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泰山小学 高崇辉
新的课程理念让我们看到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求知需要和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 因此,我们都在努力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样态,当我们由无数次寻寻觅觅,形成对教学的一种见解时,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无意识走向理论自觉,从经验式暗中探索走向建构式的明中探讨。 我们在大环境文化熏陶、学科本质思考下,结合日常教学研究,构建了“以思促学、乐享其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样态。
“以思促学、乐享其中”的教学理念是这些年来我们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生为中心、以思促学、乐享其中”为基本教学理念,既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追求,又实现了由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的华丽转变。 表现为基于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思”意为思维、思辨、思想。 培根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之“核”。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中学会思考,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在思辨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在习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
“学”意为乐学、真学、会学。数学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 学生能够在正确思维引导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想办法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障碍”,进一步激发思维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形成由“乐学”到“真学”再到“会学”的过程,在一次又一次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乐”意为兴趣、快乐、价值。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激发欲望从而进行积极思考高效完成学习,还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 保持持续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内驱力。“乐”不是孤立存在于教学的某一环节,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成为课堂教学的纽带。课堂教学的“乐”,不仅是教学活动轻松愉快,还要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途径引领学生从情感变化转化为一种目标追求、价值实现等更高级别的快乐。
实践表明,“以思促学、乐享其中”是教育的起点,是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用兴趣体验开启学生成长之旅;是教育的过程,是教育全域视野下的乐学研思,知行合一;是教育的目标,在各要素循环往复中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生活、乐学笃行的人,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实现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即快乐至善、思辨求真、求实进取。
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兴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那么他们就会自觉、专心、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将“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对于教师来说,要提高课堂效率,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不断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展翅高飞。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就是“根”,根扎得越深,扎得越牢,学生的发展空间就越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创设学习中的“快乐环境”,提炼教学中的“快乐路径”,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思维都是活跃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但“兴趣”不是浅层次的好玩、有意思,而是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思考活动的源泉, 每一次的活动都应是有目的、有目标指向的思考,促发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1.因“思”而“学”,“学”中启“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想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必须要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只有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才会产生疑问,从而产生学习动机。 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科学合理地做出预判,并通过合理的预设和灵活的生成,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在所学内容的疑点、难点、连接点以及生成点发问,当问题“触动”学生的思维,当学生主动投入思考,学生的学习就会真正发生。
以自主学习为方式的“以思促学”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退居幕后”,把学生习得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设计的活动、发现的问题统统都推到台前,让学生基于各自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水平自我探索,使课堂不断涌现学生思考过程带来的灵动画面和探索结果呈现的缤纷色彩。
如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时候,首先给学生一张画有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的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的题签,让学生思考怎样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面对不同的图形,学生充分地去操作、探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等自学活动感受、思索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一部分学生还能从这些图形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去思考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推导出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学生最终归纳出要解决的问题有:
(1)要解决周长问题要知道围成封闭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
(2)要解决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通过教师课前的材料准备、问题设定、科学引导,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思考问题积极行动起来,尤其在对比不同图形周长计算方法时,他们发现所有图形的周长都可以用边长相加求和的方法得出结论,但在求长方形周长的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决,并在其中寻求到最优方法,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动手实践、对比分析、总结提升,学生亲身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扎实准确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问题,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循“思”入“学”,“学”中明“思”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也各有不同。 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保护好学生的个性认知,又要形成同伴间的共性认识。采取小组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学生可以对照同伴的结论来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并积极做出调整,达成小组的共同认知,获得更多价值体验和情感沟通。
以合作交流为方式的“以思促学”的数学课堂,可以把学生个体学习的成果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对不同的见解进行辨析, 形成小组的统一见解。 正所谓循“思”入“学”,“学”中明“思”,让课堂教学得以进一步展开和更高层级的提升。
在讲解“体积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是比较感兴趣的,都能理解石子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子的体积,教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乌鸦一定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教师可以顺势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实验你们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得到的结论是:如果瓶子里的水量达到40%—50%时,乌鸦是能喝到水的,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少于40%时,乌鸦就喝不到水了。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让学生在质疑思辨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感受到了合作带来的快乐。
3.沿“思”追“学”,“学”中深“思”
在“以思促学”教学主张中,“思“比“学”更重要,深“思”是我们追求的价值目标,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或是浅层思考的学习,这样的学习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所呈现出的仍是点状、零散的,不会形成系统、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以思促学”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朝前走”还要“回头看”,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对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和提炼。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沿“思”追“学”,“学”中深“思”,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预设,也要关注生成……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数学内在的魅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彰显。
“思”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在关注“以思促学”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努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既要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前提,还需要把学生成长的志趣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目标,为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落实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面对教学改革的思潮, 面对未来人才的培养任务,对快乐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需要对快乐有更深入的理解。 快乐教育的“快乐”,不仅是教育活动的活泼愉快,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途径引领学生从情感、心理上体验快乐,将浅层意义上的快乐转化为一种目标追求、价值实现等更高级别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时间更长远、内涵更厚重、形式更科学,由内驱力的牵动走向内驱力的觉醒。在这种转化的过程中,“乐”以贯之,让“以思促学”的课堂更有品质,从快乐的起点出发,经过快乐的教学过程,走向更高级的快乐,让“思”成为快乐不但可能,而且可行。
“以思促学、乐享其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的更迭中经历了构想与思考的过程,它的构想与实践进一步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唤醒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进一步指向了数学学科的素养与关键能力,是学生本体、知识本质、探究本性的有机统一。 学也无涯,教亦无涯,“以思促学、乐享其中”数学课堂教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精进完善,教师要拥有显微镜般的“慧眼”, 可以透过教育现象看清细微的教育细节,将教育的每个细节做精致,就是在做大教育;教师还要具有望远镜般的“天眼”,可以基于现在的教育现状去设计更具前景的教育未来,做未来教育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