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宛君,李丝雨,李易轩,刘春宇,高明超,郦春锦,翟华强*
1.100029 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2.100029 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调剂标准化研究中心
3.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唐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服务于社区、家庭和居民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者和贫困居民为重点服务人群,具有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及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将中医药应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对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及防治慢性病等方面有重要价值[2],且有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具有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3],开展相关领域研究也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前期针对社区中医药服务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有联合采用Excel 软件和NoteExpress 软件分析的研究[4],但缺乏结合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MKD)进行可视化分析的研究。MKD 是一种显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图形[5],有着“一图展春秋,一览无余;一图胜万言,一目了然”的特征[6]。VOSviewer 和CiteSpace 软件可用于MKD 的绘制:前者在处理文献信息方面有强大的功能,可实现对文献中作者、关键词等不同术语单元的分析,并可构建知识网络[7];后者则对研究领域有着解释与预见功能[8-9],其对研究领域趋势、热点和前沿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与领域专家的合作中得到了验证[10]。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与CiteSpace、VOSviewer 软件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进行频数分析和MKD 绘制,以了解本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进程及演变,进而揭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于2023-01-01,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以获取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设置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12-31。
设置检索条件为(主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AND(主题=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健康服务+社区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在中国知网以上述检索式进行主题检索,设置“同义词扩展”,共得到文献1 166 篇,其中期刊论文1 066 篇,学位论文100 篇。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亦进行主题检索,设置“中英文扩展&主题词扩展”,文献类型选择“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共得到1 319 条检索结果,其中期刊论文1 181 篇,学位论文138 篇。在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以题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期刊范围设为“全部期刊”,共得到725 篇文献。
文献纳入标准: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的文献,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中医药服务资源/中医药服务能力等展开的调研、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应用等研究。排除标准:(1)仅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中医药服务”二者之一相关的文献;(2)对某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介绍、对某人的访谈、会议介绍及召开通知、新闻报道、公报、相关政策法规及其解读等;(3)对国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展开的相关研究;(4)重复及关键词、作者等信息不全的文献。
采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检索到的文献题录使用NoteExpress 软件合并后去除重复论文,由3 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得文献的题目、关键词、摘要及内容进行审读和筛选,如遇分歧则与第4 位作者共同审读、讨论,以判断是否纳入论文,最终得到文献920 篇,其中期刊论文813 篇、学位论文107 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flow chart
对同一研究机构的不同名称或同一研究机构的不同院(系)、科室进行合并,如将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合并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但对于高等院校的不同附属医院则不予合并。对于关键词,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此外,将具有相同含义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全科医生合并到全科医师。
将所得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来源期刊、全部作者和机构等相关数据导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16.0.15128.20128)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核心作者的最小发文量根据普莱斯定律来计算,即(其中Nmax为建立的文献库中发文最多作者的发文量)[11]。使用CiteSpace 6.1.R6 软件对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合作网络分析,设置时间分区(Time Slicing)为1998—2022 年,时间切片(Year Per Slice)选择1。在CiteSpace 软件绘制的研究机构共现图谱中,节点越大,表明该机构的发文量越高;以度中心性(Degree)来描述网络中节点的特性,其值越大,表明该节点在网络中越重要[12];设置节点标签的大小与其度中心性的值呈正相关,节点间有连线则表明机构间有合作。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在关键词聚类分析中设置聚类标签词来源于关键词,标签提取算法采用对数似然率(log-likelihood rate,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可以发现在研究领域中一定时间内影响力较大的关键词,进而揭示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变[8],在使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时设置γ值为0.7。考虑到CiteSpace 软件在进行时间切片的基础上会对数据进行处理,故无法对关键词的实际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因此使用VOSviewer 1.6.18 对作者及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并进行共现网络分析,选择完整计数(Full Counting),设置作者最小发文量为5 篇、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阈值为8 次。在VOSviewer 软件绘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密度视图中,节点的密度越高、权重越大,则其颜色越亮,反之则其颜色越接近蓝绿色等冷色。
本研究纳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始发于1998 年,1998—2005 年为相关研究的起步阶段,平均发文量为7.5 篇/年。发文量于2006 年骤增,此后发文量逐年上升,至2011 年达发文量高峰(75 篇),在此期间平均发文量为48.7 篇/年。2012—2020 年整体发文趋势平缓,稳中有升,平均发文量为54.6 篇/年。2021 年开始年发文量有下降趋势(图2)。
图2 1998—2022 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年度发文量Figure 2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n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from 1998 to 2022
