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梓薇,程康耀,桂莉
200433 上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护理系
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大规模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明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出现大量患者或死亡病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登革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等[1]。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的频发使医疗或公共卫生系统资源遭受重大打击,是对各级机构应急能力的严峻考验[2]。过负荷医院(Surge hospital)作为应急医疗救援的有效措施,在COVID-19 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定点医院与方舱医院,其将原有综合医院或大型公共设施临时改造为COVID-19 定点救援点,有效隔离分诊大量患者并迅速提供医疗服务[3-4]。然而在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背景下,过负荷医院在运营与管理方面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较大差异且存在一定局限,如感染防控措施欠缺、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设计与医疗需求脱离等[5-6]。本研究旨在对在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背景下过负荷医院的管理研究进行范围综述,并探索现存管理的不足,以指导临床决策以及政策制定。
从2 个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3 个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相关文献。使用谷歌(包括谷歌学术)搜索灰色文献,并将前 30 个链接(按相关性排序)与纳入标准进行比较,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06-17。采用自由词和主题词相结合进行检索,检索词及检索式见表1。
表1 文献检索策略Table 1 Literature retrieval strategies
根据PCC[研究对象(Participants)、概念(Concept)、情境(Context)]原则和研究类型,确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过负荷医院;(2)概念为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背景下过负荷医院管理;(3)情境为由于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导致的过负荷;(4)研究类型为定性或定量原始研究(临床试验、指南、意见、政策文件、报告等)。排除标准:(1)综述、研究计划和反复发表的文献;(2)非中英文文献;(3)再版文献;(4)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5)非原创研究(编辑或评论);(6)人口或流行病学调查、与过负荷医院和院内管理无关或仅针对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文章;(7)研究对象不符(不属于本研究过负荷医院研究范畴);(8)研究内容不符(设计规划、仅调查现状与影响因素而未实施干预、思考与建议、动物实验、涉及战争等文章);(9)研究类型不符等。
检索数据库所获得的文献, 根据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l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 -Analyses)流程图进行筛选。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20.4 并分4 个阶段进行筛选和整理:(1)参与文献筛选的研究员均为护理学专业在读研究生,并接受了系统的急危重症护理与护理科研课程,具备一定的护理科研资质。(2)由1 名研究员进行标题和摘要的初步筛选;(3)由另外2 名研究员分别独立完成全文的检索和筛选,如果产生分歧则与第3 名研究员共同讨论后解决;(4)数据提取和整理:记录不符合标准的论文被排除的原因。
共检索到中文文献1 532 篇,外文文献633 篇,经筛选共纳入25篇文献,文献筛选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全文阅读后剔除文献156 篇文献。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Flow diagram for selection of studies
25 篇文献涉及过负荷医院类型包括:方舱医院(n=11)、定点医院(n=13)、方舱与定点医院(n=1)。文献分布为:中国(n=22)、美国(n=2)、巴西(n=1)。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详见表2。
表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Table 2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在纳入的文献中,2 篇文献围绕过负荷医院选址与建设进行定量研究。李帅等[7]将选址相关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评分并计算综合得分,筛选方舱医院建设目标地;而李刚等[8]构建两阶段学测方法,首先决策是否新建或改建过负荷医院,再通过“目标规划模型”对选址决策因素进行变量分析。除此之外,在有关过负荷医院应急响应规划方面,CAMPOS 等[9]运用模拟模型规划改进方舱医院运营中涉及的安全指标,包括消毒清洁间隔时间、医院容量、患者等候时间等。LEVY 等[10]运用故障模式、流程图和现场演练等方式进行方舱医院快速响应模拟演练,有效提升团队救援能力。
