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服务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举措研究

2024-04-03 02:33余可辉王湖滨
关键词:海洋现代化建设

余可辉 王湖滨

(1.浙江海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2.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海洋发展研究院,浙江 舟山 316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教育本身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指标。2022 年,中共舟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确立了“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2]奋斗目标,擘画了以海洋为特色的城市现代化发展宏伟蓝图。舟山要实现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目标,教育这一基础工程如何建设好?如何服务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一直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保持紧密联系,其发展与改革完全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推动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基本词义解析,“教育现代化”是由“教育”和“现代化”两个名词组成的偏正结构,“教育”作为定语将“现代化”的范围限定在教育领域,即“教育现代化”为“现代化”的下位概念;从政策逻辑上来讲,教育现代化普遍被认为是国家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制度规范、教育物资装备、教育师资队伍等,从而逐渐形成新的教育形式、特征的发展过程。由此,教育现代化格局下包含着教育思想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方式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等子系统。

教育思想观念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是在指导思想上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对教育内容、制度、治理等现代化发挥着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建设好现代海洋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是针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的优化调整,从而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能够更好更多地培养现代海洋城市发展所需人才。教育思想观念现代化和教育内容现代化是现代海洋城市海洋性特征的重要精神载体,前者融入了海洋精神、后者增添了海洋文化。海洋性特征的强化和展现与海洋自然、海洋人文、海洋精神等海洋优势密不可分。海洋优势是展示区域海洋发展特征的鲜明表达形式,也是增强海洋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城市通常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海洋空间,在人与自然的长期融合下,发展形成海洋文化,孕育出海洋精神,成为海洋城市及其所承载和容纳的市民、社会、经济、文化等独特的标志,使得海洋城市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脱离不了海洋性的烙印。现代海洋城市的建设与发挥好海洋优势是紧密相连的,海洋优势又浓缩于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内容中。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抓住教育治理中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建立健全与人的现代化和海洋城市现代化全面发展目标一致的教育治理制度体系。师资队伍现代化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梯次有序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和师资队伍现代化可以大力推动现代海洋城市一体化的工作进程。

教育装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硬件”,教育方式现代化则依附于教育装备现代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方式,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教育装备要求教育方式必须紧随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因此,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同样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尤其在考虑到现代海洋城市鲜明的“广”“散”“变”资源分布特点。“广”,即海洋城市除陆地面积外还有辽阔的海洋面积,而且空间立体;“散”,较陆地而言,海岛地区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不仅难以建立联系,更是难以对海岛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变”指海洋始终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海洋环境时常受到气象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与陆地上相对稳定的状态截然不同。海洋城市这些特点必然对教育装备和教育方式的现代化要求更高,也只有高度的信息化才能将“广”“散”“变”的弱势转化为优势,这恰恰成为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特征。

2017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海洋局编制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从国家层面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3]。中共浙江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4]。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被看作“全球海洋发展系统的中枢或世界海洋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组织结点”[5],从政策逻辑上看,现代海洋城市是具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内涵的海滨海岛城市。教育现代化则作为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教育现代化格局的生成是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理论交联互动的结果,对促进人的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是教育强国战略与海洋强国战略的延伸,都是国家现代化的重大工程。

二、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辩证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教育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知识和人才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为教育现代化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两者互为特征、互为要求、辩证统一。同样,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存在辩证统一关系。

(一)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特征。一是教育为现代海洋城市提供新鲜血液。城市的主体永远是人,源源不断的人才流入才是一座城市富有生命力的体现。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汇聚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优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当地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是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海洋城市的重要特征。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海洋城市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当前诸多现代海洋城市评价体系、建设标准的重要指标和内容。

(二)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一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政策保障。现代化理念要求以社会公平为核心提供政策指导、制度保障,旨在对教育公平实现过程中所要承担的动态风险进行干预,并提供社会稳定支持,帮助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经济保障。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环境从“充足”上升到“优化”的标准、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100%的覆盖率、师资队伍实现高水平高素质建设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带来的产业发展,为当地提供足够的财政收入,进而为教育经费提供充足地保障。三是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治理保障。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城市各方面的建设息息相关。现代海洋城市的管理者必然是现代化、有经验、高素质的人才治理团队,从而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充分保障。

(三)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一是两者都是中国式现代化框架下的战略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层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海洋城市是城市发展层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是现代化在各自领域中对同一内涵的具体阐释。二是两者均以公正、平等为价值追求。教育现代化追求的是教育公平,现代海洋城市追求的是社会公平,后者包含前者,前者是后者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三是两者都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走的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四是两者在实现途径上是不可分割的。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海洋城市顺利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离不开城市的载体和供给,城市的繁荣能滋养教育,教育的发展能反哺城市。因此,在推进海洋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理解好、实践好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与教育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进程中教育现代化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综观我国各沿海城市,青岛的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路径和成果值得借鉴。一方面,青岛和舟山都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沿海港口型城市,两者在自然禀赋条件、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定位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另一方面,根据《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测评结果显示,青岛位列全球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第二梯队。因此,青岛的发展模式对于舟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为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舟山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地方财政教育投入占GDP 比例能够客观反映出该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根据《青岛市2022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 年预算草案》和《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 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的数据显示,舟山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54.27 亿元,教育支出为38.11 亿元,同年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 669.31 亿元,教育支出为289.59 亿元,见表1。

