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4-04-05 12:10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准确性预算编制流程

徐 佳

(唐山市丰南区卫生监督所 河北唐山 063300)

在公共管理领域,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是确保资金高效使用和促进单位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过程常存在问题,不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也可能影响其社会信誉。鉴于此,深入探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增强公共服务效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随着对财政透明度要求的提高和财务监管力度的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从宏观层面看,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诸如流程不透明、编制依据不科学及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削弱了预算制度应有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为此,本文将系统地分析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流程不透明

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期间存在着流程不透明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流程公开和参与机制,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及公众难以获得预算制定的详细情况。这不仅阻碍了公众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了解,也限制了公共资源分配效率的提升。内部人员可能因为缺乏明确的指导标准,从而在执行过程中比较随意,增加了不规范操作和滥用职权的风险。不透明的预算编制流程还可能导致预算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因为在没有足够监督和反馈的情况下,预算编制很容易受个别决策者主观意愿的影响。当预算安排与实际需求脱节时,势必会影响后续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而损害事业单位的长远利益和社会形象。为解决预算编制流程不透明的问题,事业单位应建立规范的预算编制机制和流程,并加强相关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

(二)预算编制依据不科学

预算编制依据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忽视了对历史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对未来趋势的合理预测,使预算编制缺乏坚实的数据支撑和合理的预测模型,进而导致预算的实际执行与初衷存在较大偏差,未能真正发挥预算在指导和监督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缺少科学依据的预算编制还会在资源配置上造成误判。例如,在经费的分配上,可能会过多地倾向于某些看起来更为迫切的项目,而忽视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或长期发展计划的投入。这种非平衡性的资源分配最终不仅影响单位的持续发展,也可能导致整体经费使用效率的降低。总之,预算编制依据的科学性是保障预算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的基础。通过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建立透明的决策机制,可以有效提升预算编制依据的科学性,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单位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

(三)预算编制信息不准确

信息的准确性是预算编制成功的关键,而在实践中,部分事业单位在收集和处理预算相关信息时经常出现误差。部分单位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无法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和准确,选取的参考指标也不够科学,这些都会导致预算编制的基础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影响预算的质量和执行的效果。此外,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也是影响预算编制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延误或丢失,预算编制者所依据的信息就无法反映最新的财务状况和管理需求,造成预算指标的滞后和不符合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预算执行带来困难,也可能加大预算执行的风险。总之,预算编制信息的准确性是保障预算质量和执行效果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以及提升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有效提高预算编制信息的准确性,确保预算能够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管理需求,为预算执行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过程不规范

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对于预算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对预算条款理解不足、执行力度不均衡和执行标准不统一,难以确保每项费用的使用都严格按照预算安排进行。这种执行过程的不规范不仅削弱了预算控制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不规范的预算执行过程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在缺乏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的情况下,个别事业单位人员可能会将预算资金用于不当甚至违法的用途,例如虚报支出、私自调整预算分配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单位的信誉,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预算执行结果不符合预期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预算执行结果不符合预期的情况,其中预算执行偏差较大是一个突出问题。由于缺乏精准的预算控制机制和动态监控系统,经常出现预算超支或资金闲置的局面。另外,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财务人员常常缺乏必要的预算执行跟踪经验,难以针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做出及时反应,导致预算的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差异显著。预算执行效益不明显则是另一个影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成效的问题。预算的执行往往被视为一种例行公事,忽视了对执行效果的深度分析和评价,导致即使完成了预算指标,也未能产生预期的正面效果。例如,某些投资可能仅仅完成了花费,却没有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或单位内部效益的提升。这种现象反映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少对预算绩效的持续关注和评价,最终会影响公共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机制、加强预算财务人员的培训与能力提升、重视预算执行效益的评估与分析及加强合作与沟通,事业单位可以有效解决预算执行结果不符合预期的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益。

(三)预算执行监督不力

1.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部分事业单位中,预算执行监督的薄弱环节表现在监督机制上的不健全。这通常体现为缺乏规范的监督流程和明确的监督责任,导致监督行为流于形式或简单地设计出一套程序而未能实质性运作。没有有效的检查与平衡机制,使得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除此之外,对于监督结果的应用也缺乏相应的指导意义,审计发现的问题未能成为改进预算管理和提升效率的参考依据。

