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杨 锋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总结淮委2023 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2024 年重点任务,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淮河保护治理和淮委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纵深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水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新征程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亲临淮河流域检查防汛准备工作,对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积极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
一年来,淮委认真履行强化流域治理管理职责使命,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指导、协调、监督等职能作用,推动淮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水利部通报表扬的11 个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省份中,豫、鄂、皖、苏、鲁5 省在列;10 个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成效显著省份中,鄂、皖、苏、鲁4 省在列;9 个农村供水工作成效显著省份中,皖、苏、鲁3 省在列。出山店水库、西淝河泵站是全国仅有的2 项获得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水利工程,淮干蚌浮段花园湖进洪闸等7 项工程获得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一年来,我们锚定“六条实施路径”,持续提升“四种能力”,推动淮河保护治理和淮委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推动淮干浮山以下段可研通过水利部审查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淮干峡涡段可研通过水规总院审查、骆马湖新沂河提标等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跟踪协调、督促指导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等3 项工程获批建设。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淮干王临段、洪汝河治理等工程建设进度,推动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等3 项工程全面完工、淮干蚌浮段方邱湖临北段等7 项工程竣工验收,淮河区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66.5 亿元。积极推进流域蓄滞洪区“三逐一、一完善”工作,梳理蓄滞洪区启用水位、明确启用条件,完成21 处国家蓄滞洪区基本情况、运用条件及围堤封闭情况复核。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编制完成沂沭河中上游、淮干浮山至洪泽湖等河段测雨雷达建设可研,积极推进全融合应用,研发淮河流域延伸期、短临降水预报模式,持续完善现代化水文监测预报体系。
二是国家水网建设加快推进。编制印发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淮河流域水网建设规划,明确了国家水网在淮河流域的总体布局。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推进重大引调水工程、骨干输配水通道建设,扎实开展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东线部分)、东线二期工程可研深化,全面完成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并实现试调水,推动引江济淮二期初设获批、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可研取得重要进展。加强对各层级水网建设指导,山东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安徽入选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河南平顶山、山东烟台、江苏宿迁入选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全国共7 个),流域水资源统筹调配、供水保障、战略储备能力全面提升。加强灌区和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监督指导12 处大中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开展水利乡村振兴监督检查,积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整改跟踪,着力打通农村水网“最后一公里”。
三是河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河道采砂管理,大力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完成151 个“四乱”问题清理整治,推动洪泽湖、宝应湖等退圩还湖21 平方公里。制定首个流域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建设2个国家级、27 个流域级幸福河湖。完成流域169 个河湖名录和10238 个图斑复核,建立173 个河段湖片健康档案。开展淮河区母亲河复苏行动,组织制定9条母亲河“一河一策”方案并推进实施。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密切监管17 个重点河湖34 个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保障情况,发布预警25 次,督促落实保障措施,组织开展生态流量达标评价。完成淮河区10 条河流25 项工程生态流量目标核定与保障先行先试。积极做好淮河、南水北调东线等重点河湖水质水生态监测。完成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估及地下水管控指标、超采区划定成果复核。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制定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指导安徽霍山、广德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部试点建设,完成流域4 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7.86 万平方公里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00 平方公里。
四是数字孪生淮河建设扎实开展。编制数字孪生淮河建设工程可研,完成沂沭泗方案体系和基础框架构建。完成数字孪生南四湖二级坝、淮干出山店水库—王家坝河段先行先试任务,实现“四预”业务实战化应用。完善高标准“三级数据底板”、精细化“五大专业模型”,积极推动数字孪生流域模型平台建设。基本建成流域典型区防洪和水资源管理调配“四预”业务系统,初步建成智慧河湖、智慧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业务应用框架。淮河流域安徽淠史杭和江苏高邮、沙集3 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制定数字孪生淮河成果共享融合指导意见,与流域各省信息化资源、成果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基本建成淮干蚌浮段、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数字孪生工程。
五是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卓有成效。健全用水总量管控指标体系,指导流域各省将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分解到县级行政区,提出淮河水量分配指标、细化分解至淮河干流和69 条主要一级支流初步成果,明确主要河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推动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通过水规总院审查。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批复取水许可申请71 个,对5 家取用水户违法取水行为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全面完成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整改提升,委本级累计整改销号各类取水问题155 个。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鄂、皖、苏、鲁4 省2022 年度考核等次为优秀。完成46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指导流域各省健全区域用水效率管控指标体系,豫、皖、苏、鲁4 省将控制指标分解到县级行政区。推动流域用水定额标准制修订和应用执行,组织高耗水用水定额评估。完成豫、皖、鲁3 省年用水量1 万立方米以上工业和服务业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复核。建立淮河流域水权交易信息平台,指导山东莱阳市与芝罘区区域水权交易等用水权改革创新,完成各类水权交易320 笔,交易水量4.91 亿立方米。
