上香,烧纸、洒酒,祭奠地下的英灵。她家虽然不富裕,却不知接待了多少来烈士陵园扫墓的烈士家属,不知陪伴烈士家属走过了多少次烈士陵园。在平凡的岗位上,陈惠香把对英雄烈士的爱,全部倾注在烈士家属的身上,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和烈士家属的爱戴。
又如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张子培。他退伍没有选择去党政机关,县级事业单位和学校这些安置岗位,却选择了工作单调、辛苦的烈士陵园管理所工作。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工作的第二天,张子培就住进了陵园里的小屋,每天24小时的陪伴,21年如一日地坚守。打扫陵园内的卫生,给烈士擦擦墓碑,为烈士添添土,70余亩的烈士陵园,300多个台阶来来回回,守护960座烈士陵墓就是张子培日复一日的工作。同时,他还做好前来扫墓的烈士家属、亲人、参战老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服务工作,义务担当起编外讲解员,为他们提供音响、开水、药品等,免费为他们提供场所加工食物去祭拜。“对烈士家属和老兵有求必应”,这是张子培的同事和家人给他最多的评价。陵园管理工作每做一件事,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对工作,张子培总结出8字诀:“工作要细,感情要深”。正是这8字诀,让张子培成了那些烈士家属和老兵们最信任的亲人。
他在整理陵园值班记录统计时,发现少部分烈士家属近20年没有到过烈士墓地扫墓,便寻求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考虑到烈士的父母年老体弱多病,他主动送去爱心人士的捐赠款。
因为陵园守护工作的特殊性,张子培几乎无法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最开始我是埋怨他的,别人节假日都是一家人出去旅游,而为了接待烈士家属和老兵,我们的节假日却都在陵园度过。”张子培的妻子李海芳说。
“从开始用手机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换过,怕换了号,烈士家属就找不到我了。”张子培说的是真心话,也是他的初心。
正是因为有了陈惠香、张子培这样的人长年相守与呵护,才使得麻栗坡烈士陵园荣誉颇丰,1998年被云南省列为“第二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州委、州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2009年3月,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被列为“国家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评为“云南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张子培先后被评为文山州“群众最贴心民政人”“岗位学雷锋标兵”;2015年荣获《中国双拥》年度人物入围奖;2016年3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荣誉称号;7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1月被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届文山州“突出贡献人才”奖;2019年3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现在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商人、学生等到烈士陵园扫墓,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都会抽调人员组成服务工作小组,设置多个服务点,为前来祭奠先烈的老兵、烈士家属等提供矿泉水、药品等便利服务,送去麻栗坡人民的温暖和对烈士家属的抚慰。
二
麻栗坡县原本是富庶的经济林区,这里种满了芭蕉、茶叶等经济作物。在边境作战后,村民的土地里留下了大量的炮弹、地雷等危爆品。村民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雷区耕种刨食,因此触雷受伤、残疾的事故时有发生,生活困苦。
为彻底为边疆人民扫除雷患, 2015年11月,我国在中越边境云南段展开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作战行动,"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英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所在部队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坝子进行扫雷作业,杜富国作为扫雷小队的队长,经验丰富,当扫雷战士艾岩发现一颗加重手榴弹时,杜富国对战友喊道:“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按照平常训练的步骤谨慎操作,但还是发生了意外,危急时刻,他扑倒艾岩,自己却被加重手榴弹炸伤,浑身是血。后经医生全力抢救,幸运的是杜富国伤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脱离了生命危险;不幸的是,杜富国失去了双眼和双臂。
得知杜富国扫雷受伤后,猛硐乡当地老百姓自发地携带慰问品,前往200多公里的开远陆军医院看望杜富国,当他们听了杜富国的英雄事迹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久久不愿离去。
杜富国由于扫雷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成绩显著,11月18日,被授予一等功。2019年2月18日,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5月17日,参加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7月31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给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的杜富国戴上奖牌;9月25日,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2年7月27日,杜富国荣获“八一勋章”,这不仅是对他过去英勇行为的认可,更是对他顽强生命力的赞誉。
