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着力打造“演艺之都”

2024-04-08 13:14宋龙艳
投资北京 2024年3期
关键词:戏楼院团会馆

宋龙艳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摆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营造精品迭出、市场活跃、氛围浓厚的演艺环境。2023 年年初,“着力打造‘演艺之都”首次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一年来的北京舞台,演艺经济迸发新活力,演艺精品不断涌现,北京全力彰显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显著增强。随着《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 年—2025 年)》的及时发布,为“演艺之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024 年春节期间,北京市专业剧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培育的演艺空间与线上演艺平台为市民献上了年味满满、经典荟萃的文化盛宴,为“演艺之都”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的一年,北京将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服务保障的作用,推进“演艺之都”建设更进一步。

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

2023 年,看戏购票要拼手速、拼网速,成为了许多观众难忘的记忆。在持续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首都舞台上,一整年可谓高光不断。从年初密集的新年音乐会掀起第一波观演热潮开始,北京的演出市场加速升温。统计显示,2023 年北京演艺市场共举办营业性演出49524 场,观众1138.5 万人次,票房收入23.04 亿元,达到历史新高。

新品不断,好戏连连。2023 年北京上演新创作品超150 台,演出超2000 场。北京市属文艺院团及国家大剧院共推出新创剧目30 台,复排剧目43 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开心麻花联合出品的音乐剧《觉醒年代》、国家大剧院先后推出的两部原创歌剧《青春之歌》《映山红》、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齐白石》、北京人艺2023 年—2024 年跨年大戏《张居正》等一批新作接连首演,反响热烈,为传统文化、红色题材注入了创新表达,充分彰显了“北京出品”的过硬品质。

2023 年11 月,2023 北京文化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圆满收官,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展演季与惠民文化消费季联动,先后有百余部精品剧目和影片在线上线下进行展演、展播、展映,总观看人数超3800万人次。堪称“井喷”之势的大型演唱会强势带动文旅消费,截至2023 年底,北京市已举办演唱会等大型演出活动123 场,观众超100 万人次,票房收入超7 亿元。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好戏纷呈的北京舞台被传统文化点亮,洋溢着浓浓年味。北京市专业剧场为市民观众准备了丰富的文艺“年夜饭”。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与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在整个2 月共推出70 多场精彩演出,陪伴观众在艺术的海洋中欢度龙年春节;首都剧场、中国儿童剧场分别上演话剧《正红旗下》、歌舞剧《猫神在故宫》,让观众感受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带来由国家京剧院举办的“贺新春”系列演出和北京京剧院举办的新春佳节经典京剧剧目展演,为观众献上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除了各大综合性、地标性剧场,小型演出场所活力迸发,共举办超1000 场演出,占演出总场次的80% 以上。如开心麻花打造的演艺新空间花花世界上演了“戏劇+ 互动+ 餐饮”的沉浸式喜剧《偷心晚宴》;繁星戏剧村中,沉浸式悬疑剧场《朱莉小姐》为观众带来全新戏剧体验;爱乐汇艺术空间中,青兰赋国乐团带来2024 新春精品佳作& 影视经典烛光音乐会。

持续培育演艺新空间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百年老戏楼正乙祠是中国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纯木结构戏楼,也是为数不多的室内戏楼,被称为“中国戏楼活化石”,至今有300 多年历史。2021 年, 北京研究制定《关于推动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旧址的工作方案》,聚焦建设会馆演艺新空间,促进文化空间资源与文化内容资源有效对接,正乙祠、湖广会馆等8 个会馆先行先试,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实现以演促用、以用促建、以建促保。2022 年4 月19 日晚,修缮一新的正乙祠戏楼开门迎客,一出《天官赐福》穿越300 年历史烟云,低吟婉转的昆曲唱腔萦绕雕梁画栋间,时隔数年正乙祠戏楼再度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近一年来,正乙祠开始开展常态化营业性演出活动,同时举办名家讲座、沉浸式演出、文化雅集、非遗展览等主题活动,联合北京电视台和北方昆曲剧院录制戏曲相关纪录片,将600 年昆曲、300 年正乙祠戏楼和最顶尖的视频录制技术相结合,多元化呈现“会馆有戏”的主题内容。如今,正乙祠俨然“晋升”为北京“网红打卡地”,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拍照留念。

