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军
(琼台师范学院 a.体育学院;b.海南省儿童认知与行为发展重点实验室,海南 海口 571127)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在海南建省30多年的时间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长,乡村人口却逐渐减少,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随着城镇化趋势加剧,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文盲率逐年下降,说明海南基础教育在这3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88年,海南建省初期,小学生人数为903 500人,到2021年,全省小学生人数为869 933人,具体见图1。在建省30多年的时间里,海南小学生人数呈现出两次峰值,即1995年和2005年,从1988年至1995年全省小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直到1995年达到1 117 457人,之后一直呈现稳定性的下降,直到2005年再次达到1 056 730人,紧接着人数呈现断崖式下滑直到2013年,全省小学生人数为740 193人,之后又呈现稳定性增长趋势。
图1 海南建省30多年来小学在校生人数曲线图
但是,根据2000—2012年期间海南统计年鉴数据,从1990年到2011年,海南乡村小学在校生由818 703人下降到206 229人,占比由84.86%下降到26.94%(注:2011年之前按照国家统计年鉴划分为城市、县镇和农村;2011年之后划分为城区、镇区和乡村)。
在海南建省30 多年的时间里,小学学校总数呈现递减趋势;2013 年后,小学学校总数呈平稳趋势(如图2 所示)。但小学生总人数在2007 年之前一直都稳定在10 万人左右,很明显,只有增加学校办学规模才能解释学生人数多但学校数目不断减少的现象。根据2000—2012年期间海南统计年鉴数据发现,从1990 年到2011 年期间,非乡村小学在校生人数由146 021人增加到559 390人,小学学校数由257所增加到2001 年的489 所后,每年逐步下降直到2011 年的265 所。1990 年非乡村小学每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为568 人,2011 年平均每个小学人数为2 111 人,显然,非农村小学的办学规模逐步增大。乡村小学在1990 年每个学校的在校生平均数为185 人,在2011 年下降到144 人。可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小学数目不断缩减,乡村小学办学规模依然在不断缩减。因此,从1990 年到2011 年,海南小学城乡办学规模差异不断增大。
图2 海南省小学学校总数变化图
海南乡村小学数目从1990年的4 419所下降到2011年的1 430所,其中2001年下降幅度最大,由3 902所直接下降到2 910所。到2011年,海南乡村小学数目一直呈递减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海南乡村小学教学点数变化曲线(1990~2011年)
海南小学的硬件配套日趋完善。根据2013—2021 年期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学校占地面积由2013年35 599 648.00平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29 976 381.60平方米,其中运动场地面积由7 021 338.00平方米下降为5 985 489.19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占比由19.72%变为19.97%,2017年运动场地面积占比只有18.73%。教室由2013年的23 898间增加到2020年的29 449间,2021年下降到26 755间;其中,网络媒体教室由2013年的2 926间上升到2021年的16 470间,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比由2013年的12.24%上升到61.56%;图书由11 448 722册上升到16 536 659册,人均图书由15.47册上升到19.01册。
根据2013~2021年期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海南省小学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教师由28人上升到56 690人,占比由0.05%增长到0.79%;本科学历人数由8 067人增长到26 398人,占比由15.99%上升到45.46%;专科学历人数由33 956人下降到27 254人,占比由67.28%下降到48.08%。可以明显看出,海南小学师资队伍依然以专科学历为主,但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学历水平不断提升。
女性教师的比例在近年来的农村小学教师招聘中逐渐升高,一改百年来乡村教师一直是男性主导的态势[1]。根据2013—2021年期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海南小学教师中女教师人数由2013年的25 946人增长到2021年的35 452人,女教师占比由51.41%增长到62.54%。
海南一直孤悬祖国南海,多民族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海南文化,各地区习俗的差异等导致海南教育落后、人才淡薄。尽管建省以来海南的基础教育水平有很大提升,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文盲率还是略高或持平,也暗示海南的基础教育水平远不能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相比。
海南GDP处于全国第28位[2]。海南岛内独特的气候特征使得长期以农业为主的海南省的经济出现明显的分化。海南东部地区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稳定,中部西部地区如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屯昌县等经济相对不发达。
城镇化的加剧使得乡村小学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国家“撤点并校”的背景下,海南乡村小学数目呈递减趋势,但是乡村小学教学点数目增加。另外,海南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在海南本地20多所高校毕业生中,毕业后留在海南工作的本科生不到五成,毕业硕士和博士本地就业的不到四成,由此造成了高层次人力资源短缺[2]。
优秀的教育源自优秀的教师,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专业应成为最有吸引力的专业之一,培养出未来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才能真正组成一支“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师队伍。
第一,提高教师待遇是增强师范专业吸引力的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不可否认,就业及职业的未来发展一直是学生及家长选择大学专业的重要因素。自海南实施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以来,教师职业似乎成为所有大学专业的就业选择,严重削弱了师范专业的吸引力,因此,海南教育相关部门应严格把控师范专业的入口,优先选择愿意致力于国家教育事业的人才。
第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增强师范专业吸引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一直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未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所提高。教师不是加工产品的工人,无法根据产品的价格进行价格评估;教师职业也不是为服务学生的第三产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传承社会文明、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第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是增强师范专业吸引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些师范院校将教学实践能力等同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认为小学教师需要的学科知识很少,忽视师范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实际上,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既有学科的专业性又有教育的专业性,既要牢固掌握任教学科知识和技能,又要精通教育知识和方法。学科专业性保证师范生的学科水平,教育专业性又保障师范生的“师范性”。只有真正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才能知晓师范专业的魅力。
高素质的教师来自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即教师在专业素质等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3]。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汲取当代文明的新成果,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实践自己的课堂,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因此,终身学习理念应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海南教育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情况,并根据教育内容选择合理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让教师培训成为有效的教师学习方式。
培养乡村小学教师是海南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海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乡村经济发展缓慢,但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也是不可忽视的优势。当地政府应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对原籍为本地户籍的人才可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在外认真学习,并鼓励其利用寒暑假时间参与家乡建设,从而对家乡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其次,对在海南学习的省外学子,政府部门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利用暑期实践、实习、见习等方式鼓励其为海南乡村建设出谋划策,并对其作出的贡献进行表彰,增强省外学子对海南的认同感。最后,充分利用海南的地区优势,建设生态宜居的老年大学等吸引省内外退休的“银发”人才服务海南,发挥专业优势,期待其为海南发展献计献策。
总之,在建省30多年的时间里,海南小学教育水平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好形势下,海南小学教育必将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