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能达校区 许 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英语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引导他们学会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基于小学生爱玩爱演的年龄特点,选取戏剧表演为主要教学形式,探索以弘扬传统美德为目的的小学英语戏剧教学。本文以Sima Guang Shatters the Vat 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戏剧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以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为己任,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选择蕴含传统美德的英文剧本有两种方式。教师可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中华传统美德遴选相关英语教学材料,如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人物典故、名人传记、爱国故事、风俗习惯等。对于学生来说,语言材料的内容不能太难于理解,也不能太过简单。所选择的英语剧本只有基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与语言水平,教学才能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化发挥其潜能。教师任教的五年级学生在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已经学习过《司马光砸缸》这篇中文课文,这将大大降低学生对于英文剧本语言理解的难度。虽然英文剧本的语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对故事内容十分熟悉,教师仍然选择了Sima Guang Shatters the Vat 这篇剧本。如果在搜寻剧本时,找不到合适剧本,也可以将已有语言材料改编为剧本,或者将已有剧本修改台词以适应学情。
确定好文本后,在开展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基于“以弘扬传统美德为目的的小学英语戏剧教学实践”的研究主题,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紧扣文本内容及相关传统美德,凸显育人价值。借助听、读、讨论、表演等方式,使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助力语言理解及表达,锻炼语言能力。在对文本的逐渐深入中,带领学生从细节中了解、对比、分析、推断、评价,从而深度感知剧本中的人物性格与形象,促进思维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调、语气、动作、表情,生动演绎人物,还原场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了解人物的性格及传统美德。在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司马光优秀品德的鉴赏中,逐步形成自身的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态度和行为选择,培养相关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在学习理解剧本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戏剧场景的变换,关注人物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戏剧表演的站位、动作、神情、语气等。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分析、表演剧本,体悟、内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同时跟踪评价,发现语言或表演问题,从而及时改进动作、表情、语调等细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改自己的语言与表演问题?”以及“要如何修改自己的语言与表演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分析文本内容,加深对人物品格、形象的了解。以下为本课具体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1)通过听、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剧本内涵,整体感知短剧情境;
(2)基于对剧本的理解,借助语调、语气、动作、表情、台词归纳并演绎人物性格及美德;
(3)知晓戏剧表演的关键要素,在短剧排练中有意识关注;
(4)通过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发现表演中的问题从而改进。
在正式进入戏剧教学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热身。戏剧课堂与传统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戏剧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定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放松肢体,引导学生敢于展现自己,从而为表演做好情绪及肢体动作的准备。在体验教学法中,戏剧工作首要是为了唤起学员的经历和感情,从而帮助他们变得更加开放、更具创意。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司马光与同伴在花园中捉迷藏。因此在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体验教学法,选择歌曲Hide and Seek为热身曲目,并编排了捉迷藏的相应动作。学生在唱跳过程中,再次体验捉迷藏的趣味无穷,唤起相关经验。如下:
T:Do you like playing hide-and-seek?
Ss:Yes,it’s fun.
T:Who do you play with?
Ss:I play hide-and-seek with my friends.
T:That sounds great.The children in the story like playing hide-and-seek too.(带领学生进入戏剧文本。)
学生在唱跳与交流中深度体验与感知故事情境,为走近人物,了解人物美德做好铺垫。
只有走近文本,贴近人物才能深刻感知人物品格与美德。剧本共分为三个场景,在热身部分后,教师带领学生精读场景一与场景二的剧本内容。教师根据不同场景安排“Listen and find”“Read and discuss”“Listen and read in roles”“Read and play in roles”“Act and discuss”等若干语言活动。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剖析理解文本内容,在脑海中逐步构建人物形象。
在“Listen and find”环节,通过聆听场景一的人物对话与背景声,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快乐嬉戏的情绪,获取故事的人物、地点信息,鼓励学生总结归纳人物活动,并在黑板上板书: play hide-andseek。学生在感知情境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生活经验,初步了解人物活动及故事情节。
在“Read and discuss ”环节,学生在对场景二剧本内容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小组思考并讨论问题:Where does the boy hide? How does he get there?总结归纳人物活动hide on the rockery,由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以时间线为主轴,逐渐建构清晰的人物活动脉络。逐步剖析故事细节,知晓小男孩是如何爬到假山上的。
在“Listen and read in roles”环节,了解完故事信息后,学生尝试听读场景台词内容。区别于传统的朗读教学,教师鼓励学生在朗读时加入动作、表情的演绎,这样更能够代入人物角色,了解人物品格。如在谈论到假山时,眼神观望假山(道具)。教师注重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在场景一中,教师带领学生讨论:Which word can we stress?在对重读单词的讨论中,学生逐步意识到人物情绪与朗读重音的关联,习得朗读技巧。在学生朗读表演时,同学或老师根据朗读表演情况,适时跟踪评价。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朗读过程中学生表情、动作、语气、重读等方面的指导,教师皆通过苏格拉底“产婆式”的追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的方式教学。
在“Read and play in roles”环节,教师尝试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教授并操练部分动词生词,如hide,seek,cover,step 等,学生十分感兴趣,积极性非常高。学生通过表演理解生词词义,并加深记忆。学生还在朗读和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分析文本细节,如:通过对语言内容的理解以及现场氛围的感知,推测司马光在数数字时声音是大还是小?“Hurry up!”这句话是快速说还是慢速说?Friend 2 在说“Look, there is a big water vat under the rockery!”时眼睛会望向哪里?这些细节分析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同时又是在指导表演。在多元化的语言活动中,随着师生不断地交流与演绎,学生脑海中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清晰。
在“Act and discuss”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合作排练完成不同场景的表演任务,锻炼学生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表演及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对人物的认识。教师在学生表演前具体指导学习策略,给出戏剧表演的四条建议:
(1)Face to audiences.