六是流域统一治理管理持续强化。编制完成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初稿、水土保持规划报告,制定加强重要支流规划治理、流域重大项目规划管控等意见,完成郑州防洪、史河(六安段)防洪2 项规划审查及8 项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许可。编制完成流域重要堤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开展2 轮对37 项重大水利工程的督导检查。牵头编制淮河区51 条跨省中小河流治理方案,审核424 条非跨省中小河流治理方案,完成淮河区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编制。组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水利重点任务落实。开展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排查整治,直管工程发现隐患1 处,流域四省发现隐患43 处1379 个点位,督促完成应急整治。建立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机制,修编大型水库群、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开展淮河防洪调度“四预”演练,积极协调上游出山店水库等拦洪削峰,调度淮干中游及沂沭泗各河道控制工程预排底水,合理控制洪泽湖、南四湖等湖库水位,成功防御流域7 次强降雨过程和台风“杜苏芮”影响。科学拦蓄雨洪资源,指导大型湖库汛末蓄水152.94 亿立方米,积极调度南四湖水资源9951 万立方米支持山东抗旱。编制完成淮河水资源统一调度方案,启动实施淮河水系、沂沭河水资源调度。强化对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水量调度监管,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方案及首个年度计划,建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量月调度会商机制,监管、监测东线一期工程年度跨省调水11.75 亿立方米。围绕节约用水、水资源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利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监督和专业监督24 项,发现及复核问题2702 个,及时督促整改。率先建成流域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建立跨区域水行政联合执法、省级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等机制。充分发挥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作机制作用,积极开展骆马湖水华聚集应急处置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印发淮委水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一体推进常态化执法与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制定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江风口分洪闸等5 处工程成功创建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19 家直管水管单位所辖工程全部通过淮委标准化管理验收。
七是淮委改革发展扎实推动。修订印发委机关“三定”规定,完成委机关机构改革,做好纪检机构新旧体制衔接工作。用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推动8 家委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调整方案获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调整17 个委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19 名、轮岗交流14 名处级干部,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选拔首批32名淮河英才、5 名治淮工匠,抓好人才引育留用。增强经济统筹能力,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强化预算管理、财会和审计监督。召开淮委经济工作会议,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高位推动经济发展。直属企业积极拓展经营,年营业总收入15.87 亿元,净利润5433 万元,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凝炼形成“人民至上、系统治理、求实创新、团结奉献、艰苦奋斗”的治淮精神,组织开展“人民治水·淮河印迹”等系列宣传,完成治淮陈列馆升级改造,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强化,水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积极参加第18 届世界水资源大会,深化中荷水利国际交流合作。全力做好对口援藏、援疆、乡村振兴工作。
八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举办读书班,开展各类调研152 项,全部办结37 项民生水利实事,扎实开展淮委系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和纪检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取得实效。自觉接受水利部党组对淮委党组巡视监督,照单全收反馈意见,不折不扣抓好整改,制定方案、细化清单,明确132 项整改措施,按期圆满完成集中整改任务85 项,其他47 项长期整改任务持续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专题交流学习成果,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淮河、视察江都水利枢纽重要指示精神三周年座谈会,完善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具体举措,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制定《淮委党组巡察工作规划(2023—2027 年)》,开展第一轮对2 家基层党组织巡察,完成对3 家直属单位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扎实开展“以案促教、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专项行动,组织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专项检查,建立健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联合监督机制,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此外,综合政务、新闻宣传、档案管理、离退休干部、后勤服务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好成效,有力保障了淮河保护治理和淮委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过去一年,先后有15 个集体和45 名干部职工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最美水利人”提名等各类表彰,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激发。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视察淮河重要指示精神的科学指引,得益于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是全委广大干部职工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此,我代表委党组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4 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是水利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李国英部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水利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对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握治水规律,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流域与区域,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近期、中期、远期,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水利部党组工作安排,找准流域管理机构职责定位,坚定目标方向,增强信心底气,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
——极端水旱灾害频发给淮河保护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颠覆传统认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旱灾害趋多趋频趋强趋广,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淮河流域本底条件、基本特征、工程现状,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洪、供水、水生态呈现风险隐患增多的趋势。我们要适应极端水旱灾害频发“常态”,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着力提高极端情况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切实筑牢保障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部署为淮河保护治理提供了良好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战略性、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要求到2035 年基本形成总体格局,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国家增发1 万亿元国债,重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我们要认清水利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中的责任和作用,抓好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机遇,统筹近期、中期、远期治理目标,全面加快进一步治淮38 项工程建设,完善新阶段淮河治理方案,掀起新一轮治淮建设高潮,推动淮河保护治理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阶段演进。