“演艺之都”建设让百年会馆重现活力。一批批为会馆量身定制的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杂技、相声轮番上演,让老会馆“长”出新个性。据统计,2023 年湖广会馆、颜料会馆、正乙祠戏楼等“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百年会馆举办演出活动近400 场。春节期间,古色古香、整饬一新的正乙祠戏楼、颜料会馆、湖广会馆各自上演吉祥昆曲《天官赐福》、沉浸式曲艺剧《南城记忆——“老门神”》和经典折子戏,这些载满历史情怀的古老空间随着优质演艺资源的注入而被盘活,焕发着北京城历久弥新的无限魅力。

为加快“演艺之都”建设步伐,北京持续培育演艺新空间。2023 年底,城市副中心“文化粮仓”北京艺术中心投入使用,与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共同构成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新发展格局。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台的《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管理办法》新增对演艺空间的培育和扶持,首批推出吉祥大戏院、正乙祠戏楼、繁星戏剧村、大麦新空间、开心麻花沉浸演艺新空间·花花世界等15 个演艺空间培育项目,这是市级层面第一次针对演艺空间给予资金支持。2024 年春节期间,这些演艺空间精心安排了50 余台精彩演出,全面展示演艺空间的多元化和创新力。如吉祥大戏院推出国粹吉祥新春演出季,节日期间每日上演两台北京京剧院的京剧演出,包括《凤还巢》《红鬃烈马》《玉堂春》《锁麟囊》等多部经典剧目;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木偶艺术体验基地举办第三届木偶新春演出季,改编自英国动画片的《海底小纵队之东海救援》在春节档迎来首演。

打造首都演出院线标杆品牌

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得益于优质而丰富的演艺文化资源,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正阔步向前迈进。拥有九家国有文艺院团、十三大艺术门类、超八百名演艺人才的北京演艺集团,作为根植北京文化沃土的重要文化力量,诠释着新时代首都文艺事业的使命。为落实“演艺之都”建设新要求,落实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创作演出活力,1 月30 日,北京演艺集团联动旗下演艺、体育、电影三大板块,统筹整合集团旗下剧场资源,宣布成立京演演出院线。

据了解,京演演出院线包含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南锣剧场等现有剧场,并以北京歌舞剧院、中杂艺术中心、京南艺术中心新建三大剧院为亮点,联动国家体育馆为代表的体育板块和以北京市电影公司及新影联院线等为代表的电影板块,整合以繁星戏剧村为代表的签约加盟方和包括院团在内的内容提供方。后期,京演演出院线还将巩固北京地区优势,依托京津冀一体化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布局长三角,并谋划大湾区和中西部地区剧院。

与国内现有演出院线不同的是,京演演出院线将植根北京演艺集团及旗下九家院团,发挥内容生产能力、打造精品实力与演出类型和内容多样化的优势,让剧目广泛推广、院团实现增收、剧院得以盘活,致力于实现集“内容制作、服务管理、宣传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院线运营模式。此外,京演演出院线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电影放映厅的院線机构。以京演演出院线成立为契机,立足北京,放眼全国,北京演艺集团将积极搭建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平台,培育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首都演出院线标杆品牌。

北京演艺集团首席运营官张利表示,京演演出院线将从统筹剧场空间、排期出发,有效整合演艺、电影、体育三大板块资源,成为北京演艺集团“一体两翼”的新纽带与全国演艺市场的新力量,使京演院线品牌为“大戏看北京”赋能,助力北京“演艺之都”建设。

今后如何推进北京“演艺之都”建设? 2023 年,北京市委正式印发《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 年—2025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给出了答案。《实施方案》着眼于建设凝聚荟萃、示范引领、服务群众的“演艺之都”,围绕演艺精品、主体、市场、空间、品牌、传播、生态七个方面提出30 条主要任务,形成完整工作体系,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演艺之都”建设任务落实落细,推动北京形成精品剧目荟萃、演艺节展汇集、市场要素活跃、消费活力迸发的良好发展态势。2024 年,北京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10 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 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指导全市加强重大主题文艺创作,策划品牌演出活动,集中展示新时代以来艺术创作新成果,着力打造“演艺之都”。

猜你喜欢
戏楼院团会馆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一岩九饮会馆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修武一斗水关帝庙戏楼及其碑刻考述
四川屏山县禹帝宫会馆戏楼及戏雕考论
镇远·两湖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