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研究

2024-04-06 06:19王青顾卫平
中国军转民 2024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王青 顾卫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其教育实效,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协同推进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路径,因此,研究如何协同推进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关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的增强,关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协同推进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贯彻中央相关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需要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为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所有高校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始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思政课教学育人为龙头、以所有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为阵地,将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大大促进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明显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这是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养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需的人才。而高校的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就是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除突出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育人作用之外,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实践基地等元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三)这是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自身建设的需要

思政课教育就是显性的思政教育,而各专业课程教育就是隐性的思政教育,要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就要想方设法把思政课程的教育功能和其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在重视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同时,要求其他专业课程也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从而协同推进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其他课程育人功能改革的深入进行,既要发挥好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又要充分研究、找出各专业课程中所包涵的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其育人作用,配合思政课教育,达到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共同育人的效果。

二、协同推进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科门类多、各种课程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仅靠思政课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真正坚持贯彻好“三全育人”原则,使各课程教学形成合力育人格局,但是目前各高校在这一点上做得还很不到位,效果也不理想。

(一)思政课程教育本身存在缺陷

目前各高校对思政课教育教学都较为重视,教学效果较前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思政课程大多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师数量相对有限,思政课时不足,一周进行思政课教学仅有3 次左右,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由于场地、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也很难覆盖到全体学生,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受到教育。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水平限制、教书育人责任意识不强、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更新不及时等原因,致使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仍然不是十分理想。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使思政课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政教育中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二)各专业课程的育人成效不明显

在中央及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各高校都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不少专业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没有真正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涵义,缺乏育人责任意识,只教书不育人,在课堂教学中仅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少善于利用专业知识中的育人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加之,不少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没有深入推进,一些专业课程的负责人制订的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案都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做得不到位,没有把专业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发掘出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没有把思政教育元素充分融合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还存在“两张皮”现象。

(三)学校缺乏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协调机制

目前,不少高校都在推进“课程思政”,但是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效果也是不明显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中没有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参与,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性、针对性的指导。课程思政一般都是二级学院负责,思政课程一般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他们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共同合作机制。从学校层面来讲,也没有建立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协调机制,没有切实把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融入到一起,形成二者共同合作教学的有效机制。因此,要想推进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并取得真正的成效,就必须从学校层面建立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协调机制,实行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经常在一起,共同备课、上课、评课,真正实现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的目标,促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三、协同推进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路径分析

尽管高校思政课程是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但是仅靠思政课教学是无法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的思政教育,无法实现思政教育在所有课程教学的全覆盖。要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的教学中,就必须要建立协同推进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的机制,使它们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本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要构建起协同推进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的有效机制,切实提升学校思政教育整体成效,主要路径有以下方面。

(一)建立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机制

要实现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效果,就必须要从学校层面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思政课教师和二级学院各专业课教师进行分配组团,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同一团队中的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可以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期间,思政课教师可以向专业课教师学习,可结合学生专业开展思政课教学;专业课教师也可以在思政课教师指导下,研究分析、找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写进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使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这样的教学团队带领下,可以有效推进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使各专业课程教学育人和思政课程教学育人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思政“一段渠”和思政课程的“一段渠”有效衔接,从而形成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共同育人的“通渠”。

(二)建立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备课机制

为了真正实现各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这一目标,必须要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学校协调各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建立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备课机制就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可以邀请相关专业的负责人参与到课前备课中,让他们介绍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思政课教师可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案例等。专业课教师在备课前也要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进来,请思政课教师指导,共同挖掘专业内容中思政教育元素,以备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挥这些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适时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