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分析

2024-04-03 17:56李雪华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植物风景园林

李雪华

曲阜市市政公用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曲阜 273100

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本身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周期性特点,其施工任务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操作,这也意味着,设计图纸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会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效果。所以在设计环节必须给予园林植物选择、搭配等工作高度重视,既要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使其快速形成抗逆境能力较强的植物群落,又要突出美观性特点,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造景功能。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切实做好实地勘察工作,根据勘察结果和设计经验对设计图纸进行优化和完善,保证设计图纸切实可行,能够为后期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园林植物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环境。

1 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保护园林植物的重要意义

1.1 保护园林植物能够提高工程设计水平

设计人员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原则开展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能够使其在设计管理中高更加注重实地勘察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设计人员根据地区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园林植物。同时,设计人员在了解不同植物发育特点、生长需求等要素基础上,还能够根据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特点进行科学搭配,进而将园林植物设计成种类多样、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这也是从源头减少病虫害滋生的有效对策,可以降低工程后期管理中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一方面可以为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控制农药污染的作用[1]。

1.2 能够在设计管理中加大植物养护管理力度

众所周知,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大多在工程建成后进行,而设计环节则是在工程施工前进行,由于两个环节彼此脱离,导致设计人员重视程度不高。实际上,设计环节是整个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设计水平好坏与否与后续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息息相关。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在设计管理中给予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通过合理分析工程建设区域土壤、环境、水文等要素,对园林植物养护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进而为植物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提高园林植物抗逆境能力。

1.3 使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搭配更加合理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对园林植物进行统筹规划,突出其美观性特点,还要充分考虑植物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植物之间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而在设计环节加强园林植物保护,能够督促设计人员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统筹兼顾[2],尽可能避免人为、环境等因素对园林植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此既能够保证园林植物搭配合理,也能够促进多种植物在健康生长中快速形成抗性加强的群落。

1.4 帮助设计人员提高专业能力

设计人员想要设计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备的风景园林工程,就要在设计环节充分认识到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这也对其专业素养和设计水平提出较高要求,需要设计人员加强自我完善意识,不断学习各种先进植保技术和理论知识,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保证设计出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为后续施工作业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基本原则

2.1 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是自然生态系统最典型的特征之一,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特点,使园林设计和自然生态系统完美融合。众所周知,风景园林设计本身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特点,其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气候环境、建筑场地等要素,需要设计人员全面了解,这也为各方面协调带来了一定难度[3]。所谓协调性,实际上就是保证各设计要素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持一致。基于协调性原则开展设计工作,既能够发挥园林植物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并且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还能够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2.2 统一性原则

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还要严格遵循统一性原则对各个独立的设计元素进行整合。需要注意的是,整合设计元素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工程形成有机整体。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大局观,将设计中相似要素进行排列组合,通过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方式提高风景园林工程的美观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确保人们身处园林工程能够切身感受设计人员的良苦用心。

2.3 因地制宜原则

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开展阶段,设计人员还要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只有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才能够有效提高设计图纸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不尽相同,适合生长的植物类型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在设计环节顾此失彼,只考虑园林美观性或经济性,没有给予生态性相应重视,则会降低植物成活率,进而影响风景园林工程可持续发展[4]。这就需要设计人员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做好实地考察工作,结合考察结果合理选择园林植物。同时,新时期的风景园林工程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名片,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融入当地特色,需要设计人员充分挖掘地区发展历史、民俗文化等要素,切实提高风景园林工程的设计水平。

3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策略

3.1 在园林设计中优先使用本土树种,适当引入外来品种

上文提到,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势地貌、气候环境、水文特征不尽相同,所以培育出的树种也多种多样,这些树种在长时间驯化过程中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将其应用到风景园林工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植物成活率,还可以减少后期养护管理成本。而反观引进植物,由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环境,所以容易出现发育不良等情况,为病虫害侵蚀创造有利条件,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方式提高植物抗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投入。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考虑工程生态性和经济性要素,应优先选择本土树种,适当搭配外来树种[5]。以沈阳南湖公园为例进行分析,该公园占地面积约53.8万㎡,其中包括草坪15万㎡及水面13.4万㎡,是当地著名的多功能风景园林工程,现有树木约10万余株,共200多个品种。在设计环节,设计人员曾将丹东银杏和山东银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山东银杏虽然成活率较高,但无论生长情况还是抗逆境能力,都远远低于丹东银杏,所以设计人员决定在二者中选择丹东银杏。为了进一步丰富风景园林工程树种,使工程形成整体景观,设计人员还引入了新疆杨、小青杨、钻天杨、银中杨等杨树品种,其中除了新疆杨外,其他杨树都是辽宁省本地品种,本身具有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而新疆杨作为引进树种,本身具有树形优美、树体高大的特点,利用催根扦插方式繁殖或用银中杨做砧木嫁接繁殖,成活率能够到达60%-70%,既能够达到丰富树种的作用,也能够节约工程建设成本。

