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设计
——以苏州古城34、35、36、42、43号街坊城市设计为例

2024-04-03 17:56
关键词:风貌城市更新历史

胡 芬

徐州市风景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 徐州 221018

城市更新旨在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风貌保护则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留,维护城市的独特韵味和风景。两者之间的平衡与结合,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至关重要。

1 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设计意义

(1)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老旧城区进行综合改造和更新,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优化交通网络等,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同时,城市更新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推动城市的经济持续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2)城市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独特的标志和宝贵财富。保护城市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和传统街区,对于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弘扬城市的文化精神,维护城市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3)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城市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通过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不同文化、民族和社会群体的交流和融合[1]。

2 工程概况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34、35、36、42、43号街坊,位于古城中部,地理中心偏南。西至人民路,东至凤凰街,北至干将路,南至十全街。总用地面积87.2公顷。片区内分布了大公园、体育馆、同德里、万寿宫、天香小筑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包含泗井巷、醋库巷2处历史地段,十全街历史风貌街区以及多处控保建筑。片区内部沿干将路、人民路、公园路、十梓街围合的区城为古时吴国子城(平江府衙)范围。

3 城市更新中与风貌保护设计现状

3.1 城市更新设计问题

3.1.1 没有控规用地管理措施

在目前的城市更新中,并未对用地管理提出相应的措施,也没有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所以造成规划设计难以达到科学性的标准。在控规用地相应的指标中,我国在设计的环节缺乏灵活性。为了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有些部门结合目前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控制指标,发布整套工作体系,而其他城市都会学习使用,进行模块化套用,这就造成全国范围内的控规指标达到统一性,缺乏城市内的独特特色,也会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极大的限制城市建设与发展。

3.1.2 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的管理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国一些城市往往都没有重视公共设施以及环境的管理工作。在以往进行城市更新中,房地产都是以前期开发为主,过度关注前期融资地产以及后期建设的地产建筑物。在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如果依然使用以往的标准进行公共设施的配置建设,极易造成转移城市建设、经济成本、城市更新功能密集化、城市环境改善压力大等严重的后果,也会减少公共服务场所的面积,甚至会完全消失,导致城市内部服务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也会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2]。

3.1.3 实施缺乏整体规划管理

当前我国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规划利用城市用地资源,结合用地特点,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从而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在城市更新管理实践中,各项工作的开展依据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相应的计划,明确城市未来景观环境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综合性的改造,促进城市环境利用率的提升。在城市面积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再加上相应的规定标准,对于城市用地展开深入的分析,促进应用效果的提升。但是一些部门并未对城市内部各项区域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也并未了解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以及价值,所以造成城市协调更新效果较差,也无法促进城市高水平的发展。

3.2 城市风貌保护设计问题

3.2.1 制定标准难度

在城市风貌保护设计中,如何在现代化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城市面临着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城市需要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吸引投资和人才,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城市也要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维护城市的风貌和特色,保持历史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由于不同利益相关方对风貌保护的理解和诉求可能存在分歧,制定合理的保护标准和准则成为一个难题。政府部门、开发商、居民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对城市风貌保护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要求。

3.2.2 缺乏全面性

在一些城市风貌保护设计中,往往只着眼于特定的历史建筑或景观,忽视了整体性和全面性的考虑。这种做法可能是由于对特定建筑或景观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意义,或者是为了满足某些特定的政治或经济需求。但是,城市风貌保护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氛围和文化特色,而不是片面追求单个建筑或景观的保护。

3.2.3 意识缺失

一些地方对城市风貌保护的意识不强,甚至缺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这使得风貌保护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导致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损毁和流失。在这些地方,城市风貌保护工作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可能因缺乏保护而遭受不必要的改建、拆除或破坏,使得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逐渐消失[3]。

4 基于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与治理措施

4.1 城市更新设计措施

4.1.1 勾勒活力路径,满足在地生活服务需求

为满足多类型人群的不同活动需求,该计划旨在服务周边社区的学习、办公等人群,并提供适合老年、中青年和儿童的多样化活动空间。通过对街巷沿线的功能业态进行升级,将活力注入联系网络,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环境。同时,该方案还将原本零散分布的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点串联起来,将低端零售类商业引导向更具品质、特色和体验的方向发展。其中,万寿宫南侧区域将被开放为公共文化交流场地,成为与外界互动的重要空间。周边街巷将布置休闲商业,如茶馆、美食餐厅等,以增强民治路至五卅路之间的活力联系路径。这将有助于促进社区内外的交流,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体验的机会。在五卅路的西侧,对老干部活动中心进行改造,将其转变为老年大学。这项改造不仅提升了这一区域原有空间的使用价值,还将不高效利用的场所重新赋予了新的活力[4]。

