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波
在自贸港建设与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凭借自身民族特色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博物馆为载体,在“同心圆”理论视域下融入时代洪流。现就依此探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建设路径。
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传播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公共文化机构,承担着实证阐释历史、引导价值取向、培育审美情趣的重大责任。当前,在自贸港建设与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急需探索博物馆建设路径。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状
1.数量少,种类不多,从业人员不多,公众服务及影响力有限
目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博物馆数量稀缺,种类有限,且从业人员数量不足,导致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和影响力受到一定限制。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自1986年开放以來已有一定历史,但在博物馆建设方面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县级博物馆的建设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在琼南地区的九个少数民族聚居市县中,部分市县仅设立了博物馆机构,缺少展厅和必要的设施,仅依靠简陋的办公室运作;另一些市县虽未明确命名为博物馆,但在文化馆内设置了非遗文化陈列展览,这些展览并不完全符合博物馆的严格定义;还有一些县虽然设立了博物馆,但多数工作人员为兼职,展厅面积不到300平方米,规模较小,且藏品和展品数量也相对有限;此外,有些县仅设立了博物馆筹备机构,挂靠在文化馆名下,除了一块牌子和一些计划或规划外,并未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相较于县级以上的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呈现出一定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多个乡村博物馆相继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如五指山市通什镇番茅村博物馆及毛阳镇初保村传统民居、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万众村博物馆及黎母山镇水上市村明代屯兵遗址陈列馆、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黎陶博物馆及王下乡“黎花里”、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的“船型屋”博物馆、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港尾新村黎族文化馆、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西黎村的“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景区里的非遗展览馆等。
此外,还有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海文化博物馆、三亚学院照相机博物馆、海南民族技工学校黎锦文化展示馆、三亚民俗博物馆、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的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等校办博物馆或私人博物馆。
这些乡村博物馆的建成与开放,无疑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博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展示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民众的参与,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然而,与国家博物馆强国战略相比,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博事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
2.影响力低下,本地民众的参与度不高,社会影响力有待提升
根据《海南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可知,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影响力确实相对低下,本地民众的参与度也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博物馆的展览内容缺乏吸引力,没有充分展示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导致本地居民对其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博物馆的选址和交通便利性也可能影响本地居民的参与度。如果博物馆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那么本地居民参观的意愿自然就会降低。
存在的问题
1.对文博事业的投入不足
对文博事业的投入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县级的博物馆中尤为突出。资金短缺、人员配备不足、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都制约了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在免费开放的政策背景下,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博物馆的运营成本几乎完全依赖政府的投入。因此,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更加重视和支持文博事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博物馆的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人员配置,完善机构设置;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博物馆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重视程度不够
对博物馆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是相关主体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过去,博物馆可能被视为单纯的文化展示场所,人们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传播文化和教育职能上的巨大潜力。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该政策的出台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了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了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了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3.在民族文化挖掘、保护、管理等方面有待完善
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以其独特性和丰富性著称,然而在博物馆中的呈现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挖掘、保护、管理等方面。首先,在民族文化挖掘方面,相关主体尚未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整理海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许多珍贵的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尚未得到挖掘和记录,导致博物馆中的展览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其次,在保护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保护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
4.宣传营销不足
宣传营销是提升博物馆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博物馆如何有效地传递展览信息,吸引更多民众参与,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多平台多媒介的宣传手段,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预热。通过发布展览预告、精彩看点、专家解读等内容,激发民众对展览的兴趣。其次,增设互动场景和体验项目也是提升民众参与度的有效方式。比如,可以设置互动展览、虚拟现实体验等,提升民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再次,博物馆还可以与旅游机构、学校、社区等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将博物馆纳入旅游路线或教学计划中,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最后,博物馆应该注重口碑营销和品牌建设。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展览内容,提高参观者的满意度。
5.其他影响因素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方财政困难、人力资源不足、基础薄弱等。为了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相关主体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路径
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路径。
第一,建立文博人才队伍的培育机制。文博人才队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运营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外部引进与自主培养加以实现。其中,自主培养是通过短期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本地高校增设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等方式,提升现有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第二,作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博事业的核心,博物馆在展示和保护民族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博物馆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办馆质量和水平。首先,应在其现有的基础上扩建、升级改造或在异地建设分馆等,提升博物馆的硬件设施和展览水平,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博物馆的标准和要求。其次,根据二级博物馆乃至一级博物馆的标准,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软件建设,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
另外,各市县也可根据区域特点、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优势资源等规划建设县级博物馆以及多种类型的乡村博物馆,如乡村黎陶博物馆、乡村织锦博物馆、乡村生态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乡村声音博物馆、乡村蚕桑博物馆、乡村历史博物馆等。这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还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深度挖掘和利用当地民族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可以让这些传统文化在博物馆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公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文化体验。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有列入国家级、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传统骨簪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剪纸、黎族船型屋、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竹木器乐等。
第四,利用好海南近些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通过建设遗址类博物馆展示和传播海南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海南珍贵的文化遗产,还能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南的历史文化。例如,可以考虑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港尾村遗址、昌江黎族自治县皇帝洞遗址、钱铁洞遗址、信冲洞遗址等地建设遗址类博物馆。
第五,引进新技术手段赋能博物馆建设。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展览效果和服务质量。首先,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博物馆实现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和展示。通过高分辨率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可以将文物以数字形式保存下来,实现文物的永久保存和在线展示。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也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增强观众对文物的感知和理解。其次,智能化技术可以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博物馆内环境、文物状态等的实时监控,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的穩定和安全。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也可以帮助博物馆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博物馆建设在自贸港建设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意义
赋能文化振兴
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更是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博物馆能够深度挖掘和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收集、整理和展示少数民族文物,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博物馆能够解读少数民族文物背后的深层精神内涵。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最后,博物馆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支撑力量。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博物馆开发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尤其是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外资的引入和对外合作的深化将为博物馆文创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带动相关产业,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外资等方式,博物馆可以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助力教育新发展
博物馆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举办丰富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同时,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和研学活动的场所,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博物馆的教育资源。
有利于留住传统文化根基
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这种趋势也使得许多独特的民族文化面临消失的风险。海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维护其独特性和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博物馆作为文化的收藏、研究、保护和传播机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通过收藏和展示少数民族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资料,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搭建对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自贸港建设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为文化交流开辟了新的渠道。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博物馆拥有独特的资源和平台,应在自贸港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博物馆可以通过联合办展、巡回办展、合作办展等形式,与其他文化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也能促进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博物馆还可以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建设尚处于“小步慢走”的阶段。在当前的历史节点上,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其只有积极探索建设路径,才能推动文博事业蓬勃发展,为区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课题项目“自贸港背景下的海南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SKJD(ZC)21—55]。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南海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