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2年,我国民办高校764所,在校人数达924.89万
人。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民办高校在经营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文章着重分析民办高校在筹资、投资和经营等方面的财务风险,并提出一些风险管理建议,以期能为民办高校应对这些风险提供帮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03
[中图分类号]F234.4;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2-0010-03
1 國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财务风险管理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框架,如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和监控等,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他们广泛应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用于评估和管理高校的财务风险。这些工具和技术能够提供全面的风险信息和及时的风险预警,帮助高校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此外,国外学者还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效果。他们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高校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策略,并总结了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另外,他们还研究了财务风险与高校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探讨了财务风险对高校财务状况、学术水平和声誉的影响,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1.2 国内研究现状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并规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这一规定为民办学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空间。2021年4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并于2021年9月1日生效。《实施条例》针对近年来民办教育行业出现的过度资本化、过度商业化等行业乱象,加大了监管力度,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对民办学校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更加关注,影响因素包括学校规模、财务结构、经营策略、政策环境等。他们通过分析,探讨了这些因素对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机制。学者们致力于探讨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研究民办高校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控制措施等,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的风险管理方法和路径。国内学者在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然而,研究无止境,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领域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案。
2 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类型
2.1 筹资风险
2.1.1 贷款风险
民办高校常常需要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校园建设、设备采购和教育投入等。在贷款的过程中,民办高校会面临贷款利率上升、贷款期限过短、还款压力大等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学校出现财务压力大、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2.1.2 股权融资风险
一些民办高校可能选择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吸引投资者,筹集的资金多用于扩大发展规模[1]。股权融资风险包括股东关系不稳定、股权分配不合理、资本市场波动等。这可能导致学校面临管理层变动、经营决策受制于股东等经营风险。
2.2 投资风险
2.2.1 市场需求风险
民办高校的投资决策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各类高校都在争夺学生资源。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在开设新专业或拓展新领域时,需要谨慎评估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学校招生困难。市场需求存在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需求特点各异。民办高校在拓展新领域时,需要对当地的市场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此外,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民办高校如果专业设置过于单一或与市场需求脱节,可能导致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学生招生数量减少。
2.2.2 政策变化风险
政策环境的变化对民办高校的投资有重要影响[2]。政府政策的调整或变化可能导致民办高校的经营条件和发展前景发生变化,如招生政策、学费政策等。学校如果未能及时应对政策变化,就可能面临投资项目失败或无法按计划进行的风险。
2.2.3 教育质量风险
教育质量是与民办高校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投资不足或不当可能导致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同时,民办高校投资师资队伍时,应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经营风险
2.3.1 招生风险
民办高校的招生是经营的核心环节之一。随着民办高校增多,同类高校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下降、品牌知名度不足等问题也不断增多,这都可能导致学校面临招生难度增加、生源流失等经营风险。这些可能导致学校收入减少,面临财务困境,甚至影响学校的声誉。
2.3.2 成本管理风险
民办高校需要支付教职工工资、设备采购费用、校园建设费用等费用,经营成本高。
①教职工成本。教师和其他职员是民办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工成本通常占据高校运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管理者需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寻找降低人工成本的方式。②设备和软件投资。为了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民办高校需要购买先进的设备和软件。这些设备的价格可能很高,并且还需要额外支出维护和更新的费用。因此,民办高校管理者需要制订长期投资计划,平衡购买新设备和保持现有设备有效运行的成本。③校园建设和维护。为了吸引学生和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民办高校需要开展校园建设和维护工作。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学生宿舍等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合理的成本控制来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民办高校如果对以上成本控制不好,将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
3 民办高校存在财务风险的原因
3.1 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
因为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一些民办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足[3]。这可能导致民办高校未能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提高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3.2 缺乏多元且稳定的资金来源
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主要依赖学费和社会捐赠等非财政资金来源。这种资金来源相对不稳定,受到招生情况、学费政策变化、捐赠额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资金供给的不确定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
3.3 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
一些民办高校将财务风险管理视为一种被动的风险应对措施,仅仅关注风险的规避或减轻,而忽视了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协调。这可能导致其在追求業务发展的过程中忽视潜在的财务风险,使得风险管理无法与业务发展相匹配。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民办高校可能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财务管理中存在潜在的漏洞和风险,如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失实等,提高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3.4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
一些民办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无法得到及时的评估和提升,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4 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4.1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做好风险评估
学校可以针对财务人员开展财务风险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4]。这包括财务风险的类型、影响因素、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及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的培养。学校可以编写详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指南,明确风险识别的流程和方法,定义各类风险的评估指标和标准。这样可以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引,帮助财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学校还应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及时获取与财务风险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既包括内部的财务报告和统计数据,也包括外部的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等。通过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学校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财务风险的潜在影响。除此之外,学校应定期审查和评估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这包括修订风险评估指南、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措施,以不断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通过上述措施,学校可以逐步增强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意识,建立起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4.2 开拓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
民办高校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少对学费和捐赠等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可以考虑通过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教育咨询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捐赠和赞助等方式,增强财务收入的多样性。
①产学研合作。民办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转让、成果转化等活动。这样一来,学校可以获得合作项目的研究资金、技术转让费等收入。②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培训、人才输出、专业咨询等业务。这可以给学校带来合作项目的服务收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就业,实现校企双赢。③教育咨询服务。学校可以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如学术培训、教育评估、课程设计等。这样的服务可以给学校带来额外的收入,并拓展学校的教育服务领域。④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与国外大学进行学术合作、开设海外教育项目、招收国际学生等,这可以给学校带来国际学生的学费收入和国际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⑤捐赠和赞助。积极争取校友、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赠和赞助,建立校友基金和发展基金等,用于学校的发展和特定项目的支出。
通过探索以上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民办高校可以减少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增强财务收入的多样性,提高财务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这也可以给学校带来合作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3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1)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学校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以确定可能影响学校财务管理的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政策风险、学生招生风险等。通过识别和评估这些风险,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
(2)资金预算和监控机制。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和监控机制,确保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制订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各项支出和收入的预测,以及预算执行的监控和评估。通过定期审查和比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调整预算,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管理资金风险。
(3)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管理财务风险的关键。学校应该制定适当的财务管理制度、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增强财务活动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合规性。同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和评估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4.4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这可以包括具体的绩效指标和评估标准,定期的财务报告和分析机制。通过绩效评估,学校可以发现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提出财务风险管理改进措施。此外,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和评估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5]。学校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审计,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监督。通过内外部审计和监督,学校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优化调整。
5 结束语
在当前高等教育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民办高校面临着诸多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资金来源不稳定、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等。民办高校应该重视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民办高校通过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做好风险评估、开拓多元化资金来源、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和监督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确保财务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卢欢.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防控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21(10):86-87.
[2]施娜双.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办法[J].纳税,2021(22):122-123.
[3]翟兰杰.浅谈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与控制办法[J].商讯,2020(16):81-82.
[4]陈艳.浅析如何加强我国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J].当代会计,2019(16):131-132.
[5]邓志华.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协同助力高质量发展[J].商场现代化,2022(24):177-179.
[收稿日期]2023-06-14
[作者简介]刘赟(1990— ),女,辽宁庄河人,硕士,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