(2)Imagine you are what you play.
(3)With actions.
(4)Know your positions.
在小组表演结束后,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同时教师参与评价。评价标准依据教师给出的戏剧表演策略,也欢迎学生添加他们的评价标准,如:台词是否流利?语音是否标准?人物情绪是否饱满?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成为活动参与者、评价标准的设计者、小组探究的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自己的语音、表演,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个性特点。教师在活动全过程中及时针对学生的表现提供反馈与帮助,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切实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评”一体化要求落到实处。
在场景一与场景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了解故事情境、脉络以及人物个性。场景三是故事的高潮,教师陪伴学生对不同人物的行为理解、分析、比较、评价,逐步发现并体悟司马光小小年纪便与众不同的智慧、勇敢、沉着与坚韧。新课标要求学科教学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做好学科德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传统的德育模式以教师总结归纳为主。教师根据课堂学习的主题,挖掘德育的内容,并将相关谚语、名言警句或者生活道理告知给学生。这样的德育方式是标签化的、浅表化的,学生无法真正领悟道理,无法真正被美德的魅力震撼并心生向往,很少能真正将习得的美德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学科德育不能以被动接受的形式进行,不能将德育与教学主体内容剥离开来,要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内容的同时,在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体验中自然而然地习得人物的美德。学习本课,教师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品味细节、领悟美德。
(1)对比遇事反应,凸显“沉着”之美。学生借助以下问题:Who saves him? What does the other boy do?Does Sima Guang cry?对比分析司马光与另一个小朋友遇事后不同的反应。发现同伴跌入水缸后,另一个小朋友嚎啕大哭,开始推卸责任,十分慌乱。而司马光没有哭泣,他立即询问男孩是如何跌落的,了解情况后思考对策,并号召所有同伴一起尝试用力把水缸推倒。在对比中,学生感受到司马光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品质。
(2)机智思考应变,彰显“智勇”之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oes Sima Guang do first? What does Sima Guang do then?司马光发现大家推不动水缸后,马上选择用石头砸水缸,学生从这样的应变中可以看出他的机智与果敢。
(3)永不言弃,展现“坚韧”之美。在场景三中,司马光遇到了许多心灵考验:同伴跌进水缸,水缸推不倒,同伴哭泣慌乱,没有成年人在场……他有很多个放弃的理由。教师提问:Does Sima Guang give up?学生发现即使在这么多的困难面前,他从没有想过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并向困难发出挑战。
对故事内容、人物美德、表演技巧深度学习与体悟后,学生分小组排练并表演。教师与同伴全程跟踪评价,改进表演。由于故事人物与学生年龄相仿,学生对于故事内容以及人物的行为能够共情。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深度走入故事情境,体会人物美德,并通过自身的表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生对于美德的学习与弘扬与故事的情境是无法分割的。除通过思考分析、精彩表演来学习与弘扬人物美德外,教师还十分注重用板书营造情境感,使得学生全方位地浸润在故事情境中。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绘画了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图。课堂板书分为人物活动与人物美德,以学生的总结、归纳为主,大部分由学生上黑板板书。学生在板书的过程中体会总结,主动思考。
综上所述,在以弘扬传统美德为目的的小学英语戏剧课堂中,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表演感知,深度思考,体悟品格,弘扬美德等方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发挥戏剧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优势,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的年龄特点。整堂课中,学生完全沉浸在整体情境中,在表演中体会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学生在理解与运用中学习语言知识,在分析与思考中体会传统美德,在表演与创造中弘扬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