2018年11月16日下午,在杜富国负伤的中越边境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官兵用手拉手徒步检验的方式,把最后一块已扫雷场移交给当地老百姓,“死亡地带”变成了一块和平之地。该雷场的移交,标志着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作战行动圆满结束。
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只因有像杜富国一样不怕艰难困苦、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勇扫雷障为人民、负重前行的扫雷官兵,才有边疆净土上的安全保障,才有边民脸上洋溢着的喜悦和笑容。
三
麻栗坡是边疆地区,更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红色土地,退役军人多、参战老兵多,安葬的烈士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任務艰巨。
近年来,县双拥办按照上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要求,为了方便退役军人及家属办事,建成国家级、省级“推进百年奋斗历程上的百家退役军人服务站”3个,其中建成麻栗镇1个国家级服务站和天保镇、天保村委会2个省级服务站,增加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覆盖面,让退役军人和家属有了归属感。挂牌成立了1所麻栗坡县退役军人学校,安排双拥宣传、培训活动300余场次。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11个,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102个,双拥工作网络化基本形成,实现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覆盖,为麻栗坡县的退役军人和家属打造了可以依靠的家。
“我来办理军人优待证,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好,速度很快,10多分钟就办好了相关手续。”来办理军人优待证的退役军人吴正文说。
“没想到我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党和政府一直关心我们烈士家属。”谈起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对自己的帮助,麻栗坡县八布乡龙龙行政村龙龙村小组的侬大妈充满感激。侬大妈已经66岁,自己年纪大了,儿子又患有残疾,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麻栗坡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到她家了解核实情况,帮助她申请到了中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5000元。
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田永爱介绍,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做好来访接待、就业创业和困难帮扶等,同时指导乡镇服务站开展好各项工作。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还在全县组建了117支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了762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在强边固防、疫情期间卡点巡逻值守等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结合麻栗坡县实际情况,挂牌成立老山关爱退役军人协会、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协会和法律援助站的成立,让麻栗坡4457名退役军人、1458人重点优抚对象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四
麻栗坡红色资源丰富,著名的有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战场原址、烈士陵园、老山神炮遗址、老山作战纪念馆、慢棍洞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红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双拥工作不是一个人的情怀,而是一群人的情怀,一片热土的情怀。近年来,麻栗坡紧扣融合式发展主题,聚焦双拥模范县创建,积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营造“双拥在身边、全民齐参与”的良好氛围,积极打造双拥文化特色品牌。
在县城中心繁华地段,建设双拥主题广场,安放双拥图案标志、宣传栏;打造了双拥一条街“新地标”,汇集国防教育、红色文化、双拥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街道设有双拥文化墙、宣传牌、人物雕塑,街道两旁每家商户门口悬挂着鲜艳的国旗,摆放着整齐的“老山兰”,水箱上张贴着反映麻栗坡双拥工作的宣传图,整条双拥街涵盖国防教育、革命传统和双拥文化元素,展示麻栗坡独有的双拥新名片。双拥街40余家店铺全部加入“拥军方阵”,涉及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店铺全部挂牌承诺,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及家属提供打折优惠,并在店铺门口张贴“双拥门店”标识牌,真情双拥、暖心服务更加醒目和吸引人。
双拥主题广场和双拥一条街“新地标”,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打卡,一些市民看了,感叹道:“现在的双拥工作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不论在广场、街道,还是在路旁,都能看到双拥工作的知识,了解本地的先进人物和双拥工作情况,双拥工作氛围更浓了”。
“一进入这条街就看到了明显的拥军标志,到每个店铺都享受到打折或低价优惠,老山人民的拥军热情的确是名不虚传啊!”一位退役老兵夸赞道。