如表1 所示,舟山2022 年全市教育支出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75%,青岛则为17.35%,相比之下,舟山在教育资金投入方面明显存在不足。这导致舟山在学校布点、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等方面出现短板。以师资队伍为例,舟山基础教育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初、高中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比例为3.97%和9.26%,与全省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省“十四五”规划要求达到10%和22%),全市普高师资缺口在10%以上,普高的专任教师人数低于省内其他地市。这些短板造成生源和师资外流现象明显,教学质量提升难度较大,优秀教师引培力不从心。

(二)区域间教育不均衡问题突出。教育现代化目标是人的现代化,是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开展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实践。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均衡的教育资源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6]然而,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舟山当前区域间教育不均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城乡之间。具体见表2。

表2 2022 年舟山与青岛教育支出分配情况表

如表2 显示,舟山和青岛的教育支出分别为381 141 万元和2 895 850 万元,乡村教育支出分别为7 595万元和215 621 万元,舟山的城乡人均教育支出比是青岛的6 倍,说明舟山对城镇的教育投入倾向要远高于青岛。

(三)地区教育特色资源联系不够紧密。舟山拥有海洋资源宝库,形成的临港制造类、海运港口类、海洋旅游类、健康服务类、石油化工类这五大特色产业是推进产教融合的优质资源。但舟山当地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与地方产业联系不够紧密、匹配度不够高等问题。以职业教育为例,从《2022 年岱山县高校毕业生引进数据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岱山县的浙江鼎盛石化有限公司需求机械类大学生800 人,但根据舟山统计局2019—2021 年的各校招生情况,预估2023 年在舟高校的机械类大学生毕业人数约315 人,无法满足该企业的需求量,必然要通过人才引进和招聘往届毕业生弥补缺漏。

(四)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舟山海岛教育三年计划的实施,舟山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较大改善,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正逐步显现,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和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已全面普及,但距离浙江省教育厅提出的有关教育信息化指标还有一定距离。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到2023 年底,全省教育领域网站90%以上应支持IPv6 访问。50%及以上的教育计算机网、高等学校校园网完成基于IPv6 的整网改造,获得IPv6 地址的固定终端占比超过85%。目前改造率仍然很低,见表3。

表3 2022 年舟山完成校园网IPv6 升级改造的学校数

表3 显示,截至2022 年5 月,舟山仅有20%的学校完成校园网IPv6 的升级改造,尚未达到省教育厅的要求。智慧校园的覆盖率通常被视为城市教育信息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舟山智慧校园的覆盖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见表4。

表4 2020—2025 年舟山与青岛智慧校园覆盖率

通过2020 —2025年舟山与青岛的智慧校园覆盖率对比,不难发现舟山在教育信息化上任重道远。因此,舟山还需加强统筹,加快智慧校园覆盖率提升的脚步,全面保障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

四、教育现代化服务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建议

舟山在奋力推进“以海岛现代化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征程中,应切实把握好教育现代化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立足实际、聚焦短板、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可以从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职业教育特色优化和高等教育强化引领三个层面一体推进,共同迈向现代化,推动舟山建设成现代海洋城市。

(一)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

在基础教育现代化上,区域间平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主要目标。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于资源重新配置,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信息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化。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教育人才难引、难留和教师自身发展不足问题,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培育好本地师范教育资源,牢牢守住现有师资基本盘,加大力度引进市外优秀师资。一是要加大力度实施“引培共举”政策。要高度重视舟山本地师范教育这一师资供给主渠道,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教育质量;要出台专门政策吸引高水平师范大学毕业生来舟就业,大力引进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二是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建立舟山市区优质学校与海岛渔农村普通学校师资互帮互助制度,开展城乡教师“一带一”帮扶,带动乡村教师教学水平,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流动机制;完善教师区间流动制度,探索优秀师资跨区流动制度。三要培育教师教育精神。要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等优秀师资培养,发挥好核心骨干的引领作用,要着重强化教师教育精神培育,特别要加强宣传坚守海岛教师先进典型,扩大影响力,发挥好榜样力量。

2.强化教育信息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谈及:“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7]一是要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认知转变。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已不可逆转,教师自身既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二是要完善校园信息平台建设。需要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逐步完成剩余80 所学校的校园网IPv6 升级改造,建设学校OA 平台实现无纸化办公,推动智慧校园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三是要推广新形态教育技术。针对舟山自然资源“广”“散”“变”的特点,大力推广新形态教育技术,通过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共创共享,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通过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对外交流。