(1)纳入的813 篇期刊论文来源于270 种期刊,载文量最高的为《中医药管理杂志》(80 篇)。载文量排在前15 位的期刊见表1,其载文量总和占全部期刊论文的42.7%(347/813)。(2)纳入的107 篇学位论文来源于38 所院校,发文量最高的院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均为14 篇)。发文量排在前15 位的院校见表2,其发文量总和占全部学位论文的72.0%(77/107)。
表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813 篇期刊论文的来源期刊分布(前15 位)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ource journals of 813 articles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top 15)
表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107 篇学位论文的来源高校分布(前15 位)Table 2 Distribution of source universities of 107 articles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top 15)
2.3.1 研究机构频数统计:共涉及研究机构449 个,发文量排在前3 位的机构依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3 篇)、上海交通大学(16 篇)、广州中医药大学(14 篇)。依据Degree 值,中心性排在前3 位的机构依次为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16)、北京中医药大学(10)、上海交通大学(9),见表3。
2.3.2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使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研究机构共现图谱,所得图谱共有节点448个,连线274条,网络密度为0.002 7(图3)。
图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Figure 3 Institution collaborative network for papers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2.4.1 高产作者分析:纳入文献共涉及作者1 933 位。普莱斯定律计算得到M=3.89,故在本研究中发文量≥4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共有核心作者候选人73位,其中施永兴(27 篇)、鲍勇(18 篇)、彭慧珍(11篇)是发文量排在前3 位的作者,前15 位的作者见表4。
表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发文量排在前15位的作者Table 4 Top 15 authors in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relat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2.4.2 作者共现分析:在VOSviewer 1.6.18 中进行作者共现分析,对发文量>5 篇的43 位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见图4(图中节点大小代表了作者的发文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形成了以施永兴、彭慧珍、张雪亮、闪增郁等为代表的12 个聚类,同一聚类之内的多个作者之间合作密切,但尚未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
图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作者共现网络叠加视图Figure 4 Collaborative map in overlay visualization of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2.5.1 频数分析:纳入文献共涉及1 252 个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在前20 位的关键词见表5。
表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分布(前20 位)Table 5 Distribution top 2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2.5.2 关键词共现分析:采用VOSviewer 软件,对提取出的频次≥8 次的47 个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总连接强度为2 430,见图5。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节点的密度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看到,在本领域相关研究中,中医适宜技术是社区中医药服务的重点研究内容,“治未病”思想是最受关注的中医学思想,高血压作为社区多发病和常见病[13]是主要研究疾病,全科医生是最受关注的医师群体,多针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开展现状、影响因素、需求等开展调研,见图6。
图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视图Figure 5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visua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图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密度视图Figure 6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density visualization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2.5.3 关键词聚类分析:采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所得图谱共有节点430 个,连线757 条,Q 值为0.622 2(>0.3),认为所得图谱划分的社团结构显著,S 值为0.890 5(>0.7),认为所得聚类是高效率且令人信服的[14]。共得到的13 个聚类,聚类#0、#1、#4、#8、#10、#11 与中医药服务相关,聚类#2、#3、#6、#8、#12 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聚类#5、#7与本领域研究的具体内容相关,聚类#9 为本领域重点关注的疾病,见表6。将排在前10 位的聚类在时间线上展开,可以发现,以“中医药”作为关键词的相关研究具有较好的延续性,与聚焦“需求”“中医适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较大关联性,见图7。
表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情况Table 6 Clustering of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图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关键词时间线图Figure 7 Timeline of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2.5.4 关键词突现分析:共得到16 个突现词,“中医院”是最早出现的突现词,且持续13年。“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高血压”是突现强度排在前3 位的关键词,“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医体质”是突现持续时间排在前3位的关键词。持续到2022年的突现词为“中医体质”“糖尿病”,见图8。
图8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突现图Figure 8 Burst map of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从论文来源期刊来看,载文量排在前15 位的期刊中,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只有《中国全科医学》一本期刊,被化学文摘(CA)或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的期刊有9 本。综合来看,该领域有质量较高的论文成果产出,但整体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可知,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在内的合作网络最大,机构间合作较多,并有较高发文量,是本领域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力量。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量较高,但与其他机构间的合作较少。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是中心性最高的研究机构,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合作展开了一定量的研究,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大规模的研究合作网络,高校与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对核心作者的共现分析可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施永兴和上海交通大学的鲍勇是本领域发文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研究者。其中,施永兴团队主要对上海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15]、居民需求[16]进行了调研,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鲍勇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推进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17]、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策略完善[18]方面。此外,任建萍、杨磊、许亮文3 位学者之间,以及余靖和尹爱宁、卞丽和赵臻、潘华峰和陈楚杰两两之间也在社区中医药服务研究方面形成了紧密合作。而金浪作为独立研究者对中医药服务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展开了研究[19-20]。
