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岗课赛证”引领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着力点。本文以数控铣工专业“简单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一体化课程中的“油泵压板铣削加工”教学为例,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理念,强调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与考证相融通,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岗课赛证”;教学改革;数控铣工
“简单零件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是结合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设定教学任务,通过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使用CAD/CAM软件自动生成加工程序与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提升学生数控铣加工的应用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作为数控铣工专业的核心课程,“简单零件数控铣床加工”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胜任企业工作岗位,培养学生读懂工作任务单,明确任务要求,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按照零件图样和加工工艺,编写合理的加工程序,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严格执行行业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和“7S”管理规定,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对各类数控机床、工量具进行规范维护保养的良好职业素养。
(一)数控铣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任务的提取
在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中,数控铣床加工技术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广泛应用,成为助力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中职教学内容则应更好地为企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简单零件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方面,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走访周边企业,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在此基础上,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确立与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培养学生成长的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课程搭建、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五个维度进行深度合作,最终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同时教学案例选择典型性任务,融入职业竞赛必须掌握的技能点。
(二)以油泵压板铣削加工案例分析“岗课赛证”的优势
1.任务真实,校企深度融合
精密孔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刀具为镗刀,其加工孔的精度能达到IT6级,在企业批量生产中应用广泛。零件二次装夹找正也是加工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学习企业零件生产加工方法、零件的识读、按企业生产要求进行编程及调试程序、零件装夹、按企业标准进行零件精度的检测,这些知识技能是后续进行复杂零件加工的重要基础。
2.工学一体,学习过程完整
镗削加工是企业批量生产常见的加工方式,因此具有典型性。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掌握端盖类零件加工工作步骤,完成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的加工,实现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沟通表达、技能操作等综合职业能力。
3.基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世赛标准
开发使用学生工作页,将世界技能大赛零件结构特征要素必选项——镗通孔项目的内容和评分标准融入学习内容和评价体系中。学生通过油泵压板加工任务,了解该领域职业技能发展方向,以赛促教。
4.融合职业素养,注重全面发展
零件中心孔尺寸精度要求高,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二次装夹并采用杠杆百分表找正装夹以保证平行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企业文化,强化安全生产制度,重视产品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注重用思政元素浸润课堂,通过大国重器精度控制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学生通过亲历劳动过程,提高劳动意识。通过“加工—检测—微调镗刀—加工”反复测量调整的劳动过程,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教学无缝融合,从而让学生从“技校学生”逐渐过渡到“能工巧匠”。
(三)一體化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等数字化资源,将企业真实任务作为学习内容,课中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把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任务引领,对接实际岗位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多元评价,实现增值评价。
1.分析课程内容,确定课程设计思路
依托“岗课赛证”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岗位需求,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共同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运用任务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将企业实际生产任务转换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中做,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启用增值性评价系统,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线上+线下”“自评+互评+师评+企业专家评”等考核和评价方式,多主体多角度地进行客观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实施策略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转高阶段第一学期的学生。在对任务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用鱼骨图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学情确定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导、纠错、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课后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微课,完成拓展任务,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可以体现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在真实的岗位演练中实现“教学相长”。
针对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特点,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采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课前网络教学平台和微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课中教师示范操作并通过希沃白板投屏展示,学生进行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重点知识点操作步骤进行强化训练,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有效突破重点。
(四)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教學的实施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以“油泵压板铣削加工”为例进行分析。
1.教学重点确定
针对教学重点油泵压板镗孔加工精度的控制,采用“看—示—练”三步法对调整微调镗刀的操作步骤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观看“数控铣床镗孔铣削加工”微课,独立思考分析油泵压板的加工方法。
2.教学难点化解
课前观看“应用杠杆百分表确定零件基准”微视频,学习零件二次装夹分中找正中心点方法。通过小组头脑风暴,课中确定零件加工基准和装夹定位。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加深对夹具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操作示范,通过录制学生操作视频与示范操作视频进行比较,找出不足。
(一)“德技并修,不忘育人”塑造健全人格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企业真实任务转换,引导学生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认真操作,增强学生的成本、质量和效率意识,要求学生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任务布置,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精细化操作,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了,社会责任感有所增强。
(二)“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培养专业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下达任务,让学生扮演操作员、检测员、监督员和记录员四个不同的岗位角色,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技巧,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练习,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通过实际测试,形成成绩统计图,统计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显著,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三)“掌握技能,自我提升”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掌握数控铣床操作技能,开始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在自我学习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素养也有所提升。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开始主动思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校企深度合作,对标工作流程,培养企业工匠
企业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近真实工作场景。在进行任务布置时,按照企业岗位职责设计角色和企业标准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轮流扮演操作员、检测员、监督员和记录员等角色进行操作实践,掌握实用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流程。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同时增强责任感和执行力。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工匠”。
(二)课程知识体系重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基于学生学习基础,转换教与学的地位,进行知识点重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优化评价方式,通过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综合实施,重视所有任务完成度。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授课,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所学知识,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企业专家的参与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指导和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快速适应企业生产要求。
(三)对接证书,激发学生原动力
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多种教学手段为支撑,让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将鉴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与针对性,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进步。
(四)对接世赛标准,培养大国匠才
教学的初心是以标准、技术、创新为引领,注重德技、赛证、专创融合,通过将赛项标准融入教学,实施“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闭环螺旋递增式教学,实现“三能”工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现价值引领
教师收集相关思政元素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提高职业素养,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为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而努力。
实践证明,笔者所在学校基于“岗课赛证”融通下的“简单零件数控铣床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已取得了不小成效。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制定教师工作页与学生工作页。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更好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企业对本专业的跟岗实习学生的评价较高。学生在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赛项取得不错成绩,学生在技能等级考证方面不再胆怯,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同时通过考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双师型”教师需要将现实案例、工作口号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激发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岗位、课程、技能竞赛、证书完美对接,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培养出优秀的技能人才,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
[2]李宏艳.基于岗位能力培养与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策略[J].冶金与材料,2021(1).
[3]周香.高职机械类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才智,2021(35).
(作者:肖慧娟,龙岩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