将“双拥”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命名高速路高架桥脚至县第二中学路段为“双拥路”,命名第二中学旁的河道拱桥为“连心桥”,通过路段的命名,不断提升城市双拥文化氛围。
五
为提高双拥和国防意识,增强群众的爱国情怀,积极主动地融入双拥工作,宣传双拥工作知识,了解双拥工作情况。麻栗坡县分别在县城主要路段、麻栗坡至天保口岸等路段显著位置制作了大型双拥宣传牌;在“麻栗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上开办“国防教育和双拥专栏”;在车站、医院、银行、停车场、高速路收费站等公共场所重新规范设置“军人依法优先”“军车免费停放”“军车免费通行”提示牌,不断优化拥军优属尊崇环境;把国防教育作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培训重要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在全县226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在社区、村镇、学校、企事业单位、连队全覆盖开展以“新时代爱国强军谱新篇”为主题的群众性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发放《中国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资料3万余份。制作大型双拥宣传牌8块,标语260条,开展政策宣传85场(次),入户宣传2000余人次,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5000余次,使当地群众对“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及相关政策由不知道逐步变为了解,并积极支持和参与宣传。制定《麻栗坡县红色讲解员专项实施细则(试行)》,专业培训了红色讲解员44名,为来麻栗坡接受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老山精神”的外地游客提供红色文化讲解服务。利用 9 月 3 日抗战胜利纪念日、9 月 16 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群众性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发放宣传画、宣传册、宣传折页5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40余条。
通过麻栗坡县人民政府门户网“国防教育和双拥专栏”、麻栗坡官方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广泛发布双拥工作动态,并在《中国双拥网》及省级相关媒体网站用稿60余篇,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双拥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发布信息动态500余条,发布视频200余条;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关心双拥工作,撰写了100余篇新闻稿件被《中国双拥网》《中国双拥》杂志、人民网以及省级相关媒体网站采用,取得了很好的对外宣传效果;组织开展“双拥”主题文学采风活动,创作文学作品在州内外杂志发表,进一步扩大了麻栗坡双拥工作创新发展的影响力;拍摄 《打造特色民兵 擦亮老山名片》《扎根边疆 心向中央》《接班》等双拥主题宣传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影视宣传效果。
六
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国家意识。成立天保国门党校,建成23个理想信念现场教学点,打造老山主峰等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弘扬“老山精神”为主题的党性教育路线,通过穿军装、唱军歌、走老山路、听战斗故事等形式,把国家、国防、国土、国民意识深深植根于干部群众心中。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围绕县城、抵边乡镇政府所在地、沿边公路、抵边村小组家家户户规范悬挂国旗,充分展示良好的国门形象和国家形象。在抵边村小组全覆盖开展感恩教育群众会,让边疆群众感受边疆变化、体会党的关怀、增强守边固边强边责任,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成立“老山少年军校”,邀请一级战斗英雄史光柱、一等功臣胡国桥等讲述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小学生受教育面达100%。邀请“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做专场事迹报告会,使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和群众的心灵受到震撼,全县干部职工掀起向排雷英雄杜富国学习的热潮;邀请爱国主义教育演讲家蔡朝东、党的二十大代表、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王喜进单位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成立老山女子民兵宣传队、红领巾宣讲队,邀请老兵老将回乡,开展“校园红歌传唱”“老山红歌红”演唱、“老兵老将进校园”宣讲、“红领巾”英雄故事宣讲等活动,深入传承和广泛宣扬红色文化,全县干部职工、部队官兵、中小学生和群众受教育面达100%。命名老山、猛硐瑶族乡铜塔村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老山战场原址、坝子雷场党性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军训等活动50余场次,把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防教育贯穿到全县各项工作及各类学习培训中。
同时开展“双拥主题教育”“送喜报上门悬挂光荣牌”和双拥工作先进评选等活动。先后命名了省、州、县最美(模范)退役军人15名,最美军嫂2名,筹资45.75万元送达喜报306户(次),悬挂光荣牌275块,颁发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7枚。筹资13万元慰问海军“文山舰”和海南省某驻岛部队官兵,在全县形成了崇尚英雄、军人优先的良好社会风尚。多年来,双拥工作已深入人心,温暖了退役老兵的心,激活了军人家属的情,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七
