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 耿易静
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构建崭新认知体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实现思维进阶。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深度学习是思维高度沉浸、不断持续深化的认知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契合了新课改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的精髓是一致的,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价值。新课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需要深度学习的助推。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的共同存在,导致课堂教学往往呈现出单一化、机械化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教学的本质属性和思维递进根本无法显现,深度学习只是一句空话。深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学习探索中不断强化。生物课堂教学包含众多趣味因子,如何巧妙设计,有效利用学科优势,构建教学体系,需要教师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
学习活动的发生总是在特定情境中形成的。教学中,从现实需要出发,创设情境是必要的。学习者只有在特定场景中,经验背景和探知兴趣才会被唤醒,也才会对外部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更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需要进行优化和创新。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学科特点和教材组织形式,创设能够适应不同学习特征的情境,让学生在综合感知和体验中,增强自身知识构建能力。当前教材在设计时往往是以单元的形式展现知识,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点,增加情境创设的系列化,让单元呈现出整体性特征。单元知识本身存在多重关联,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关联。情境关联下的课堂教学,自然能够完成知识整合、构建。
情境创设有多种选择形式。形式选择不同,呈现出来的效果自然存在较大差异。学习人教高一生物必修一第6 章“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涉及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以及细胞的癌变等四小节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感知思考状态,对细胞的生命历程有直观把握,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学生一开始对细胞生命历程的感知是模糊的,在直观形象视频资料的辅助下,学生的感官受到冲击,思维引擎快速启动。视频资源中展现出来的细胞状态,囊括了四个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带来的感知和体验是丰富的,知识以整体性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过程中,目标的指向性,学习的累积性、积极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从教学源头出发,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多元化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进入不同境界和状态,学生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编码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内涵,发挥自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建构复杂多元的记忆表征。激活了原有知识,知识积累在同化和顺应中重新建立起来。
作为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参考,教材文本在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难以撼动。吃透了文本,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大半。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公认的。要想发挥好教材文本的价值和功用,必须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探索,梳理文本设计要素,理顺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教材在编写时秉承生本原则,都是从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出发进行设计的,其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毋庸置疑。但区域不同,教学所处环境存在差异,如果在教学中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讲解、分析,课堂往往会呈现出固化状态,学生的学习探知热情无法被点燃,学习视角相对狭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站在学生视角,以教材文本为教学参照和引导基点,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教材内容展开重新组合,优化学习模块是必要的,它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是践行新课改的具体体现。
生物学科关涉维度较广,教材以主题为标准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其逻辑属性是鲜明清晰的。但并不意味着教材内容构建一成不变。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变量,根据教学变量调整学习内容才是科学的,才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触动。学习“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识,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促使他们进入思维活跃状态。当学生认知得到启动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你所了解到的关于细胞研究的人和事有哪些?”高中阶段,学生对这个问题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在阐述中,课堂学习氛围渐浓。教师结合学生的表述,对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展开梳理、讲解。了解和掌握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再进行细胞观察、细胞分类,学生的感知度自然更高。教学操作之前,教师开展学情调研,精准把握学生的感知点和兴趣点。
学生审美认知、思维认知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编者在编写教材内容时,着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筛选难易相间的学习内容。运用教材过程中,教师灵活把握,打破传统教学顺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展开引导,让教学呈现出针对性、具体化特点。教学设计时,教师有理性认知,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进行有效衔接,顺利对接学生思维,增加学习直观视角,让教学向着高品质层级迈进。
深度学习的本质是思维的进阶。发展学生思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结合具体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搭建起学习支架。学生的发展是由现有水平向可能发展水平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生和转化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为他们提供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知潜能,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学习支持单是搭建学习支架的抓手,也是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状态的重要路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以学习支持单为突破点和引导点,对课堂教学展开有效设计规划。学习支持单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实现思维完善和进阶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知识梳理,突破课堂学习重难点,实现学习目标全覆盖。学习支持单有多种体现形式,预学单、辅助单和拓学单都能很好地展现知识,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寻探知方向。