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洛 辛雅萍
甲状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组织,早期症状不明显,待瘤体增大后可压迫临近器官,诱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经颈淋巴结转移,增加临床治疗难度[1-2]。手术为该病当前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能够终止肿瘤进展,以避免其扩散或转移[3-4]。目前,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获得良好预后,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超声为当前诊断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手段,虽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但其难以预测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还需寻找可对术后淋巴结转移造成影响的高危指标,以便于临床早期开展针对性预防工作。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属于跨膜糖蛋白,在肿瘤细胞膜上分布广泛,可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与肿瘤恶性程度存在密切关系[5]。survivin属于蛋白水解酶,与细胞凋亡存在密切关系,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存在较高表达。但关于两者与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是否存在关系尚未明确[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CD147及survivin表达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43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49±5.12)岁;体质量指数19~2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36±1.52)kg/m2。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均开展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精神状态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肺功能欠佳;肝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需采集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送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内CD147、survivin表达:先以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进行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5 μm;切片行脱蜡处理,梯度乙醇脱水处理,再以3%过氧化氢封闭,室温下孵育10 min;将切片浸泡在EDTA溶液内,微波抗原修复10 min;待冷却后以PBS溶液冲洗3次,每次3 min;滴加山羊血清封闭液抗原,室温孵育20 min,甩去多余液体后,加入过氧化物酶阻断,加入CD147(1∶100)、survivin单抗(1∶100),置于4 ℃环境内过夜;复温30 min,再以PBS溶液冲洗3次,每次3 min;滴加兔抗羊二抗工作液覆盖于标本上,置于恒温箱内以37 ℃孵育15 min;再以PBS溶液冲洗3次,每次3 min;之后进行DBA溶液配置,室温下开展DBA显色处理,苏木精复染3 min,以盐酸乙醇分化10 s,碳酸锂返蓝10 s,玻片风干处理后加入中性树胶封固,并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两者阳性表达均定位于细胞质内,以半定量积分法判断,于高倍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肿瘤细胞,之后以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百分比计算阳性情况。染色强度分为0、1、2、3分,对应未着色、浅黄、棕黄及棕褐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0、1、2、3、4分,对应<10%、10%~25%、>25%~50%、>50%~75%、>75%;得分0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
(1)CD147、survivin阳性表达情况:比较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内CD147、survivin阳性表达情况。(2)影响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分析:随访1年,记录82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两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体质量指数、CD147表达、survivin表达、肿瘤直径等多方面资料,分别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肿瘤组织CD147阳性率、survivin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D147、survivin阳性表达情况对比(例,%)
82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3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52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者肿瘤分期、CD147表达、survivin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例,%)
多因素显示,肿瘤分期Ⅲ期、CD147阳性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为影响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见表3。
表3 影响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甲状腺癌发病复杂,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及发展受多种癌基因及生长因子影响,一旦原癌基因过度表达、突变等,可引起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衡,增加细胞癌变风险,且生长因子持续作用下可促使甲状腺滤泡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协同癌基因诱发细胞增殖失控,增加恶性肿瘤形成风险[7-8]。同时,甲状腺癌还可涉及碘摄入、电离辐射等多个方面,均可一定程度上刺激甲状腺滤泡正常细胞,使其发生恶性变化[9-10]。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多数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后可取得理想预后,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术后仍伴有淋巴结转移现象。淋巴结转移的出现不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还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故早期若能识别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则有助于开展针对性治疗方案,避免淋巴结转移发生。
CD147是在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内发现的跨膜糖蛋白,其能够对细胞外基质内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刺激,促使基质金属蛋白酶生成,加快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为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提供一定便利[11]。临床发现,CD147在正常组织内表达较低,高表达广泛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内,且参与肿瘤细胞的新生血管生成、能量代谢等方面[12-13]。Survivin属于抗凋亡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小,能够对细胞周期起到调控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及凋亡,且该物质具有肿瘤特异性,在乳腺癌、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内也存在较高表达,肿瘤分期越晚则表达水平越高[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标本内CD147阳性率、survivin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组肿瘤分期、CD147表达、survivin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肿瘤分期Ⅲ期、CD147阳性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为影响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提示CD147、survivin在甲状腺癌中存在较高阳性表达,且与术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分析原因为,当CD147处于高阳性表达状态时,能够加快细胞外基质降解、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提高肿瘤细胞增殖速度,使得肿瘤细胞可迅速扩散、转移,导致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细胞,术后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而survivin高表达亦是如此,可对肿瘤细胞凋亡起到调控作用,阻止肿瘤细胞凋亡,提高肿瘤侵袭、转移能力,故该类患者术后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综上所述,CD147及survivin在甲状腺癌中呈高表达,且两者阳性表达为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早期监测该类指标有助于完善治疗方案,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