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 李德芳 李敏敬 于京平 刘晓娜 毕思学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及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面向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介于中医与中药的桥梁课,亦是中西医结合的纽带,旨在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制、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水平研究型中医药人才的素养[1]。在课程组教师的努力下,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痛点问题,亟待进行教学改革。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的学科内涵丰富,学生既要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又要掌握常见的研究方法,内容多、信息量大、记忆难度大;任课教师既要掌握中医药知识,又要具备现代医学相关知识,教学压力较大。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更多关注“学以致用”,即学生是否掌握了中药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及常见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忽视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属性。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组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开发适合硕士研究生使用的在线课程。具体设计理念如下。
2.1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转
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探究式学习,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
2.2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是行动主体,教师是课程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协调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从而自主制订和实施计划,进而检查评价成果,主动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2.3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课程以理论和实验一体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建构“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
3.1 重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及面向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群体特点,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及思政元素相整合,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将教学内容切割为7 个模块、73 个知识点。这7 个模块分别为绪论、常用实验动物、新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中药药性的药理研究方法、中药配伍的药理研究方法、常用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抗肿瘤中药的体内外筛选方法。
绪论模块重在介绍课程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发展简史及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特点,通过3 个视频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及发展现状。常用实验动物模块重在介绍中药药理研究中常用实验动物的概念、分类标准,常见实验动物简介,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给药方法、编号标记、采血方法以及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等。通过5 个视频,使学生对常用的实验动物的属性有所了解,学会关于常见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要领,便于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动物,独立开展实验研究。新技术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模块介绍了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筛选系统、膜片钳技术、干细胞培养、小动物活体成像、小动物磁共振活体成像系统、无线生理信号遥测、组学技术9 个新技术,通过11 个视频使学生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并学会常见新技术的基本操作,为今后的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技术,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中药药性的药理研究方法模块介绍中药药性理论中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5 个视频的介绍使学生明白现代医学对中药的性能的阐释。中药配伍的药理研究方法模块从中药的配伍层次研究、关系研究和环境与比例研究3 个层面,通过3 个视频进行介绍,旨在加深学生对中药配伍的现代内涵的理解。常用中药的药理研究方法模块是在线课程中内容比较多的,按照中药的分类方法依次介绍了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等14 类中药的基本概念、功效及适应病证,适应的病证与现代医学的哪些疾病相类似,每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药理研究方法和代表性中药的药理研究现状,每类中药均有的共性药理作用及常用的药理研究方法,诸如发汗、泻下等。既有经典实验方法的介绍,也有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使学生能深刻体会中药药理研究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脱离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容易走上化学药研究之路。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进行课题设计,为研究生阶段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抗肿瘤中药的体内外筛选方法模块是结合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优势研究方向,为研究生今后参与抗肿瘤中药相关研究开展的专题讲座,包括导论、动物水平的筛选、细胞水平的筛选、耐药性逆转实验和酶水平的筛选等5 个视频。
重构教学内容,使其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学科前沿。学生在学习中可领会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的传承与创新,符合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3.2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后,可填写拍摄计划表,并在教学团队中确定主讲教师。参与视频录制的6 位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均为高级职称。他们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中药学专业的、有临床中药学专业的、还有药理学专业及生物技术方面的,且目前均从事中药单体或复方的药理研究工作,可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选择相应的模块。