3.2 选择多样化品种,打造稳定的生态系统

设计人员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在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选择本土树种的同时,适当丰富植物种类,充分考虑植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特点,使植物能够在生长发育中逐渐形成抗逆境能力较强的群落。结合设计经验总结来看,很多设计人员在园林设计中为了达到统一的视觉效果,习惯选择单一植物进行栽培,如大面积种植单一的白蜡、糖槭等树种,导致树种无法为不同昆虫和鸟类提供生存繁衍空间,使得生物大规模迁移;并且单调树种会导致人们产生视觉疲劳,使城市变得呆板枯燥,无法发挥美化效果[6]。例如:2010年,平顶山新城区沿白龟山湖南侧种植了350株广玉兰树,由于树种单一,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抗逆境能力较强的群落,导致该工程于2011年遭遇连续7d的强降雨后,出现大面积落叶现象,并且第2年夏天树体严重干,部分树木甚至直接死亡,将树种挖出发现根部腐烂严重,原因在于抗水淹能力较差。这是因为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给予树种多样化选择相应重视,导致工程无法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对此,需要设计人员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合理引入新品种的方式提高工程设计效果,在此基础上做好统筹设计工作。以杭州西湖风景园林工程为例进行分析,其中花港观鱼红鱼池景区进入了多种滨水植物,其中包括沿阶草、中华常春藤、红花醡浆草、石蒜等,这些植物的覆盖率分别在10%左右,与一年四季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青松相互辉映,使整个风景园林工程既富于变化,又灵活生动,真正做到了景随时移。

3.3 在园林设计中注意植物层间科学搭配

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结构的层次性和树种的多样性存在密切联系,要求设计人员在合理选择园林植物的同时,形成错落有序、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仍然以杭州西湖风景园林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设计人员就基于不同的观赏角度和视线距离,对园林植物进行了合理搭配,当人们站在正南方隔水眺望风景园林工程时,水面高度大概在16m左右,其高度大概是黑松高度的2倍;而正面临水的紫藤、鸡爪械等植物,无论色彩、形态还是枝干,都能够与较高的黑松清晰辨别,另外,黑松和鸡爪械等高度约4m左右的树种进行对比,可以形成清晰的层次[7]。当人们沿着对岸循岸线向红鱼池桥上行走,即便高度已经超过36m,无法清晰辨别不同树木的细部枝干,但依然能够观察到不同树种的形态、轮廓以及色彩,如此能够有效提高风景园林工程的美观效果。所以,设计人员在植物搭配中,必须要考虑层次性,也就是根据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进行灵活搭配。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环节应做到“乔灌腾草花”兼并,进而营造层间繁荣的风景园林工程。与盲目设计的工程相比,合理搭配植物层间的工程不仅能够阻挡病虫害持续蔓延和繁殖,还可以提高工程整体美观性和生态性。尤其新时期,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病虫害来源也随之增多,为园林植物管护带来巨大难度。所以在园林设计环节,需要对乔灌草等植物进行合理搭配,进而营造错落有序的风景园林工程。

3.4 在园林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间的生态交互特点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之间本身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合理搭配能够使植物健康生长,相反,搭配不当则会影响植物正常发育,甚至降低成活率。因此,在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应避免选择同种园林植物,需要与其他品种换种轮作。结合设计经验总结来看,将不同植物放在一起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有些植物会相互助长,有些则“两败俱伤”,这也是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主要体现[8]。如:丁香、月桂、薄荷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芳香物质,容易对周围植物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榆树和栎树种植到一起,榆树分泌物会影响栎树健康发育;柏树挥发油中含有大量醚和三氧四烷,会导致周围树种中毒进而延缓生长速度,甚至出现停止生长现象。以沈阳南湖公园为例进行分析,在选择树种时种植了大量海棠,由于该公园属于多功能综合性公园,所以在海棠种植中主要采用自然栽植方式,没有严格控制其与桧柏之间的距离,导致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滋生了苹桧锈病,使得植物大面积死亡。对此,需要该工程早春时节大量种植蔷薇科植物,如海棠等,以此来预防锈病的发生。所以,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在合理选择树种,灵活做好树种搭配过程中,充分考虑树种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进而提高园林植物成活率,为城市风景园林工程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5 在园林设计中对园林植物密度进行合理控制

园林植物密度是否合理,与病虫害发生率高低有直接联系,所以在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需要设计人员充分考虑这一问题。结合设计经验总结来看,园林植物密度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光照不良、通风不畅、养分争夺等问题,进而降低植物成活率[9]。通常情况下,如果工程建设区域土壤条件较好,可以将乔木的种植密度控制在270-360株/667㎡左右;灌木种植密度控制在420-540株/667㎡左右;藤本植物种植密度控制在900-1200株/667㎡左右,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进行分析。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分析,在乔木种植过程中,选择了银杏、杨白蜡、栾树等树种,为了保证设计环节种植密度合理,设计人员按照每5cm一径级选择树种,每个树种5-6个径级,供选择10-15种作为样本,并使用红外测距仪、围尺等专业工具对树木的冠幅、高度、胸径等参数进行精准测量,而后结合当地土壤环境、光照条件等要素确定不同树种的种植密度,有效提高了树木成活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想要保证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快速形成植物群落,就要设计人员遵循协调性、统一性、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在了解植物生长状态、生物特点,以及地区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要素基础上,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选择、科学搭配,尽可能为植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促进风景园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园林植物风景园林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