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能源集团贵州矿业公司 杜静善
他,30 年如一日,把智慧和汗水播撒在乌蒙煤海的土地上;
他,以担当和忠诚为笔,把学术论文写在光和热的宝藏里;
7 年来,他就像一位钢铁战士,始终斗争在攻克矿井“疑难杂症”的最前沿;
7 年来,他就像一根“定海神针”,深深扎进煤海深处,把“不可能”化为“可能”。
他,就是煤海深处斩关夺隘的“尖刀兵”——山东能源集团贵州矿业公司绿塘煤矿技术副总工程师郑希全。
初次见到郑希全,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谦逊、温和,一副300 多度近视镜,更显示出他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质。
1993 年,郑希全在泰安煤校采煤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原新汶矿务局西港煤矿、潘西煤矿担任技术员、副区长、生产技术科科长。2016 年9 月,伴随着煤矿企业走出去对外开发的脚步,他和很多工友从齐鲁大地来到了乌蒙煤海的贵州矿业公司绿塘煤矿,在生产技术科担任了主任工程师职务。2017 年提任为矿技术副总工程师,负责采煤、掘进专业的技术管理工作。
郑希全从事多年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始终坚守着如履薄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同时,也让郑希全养成了勤观察、善思考、多总结的工作习惯,凭借所学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由他主导对矿井采煤和开拓专业“把脉会诊”,为矿井淘来源源不断的“金子”。
2021 年,当矿井16 中05 工作面、16 中09 工作面的设计方案摆在他的案头时,凭着敏锐的直觉,他认为原设计标注的“两个工作面位置处于山体滑坡体地带,属于不可采地禁区”的理论存在疑点,坚持认为这个区域属于可开采区域。想法提出后,立时引来了从矿总工程师到生产技术骨干的反对和非议,甚至有的人偏激地认为“郑希全观点根本站不住脚,难道他的水平比人家那些大专家们还厉害吗?……”
但是,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力排众议和杂音。因为他坚信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在生产布局上出现一毫米的偏差,就可能给矿井造成“黄金万两”的损失。不服输的他暗下决心,一头扎进了论证“两个工作面可采”的“漩涡里”。他与贵阳113 地质勘探队联系,重新打了5 个新钻孔,查阅收集了上万个技术数据资料,熬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2 个多月的攻坚,终于以铁的理论数据证明了原设计上“两个工作面”没有处于山体滑坡体位置,重新补充了可采性论证报告。
郑希全以对矿井的忠诚和高度的责任感,把这一个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由此为矿井释放出高达130 多万吨的优质产能,相当于矿井又延长了2年寿命,间接创造经济效益2.6 亿元。
也正是从这个在别人眼里看来“不可能”的事情,经过他的实践变成“可能”的事情后,大家对他提出的采煤、掘进等方面优化的独到观点表示极大认可,那些曾经反对的人对他也投来佩服与赞许的目光。
2021 年,郑希全对矿井16 中05 工作面进行优化设计,把这个工作面的长度延伸了150 米,增加了15 万吨可采储量,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500 多万元。
2021 年,为解决矸石矿车运输效率低的问题,他对运输环节进行革新改造,在皮带运输线路上增设矸石仓,实现了煤炭、矸石分时段运输,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一倍。
2022 年10 月,矿井南二采区初步设计方案是需要施工轨道、回风及运输三条石门,方可形成采区生产系统。但他认为只需要施工一扇石门,就可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实践又再次验证了他建议的可行性,仅此一项就减少1500米的工程量,少投入资金1950 万元。
贵州煤矿的煤炭资源普遍赋存在软岩里,(“软岩”指矿井巷道支撑压力强度低、结构松软,易吸水膨胀,是煤矿巷道支护的难点和重点)“软岩”被誉为矿井巷道施工和煤炭开采上的“软肋”。绿塘煤矿6 中煤层顶板、底板就是这种典型的地质特征,一旦遇到水极易膨胀,并且周围顶板开裂下沉、两帮挤出、底板鼓起、锚杆不能发挥支撑作用,这种现象不仅造成巷道前掘后修的反复施工,而且对安全带来很大威胁。郑希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下决心改变这个现状。
2021年,在反复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他连支“两招”向“软岩”宣战。一方面,他借助外“智”,与国内锚注技术比较先进的山东安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矿井特殊地质条件的巷道进行理论与实践反复研究探讨,寻找破解这个难题的新办法;另一方面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在回采巷道采用喷浆封闭围岩、锚注改善岩石自身强度、提升预紧力等技术措施,并强化过程管控,大大改善了6 中煤层顺槽围岩治理现状,保障了巷道支护安全。
2022 年之前,绿塘煤矿采煤、掘进的技术方案是由生产科设计后再交给具体施工单位落实,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施工图纸参数与施工过程中的机电设备、抽采管路安装参数不相符的问题,导致人力物力浪费。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他采取了各专业技术方案的联合会审制度,基本上制止了设计与现场施工不符、人力物力反复投入的问题。
郑希全,坚持多下井、抓现场,一年365 天,到现场的天数几乎占了一多半。对于基层生产单位遇到的各类技术性问题和难题,他不分白天黑夜,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解决,发挥了安全质量主心骨的作用。
2020 年临近年底,已四个多月没有休假的郑希全,返回到两千公里之外的老家泰安休假。结果,第二天,他接到调度室打来的电话,说是矿26 中05 工作面临近回撤时淋水加大、顶板破碎大面积冒顶,工作面无法按时回撤,让他立即返回组织处理这起较大的冒顶事故。屁股还没有坐稳和家人团聚不到10 个小时的他放下电话,急匆匆乘机返回矿上,从休假到返矿仅用了3 天时间。到矿后他火速赶到发生冒顶事故现场,制定了注浆加固顶板的针对性措施。经过12 天的鏖战,处理了这次冒顶事故,保证了回撤工作的正常进行。
2021 年6 月晚上10 时,掘进一区施工的16 中05 回风巷发生冒顶事故,4 米长的巷道冒顶高度达5 米,调度室通知正要休息的他立即下井,处理事故14 个多小时,直到次日凌晨2 时多,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上井。
2022年,为解决16中09回风巷沿空掘巷支护巷道变形、严重影响施工安全的难题,他不定期盯在现场,保证了这个回风巷的安全施工。这一年,他连续8 个月都没有休假,眼敖红了,身体消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