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铺缺不了这杆秤

2024-04-06 00:02:38张卫红
中国收藏 2024年1期
关键词:衡器杆秤黄花梨

张卫红

设计精美的戥子

这是一种木制物件,制作工艺讲究,被称为“戥子”,学名“戥秤”。戥子是一种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以及贵重药品、香料的精密衡器。据传其最早出现于宋代,由官员刘承硅创制,在清代最为流行。由于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加之日渐稀少,因而被藏家视为一种较为难得的杂项收藏品。

民国时期的海南黄花梨戥子长33.2厘米 宽8.7厘米 高1.8厘米 琵琶形

戥子的构造和原理跟杆秤相同,盛放物体的部分是一个小盘子,最大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设计精美,结构合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都采用1斤为16两的非十进位制单位,因此,戥子也是按1斤等于16两来设计的。

过去有句俗话:“ 家有万贯,外有戥子。”可见戥子在当时社会和家庭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完整的戥子包含戥杆、盘、秤砣,一般会被放置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盒内挖凿一个戥子长短、秤盘大小,能放置杆秤和砣盘的凹槽,盒子的形状基本上是琵琶形和提琴形,盒子的尺寸根据戥子的长短不完全相等。

用于盛放戥子的木质戥盒一般采用红木、楠木、柏木、榉木、楸木等材质,也有用特别名贵的紫檀、黄花梨制作,表面一般不上漆、不雕刻,展现出木质本身的花纹和色泽。戥盒上下开启处有一个小的铜质机关,用来锁住盒子以免戥子从里面掉出来。戥子杆的材质多样,大多用象牙、乌木、花梨、动物硬骨、金属(铜、银)等制作,有两个或三个提系纽,两排或三排星眼。制作一个秤杆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有个别的还要在直径几毫米的秤杆上完成打眼、钻孔、穿纽等工序,做工复杂、制作精细。

笔者藏有一件民国时期的海南黄花梨戥子。此品长33. 2厘米、宽8 .7厘米、高1. 8厘米,琵琶形,宽首,造型圆润饱满,线条流畅。戥盒为黄花梨木质,由整木剖成两半,内设凹槽,以存放戥子。小端有铜轴,可开合。盒内有放杆秤的长形沟槽和放置秤盘、秤砣的圆形凹穴,保存完整,包浆自然,有多处鬼眼。器身通体以黄花梨木制成,颜色偏红,器表已形成浓郁温润的包浆。此戥盒材质稀少,是一件难得的民国生活实用品。

这件戥子选取海南黄花梨为制材,纹理清新淡雅,气味独特。此外,这件戥子的特别之初还在于戥子骨杆上刻有“天一堂”三字,推测是中药房用来称量人参等名贵中药的衡器,也称“药戥子”。

据史料记载,“天一堂”创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由诸葛棠斋创办。诸葛棠斋原是儒士,国学生,后弃儒辞官经商,致力于药业经营。诸葛棠斋精于鉴别药材,善于经营管理,习药经商恪守“道地药材”“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原则,以“敬业”“为民”作为经营宗旨,十分重视声誉与商业道德。如“天一堂”精制的全鹿丸、“天一堂”监制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皆按古方配料精制而成,疗效显著,诸葛棠斋也成为当时浙江药业界的佼佼者。

随着时光的推移,戥子这一不太起眼的老物件,如今已很少见其踪影。尽管它在当时只是古人实用工具的一种,但却是古人生产生活的产物,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注:本文作者系武汉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从戥杆的“天一堂”刻字中推测,这件戥子或为中药房用來称药的衡器,即“药戥子”。

猜你喜欢
衡器杆秤黄花梨
影响衡器检定准确度的因素分析及完善措施
遭雷击的黄花梨
黄花梨推手——明熹宗朱由校
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 08:57:16
曾云英 心中有杆秤
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8:52
价可夺金的明朝黄花梨床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4:04
代表心中有杆秤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4
影响衡器检定准确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分析
化工管理(2017年8期)2017-03-03 12:36:04
哲理漫画
心理与健康(2016年7期)2016-05-30 10:48:04
做杆秤的师傅
浅析煤炭企业计量衡器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