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塑文化与信息科技课程整合的策略

2024-04-06 09:59:10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221145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3期
关键词:面塑动画科技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221145) 张 猛

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的非物质文化灿若星河,面塑便是其中的一朵“非遗”之花。面塑,指以面粉或糯米粉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花、鸟、鱼、虫、景物、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面塑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面塑作品制作过程复杂、构思精巧、形态逼真、色彩鲜艳、寓意吉祥,贴近自然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容易唤起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在风俗节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通常是“活口文化”,继承和发扬靠的是口授心传,因而大大限制了传播范围。为了保护和传承面塑文化,响应国家“‘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号召,2015 年,黄集实验小学申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特色学校,以“捏七彩面塑,塑健全人格”为核心理念,以“塑生活 塑人生 塑未来”为办学宗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为面塑文化在当地的传播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让面塑文化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面塑文化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整合,就是以面塑文化为载体,将面塑历史、面塑流派、面塑作品类型、面塑制作工艺、面塑特点等要点,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体系中,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收集、处理与面塑文化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情感,在制作中创新成果,旨在提升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对面塑文化的理解,以期达到更好的传承效果。

一、整合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面塑文化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整合的目标体系,由面塑文化教学目标和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目标两个部分组成。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面塑文化教学目标提炼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三个分目标,其中每个分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小目标。如文化自信分为了解面塑文化的发展历史、知道面塑流派及代表人物、能说出面塑作品表现的历史故事等;家国情怀包括了解黄集面塑的由来、知道黄集面塑的代表人物、能说出黄集面塑的作品类型演变和传承意义等;工匠精神包括了解面塑的制作步骤、掌握面塑作品制作的基本技法、能够精益求精地制作面塑作品、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作品、能够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面塑作品等。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其核心素养紧密联系,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信息意识;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合作与探究能力,发扬创新精神;遵守社会法律法规,践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课题组根据适切性原则,将面塑文化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进行整合。

1.信息意识方面

学生能够根据活动需要,选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分析、处理面塑文化的相关信息,了解面塑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面塑的基本技能,面塑的造型、捏塑、上色等技巧,面塑作品的基本类型。此外,学生还能了解面塑的起源、发展历史、技艺特点、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信息,从而科学严谨地利用信息,创作出能表达自己观点的作品。

2.计算思维方面

学生在进行与面塑文化相关的活动时,能有意识地把问题进行分解,通过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最终解决整个问题;能运用信息科技手段,创作出具有创意和艺术性的面塑作品。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方面

学生能借助信息科技课程,在线收集、处理、表达面塑历史、面塑流派、面塑作品类型、面塑制作工艺、面塑特点等信息,进行多媒体作品创作、展示、交流等数字化创新活动,了解工匠精神,感受应用信息科技表达观点、创作作品、协作学习、分享传播的优势;能运用信息科技工具动画制作软件,将面塑作品制作成动画或其他的多媒体形式。

4.信息社会责任方面

通过对面塑文化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学生传承与发展家乡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面塑文化的兴趣,传承和推广面塑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面塑的魅力。

二、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活动提供支撑

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非遗”面塑技艺学习:学习面塑的基本技艺,包括面塑的造型、捏塑、上色等技巧,通过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面塑作品。信息科技工具介绍:了解信息科技工具,如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动画制作软件和其他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动画制作基础知识:学习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包括动画的概念、原理和基本制作步骤,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面塑动画制作:运用信息科技工具和动画制作软件,将面塑作品转化为动画或其他的多媒体形式。创意发挥和展示:通过动画制作项目,展示学生对面塑文化的理解及创意、动画制作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具体到每个年级,内容如下:

三年级学生学会使用网络搜索、获取、交流与面塑文化相关的信息,如面塑流派、面塑种类、面塑材料、面塑技法、面塑作品等;学会交流和梳理与面塑文化相关的信息。如在《我是面塑传承人》一课中,学生通过图片、文字了解黄集面塑的辛酸历史,了解面塑对曾经吃不饱饭,却仍然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的黄集人的意义。如今,生活在物质丰富时代的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做,才能让黄集面塑在信息时代依然熠熠生辉?学生想到用电子宣传册宣传黄集面塑的历史、不同种类的作品和代表人物,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了解黄集。学生搜集资料、编辑电子宣传册、协作完成小组作品,并在班上展示作品,讲述宣传要点和设计理念,俨然自信满满的黄集面塑传承人。

