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杰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审计监督机制的创新变得尤为迫切。审计监督既是确保政府合规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乡村振兴效能的关键保障。然而,当前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审计监督力量薄弱与乡村振兴项目繁多之间的矛盾、技术手段受限与监督事项复杂性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审计效果考核要求与审计成果落地困难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审计监督机制创新的核心问题。为迎接这一挑战,我们需深入剖析审计监督在乡村振兴中的合规性和效能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新路径。
一、审计监督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合规性意义
审计监督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审计监督,可以确保政府资金在乡村振兴项目中的使用合法合规,防范挪用滥用等行为,保障资源精准有效地流向基层,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审计监督有助于保障政策有效落地。通过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审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为政府调整和政策改进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审计监督也是防范腐败的有力手段。对项目经费的全程监督,可以有效减少腐败风险,提高乡村振兴工作的廉洁度。
(二)效能性意义
审计监督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显著效能。审计通过监督农村产业升级项目的实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经济发展。而且,通过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评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水平。与之对应的,审计通过监督农业项目的执行,确保农业投资产生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计保障。更重要的是,审计能够深度监督脱贫项目的实施情况,确保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执行,防止资金滥用,规避返贫风险,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审计监督的三大挑战
(一)审计监督力量薄弱与乡村振兴项目繁多之间的矛盾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审计监督力量的薄弱与乡村振兴项目的繁多之间存在明显矛盾。首先,广大农村地区的审计人员数量较少,审计难以覆盖所有乡村振兴项目,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形成监管盲区,可能导致财务不透明、资金滥用等问题。其次,乡村振兴项目数量庞大,涵盖了农业、基建、农民增收等多个领域。这要求基层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跨领域的专业知识。然而受现实条件制约,往往难以提供足够深入的专业审计。另外,基层审计机关可能因为多项目同时进行而存在资源分散的问题,难以做到对每个项目深度审,不能全面了解各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这可能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埋下隐患,削弱了审计监督的及时性和全面性。最后,基层审计监督与乡村振兴项目执行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审计人员很难及时获取项目方面的真实情况,导致事前预防和事后纠正难度增加。
(二)技术手段受限与监督事项复杂性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乡村振兴战略下审计手段受限是突出短板,与审计项目复杂性多样性形成尖锐矛盾。首先,由于乡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审计人员可能面临获取实时、准确数据的难题,传统的审计手段又无法充分应对复杂多样的乡村振兴项目,难以满足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其次,乡村振兴项目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每个领域又都有其独特的业务特点和监督焦点。审计人员在缺乏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下,难以满足对各个领域审计的不同需求,可能导致对一些特定领域的监督不够深入,存在监管的遗漏。乡村振兴项目的复杂性意味着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另外,由于基层公共预算限制,审计机关在乡村振兴众多项目承压下,还要兼顾其他审计工作,难以分配充足预算用于先进审计技术改造和培训,导致审计技术与现实需求之间的错位非常突出,严重制约审计效果。
(三)审计效果考核要求与审计成果落地困难之间的矛盾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审计面临着审计效果考核要求与成果落地困难之间的复杂矛盾。首先,审计效果的考核要求通常强调质量和深度,要求审计人员取得高水平的成效。然而,实际执行中,审计人员可能因为过度追求审计报告的繁复与详尽而在事实核实与问题整改方面花费过多时间,导致实际的监督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其次,审计机关内部绩效评估往往更加关注审计报告的数量和深度,而非最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性贡献。由于审计效果考核偏向形式化,审计人员可能更倾向于追求形式上的数量和细致度,而对问题整改和实质性监督关注不足,导致审计效果与战略实际推进之间脱节。最后,審计成果难以有效落地也受到地方政府层级结构和管理机制的影响。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审计结果的反馈和问题整改机制不够灵活,审计成果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及时的整改措施。这使得即便审计机关提供了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其实际影响力仍然受到限制。
三、应对三大挑战,创新审计监督机制
(一)引入社会资源,强化审计协作
在应对审计监督力量薄弱与乡村振兴项目繁多的矛盾时,引入社会审计资源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第一,可以引入专业机构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更大范围内深入审计乡村振兴项目,弥补政府审计监督力量的不足。例如,可以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实施审计,或者招募对乡村实地情况了解较深的社区志愿者,协助审计机关现场工作。第二,借助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的丰富经验和多元化知识,从不同层面审视项目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和隐患,提供更全面的审计信息。例如,通过咨询法律专家、农业专家等,更加深入了解乡村振兴项目在推进中可能存在的多样性风险及应对策略。第三,引入社会监督力量,推行审计公开机制,审计立项、实施、结项,以及后续整改全过程向村民公开,广泛接受村民反馈线索和意见。
(二)应用数字技术,提升审计效能
在解决审计手段受限与监督事项复杂性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提升审计效能提供了创新的途径。首先,建议基层审计机关设立专项资金并纳入年度预算,以致力于审计系统的全面改造。通过逐步建立与其他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关联的审计系统,实现数据的直接共享,可以极大地提升审计效率。其次,积极开发或引入基于大数据算法模型的审计工具是数字技术的另一关键应用方向。通过采用这些工具,审计机关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深入挖掘其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减轻手工审计的负担,提高审计效率,在审计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乡村振兴项目的执行情况。再次,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可通过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手段识别潜在风险,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发现异常情况,提高审计的精准性,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项目的多样性,有效减少审计人员在信息筛选和分析上的时间成本,使得审计过程更为高效和灵活。最后,尝试推行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实时远程审计,是数字技术应用的另一个关键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审计机关可以减少地域限制,更好地覆盖广大农村地区。
(三)加强横向协同,保障成果应用
为解决政府审计效果考核要求与审计成果落地困难的矛盾,加强横向协同成为至关重要的举措。第一,建议建立横向协同机制,将审计机关、乡村振兴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财政部门、村集体等相关单位有机结合。通过定期协商、信息共享和联合研判,确保各单位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紧密配合,以实现审计成果更为直接、高效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弥补各单位间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利用。第二,明确每个相关单位在乡村振兴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并与审计机关协商确定审计成果的应用方式。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链,确保各部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序推进,使每个单位在乡村振兴中都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促使审计成果的有效整合应用。第三,搭建共享信息平台,不同单位可以及时获取审计成果和相关数据,减少信息壁垒,促进更紧密的协同合作。第四,设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定期进行项目审计结果的汇报和讨论,深入分析审计成果,提出改进建议,并确保这些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推动审计成果的更好落地。
四、结 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审计监督机制的创新路径探索旨在为实现合规性和效能性的双赢打下坚实基础。在创新审计监督机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问题,更注重解决方案的实际可行性。通过各方的协同努力,要有信心克服挑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审计监督的创新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