3.优化教育资源配比。针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政府资源调配功能,促进优质资源有机流动和合理化分布。一是要完善教师调配机制。根据各地编制缺口和人口净流入情况,实施事业编制总量动态调整,对部分缺口较大、人口流入较大的地区给予一定倾斜,同时实施教师编制的跨区域调配和统筹周转机制,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统一分配与周转,加强城乡间的教师流动;深化校长流动机制,推动基础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二是要实施实质性激励和一揽子补助举措。如进一步优化职称评定办法,加大力度对乡村教师职称晋升予以倾斜,并对完成职称晋升后的乡村教师乡村留教时间予以规定。将愿意上岛下乡的教师纳入各类评奖评优优先考虑名单,开展乡村留教满10 年、20 年、30 年荣誉认定,进一步加大乡村教师补贴,实施乡村留教年数阶梯式递增积分制。三要实施乡村教育专项优质提升计划。全面排摸全市乡村教育资源,根据各学段适龄人口分布情况,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促进不同规模学校在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上实现均衡。

(二)职业教育特色优化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同样需要高质量、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

1.构建特色产教融合新模式。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和教育质量提升,通过寻找利益结合点,实现校企共赢。一是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尽快改变传统“统办统包”的局面,形成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自主举办职业学院、技师学校等,开展多种合作形式办学。二是要创新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主动适应当下普职融通、中高职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市域内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一体化办学,构建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的职教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建立校企双元数字化生态治理体系,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运用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创设教学场景,构建数字化人才交流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

2.激发职业教育社区化新活力。职业教育院校要转变过去以学历学制为主的教育模式,拓展职业教育职能,以多种形式进行再学习、再培训,使职业教育融入到社区和实际生活当中去。如舟山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海洋特色工艺品制作、社区实践活动中心建设、举办社区文化活动等作为职业教育社区化的切入点。一是要开设文化技艺课程。邀请本地传统文化传承者出任授课教师,满足传统产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求。二是要挖掘社区资源。邀请离退休技工协助完成教学指导,有效缓解职业教育师资紧张压力。三是积极打造社区实践场所。依据终身教育的理念,打造常年开放、不设严格筛选环节、全时段开课的社区教育中心,为职业教育开展提供场所。四是要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借助社区教育中心提供的场地,举办渔文化、海洋文化等各类比赛和活动,广泛邀请院校、企业等人员参与,展示海洋文化特色,既丰富了本地社区文化活动,又拓展了海洋特色教育内容。

3.强化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一是要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舟山需要健全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构建政府管理、学校办学和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的职业教育评价共同体,将产教融合纳入教师考核标准,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评价作为评价标准,并建立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二是要推动地方产业特色课程开发。大力引进和培养临港制造类、海运港口类、海洋旅游类、健康服务类、石油化工类五类舟山重点产业相关的企业,建立校企融合办学联盟,针对特色专业群进行专业优化设计,支持企业参与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让更多具有产业特色的课程走进学校。三是要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舟山职业院校视为整体,形成舟山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不同院校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以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作为引领,促进学科、专业、技能各具优势的院校融合发展。

(三)高等教育强化引领

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支撑引领作用。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必须强化高等教育质量,发挥其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高等教育的本土化与现代化有机结合。

1.强化理念引领。高等教育通过生产人力资源、创新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产生引领作用。一是要强化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理念引领。高校需要加强对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总结世界、全国先进经验,结合舟山实际,提炼出符合舟山的发展思路。二是要强化现代海洋城市治理理念引领。高校要在舟山社会治理中发挥全面作用,参与到政府决策咨询、地方立法普法、政策制度制订、数字化治理、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等中去。三是要强化现代海洋城市创新理念引领。高校应当通过创新理念输出,积极帮助地方政府树立创新理念,加强学校与地方融合联动,围绕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举办学术论坛、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等活动。

2.强化人才引领。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根本在于人才。舟山当地政府和高校应当在人才上下功夫、做文章,加强沟通协作,共同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筑牢人才基础。一是要加强人才引育支持力度。要加强对高校人才引进和培育的政策支持,精准优化激励制度,构建多元化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强资金支撑、住房支持、子女入学保障、配偶工作分配等,着力解决当前人才引进和培育的难点、痛点。二是要完善校地人才共享机制。拓展校地合作多元化路径,促进人才实现深度共享。建立舟山政府、高校、企业等多主体合作机制,推动实现政府搭设平台、制定政策,企业提供资源、提出需求,高校提供人才、技术的多主体合作共赢模式。三是要强化本地高校毕业生留舟政策。根据舟山主导产业和紧缺人才目录的需求,出台全方位人才优惠政策,包含落户、住房、补贴、就医、社保等。要加强与本地高校对接,了解毕业生关键所需,有针对性地出台专门针对本地高校毕业生的留舟政策。

3.强化科技引领。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舟山高校应当立足本地,主动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切实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一是要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府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校地共建完善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平台。如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人事评聘考核标准,鼓励将专利授权给学生创业等。二是要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校地双方针对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共建技术攻关团队,协商突破难题,共同申报上级科研项目或舟山自主设立科研项目等。三是优化科研土壤。营造重视科技的氛围,打造自主宽松的科研环境,杜绝“学阀垄断”“近亲繁殖”“论资排辈”等问题。加强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双方深度合作发展。探索建设高教园区,进一步集聚科研力量,促进科研人员交流合作。

猜你喜欢
海洋现代化建设
边疆治理现代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