四年级学生学会使用办公软件,在线编辑与面塑文化相关的文字、图片、数据等信息,通过图文混排提升文档的呈现效果,掌握制作PPT(演示文稿)、电子小报等的一般方法;学会使用微信、微博等工具在线交流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通过不同的媒体素材表现面塑文化,掌握多种媒体的使用方法。

五年级学生能尝试运用图形化编程工具识别与分析问题,能通过抽象、建模解决问题;学会创编面塑文化动画,掌握制作动画的一般方法;学会制作三维打印作品,并与面塑作品进行比较,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差异。

六年级学生通过面塑原料及作品的销售方式转变,了解物联网相关技术,根据问题提出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模拟搭建。面塑的原料——彩面的制作过程复杂,工艺要求严谨,所需时间较长,且制作困难,不易保存。学生通过网络购买,亲身经历查询商品、下单、付款、取货等过程,了解物联网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同时,学生平时上课制作出大量的面塑作品,学校的面塑展厅已无力存储,同样可以从网络销售中找到解决途径。学生从为货品拍照、上架、打包、邮寄、收货等过程中,逐渐了解仓储、运输、二维码、信息的保存与传递等信息科技知识,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对物联网的运行形成系统认知。在参与物联网的搭建时,学生能根据具体要求分解任务,将大的系统拆分成小的问题,通过小问题的解决实现整个系统的搭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三、整合教学方法,为素养提升提供路径

教师基于面塑文化的要点,进行整个单元的项目化教学设计。项目化学习,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获得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如学生在校内外的面塑活动中,收集、整理与面塑文化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教师应基于项目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在信息科技课上分析、处理、表达与面塑文化相关的信息,加深学生对面塑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堂上,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学生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以项目化学习“可爱的冰墩墩”为例,学生通过面塑社团和三维打印课程制作属于自己的冰墩墩。一个是传统手工艺术的代表,一个是现代工艺的代表,学生通过制作、观察、比较、研究,找出两种作品的异同,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项目过程】

1.入项活动

(1)观察图片冰墩墩和面塑作品冰墩墩。

(2)三维打印制作冰墩墩,用韦恩图比较面塑作品和三维打印作品的异同。

2.知识与能力建构

教师先提出问题“大家喜欢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吗?现在市面上都买不到了,面塑社团制作了一个可爱的冰墩墩,我们的三维打印课也能制作冰墩墩,大家想不想自己尝试一下?”,再通过微课介绍三维打印软件设计、制作作品的过程和特点。学生预设自己的三维打印作品形象,并与面塑作品进行初比较,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作品,并尝试写出依据。

3.探索与形成成果

(1)学生学习制作。

(2)学生先观察、比较、分析、总结自己更喜欢的作品,然后小组交流,分类汇总组员的观点和依据。

(3)学生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自己更喜欢的作品。

4.评论与修订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设计,丰富本组的作品形象。

(2)学生修订自己的作品介绍,包括修改介绍文稿、编辑文字与图片、设计动画类型和播放方式。

5.成果展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本组的作品及其特点,说出选择该作品的理由。

6.反思与迁移

(1)撰写反思笔记,记录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趣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评价本组作品,探讨改进方法。

(2)演讲。选择作品创作过程中最令自己难忘的瞬间进行演讲,并讲讲这个瞬间为什么最令自己难忘。

在上述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面塑作品认识冰墩墩,了解冰墩墩的空间造型,在信息科技课上通过软件设计自己的冰墩墩,并用三维打印设备打印出来。在“非遗”面塑作品与三维打印作品的比较中,学生认识到手工技艺作品的美观、精巧、圆润、造型多样与不可复制,体现了制作者的匠心和审美,充满文化底蕴。与之相对的现代工艺三维打印作品,虽然美观和造型上不如面塑作品,但是胜在可以无限复制。课堂上,学生围绕问题交流表达,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对“非遗”面塑文化的认可。

结合“非遗”面塑文化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特点,除了采用项目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来学习“非遗”面塑技艺和信息科技知识,还可以引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以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媒介,通过面塑文化与信息科技课程的整合,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媒体设备获取、处理、表达与面塑文化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

学生基于项目需求,使用多媒体设备获取信息,利用多媒体软件处理信息,在交流合作中表达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的策略,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另外,学生和教师走进面塑传承人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感,利用多媒体设备收集、处理、表达信息,在活动中感受当地面塑文化,有利于认识和了解“非遗”面塑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面塑动画科技
跃然指尖的面塑
做个动画给你看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少儿美术(2020年11期)2020-11-06 05:11:32
胶东面塑——花饽饽
少儿美术(2020年9期)2020-11-05 09:12:02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