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整体构建,教师可以对学习支持单进行创意设计,让学生有目的地完成知识梳理,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相对零碎,学生吸收知识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先从宏观视域出发,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梳理。厘清知识的脉络结构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熟悉文本内容,并投放学习辅助单。辅助单中的思维导图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他们的好奇心被激活。辅助单的出现可以说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并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在思维导图的构建中学生完成了辅助单,课堂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学构建中,教师将课堂内容进行了优化处理,发挥学习支持单的助学功能,唤醒了学生的学习认知。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完成了知识的初步感知。教师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启动点,布设辅助单,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生成信息、分析信息并按照一定的分类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让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辅学单给学生思维认知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分析欲望。教师选择学习支持单为触发点,在辅学单的指引下,学生顺利进入知识架构状态,课堂教学进入活跃状态。
课堂教学呈现出系统性、计划性、逻辑性。无论何种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完全不在学习状态,学习态度不端正。消极对待学习的态度必须引起教师高度重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容易受到教学流程的影响。教学操作步骤科学合理,契合了学生的认知需求,能够给他们带来多重感知和触动,教学活动自然顺利推动。因此,启动教学流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中的多元因子,尤其要从教学操作步骤出发,对其进行压缩,让教学设计呈现出精简性、条理性。学生在递进式的学习引导中,自然开展正确的逻辑推演,课堂活跃因子得到激发,学习活动顺利推进,教学实效性逐渐显现出来。
教学流程安排得当,才能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发挥一节课的价值。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教学内容的多少、简易程度是要考虑的内容,教法学法的选择应用以及教学程序的详略也需要着重考虑。如何有效设计规划,让教学循序推演、和谐统一,需要教师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出发,做出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合理决策。学习“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本节内容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异常丰富,为了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设置教学步骤时进行了精简处理,借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学操作步骤简单,学生就有很多时间投入到文本内容梳理、探究中,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路线清晰鲜明,课堂教学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彰显。
大道至简。很多教师对教学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教学操作流程越复杂、越精细,内容越多,环节越丰富,教学效果才会越好。其实不然,教学环节繁杂臃肿,学生需要在环环相扣的“线性序列”安排下探知文本,钻研知识,这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负担。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本身包含众多知识点,如果教学环节过于复杂,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认知陷入混沌状态。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更多感知回味的时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突出教学内容主干,精简教学操作流程。越是简单的教学操作流程,带来的教学效果才会更突出。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指出:“生物课程从生命观念、学科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科关涉多重知识维度,内容容量精简,聚焦大概念。学习过程中,抓住生命基本特征这根主线,厘清各个部分的知识点是必要的。有了基础知识作为根基,学习活动的效果才能更好显现。知识体系构建是教学的基础,教学的终极目标追求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形成生物核心素养。要想达成终极教学目标,让生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实践训练是必要手段。高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要想彰显学科属性和独特价值,教学过程教师不妨关注学生的实践经历,以实践操作为基点,借助多元化的展示评价,创建一个主体多元、方法多样的课程评价体系。
常规训练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程式化特点,题型相对单一,无法真正满足不同认知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生物教学训练设计,教师要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对训练活动展开“精化”操作,将训练、展示、评价进行互融互通,切实发挥训练功效。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课中,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集中了诸多知识,是学习重点,学生需要灵活掌握。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设计了一个限时展示竞赛。学生需要在三分钟之内画出并讲解清楚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绘画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是简单的,但要想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讲解清楚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学生纷纷陷入沉思,提取关键信息。经过一番思考,他们自信满满地进行展示。展示的人数越多,越有参照性,学生对自身的表现也会有客观的认知。最后,教师选派学生代表,对“选手”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打分。
高中生物训练展示评价一体化设计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有效方法。训练设置教师要从智趣化角度出发,追求生物学科内涵。展示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又要重视个体多方面的发展。在多元融合中,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生成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地落实,需要深度学习的助力。深度学习不是知识点必须多么深奥难懂,教学方式多么高端大气,而是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生认知基础、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学习现实需求,按照教学规律,由浅入深,有序推进教学。单元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探知欲求的基础,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课程内容重组,能够增加学习直观视角,精准切准教学。学习支架搭建,完成知识梳理、归纳,实现了教学整体感知和构建。教学循序推演,诱发课堂活跃因子,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发挥主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对教学设计展开梳理,系统梳理并全面审视课堂中的逻辑关系,教学改进不断深化,彰显生物学科价值,让教学目标在渐进式的学习中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