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淮河保护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淮河流域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高度叠加区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淮河流域是我国东中部经济发展的“洼地”,流域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程中,流域人民群众涉水需求日益增长和逐步升级。我们要全方位对接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和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水网建设步伐,强化大中小微供水工程协调配套,提升重要城市、重要能源基地、重要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水利支撑保障水平,加快解决流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问题,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赋予了淮河保护治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对目标路径、重点任务提出了细化方案。淮河生态经济带是第一个将生态放在经济之前的国家战略,承担着建设南北气候过渡带重要生态廊道的时代重任。同时,淮河流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供水区、输水区和受水区,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核心区域。我们要擦亮生态底色,筑牢绿色屏障,在需求侧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在供给侧完善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涵养保护,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对照淮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对照流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淮河保护治理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
一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尚有差距。淮河上游拦蓄洪水能力仍然偏低,部分支流缺少有效拦蓄洪水手段;中游干流河道泄流不畅,特别是发生中小洪水时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行蓄洪区启用困难;下游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尚未建成,洪泽湖中小洪水泄流能力不足;沂沭泗地区迫切需要提高防洪标准。
二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韧性不足。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少,水资源分布与流域人口分布、耕地分布、生产力布局不协调,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江淮分水岭、山东半岛等地区水源工程建设条件差,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淮北支流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南水北调东线二期等国家水网主骨架仍需进一步完善,国家水网、区域水网互联互通和系统融合不够,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
三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淮河流域河网密布,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对河湖空间依存度高,人为挤占河湖空间、过度开发河湖资源等问题仍然存在,与水争地的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仍有待完善,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尚需加强。部分河湖水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利用,已建工程缺乏生态流量泄放及监测设施,生态流量保障难度大。
四是强化流域治理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淮河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尚不完善,综合规划亟待评估修编,重要河湖保护治理等专项规划亟需编制,地方审批的区域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性审核尚待加强,综合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尚待完善;对流域内大中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掌握不系统,指导监督有待加强;流域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机制不健全、手段较单一,水工程联合调度有待加快推进,调度智能化水平仍显不足;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尚未建立,农村水利水电职能弱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尚不完善,基层水管单位管理能力需要持续提升;数字孪生淮河建设推进较慢,全面感知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与集成不够全面,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深入,信息化资源和能力整合仍待提升。
五是淮委改革发展基础亟需夯实。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与治淮业务深度融合不够,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较少,高端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缺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推进慢,企事业单位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委属企业战略经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投资融资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系统内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仍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加力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淮河保护治理立长远、强功能、上台阶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长期性问题,全面夯实淮河保护治理行稳致远的基础。
一是以国家水网建设为核心,夯实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聚焦联网、补网、强链,以淮河、沂河、沭河骨干河道及其入江入海通道、南水北调东中线等引调水工程为“纲”,以重要支流、重要分洪河道、主要跨省河流和独流入海河道以及重要输配水通道为“目”,以重要湖泊、水库、水闸、枢纽、行蓄洪区等蓄水工程为“结”,形成“一轴、一脉、四廊、多支、群点”的流域水网总体格局,增强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提升水资源供给质量和水平。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原则,做好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及整体能力提升,加快上游控制性工程建设,扩大中游行洪通道,提升下游入江入海泄洪能力,提高沂沭泗地区防洪标准,优化行蓄洪区空间布局,扎实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做好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机制,深化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现代化工程管理运行模式,建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统筹建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水闸运行管理矩阵,持续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着力提升涉水信息感知能力,推进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建设。
二是以强化刚性约束为抓手,夯实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基础。细化淮河流域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完善刚性约束指标体系。深化流域、区域初始水权分配,推进跨市县河湖水量分配,做到应分尽分。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推动流域各省用水定额体系建设,强化用水定额执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和超采区划定,合理确定地下水取水工程布局,严控开发强度,强化超采治理,逐步实现采补平衡。
