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土地

2024-04-09 06:17杨少衡
福建文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华安漳州

杨少衡

有一个三岁男孩跟着母亲走过一个由士兵和刺刀把守的检查口。母亲已经有几个月身孕,她的肚子上包裹着几条棉布,这几条棉布是吸过盐水又晒干的。由于有禁令不得私自携带食盐出城,母亲只能用这种方式通过检查口,把食盐偷偷带去给父亲,有时还设法带去些药品。父亲住在城外,以割橡胶为生,同时他是一支队伍里的人,其队伍属于马共,即马来亚共产党。

这是许燕妮散文《故乡是条遥远的河》和《奶奶的嫁妆》都写到的一个细节。她笔下的男孩实为她的父亲,出生于新加坡。文中的父亲母亲分别是许燕妮的爷爷和奶奶。当年爷爷终因从事革命活动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与奶奶带着儿女们回到祖国,住进漳州城一座许氏祠堂。后来爷爷去世,奶奶拉扯十一个孩子成长,其中最小的那个儿子,也就是当年跟着出城送盐的孩子。日后他上山下乡去了华安县,然后便有了眼下生活、工作于此地的本书作者许燕妮。

记得是十多年前,我在省文联工作期间,就听家乡的文友提起过许燕妮。作为华安县、也是漳州市崭露头角的新一代作家,她的作品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当时我曾读过她的一些文章,知道她在华安水电厂工作,其他情况则了解不多。这一次借她出版散文集《一抹瓷白》之机,比较集中地阅读其作品,通过作品也看到了作者生活世界的若干方面。以前我只知道她出自华安,却不知道其家族从东南亚一直到闽南山岭深处小县城这般曲折的经历。这种家族经历对作者的成长肯定会有影响,在她的作品里时隐时现。如她询问故土,有时会让她父亲感觉伤感与茫然,对她则意味着奶奶以及太古桥、府埕、延安南路等,那就是漳州城。而她走上创作之路的玄机也深埋于此:当年一个潮汕富家女孩与一个闽南普通小伙结婚,下南洋,女孩只带着两个箱子,那就是她的嫁妆,其中一个箱子装着她的耳环、戒指、玉镯等物品,很快在困窘中一一变卖以维持家人生活,另一个箱子始终沉沉满满,直到被带回故国,里边却是一二十本古籍书,是她珍藏、陪伴度过一生的精神食粮。当年的这位潮汕女孩就是许燕妮的奶奶,她爱书成痴遗传给了许燕妮的父亲,其父将工资的很大部分拿去买书,家里杂书成堆,许燕妮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直到她自己也成了一个写书的人。这个过程如同她所相伴并时时出现于笔下的九龙江北溪,有源有流,其父的故土沿這条河流向下延伸,我们则可以溯流而上去了解其创作的某个源头。作为上一辈人,我这种读者总是会在作品中寻找历史与时代的投影,感受时光河流的流向与曲折,在这本书里读到它们,让我感觉到了许燕妮作品的独特与厚重。

这本书里有一块美丽的土地,那就是作者成长、工作、生活的华安。许燕妮以她的笔描绘了这块土地的种种奇妙,展现贡鸭山、华安玉、古渡口、老树、土楼、古桥、宗庙、畲乡、台胞村、闽南海拔最高的行政村等众多华安特色景致。还有其历史,从数千年前先人留下至今未解的“仙字”,到数百年前明代徐霞客“下华封舟,行数里,山势复合,重滩叠流”的记载,华安之“因县治在华峰岭而民安居乐业于此而得名”,以及近代的红色历史、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对华安一个合作社工作的批示,等等,都进入她的描述中。我还在作品中邂逅了许多相关人物,比如项南、汤晓丹,比如当代摄影家李金城,高山族舞蹈家高建生、严丽贞夫妇,还有努力工作于当下的基层干部、民警、电力工人等。众多华安元素在许燕妮笔下集中展现,使这本书成了这块土地一部多面的文学景观。被作者用为书名的散文《一抹瓷白》,从华安高安的东溪窑遗址,写到开端于宋、兴盛于明代的漳州月港,这个位于今日龙海海澄镇的港口曾是当年明朝廷“准贩东西两洋”的中国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其黄金时期促成了东溪窑瓷器生产与出口的兴盛。文章从当下遗址里的多重景象描绘到当年海外贸易的繁荣,构建了一个宽广的表现空间。这本散文集还有一些文章写的是相邻地方的景物与故事,例如漳州城内的街巷和众多小吃,漳州文庙以及朱熹知漳的传说,龙文区蓝田的历史文化和今日景象,九龙江出海口的南炮台,等等。它们与许燕妮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与她描绘的华安这块土地也是紧密相连。所有这些文章都让初知漳州、华安者感到新奇,也让我这种生长并长期工作于漳州,曾多次到过华安的读者感觉特别亲切。20世纪70年代初,应当也就是许燕妮的父亲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我在与华安接壤的长泰县当知青,曾从长泰走进华安大山里,看望我的知青同学,当时华安的山水梯田给了我非常强烈的印象。70年代中期我在长泰坂里当小学老师,时常步行到相邻的华安利水,坐许燕妮笔下那种绿皮火车回漳州。80年代初我曾与青禾、海迪以及几位华安文友一起,坐小船沿九龙江北溪顺流而下,饱览两岸风光,当时许燕妮可能都还没出生。此刻她的文章唤起我许多日渐遥远的记忆,确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阅读之旅。

作为一个生活、工作于华安的散文作家的作品,许燕妮这本书之鲜活在于着力表现她立足的土地,表现这里及周边的变迁和生活中的人们。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其作品中饱满真切的情感,她通过这种情感感染读者,引发共鸣,也让读者记住她给我们的故事与画面。她写土楼:“倘若说女人的美可以用千娇百媚来形容,那么土楼的美则只能用万般风情来描述。”她写自己三叔的种种固执:“似乎没人能真正了解他的心思,但我却总能隐隐感受到他坚毅的内心力量,以及一颗不愿媚俗的心。”她的表现手法也颇可圈点,特别是有些散文写得起伏跌宕有如小说,如《落入缝隙的阳光》写一个哑巴油漆匠,其绘声绘色与作者心态的转折,都颇给作品增色。同时许燕妮也总能在她的文字中传递一种经过深入思考的、积极正面的认知与理念,例如她写美食:“寻找美食,其实是寻找那抹真实的乡愁,寻找寄予心灵的那份归属。”她写交通:“在华安的众多变化中,交通的便利无疑是最让百姓觉得欣喜的,它让越来越多的华安人走出家乡,远行逐梦,也把华安的魅力一点一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感觉其实可引用这段话来形容她自己这本书:她是在通过自己情感丰沛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描述和认识时光的河流,把华安以及漳州这块美丽土地的魅力,一点一滴地以文学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李锦秋

猜你喜欢
华安漳州
买鱼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南康漳州龙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慧眼独具 神韵天成
—— 九龙璧(华安玉)鉴赏心得
古雅意韵华安玉
绿色赏石华安玉(九龙壁)
古雅意韵华安玉[九龙壁]
温润华安玉 多姿九龙璧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