4.1.2 道路入口空间的营造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市民出行体验,本次规划涉及多个方面的改进,旨在营造更加宜人的城市空间。首先,在非机动车停车方面,将进行规整和优化。为解决目前停车混乱的现象,计划划定专门的停车区域,以确保非机动车停放有序、便捷。这不仅可以改善市容,还能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为市民创造更加舒适的出行环境。其次,采用更加人性化的铺装材料和设计,将创造更加平整、舒适的慢行空间,使行人和骑行者在城市中得到更好的体验。此外,还计划在行道中补植树木,以及引入更多的景观树种,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营造出更加美丽的城市景观。

4.1.3 将城市文化设计与治理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

根据城市更新以及风貌保护相关的理论进行城市设计和治理,全面落实城市文化保护与恢复工作,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开展工作。我国有些城市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比如开封、洛阳、北京、南京等,这些地区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城市历史文化古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形式。在改革开放发展之下,受到工业发展的影响,有些地区对于古都城市盲目开发历史文化古迹以及历史建筑风貌,受到严重的破坏。在这种背景之下,结合当前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关注城市文化理念、风貌特色等相关的因素,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充分的保护、保留城市历史风貌,同时也要及时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调整,传承人文观念。比如我市,就已经提出全面落实城乡总体规划,加强老城区保护的相关政策,从而提升首都核心功能,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与此同时,北京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与治理的环节,更加重视人文历史、空间结构、功能定位方面要素的应用,充分的保护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对城市环境的治理以及人文理念传播有着重要意义[5]。

4.1.4 乐桥通关坊设计

从城市更新设计的视角出发,对控保建筑丁宅进行立面修复采用了原材料和原造型的方式,以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在维护房屋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注重保留原有的居住功能,使建筑在更新后既能够适应现代居住需求,又能够延续其历史价值。鉴于现状建筑质量等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拆除工作,主要针对那些破损严重、风貌较差的部分。在设计中,重视修复院落和庭院空间,力求恢复建筑的原有氛围。通过改造宅间绿地,为居民打造了文化休闲和休憩活动场地,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宜人。

4.1.5 街坊城市设计

在城市更新设计的视角下,公益性文化设施成为创业园的核心发展内容。计划在创业园内部新建一座文化办公及文创培训基地,同时对老旧建筑进行改造,使其功能焕然一新,涵盖教育培训、文化办公和休闲商业。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园区内的文化内涵,还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工作和休闲的多元场所。为了创造丰富多彩的室外文化活动体验,将庭院空间规划为共享的文化交流和户外文化展示区域。这个开放的空间将成为各类文化活动、展览和表演的理想场所,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考虑到建筑界面的协调性,尽管本地块不直接临近街巷等开放空间,但在周边建筑物环绕的背景下,仍致力于确保建筑整体样式与古城的总体风貌相呼应,以保持城市的整体和谐。

4.2 城市风貌保护设计思路

4.2.1 制定标准设计措施

位于地块的西北角,特意规划了一个独特的街角广场,其主要目的在于串联周边的人流,将来自北部平江路和观前片区的居民引导至公园路。这个广场不仅以其美观的外观脱颖而出,更蕴含着活力四溢的氛围。计划在建筑的首层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室内公共空间,这些区域将与户外环境相互呼应,为市民创造出富有趣味性的社交互动场所。作为子城历史空间结构的一部分,将在公园路的入口处设置一个主要的文化展示空间,以加深市民对空间历史价值的认知。在设计中,强调将转角建筑定位为文化艺术展示长廊,以满足多样化的文化和艺术展览需求,比如平江府衙的历史展览。这个长廊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也能将市民引入文化的怀抱,感受历史的魅力。为了提升一层空间的通透感,精心选择了透明材质作为建筑立面的构成元素。

4.2.2 提升风貌保护全面性

为解决城市风貌保护设计中只着眼于特定建筑或景观,忽视整体性和全面性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1)建立科学的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和设计流程,确保在规划过程中对城市的整体性进行全面的考虑。规划和设计团队应该充分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定位,制定符合城市整体氛围和特色的风貌保护方案。

(2)加强城市风貌保护的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建立专业的风貌保护团队,包括历史建筑专家、景观设计师等,对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景观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确保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建模和三维扫描技术,对特定建筑和景观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保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2.3 提升风貌保护意识

(1)加强城市风貌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讲座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教育系统中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城市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使他们成为城市风貌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和传承者。(2)完善城市风貌保护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的城市风貌保护法规和政策,明确保护范围和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机制,为城市风貌保护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3)加强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建立专业的文物保护机构,负责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缮工作,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5 结语

总之,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设计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的功能、环境和文化进行综合考虑,实现城市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城市更新中可能忽视了历史文化的传承,风貌保护中又难以平衡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政府、规划者、设计师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对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共识,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政策,确保城市建设和发展既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又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同时,注重专业的设计和管理,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城市,为子孙后代留下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风貌城市更新历史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TOD/城市更新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新历史
库车城市风貌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