10 篇文献报告了有关过负荷医院内部人员管理的内容,涉及过负荷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感染控制管理、能力培训和技能考核、健康管理等方面,聚焦于特殊时期医院过负荷状态下原有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如何高效开展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分配[11-20]。包括采用“APN1N2”排班模式、建立“双人双岗”制和四班轮流值班制度合理分配人力资源[14,21-22];运用“成组闭环护理”模式根据护士的不同特点组成相对固定的小组,使本地和支援护士快速联动、密切配合[20];通过“PDCA 模式”保障院内感染控制质量,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流程,对医务人员开展培训与监督[13];运用分层培训法、站点式学习法等各类培训模式对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控制培训与应急技能培训[12-13,17-18];以及有关驰援工作者的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11,14]。然而,只有2 篇文献关注到院内人员的健康管理,主要探究过负荷医院工作人员的不良反应和干预对策[16,19]。
在纳入的有关过负荷医院运营管理的文献中,主要涉及医院物资管理[21-24]、院内安全管理[25-27]与患者转运分诊管理[28-29]。研究描述了如何制定统一的物资管理机制,联合多元方法合理平衡重要物资的供应,如:组建医院物资管理指挥组,运用追踪法、调查法了解物资运动轨迹和使用效率等。在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方面,孙丽等[25]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建立工作制度和评价指标,以期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2 篇文献评估了方舱医院各区域病毒含量与核酸检测过程中感染风险因素[9,26]。同时,研究发现在院内运营管理中,严格的院内分诊管理和转运策略能够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能够帮助过负荷医院高效运转[28-29]。
2 篇文献报告过负荷医院内服务管理的情况,均涉及医院内饮食情况。“JNYMS”方舱医院报告了提高患者膳食质量和临床营养评估的经验[30];钱祎晨等[31]在调查过负荷医院医务人员饮食满意度后优化个性化食谱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过负荷医院管理研究包括应急准备、人员管理、运营管理和服务管理4 个方面,其中人员管理与运营管理研究数量较多。在人员培训管理方面,不同研究展开了各类培训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医护人员岗位胜任力,增加应急响应储备深度,但鲜有研究涉及工作人员心理负性情绪和长期工作状态下的个人健康,研究发现持续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后续研究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32]。在院内运营管理方面,研究聚焦于流程制定和动态监督,以此提高院内运营效率,降低感染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结果反馈,运用质量评价标准问卷调查等方法评定干预效果,并寻找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然而在这些领域,我国的研究深度与国外研究存在差异,缺乏对于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测量工具,同时缺少在严谨实验后设计的建设运营框架,单纯的经验性指导和决策框架可能会导致潜在危险的暴露。本研究发现,应急准备研究尚有局限性,应急准备探讨了有关过负荷医院选址与建设的策略,研究提出设施的所处风向、离水源地距离、人口密度、交通时长等被公认为选址时需考虑的影响因素。然而李刚等[8]将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负荷均衡程度、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也纳入考虑范畴。这提示随着社会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需要在低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过负荷医院建设的时间与成本,并延续医院的可持续性,而更明确的决策制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面对以COVID-19 为代表的突发重大传染病事件时,资源供给陷入困境,院内的不当管理会造成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33]。同时,我国将生活和社会参与也纳入方舱医院的基本功能之一,包括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参与及医务工作者的情感支持[34]。这意味着过负荷医院不仅需要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也担当着患者生活保障的重任。SANCHEZ 等[30]就方舱医院患者膳食质量和临床营养方案进行了报告,描述了院内有关患者营养工作的操作内容和流程,并构建营养供给工具包,包括:食物名册以识别各类患者饮食顺序,饮食跟踪器以调查食物质量、营养筛查表以收集患者的营养相关信息等。规范的措施与方案可以合理分配患者膳食,在保障患者营养需求的同时降低了食物资源的浪费。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建设运营相关研究相比,过负荷医院服务类研究相对缺乏,出现了管理与服务不配套的现象,增加了供给平衡紊乱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可能性。
过负荷医院的妥善运营,应该以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机制为重要基础,再从建筑设计、感控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人员防护与消毒、物资统筹管理、患者转运标准与流程、患者院内护理与营养等方面,因地制宜落实运营管理工作[35]。现有研究缺乏对于过负荷医院综合管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因此难以监测和量化过负荷医院管理的效果,管理无法得到有效反馈,后续可以着眼于此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
作者贡献:胥梓薇负责提出概念,调查的开展,并进行原稿写作;程康耀负责方法学监督和指导;桂莉负责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所有作者确认了论文的最终稿。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