2.监督力量不足或不独立

监督力量不足或不具备必要的独立性,是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督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预算执行的监督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但现实情况是,部分单位的监督部门人手不足,财政拨款有限,难以满足全面监督的需求。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独立性也关系到监督质量。如果监督人员受内部干扰或外部影响,那么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无疑会受到损害,影响监督活动的效果。不独立的监督体系可能造成监督人员与被监督对象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其他联系,无法保证监督活动的公正和深入。比如,某些情况下,内部监督人员可能因为与管理层的关系而在执行监督职责时避重就轻,不能完全揭示问题的实质。除此之外,外部监督机构也可能受到行政干预或资源限制,从而无法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进行全面严格的监督。

三、改进措施

(一)提高预算编制流程透明度

在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透明度方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开放的参与机制,使得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都能够洞悉预算编制的各个阶段。透明度的增强可以通过多渠道宣传预算内容、意图和影响,同时要求预算编制者向公众清晰地解释预算分配的原则和目标来实现。这种做法不仅能提高预算编制的公信力,还能促进更广泛的社会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更加符合公共利益。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透明度,有必要建立决策信息公开机制,包括在线平台的设立,实时更新预算数据、决策变化和执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等。这样的机制将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和专家评议,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和执行的精准度。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职工对预算编制过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还能够营造更为健康和积极的预算讨论环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草案的初步构想到最终的批准发布,都需确保信息的及时分享和反馈。这种开放的沟通模式有利于集思广益,吸纳来自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预算编制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二)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依据

建立更为科学的预算编制依据,核心在于改革现行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确保所依赖的数据既全面又精确。这涉及对现有数据收集方法的审查和完善,以及对数据分析工具的更新和升级,确保决策者能够基于可靠的信息作出判断。例如,可以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来指导数据的采集,同时引入新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趋势、影响因素和潜在的风险。这不但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也为预算编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探索和应用先进的预测模型和技术是另一个重要方向。诸如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准确预测未来的财务需求和变化,这样能够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减少无谓的浪费。同时,有效的技术应用还可以实现各类预算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的自动化,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预算编制的针对性。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和知识更新,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得到显著提升。

(三)提高预算信息的准确性

精准地预算信息是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事业单位必须确保在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收集到的信息真实、完整、及时。为此,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严谨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加强对财务数据来源的审核,防止虚假和失误数据的产生。同时,应优化内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决策者、预算编制者和实施者之间信息通畅,避免由于信息孤岛效应引起的预算失真。提高预算编制信息的准确性还需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运用财务管理软件和数据库技术存储历年的财务数据,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辅助预测和决策。除此之外,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将执行中的反馈信息及时纳入预算调整和管理中,也能够极大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规范预算执行流程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中,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是确保各项资金得到合理运用的基础。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涉及复杂的财务操作和多层次的决策环节,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管理制度显得尤其重要。预算执行管理制度不仅包括详细的资金分配计划、费用报销审核程序,还包括对可能发生的变更进行临时调整的机制。制度的健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去向,每一笔费用都能得到严格的审查。同时,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应当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通过不断优化预算资源的配置,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除此之外,加强决策执行的监督与制约同样关键。监督应该贯穿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从预算的批准到资金的实际使用都需要监控。监督不仅来自内部的审计部门,还包含外部的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例如,内部审计部门需定期检查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并评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外部监管机构则需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这些措施共同构建一个立体的监督网络,有效防止滥用职权和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五)强化预算执行结果评估

评估预算执行的结果是提升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评估资金是否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还可以反馈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绩效评价应当围绕事业单位的目标任务展开,设定清晰可量化的绩效指标,同时结合专业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这种综合评价方法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了提升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信力,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也是一种有效途径。这些第三方机构拥有专业的评价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项目执行的成效,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认识自身的长处和不足。鼓励借鉴成功案例和经验也是提升预算执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学习其他机构在预算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某些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中采取了灵活的资金调配方式,有效应对了不确定性事件,这种经验对于其他机构来说具有借鉴意义。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样重要,通过召开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可以促进经验的互通有无,共同提升预算执行的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益。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流程的不透明、编制依据的不科学性、信息准确性的缺失及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不足、决策执行力度的不足、预算执行结果的偏离等。这些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能的提升。探索问题根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加强预算编制流程的透明度、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依据和提高预算信息的准确性,可以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预算制度的完善。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不仅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够增进公民对公共财政的信任,从而在更广阔的层面上促进公共治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福祉的增进。

猜你喜欢
准确性预算编制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