近年来,麻栗坡县委、县政府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況下,从人力、物力、财力、交通、通讯等方面给予驻麻部队大力支持和保障。投入2924.96万元,为驻军单位解决民兵事业费、装备补助经费以及饮水管网、损毁设施、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划拨土地9.9亩为公安消防大队、边防大队解决应急训练中心和办公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实际问题,帮助驻麻武警内卫中队解决办公场所绿化建设经费22000元;免除麻栗坡县老君山军事设施占用林地补偿费41.05万元。 紧盯部队前线、前沿、前哨情况,情系部队、心系官兵,想部队之所想,解部队之所需。共召开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军地协调会等14次,累计投资1200万元为驻麻部队解决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办公设备及各类经费保障问题。投资16543.92万元,实施完成老山至扣林山至238号界、八布至358号界等国防公路建设项目,极大改善部队出行和巡逻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政策法规,先后出台了《麻栗坡县拥军优属若干规定》《麻栗坡县现役军人立功奖励办法》《麻栗坡县现役军人及烈士子女入学入托优待办法》《麻栗坡县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运行机制》等10余项拥军优属措施办法和政策文件。帮助解决军属就业和工作调动11人,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18人。稳妥调处军人军属信访问题3起,有效维护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帮助退役军人排忧解难,增进优抚对象福祉,以实际行动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放各类优抚、优待和奖励金9732.21万元,完成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93人,共计175.24万元,安置退役士兵160名,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补助金212.94万元;为24名困难退役军人、烈士遗属申请国家、省、州相关项目帮扶资金1.89万元,得到相关部门物资慰问价值0.64万元。列支退役士兵专项培训经费33.37万元,开展培训359人次,举办退役士兵就业招聘会31场;发放优待证4491张,落实困难优抚对象享受低保和特困人员补助4697人(次)187.54万元,资助优抚对象缴纳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2423人(次)135.27万元。在大王岩、国豪、靖达、荣华4家大酒店推出“军人驿站”,为现役(退役)军人住宿提供免费或网络价8.1折特惠房间。
全县各级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拥军优属活动,为麻栗坡县边境管理大队、茨竹坝边境派出所、董占检查站、八布边境派出所送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共产党员应知的党史小故事》等涉及政经、科技、文化、生活、少儿类图书220册,为官兵办理借书卡66张,县图书馆、文化馆对现役军人和残疾退役军人实行免费开放。认真落实持优待证免费乘坐公交车、政府指导价景区免门票费等政策,组织开展了政策、文化、科技、法律等进军营服务活动13场次,招募社会化拥军企业(门店)83家,在全州率先成立拥军联盟,打造军人驿站4家,制定优待项目清单100余项,为军人、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和优惠40余万元;为清明节到麻栗坡的老兵专场演出音舞诗话舞台剧《国旗下的老山》15场次;为部队提供训练场地,安装空调8台,解决饮水问题1处;协调联系广东省爱国拥军促进会为武警麻栗坡中队赠送价值2万元水票,协助部队为50余批2000余人社会各界人士办理到老山主峰开展教育活动登记、报备、协调等手续。
每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全县各级部门开展国防和双拥理论知识学习、党政军警民庆“八一”文艺晚会、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演练、军事日活动等,有关部门也纷纷组织开展“八一”建军节座谈会、文艺进军营、爱国主义现场教学、野外军事技能现场培训等双拥活动,进一步增进军民鱼水情谊。编排《锦绣中华》《红色记忆》《时刻准备着》等各类双拥文艺节目,真情演绎军警民携手并进、同创美好生活的感人场面。
每年春节期间,党政领导带头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和优抚对象、困难退役军人,至今走访慰问驻军部队40(家)次,优抚对象4615人(次),发放慰问金(品)86.23万元。2023年县委书记冯锐、县长肖昌菊分别带队,走访慰问12家驻麻部队,送去价值5.6万元的慰问品。
2024年春节前夕,县委书记冯锐,县长肖昌菊,副县长罗静先后前往昆明、楚雄等地看望慰问曾经在麻栗坡参战的老首长、老英雄、老战士,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此次春节慰问,共走访了64名老首长、老英雄、老战士。老首长、老英雄、老战士,对边疆人民的父母官来看望深受感动,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边疆人民的期望,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为边疆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旅游”模式,充分发挥“英雄老山圣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景区功能,不断开发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加速产业融合发展经营模式。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底蕴,积极调动企业和个体创新意识,配合有关部门开发了10余种“双拥产品”投放市场,受到游客和老兵的欢迎。