相关利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21],因此,综合相关政策法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发文趋势及对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做如下分析。
相关研究始于1998 年,这可能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自1997 年召开“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场研讨会”后才开始蓬勃发展相关。1999 年原卫生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22],并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这可能引发了2001 年的发文量和关键词小高峰,在此期间,学者基于中医药社区服务模式的构建展开了相关探索[23]。1998—2005 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关键词未大量涌现,但影响力较大的关键词(如“中医药”“社区”“中医”等)在此阶段出现。
2003 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24],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愈加显现。紧随其后的2006—2011 年也是本领域相关研究高速发展的时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文献的发文量逐年上升,亦有丰富的关键词出现,表明这一时期相关研究较为活跃,其内容聚焦“治未病思想”“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围绕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有大量的研究持续产出,施永兴、张雪亮等核心作者及其团队在这一时期较为活跃。
2012 年至今,伴随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5]、《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2013 年版)》[2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19 年版)》[27]等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发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医养结合”“智慧社区”等符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中医药现代化趋势的关键词也在这一时期出现。潘华峰和陈楚杰等学者的研究主要聚焦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并对广州市中医药服务的现状、需求等展开了一定研究[28]。上海市自1998 年至今持续有本领域相关研究开展[29],其中医药服务能力也在我国位居前列[30],上海市的典型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在关键词突现分析中,“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是突现强度排在前2 位的关键词,“中医体质”“糖尿病”是持续至2022 年的研究热点。由关键词共现分析可知,“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药”相关性较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自1998 年开始,由关注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优势及融入路径,到探索构建社区中医药服务模式并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及中医适宜技术等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研究逐步关注患者对社区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及满意度,体现了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中医药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重要性和需求度也越来越高,在家庭医生工作中开展中医药服务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特色保健服务、进行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针对重点人群进行中医药干预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绩效机制和相关政策有待完善、中医家庭医生理论和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31-33]。有学者分别对家庭医生的团队构建[34]、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现状[35]及服务评价[36]进行了探索,对于中医药服务参与家庭医生的工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医体质”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37],学者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对社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展开了相关研究。如周翼[38]将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高血压影响因素融入所在社区的分级管理流程,并对患者开展中医干预,得到中医体质与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紧密相关、个性化的中医药干预对降低高血压风险有确切效果的结论。张飞宇[39]对社区孕产妇进行体质辨识并予以保健指导,证实中医体质辨识保健指导对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均有良好效果。
社区管理在糖尿病防控中有明显优势,将中医药应用于社区糖尿病防治,对公共卫生服务效能的提高、国家和患者疾病负担的降低、糖尿病防控体系的完善均有着积极作用[40]。蒋良华等[41]每月对患者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防治措施,进而开展养生、防病的指导和干预,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治疗,中西医结合防治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相关症状有改善效果。也有学者应用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2]、糖尿病足溃疡[43]、糖尿病肾病[44]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现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CiteSpace 和VOSviewer 软件绘制MKD,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的脉络进行了展现和分析,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本领域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前沿进行了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自1998 年开展至今,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但在研究方法、较大规模合作网络的形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此外,社区中医药服务相关研究多为针对现状和需求等方面的现况调查,建议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以开展更多形式的研究。
本研究的局限性:(1)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导出的中文题录不包含引文信息,这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全面;(2)CiteSpace 和VOSviewer 软件识别关键词时存在不同,可能导致对其真实出现频次的分析存在误差;(3)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对智慧中医、“互联网+”背景下社区中医药服务等新兴热点尚不能体现。
作者贡献:杨宛君进行前期文献调研,设计研究方案,开展文献的检索与筛选、图谱的绘制与分析,撰写原稿;李丝雨、李易轩参与图谱的绘制与分析、论文的撰写;刘春宇、高明超、郦春锦负责文献检索与筛选,参与论文修订;郦春锦、翟华强对研究进行构思与设计,负责论文的审校和修订;翟华强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