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探讨
——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

2024-04-09 23:06冉淇元
财政监督 2024年3期
关键词:内审财会监督

●冉淇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财会监督作出重要论述,将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会监督赋予了新使命、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为新时代强化财会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完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等方式开展财会监督,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2023年以来,各地财政部门在加强财会监督、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方面加大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笔者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就其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思考。

一、 秀山县财会监督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重庆市秀山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焦重大政策、资金绩效、财经纪律抓监督,切实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以更高视野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新机制,为秀山县发挥渝东南桥头堡城市作用,提升在武陵山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打造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践行“两山论”样板提供坚强支撑。 秀山县财政局以“三个聚焦”:一是聚焦实事求是,厘清“病理”;二是聚焦问题导向,把好“病脉”;三是聚焦成果运用,开准“病方”,扎实开展财会监督工作。

(一)聚焦重大政策抓监督

一是坚持开展重大政策落实督查。 累计投入财会监督检查力量100余人次,整体覆盖120 余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代理记账机构,扎实推动中央财经秩序整治、“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等各类监督检查工作,切实保障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财税政策执行到位。 二是运用直达资金监管系统抓好资金下达监控。 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设置5 项监控预警规则和12张业务督促报表,利用预警信息对支付数据进行复核, 对系统识别出的1769 个存疑支付数据及时纠查整改,力促直达资金快速下达、 精准落实、规范使用,自收到直达资金后立即全部分配下达各项目主管单位,保证资金到人到企,防范单位挪用挤占直达资金。 三是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 推动县市场监管局2022 年度完成“三公”经费压减13.1 万元,并加强临聘人员管理;龙池镇2022 年“三公”经费开支同比下降12%;兰桥镇迅速清退工资津补贴近12 万元。

(二)突出资金绩效抓监督

一是突出资金使用规范定期监督。 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 实现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等多模块平稳运行, 强化财政资金全流程、 全生命周期监管,预算管理实现上下贯通、从中央直达基层。 2023 年完善优化资金动态监控、预算执行监督两个系统模块,设置预警规则27条, 把16 项中央转移支付项目资金、“三公” 经费支出和大额资金支付、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有关支出等纳入重点监管范围,触发1681 条预警信息,经复核整改,进一步规范了单位资金管理使用。二是运用信息化系统抓好项目评审监督。 自主搭建全流程设计、全过程管理平台,实现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的四个转变: 一从线下繁琐报送资料评审到线上高效评审, 二从各自为政评审到部门联动评审, 三从人工单一评审到智能主体评审, 四从业务内循环评审到透明可视评审。 平台运行以来平均评审时间较原来缩短了20%—30%,审减率10.05%, 相比2022 年审减率增加3.58%,审减金额增加0.4 亿元。 三是全面推行电子化网格化非税监督。一方面,严格实行票据电子化管理, 做到非税收入开具收款依据后由缴款人直接缴存至财政非税账户, 非税入库由过去线下的三天一缴缩短至每天实时缴库,实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对象精准、额度精确、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石堤镇将集镇划分为6 个网格, 分别明确1 名副职领导、2 名机关干部和1 名村干部, 建立网格配套费缴费清单,对标对表开展配套费收缴工作,实现责任到人,征收全覆盖。

(三)紧盯财经纪律抓监督

一是积极开展全县财政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对全县104 个预算单位开展了财政财务会计专项检查, 发现并整改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九个领域多项问题,追回违规报销问题资金,并从财政业务培训、固定资产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管理优化,以过硬手段让财会监督“长牙”“带电”。二是积极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发展。 县财政局和纪检部门联合推动重点领域监督,2023 年在财政票据监督检查中,发现违纪行为1 起, 有效追回了流失的财政资金。 通过联合监督以查促改、 以改促建, 使监督内容和范围更加契合财政改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发现和解决了一批问题。 三是积极促进财会监督与内控内审纵深发展。定期开展内控内审监督,动态完善了内控内审操作办法, 在内控体系基础上、 改革管理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1+10+N”制度体系,各单位基本建立了科学的监督和激励约束考核机制, 把财务内控内审制度落到了实处。

二、 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的提升空间

经过多年的努力, 秀山县财会监督管理效能进一步彰显, 但是距离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理念有待强化

调查发现,78%的单位认为财会业务培训还不够,60%的单位认为平时的财务抽查略显不足,35%的单位认为有必要加强财务分管领导对财会政策的交流学习。整体来看, 财会监督工作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差异及队伍老龄化等因素, 导致难以精准把握监督侧重点;同时,单位监督理念较为滞后, 部分财务分管领导对于财会政策不熟悉,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有的单位财会监督的重点仅在事后检查,对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监督不够;此外,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成,重点绩效评价质量仍待提升,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有待加强。

(二)监督力量略显薄弱

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财会监督工作的专业性、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其他监督相比,财会监督涉及面更广,“力量整合不足、人才缺乏”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人员配置不足,权责不够分明。 虽然大部分单位设有内审制度规范, 但并不完善,尤其是乡镇(街道),缺乏内审职位及人员,少数岗位存在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的情况。 二是内控内审不足,管理缺乏规范。 主要表现在内控内审工作专业性和指导性不足,造成财会监督成本高、效能低、执行难。 同时,村级账务处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村级半年或几个月做一次账,可能已经发生相应支出,但是未及时入账对账。 三是财务抽查不足,监督威慑不强。每年一次的财政财务大检查虽覆盖面很广,但由于时间紧、人员有限,可能导致检查不够深入细致,缺乏常态化监督。