三是以建设幸福河湖为牵引,夯实水生态保护治理基础。建构淮河河流伦理,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扎实开展重要跨省河湖健康评价,有序组织母亲河复苏行动、幸福河湖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河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健全河湖休养生息长效机制,推动形成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文化认同、观念自觉,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构建南北气候过渡带生态廊道,修复南四湖、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等主要湖泊绿色节点,建设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大别山区、沂蒙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屏障,衔接南水北调东中线、大运河、黄河故道等生态廊道,打造连续完整、功能多样、景观多彩、绵延千里的绿色长廊。加强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监管,依法依规做好重要控制断面下泄流量、水量、水位监督检查。
四是以实现“四个统一”为目标,夯实流域治理管理基础。统一规划方面,健全流域水利规划体系,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快推动规划任务落实,显著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统一治理方面,加强对重要水利工程项目前期、建设过程、运行管理全链条指导监督,统筹有序布局流域水利工程,保障建设质量,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平稳可控。统一调度方面,全面建立流域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机制,加强防洪、水资源、生态统一调度,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统一管理方面,完善流域水法规体系,健全水行政执法机制,形成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
五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夯实淮委事业发展能力基础。强化全委经济统筹能力,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完善监管服务、沟通联系、共享协作机制,促进政事企资源共享、协调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夯实整体经济发展基础。完善科技支撑,加强流域重大研究需求凝练,深入开展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力争在科技平台建设、原创成果产出方面取得突破。抓好人才第一资源,健全引进、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科研创新领军、高级技能骨干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奋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推进淮河水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治淮精神蕴含的价值理念,丰富水利工程文化元素和内涵,满足全委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75 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的攻坚之年。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治淮工程前期和建设进度。完成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并报送水利部审查,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建设;根据水利部部署安排,做好流域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组织开展跨省中小河流初设复核;全面检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流域内重大工程推进情况,扎实做好前期论证,推进立项实施,开工建设淮干浮山以下段、淮干峡涡段工程,推动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常态化开展治淮工程督导检查,督促沙颍河昭平台水库扩容以及洪泽湖大堤、入江水道堤防达标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引江济淮二期等工程建设进度,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要堤防达标建设,完成沂河沭河上游堤防加固等4 项工程竣工验收;推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水利重点任务;完善区域水网建设规划布局,扎实做好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提标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深化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前期论证,指导推动前坪灌区开工建设,加快怀洪新河灌区建设进度,加强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指导地方全面推行“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加强农村供水保障监管;推动建构现代化水库水闸运行管理矩阵,开展刘家道口、二级坝水利枢纽等工程矩阵管理试点建设,汛前完成承担防洪任务的大中型水库库容曲线复核,实施16 座大中型、109 座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完成337 座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813 座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
二是毫不松懈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贯通“四情”防御,强化“四预”措施,绷紧“四个链条”,召开淮河防总工作会议,调整充实组成人员,依法严格落实各方面防汛抗旱责任制;健全汛前检查机制,加大水利工程关键部位隐患排查整治,“拉网式”全覆盖排查直管工程,实化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措施,督促加快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强化行蓄洪区运用及人员安全保障;完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修订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淮河、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组织防汛调度演练;加快推进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开展水利测雨雷达建设应用先行先试,谋划推进雨量站、水文站布设;严格汛期值班值守,加强雨水情会商研判和监测预报预警,强化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科学精准调度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强流域大中型水库、主要湖泊和沂沭泗直管工程调度运行监管,系统运用“拦、泄、蓄、分、行、排”措施;及时组织抗旱应急水量调度,指导洪泽湖等大型湖库汛末蓄水调度。
三是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淮河建设。全力推进数字孪生淮河建设可研和初设;优化调整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压紧压实业务应用部门主体责任;实施“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强化水利工程位移形变、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智能监测,全面提升水利监测感知能力;更新完善数字孪生淮河“三级数据底板”,深化水文、水动力学、水资源等模型研发,强化应用集成与业务协同;迭代优化南四湖二级坝等先行先试成果,建立防洪、水资源系统运维管理工作机制,推动已建成应用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投入实战应用;加大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河湖管理等N 项业务应用建设力度,推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数字孪生与流域水资源配置的衔接、协调;不断完善“基建+数字孪生”模式,分期分区分段建设数字孪生工程,积极推进全口径在建工程数据库建设,加快数字孪生行蓄洪区建设。
四是全面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做好流域区域可用水量复核,制定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配套措施,配合做好南四湖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批复,指导流域各省加快完成跨市县河湖水量分配,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到具体河湖;加快推进淮水北调、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依法依规处理超许可等违规取水行为;完善取水监测计量体系,规模以上取水在线计量数据全面接入淮委取用水管理平台;印发实施水资源调度管理实施细则,推动淮河水资源统一调度方案尽早获批,组织完成淮河水系、沂沭河以及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引江济淮工程年度调度任务,做好下一年度调度计划编制;推动健全节水标准体系,指导流域各省落实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做好用水定额评估和执行应用监管;统筹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及巩固提升,完成28 个县域复核,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全面节水。