确定好各模块主讲教师后,由课程负责人指定一位主讲教师进行试拍,并现场进行集体讨论,找出试拍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后期正式拍摄时的注意事项。比如背景的颜色、配图是否合适,着装颜色及款式是否合适,语速、表情、手势是否合适等。通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偏理论的视频选择古香古色的拍摄背景,偏实验的视频选择富有现代气息的蓝色拍摄背景;拍摄时尽量选择白色等浅色调服装,语速应适中,面带微笑,手势得体等。这些共识不但为后期团队教师做好拍摄前准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保证课程的整体风格一致。试拍过程中,其他参与视频录制的教师也可熟悉拍摄场景,为后期正式拍摄奠定基础。
确定拍摄风格后,参与拍摄的教师进入讲稿、PPT等资料准备环节。PPT 按照统一母版进行准备。待讲稿和PPT 准备好后,由课程负责人进行质量把关。教学内容既要有知识的传承又要体现学科前沿,并结合讲解的具体内容,深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科学与美学相融合,做到文化育人。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注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准备妥当后,按照之前确定的样片风格,进入拍摄环节[3]。
3.3 上线前的准备工作主讲教师应及时对拍摄完成后经工作人员剪辑处理的视频进行校对,若发现视频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跟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保证视频质量。除录制精美的视频之外,主讲教师还要准备视频中的弹题、章节测试题及期末考试题等题库。弹题是上传视频后,根据视频的内容准备1~2 道问题,一般是判断题、单项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可检测学生观看视频的效果,并督促学生认真学习视频。章节测试题是学生学习一个章节后,用于阶段性测试的题目。学生可根据测试成绩及时查漏补缺。期末考试题库是为线上期末考试储备的,里面的题目可至少生成4套以上完全不同的试卷。除此之外,课程简介、推广视频、课程组教师简介、教学大纲等相关内容均需准备妥当。
3.4 运行前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合课程运行的平台,根据平台的要求申请并上传之前准备好的课程资源,如课程团队、课程介绍页、课程学习页等。其中,课程学习页包括发布公告、发布评分方式、发布教学单元内容、设置讨论区结构等。发布公告部分可阶段性给学生发布学习预告,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视频学习及参加章节测试等。发布评分方式部分旨在使学生明白结课成绩由哪几部分组成。一般由视频学习成绩、章节测试成绩、参与讨论成绩及期末成绩几个部分组成。发布教学单元内容部分涵盖内容比较多,需要搭建好章节框架,然后将之前录制的微视频、PPT、讲稿等上传到相应的章节下。章节测试题是每个章节资源下的小测环节,是学生学习完一个章节后用于测试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也可在章节测试后发布作业,学生上传后可进行学生间互评,也可教师批阅。最后是上传期末试题库。待平台审核通过后,可按照时间节点定期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选课后自主进行学习。课程学习资源采取每周推送新内容的方式,可避免出现学生突击学习的情况,也有利于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建议先校内以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运行一个周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不断完善课程资源,确认无误后可申请开展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自2019 年底开始筹备,2021年下半年正式上线,面向滨州医学院2021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SPOC 运行。经过半年的观察,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学生能按照时间节点,每周认真学习视频,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在讨论区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任课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便于线下教学时有所侧重地讲解。学生学习完一章的视频后,能及时进行章节测试。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长、登录频次、章节测试成绩等,及时督促学生学习,并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讨论区推送一些热点与学科前沿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学生总成绩由观看视频、章节测试、参与讨论情况、期末考试等几个环节的成绩生成,从考试成绩看,学生整体掌握情况良好。
在线课程的建设涉及的方面很多,既有教学内容的整合、重构,又有拍摄前充分、细致的准备,还有拍摄后的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及其他课程资源的同步准备,更有课程运行过程中课程组教师的线上守护。对学生和教师均具有重要意义。
5.1 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线上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掌握更多学习的主动权。通过章节测试,及时查漏补缺;通过热点及前沿问题讨论,督促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前沿,养成查阅文献、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科研素养催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大多能在SCI 收录期刊或卓越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篇,多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及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5.2 对教师的影响一门在线课程的建设凝聚着课程组全体教师的心血。课程拍摄前有一段漫长的准备时间,讲稿、PPT 等资料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迅速成长的一个时期,教师可深度思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先后有多位教师参加校级以上教学比赛,并获得2022年度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奖项。同时,促使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催生高水平的教学改革项目,发表高水平的教学改革论文,为申报教学成果奖及优质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程组教师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 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多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多篇。此外,该课程获批山东省优质研究生课程,亦为学校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总之,该在线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及后期的运行,实施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