(三)监督方式不够灵活

一是财会监督的系统性不强。目前,县内开展财会监督主要以突击性、 专项性的检查为主,对某个单一事项的检查居多,对全方位的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没有形成多层次、全方位、贯穿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 二是财会监督方式较为单一。 县内财会监督的方法主要以核查为主, 通过书面报表和现场检查等形式进行, 容易在检查工作中形成监督检查盲点及误区, 直接影响财会监督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不足。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仍然存在着电子做账对账滞后的情况, 导致事前监督难以有效介入,信息“孤岛化”现象仍然存在,与数字财政建设不相适应。

三、提升财会监督质效的对策建议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做好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 需要进一步强化法纪意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 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一)强化政治意识,以政治建设统领财会监督工作全局

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财会监督最根本的是要强化政治意识,最关键的是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抓好贯彻落实。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强有力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把握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的任务要求, 充分理解财会监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要心怀“国之大者”,突出监督重点。聚焦重大政策监督,以重大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政府“过紧日子”监督等工作为抓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二)强化协同意识,以多位一体协同促成财会监督合力

要充分认识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成员”的作用,厘清财会监督与其他“九大监督”的关系,加强协同联动,真正促成监督合力,构建财政内部贯通、部门外部协作的监督新机制。 一是要注重财政内部贯通监督。 要在财政内部保持财会监督的独立性, 建立完备合规的监督制度体系,财政监督要加强与预算、国库和业务科室之间的联动, 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业务工作密不可分、相互制约的格局。建议财政内部建立财会监督专项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各业务科室的工作进行内部督查,针对履职尽责、工作绩效、监督成果要量化标准,纳入年终考评,对于存在失职渎职的,要建立问责机制。 二是要注重部门外部协作监督。财会监督应逐步加强事前、事中检查的力量,把监督寓于管理之中,逐步缩小事后检查的覆盖面, 推动形成财会监督与其他九大监督的协同联动,放大监督效应,对有交叠的部分,要各有侧重、共同发力,找准财会监督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对互补的部分,要主动沟通、加强合作,共同弥补监督空白,形成监督体系的完整闭环。例如,建立财政与人大、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税务等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合督查机制, 互通问题线索、交流检查信息、听取意见建议,唱好“大合唱”,奏好“交响曲”,推动形成有序分工、信息共享、共同处理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合力。 三是要注重监督评价结果应用。 加强监督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反馈机制,加大评价结果公开力度,督促指导单位整改落实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 例如,将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和财会监督的结果与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分配挂钩, 形成更有力的约束和更强力的震慑。

(三)强化专业意识,以专业方式提升财会监督工作效能

一是提高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要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人专岗的保障, 合理安排人员岗位,明确人员职责分工,确保“一人多岗”现象少发生、不发生;要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 全方位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积极组织财务人员工作交流,将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及时推广, 让财务人员能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二是加强财会业务工作指导。 加强跨界学习和工作协同,做到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相结合、检查内容与财政主业相结合。 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对历年财会监督检查中发现频次较高、易犯易错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结合调研收集的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 编制业务指导答疑手册。 三是优化财会监督工作方式。一方面,要将监督环节前置。 财政与项目主管部门要保持信息对称, 将监督检查工作提至资金“始发地”,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单位要提前介入, 严格审查项目的资金使用绩效, 以阶段性考核强化部门资金管理意识, 从源头上杜绝资金申报下来用不完,缺资金的项目申报不到资金的现象,提高财政资金预算执行度、均衡度,保障财会监督的严密性、及时性、有效性。 另一方面,要突破监管手段的约束。 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运行,若系统逐步成熟,可以探索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实施动态监管, 通过大数据分析、异常信息预警等方式,结合日常监督和移交线索等情况, 在动态监管上做一些突破。

(四)强化风险意识,以内控内审融合把稳财会监督风控

一是坚守风控关口。 财会监督要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监测器”和“警示器”的作用,始终绷紧盯牢风险、严控风险、化解风险这根弦,深入排查基层“三保”问题、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地方隐性债化解、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点, 当好党委政府的“岗前哨”和“探头”,及时发现、反映问题。 二是优化内控内审。 探索拟定《内部控制风险清单》《内部审计问题清单》,大幅压减预算管理一体化等改革已经涵盖的流程性内控, 真正把内控制度精炼化、清单化、实用化,使其能当做机关运行、新人培训的说明书; 加强优化内控内审体系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加强检查和审计力度, 督促内控内审建设成果运用,逐步提高单位内控内审管理水平。三是运用新兴技术。 结合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有效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新兴监督手段,将“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运用到财会监督工作上来,搭建“设计上有接口、浏览上有权限、运行上有监督”的大数据平台,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和数据资源利用率。

猜你喜欢
内审财会监督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