五是进一步加强河湖保护治理。建构淮河河流伦理,强化规划、治理、调度、管理等制度约束引导,推动法治、教育、宣传、科普等环节共同发力;制定淮河干支流目录及跨省河湖名录,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强化涉河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深入推进河湖库“清四乱”,积极推进重要湖泊退圩还湖;评估、大力推进流域采砂管理规划实施,指导推动疏浚砂综合利用;推动不少于15 个淮河流域幸福河湖、不少于100 个省级幸福河湖建设;督促各省建立健全河湖健康评价和健康档案,修编实施“一河(湖)一策”;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水质水生态监督性监测,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监测体系,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和生态流量泄放管理,健全生态流量预警响应机制,加强13 河4 湖生态流量日常监管;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动完善监测系统,强化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开展黄淮地区地下水超采动态分析和水位预警;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前审核,常态化推进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覆盖开展部批在建项目年度跟踪检查,强化省级水土保持监管履职情况监督检查;指导流域各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认真做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调度和监督检查;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持续深化成果分析评价。
六是不断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健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召开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推动建立大运河管理保护“流域管理机构+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加强对流域河湖长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流域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用,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持续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依法依规查处违法水事案件;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调度,编制完成淮河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扎实做好水利监督工作,探索建立成果共享机制;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建设项目稽察质监工作,加强直管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常态化做好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认真做好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直管堤防、水闸等工程运行管护;深化直管工程标准化管理、保护范围划定,新增3 处直管工程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各项措施,健全责任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全面实施直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流域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扎实推进淮委承担的5 个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加大科普工作力度;统筹做好省部级科技奖申报,加强流域水文测报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发挥淮河研究中心等平台功能,谋划拓展水利国际交流,在项目凝练、学术研究等方面借智借力、合作共赢。
二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委属领导班子建设,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继续优化领导干部年龄、专业结构,推进干部交流锻炼,拓展优秀年轻干部成长空间;制定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具体举措,加强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教育管理监督;修订完成年度考核办法,优化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做好首批淮河英才工程和治淮工匠人选培养,启动实施“青蓝工程”,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抓好财务经济工作。全面推动淮委经济提速发展,制定直属单位经济发展意见、经济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工作情况通报制度机制;积极推动水价改革,做好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核算和价格调整工作;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落实资金保障,从严做好财会监督,规范财务管理,扎实做好建设项目、经济责任、预算执行、企业经营管理等审计工作,推动财会、审计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
四是做好政务服务保障。开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10 周年、进一步治淮38 项工程巡礼等主题宣传,全面展示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健全督办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着力保障委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研定的重大事项落地见效;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做好淮河文化、治淮精神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完善重要水利遗产调研成果;继续强化援藏、援疆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巩固拓展对口帮扶阜南县成果;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后勤保障等工作。
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统领作用。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水利部党组工作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持续抓好水利部党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和成果运用;完成2 轮对4 家党组织巡察,做深做实整改“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和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
二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加强分类指导,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着力培育先进典型,全面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做好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申报推荐和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复审,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单位、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统筹抓好群团、妇女、统战、双拥等工作。
三是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和2024 年水利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落实落细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深化政治监督;紧盯国企、基建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严惩“靠水吃水”、违反程序做决策、审查审批走过场等问题;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淮委党组实施办法,深化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抓好典型案件专项整治,织密扎牢廉洁风险防控制度笼子;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促进淮委系统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同志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淮河代言人”和强化流域治理管理主力军的职责定位,坚定信心,守正创新,锚定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厚植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淮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