为进一步完善烈士陵园设施,投资3682.9万元提升改造辖区4个烈士陵园功能设施,挂牌成立云南省首家县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为解决好在祭扫活动中就餐难、饮水难等问题,麻栗坡县每年累计投入保障资金300余万元,按照“1瓶矿泉水、1个熟鸡蛋、1个面包、1個水果、1瓶牛奶、1朵菊花”的标准,热情、周到、细致地做好祭扫服务工作。
“我们搭建了可视化祭扫平台,投入60余万元开发建设‘麻栗坡烈士陵园网站,把960名烈士的墓碑逐个取像,对烈士陵园进行取景制作VR,全方位展示陵园风貌,让祭扫人员身临其境,实现足不出户与烈士‘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祭扫。”麻栗坡县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主任侬迪霏介绍说。结合工作实际,麻栗坡县积极探索文明和谐“绿色祭扫”新路子,创新“云祭扫”新模式,在全州率先开通网络祭扫平台,推行网络祭扫、代亲祭扫和认亲祭扫,升华服务保障内容,祭扫服务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升级。目前网站总访问量达到200多万人次,麻栗坡的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得到了广大烈士家属、参战老兵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总结推广。
如果亲人不能来祭扫的,可以通过QQ、微信等方式进行预约,然后由工作人员代为祭奠,以视频直播或者录播的形式发给家属,以解决他们思念亲人、祭奠战友的需求。
麻栗坡县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通过发出倡议,鼓励退役军人、青少年学生、干部职工、志愿者和社会人士,自觉传承弘扬烈士精神,把无名烈士当亲人,建立认亲档案开展祭扫活动,让烈士在麻栗坡有了“家人”。
八
驻麻部队牢固树立“驻守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的官兵神圣职责,争当急难险重任务的“主力军”,社会稳定的“常规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有效维护了边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努力培养官兵拥政爱民意识,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拥政爱民活动,有力促进边疆经济社会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积极投身麻栗坡县脱贫攻坚战役,为驻地困难群众筹集帮扶资金30万元,衣物2万余件;开展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5期120人(次),协助当地培养30名党员骨干分子、5名脱贫致富带头人。为学校捐赠图书3万余册,电脑10台,捐款40余万元,资助学生20名;为群众开展义务巡诊58次,免费发放价值2万余元的药品。驻麻部队连续20多年安排优秀士兵担任驻地小学校外辅导员、军训辅助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连续10余年为残疾五保户送饭、送衣、送药,累计出动官兵500余人(次)、车辆60台(次),深入驻地周边村寨、街道社区开展义诊、理发、打扫卫生等便民服务活动60余次;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累计执行抢险救灾任务26起,救助群众2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320万元;积极协同公安机关和地方群众组成联防队,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边疆社会稳定工作,为保一方平安作出重大贡献。努力打造天保口岸学校、猛硐乡响水小学等一批双拥学校,天保口岸学校因爱国拥军工作出色,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援建学校”,获驻港部队连续3年援建资金130万元。
驻军、武警部队协助县执法部门成立40个军警民联防小组,120个群众联防队,220个应急小分队,有力地配合地方政法部门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以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为主要捐资者之一的北京百仁慈爱基金会,吸纳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爱心捐款,通过聘请志愿支教教师的形式,对麻栗坡县开展志愿支教帮扶活动。目前共选派57名优秀志愿者到麻栗坡县董干镇者挖小学等6所边境学校开展志愿支教服务,惠及4个乡镇6所学校5000余名师生和14000余名群众。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军警救灾的身影。2018年9月2日凌晨,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遭强降雨袭击,全乡范围内出现多处山体垮塌,道路交通、网络通信、电力全部中断。受灾最严重的猛硐瑶族乡集镇、菜市场被洪水和泥沙冲毁,街道、公租房被洪水侵袭,多间房屋及商铺不同程度损毁,灾情造成5人死亡、15人失踪、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以上。灾情就是命令,猛硐边防派出所、猛硐边境检查站官兵和辅警发挥“尖刀”和“突击队”作用,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全力以赴转移和搜救受灾群众。
抢险期间,共投入武警官兵150人,公安干警300人,消防官兵219人,车辆73辆,物资近20余万元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共清理街道商铺50余间,街道4条。
九
麻栗坡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利用麻栗坡的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经与部队协商,在新城的老山神炮阵地遗址建立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公园,部队无偿提供了报废的器械入驻公园。每天都有游客到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公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纷纷为这座建在炮阵地上的军事主题公园点赞。
