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米雪,洪伟鸣,岳丽佳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1],这既给高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高职教育面临重大挑战。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必须全面改革,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9 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为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三教”是高职院校“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学要素,是影响高职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3]。“三教”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载体,教法是途径[4]。在当前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发展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教”改革迫在眉睫。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赋能”教师以提升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升级”教材以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激活”教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是一门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为基础的课程[5],是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6],初步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并据此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7]。目前高职院校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高职生源多样带来教学组织困难、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低效[8]、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等方面。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材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体现高职特色,与未来工作岗位、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因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以教师“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特点,因而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很多专业教师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较薄弱,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不足,专业实践能力严重缺乏。因此,要实现高职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完成其在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任务和使命,基因工程制药技术“三教”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作为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学过程的研究者、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资源[9]。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
开展校外培训、校本培训可以使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有计划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双师培训基地、高等师范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进行校外培训,鼓励教师完成相关培训课程后积极争取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校本培训主要面向新进的青年教师,通过邀请其他高校的专家、名师和客座教授作讲座、传授教学经验,由本校教学年限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师资建设项目,帮助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教学能手和专业能手。学校还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在职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努力培养专业教师,使他们具备“双师”素质,即既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又有职业素质和行业职业技能。二是从社会积极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结构。例如从企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校任兼职教师,还可以聘请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及名师,建立并完善外聘兼职师资信息库,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
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实行校企合作,其中也包括教师的联合培养。高职院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定期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参观、研修、顶岗工作、挂职锻炼,让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前沿,体验行业文化内涵。学校还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融入企业,承担企业科研项目,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与产品升级;同时学校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企业一线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让他们参与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实施等工作中,使行业企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技术和标准能够融入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中。
教材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教学核心要素之一,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具有战略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制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也需要进行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教材改革中要重点优化高职院校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设置,建立健全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和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推动拓展课程的建设。
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教材建设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制定适合本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并符合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突出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的重要地位,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研究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教材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因工程制药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相关职业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影、像等教学资料结合起来,让枯燥的文字充满色彩,使教材资源丰富化、趣味化,实现数字化教材与纸质教材的有机结合[10]。一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拍摄和制作高职基因工程技术微课,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教师实施翻转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素材与资源;三是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满足教师线上教学、远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四是开发和建设试题库,为分层教学、分类考核和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及标准化提供支撑;五是开发基因工程制药技术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和学习空间;六是建设网上考试系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和测试的需要,提供更多学生学习自我评价的手段。
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这门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任课教师需充分挖掘课程中潜在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本课程包含的爱国主义、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理想信念、法治精神等,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通过“糖丸爷爷”顾方舟带领团队研发脊髓灰质炎疫苗的艰苦历程;陈薇院士以身试药,注射了自己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临床前的第一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医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1]。
教法是“三教”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变革去实现。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法改革中应重点推进分层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提高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实施分类管理、分层教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杜绝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要承担教书育人责任,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2],找到学生兴趣点,因需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在讲授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时,通过乳糖不耐受的例子,让学生将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跟实际的生活相联系,将一个个枯燥的知识点生活化,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13],并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动力,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高职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学同样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高职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学要充分应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效果。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采用翻转课堂[14]、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要开发和使用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资源库和学习平台,鼓励学生课后学习、自主学习、在线学习,扩大学生学习途径的选择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双向或多向交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的能力。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如易职教平台、蓝墨云班课软件、知识点微课等,灵活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通过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设置由易到难的教学项目,将职业情境、在线资源、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遵循“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按照行动导向“导任务、知原理、析方法、练技能、展作品、评效果”六步法开展教学。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组织教学,课前,平台下达学习任务,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视频后小测验和互动讨论;课中,教师根据平台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轮流汇报设计方案,开展多元教学评价;课后,利用平台和微信群,帮助学生反思巩固、举一反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线上,每个任务前有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视频中有弹题,防治学生刷课;视频后安排讨论话题,通过交流检测学生学习视频效果。线下,检查课前学习,针对难点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着重讲解;推进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和技能;团队协作实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迁移。
当前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评价应重点强化过程性评价,改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的监控,将高职生应用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同时拓展多元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可靠性。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学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与平台支持。
3.3.1 重视学习过程,强化过程评价 基因工程技术的培养特别强调理论知识的平时积累和实践技能的日常训练,因此,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评价必须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终结性考试的应试考核评价模式,更应突出过程性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跟踪学生学习过程,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就是激励学生日常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15],打牢学习基础,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速度、学习阶段和自我感受,让他们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
3.3.2 注重教学合作,实施多元评价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认知领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等方面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授课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评价应实现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转变。一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高职生由于生源的多样化和基础的参差不齐,因此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必须采用分层教学分类考核方式,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考核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二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只有教师有考核评价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共同体的逐步建立,对学生学习考核评价也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6],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这样不仅能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而且学生参与评价,也能调动其平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15],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要落实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改革任务,实现改革目标,基础工程是全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即“三教”改革。“三教”改革贯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深化高职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的“三教”改革,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基因工程制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获得高质量教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