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春天渐临,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简称“化工区”)这片热土上,繁花争艳,风潮正劲,拔节向上,一幅幅高质量发展新画卷正徐徐铺展。新的一年,化工区将以“奋力一跳”的姿态,“真抓实干”的作风,全力推动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力争为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作出表率。
据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马静介绍,2023年,化工区上下攻艰克难,夯实根基,持续用力,奋发有为,较好地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且亮点纷呈:
园区获2022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五星评价,蝉联全国唯一“高质量发展卓越化工园区”称号,成为年度最大亮点之一。
招商引资再登历史高位,全年吸引项目总投资182 亿元,创造了201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产业项目推进富有成效,新开工项目48 个。
作为全国首个电子化学品专区,建设正加速推进。一方面,《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三年行动方案》获上海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到目前,专区4 个项目投产,4 个项目开工。另一方面,科创中心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创新中心一期一至四阶段正式投入运营。
安全环保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红线、高压线和生命线。一年来,通过多措并举除隐患,园区安全生产治理已经形成新格局,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全年未发生一般事故及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环境质量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双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园区制定并印发《上海化工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在首届上海碳博会上举办上海化工区绿色低碳系列活动,成立上海化工区绿电采购联盟,完成联盟首笔绿电交易;编制《上海化工区新能源开发方案》,组织区内企业采购绿电,推动园区分布式光伏项目,目前已完成19 个光伏项目,实现总装机41.48 MW。
数字化转型加速深化。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化工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入选上海市第二批“工赋链主”企业;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
2024,蓝图已描绘,目标已明确,推进正加速。
所谓“奋力一跳”,就是一种工作姿态。自我加压,精准发力,挑战自我,砥砺前行,以比学赶超的劲头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把全年目标任务的“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马静介绍,2023年取得如此业绩和成绩实属不易,前路漫漫,且任重道远。但我们信心强劲,新的一年,措施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抓落实、抓推进、见成效。
首先,在经济运行上,围绕一个“进”字促增长
坚持远近结合、内外兼修,扩大有效投资、加速推进重点项目、激发企业活力,努力推动园区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深化专业招商、靶向招商、资本招商、数字化招商等多元化招商模式,进一步强化注册型企业招商、项目帮办服务,打造“懂产业、懂资本、懂企业”的招商队伍,促进形成全域、全员招商新格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园区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同时,优化升级管理服务。
其次,在科创发展上,突出一个“新”字求突破
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实现科创中心、电子化学品专区建设等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创新中心区域基础设施,增强项目引育功能,集聚更多科创主体,优化园区人才发展生态,采取更重实效的人才政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提速专区建设。盯紧项目落地各关键节点,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建设、投用;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聚焦合成生物新赛道,比如,以“生物化学品”为核心,推动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大宗生物化学品转化平台的方案落地,构建合成生物全链条产业体系。
其三,在机制建设上,锚定一个“高”字抓深化
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勇当全国化工园区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加强行政审批改革措施落实,深化审批服务各节点的“云模式”、重点项目服务专班模式、“审批不出中心(楼)”模式;借鉴“特斯拉速度”“莫德纳速度”经验,促进优化园区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完善多层次政企沟通机制,探索打造化工项目落地的“化工区速度”。
其四,在韧性园区建设上,落位一个“防”字谋长效
化工区坚决扛稳扛牢责任、落细落实措施,全力以赴补短板、堵漏洞、防风险,进一步提升化工区本质安全水平。开展针对重大危险源或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运行10~15年装置的专项风险评估,引导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安全信息化平台能级建设,投用“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加快融入“一网统管”,引导企业深化智能巡检、人员定位等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双重预防数字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健康园区建设等。
其五,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聚焦一个“优”字树标杆
化工区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发展底色,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无废园区”建设,推进智慧能源平台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绿色低碳改造,努力将化工区打造成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结合“双碳”目标,探索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臭氧和PM2.5,提高园区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持续推动园区环境监测设施、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等。
其六,在园区治理上,凸显一个“细”字求长效
坚持精细精治,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以绣花精神持续提升园区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园区实现“无锈斑、无露土、无破损、无杂乱、无垃圾、无异味”。加快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加快政务数字化进程,推进信创改造,加快智慧中枢平台数据整合,拓展辅助决策、办公、档案管理等应用场景。加速企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力争园区企业数字化诊断覆盖率达70%、区内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率达70%,新增1 家链主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2~3 个市级智能工厂、示范企业、示范项目。
其七,在文化建设上,狠抓一个“融”字促和谐
坚持守正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讲好园区故事,增强园区对外宣传能力。完善文体基础设施,推进化工博物馆、生态植物园建设,不断增强园区文体设施供给能力。积极推进工业旅游,依托园区“10+X”工业旅游路线,带动周边旅游业协同发展。
新使命,新蓝图。作为国内化工园区的龙头,上海化工区正在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目标奋力前行。
夜色下的化工装置灯火璀璨,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