景区里的讲解员白红玉是红河元阳人,2018年白红玉毕业后,正好遇到景区招聘讲解员,怀着对“老山精神”的崇敬之情,来到了麻栗坡。刚进入景区工作不久的白红玉,接待游客只能讲一些自己死记硬背下来的讲解词,显得单调乏味。后来她接待了一位老兵,他跟她讲了很多当时战场上的故事,讲的时候眼里都泛着泪光。接触到的老兵多了,白红玉听到战场上的故事也多了,故事听得多了她开始主动去查找一些资料,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加入更多经过自己考证的内容。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认识老山,传承‘老山精神,更加珍惜现在和平年代的生活。”
就像一位外地游客说的:“以前只能在电影、电视和军事博物馆里看到的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等武器,没想到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用手触摸,感到十分震惊和激动。看到这些武器装备,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对当年老山战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很有必要,这是当今社会传递正能量,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需要,也是弘揚‘老山精神、传承‘老山精神的时代体现”。
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军民共建融合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制度机制,军地双方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地融合式发展的实施意见》《麻栗坡县推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施方案》,成立军地协作办公室和军民融合发展办公室,按照“深度融合、双向建设、整体推进、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原则,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建成共建学校3所、共建单位2个、文明社区7个、文明村298个,组建40个军警民联防小组,120个群众联防队,220个应急小分队。爱民固边友缘合作社养殖示范基地共培训驻地部队、退役军人及当地村民2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30个,为军民融合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按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样板”建设要求,在乡(镇)推行青年民兵之家、退役军人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征兵工作服务站、涉军维权服务站“两家三站”融合建设,为现役军人回乡及基层民兵、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武装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与南部战区共同出资1400万元,在时代楷模杜富国受伤的地方修建了坝子雷场党性教育基地,使军民融合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军政军民关系日益融洽。军地还充分利用民兵集中轮训和民兵整组动员等平台,集中开展“老山精神”教育和军事训练,来自全县11个乡(镇)60余名民兵参加了比武竞赛,有效提高了民兵思想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
地方与部队每年会在春节、“八一”、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开展“军营开放日”“军事日”、书画联谊、篮球比赛、鹊桥会、文艺晚会、祭奠烈士、散葬烈士迁葬等双拥活动。认真落实军地“双清单”制度,推动军地互办实事55件。每年烈士纪念日,组织县直各部门、省州驻麻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驻麻军警部队、烈士家属、少先队员等到麻栗坡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
2020年3月25日上午11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原成都军区支前模范、云南省支前模范,“子弟兵的好妈妈”, 93岁的猛硐乡张翠黄老人逝世。县、乡党委和政府领导、驻猛硐乡部队官兵、边境检查分站和边境派出所民警以及张翠黄老人的亲人朋友纷纷前往悼念,以表达对老人的深切怀念。为什么一个农村妇女会有这么多人为她送行呢?原来,张翠黄老人生前怀着对祖国、对人民子弟兵的满腔热爱之情,40多年如一日地竭尽自己一切所能,往前沿部队送豆腐、香烟、青苞谷、咸菜、竹笋……用她炽热的母爱,温暖了前沿官兵的心!这些咸菜、竹笋等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她那慈母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前沿官兵,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子弟兵的好妈妈”。
在麻栗坡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地方政府与部队携手并进,共同推进的双拥事迹还很多,每一个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都承载着全县各族人民与部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情付出和关爱,是军民一家亲的具体体现。麻栗坡人民的不会忘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英雄事迹、支前模范、双拥模范,更不会忘记保家卫国而牺牲安葬在烈士陵园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