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

2024-04-02 01:46王怡然
酿酒科技 2024年2期

王怡然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199)

葡萄酒产业作为典型的六次产业[1],融合了以葡萄种植业为中心的第一产业、以葡萄酒制造业为中心的第二产业和以葡萄酒销售及相关服务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符合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理念,具有产业附加值高、产业融合性广的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国际均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2]。我国葡萄酒产业自20 世纪80 年代起迅速发展,成为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3],尤其自中国加入WTO 以来,随着进口葡萄酒的普及与冲击,国产葡萄酒产量快速提升,中国葡萄酒人均消费量成倍数增长[4],葡萄酒产业在中国显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中国的葡萄酒产地经地理自然分割,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大区[5],其中又以宁夏、山东、河北、云南、甘肃、新疆等最为知名[6]。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依托其自然禀赋优势和产业政策扶持,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在产品质量、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生态恢复、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为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7]。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挑战与困难,以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发展理念都吸引着专家学者们在学术和应用领域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不断的探索[8]。学者们通过SWOT 模型[9]、钻石模型[10]、“五力模型”[11]等对宁夏[12]、甘肃[13]、山东[14]、新疆[15]、河北[16]等重点葡萄酒产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葡萄酒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在不断迭代,从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的单一学科研究到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交叉探索[17],从单一产业的基础性研究到多产业融合的综合性探索[18],从专注于理论性研究到以产业发展的眼光进行实践性探索[19],从学习分析外国产区的发展经验到重点探讨国内特色产区的发展路径[20]。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域中文文献为样本,综述了中国葡萄酒研究的演变过程,结合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发展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研究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完善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样本取自CNKI 总库,时间截至2023 年2月15 日,检索范围为期刊,精确匹配检索后共获得以下两组数据:以“葡萄酒”作为关键词共计检索文献2527 条,以下称“数据组1”;以“葡萄酒产业”作为主题词共计检索文献828条,以下称“数据组2”。

1.2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的文献计量方法,借助CiteSpace对数据进行了简明、直观的可视化分析和归纳[21],并通过文献阅读及政策研究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进行分析。

1.3 数据处理与图谱解释

将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入CiteSpace 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并绘制可视化图谱。

CiteSpace 可视化图谱中的节点代表作者“机构”或文献“关键词”。节点大小代表相关文献数量,数量越多,节点面积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机构”或“关键词”之间存在合作,连线越粗代表合作越密切。节点、连线的颜色代表发文时间,颜色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灰,越靠近红色端代表发文时间距现在越近,越靠近灰色端代表发文时间距现在越久。

2 结果与分析

2.1 期刊论文发表情况

分别将两组数据中2000 年后的发文数量按时间进行汇总,结果见图1。从整体发表情况来看,2000 年至2016 年,有关葡萄酒和葡萄酒产业的发文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后,虽然两种检索方法得到的相关发文量均有一定下滑,但有关“葡萄酒产业”的研究仍然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从“北大核心”发文量来看,两组数据均小幅波动上升,数据组1 的“北大核心”发文数量与发文总量趋势相似,并在2014 年达到峰值(占比47.8%),随后有所波动;数据组2 的“北大核心”整体发文数量偏小,增长缓慢,但2020—2022 年表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

图1 相关检索文献发文总量及北大核心数量逐年变化趋势

2.2 发文机构共现与地区偏向

2.2.1 “葡萄酒”相关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选择数据组1 的文献数据,将“机构”作为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突现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对于葡萄酒领域的研究仍以农业和食品类的科研院所为主,包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而这些机构又与酿酒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由图2 可见,位于陕西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发文数量、发文时间跨度来看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中国农业大学紧随其后,但在2016 年后将葡萄酒领域的研究机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了烟台。

图2 数据组1的发文机构图谱

同时,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以宁夏、山东、新疆等为代表的地方科研院所也在葡萄酒领域开展研究,而且除陕西省以外,近年来表现活跃的主要科研机构所在地均位于中国知名葡萄酒产区,如山东、宁夏、新疆、河北等(见图3)。除此以外,张裕集团、中粮集团、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酒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酒企也活跃在葡萄酒科研领域。

图3 数据组1的前30发文机构突现图谱

2.2.2 “葡萄酒产业”相关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选择数据组2 的文献数据,将“机构”作为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突现分析。由图4 可知,除了以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核心的合作,有关葡萄酒产业的研究机构集中分布在山东、宁夏、甘肃、新疆等区域,但缺乏机构间以及地区间的合作。从机构突现图谱来看,除了农林类本科院校外,更多的经管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酒业协会和葡萄酒局也在近年加入了产业发展研究(图5)。

图4 数据组2的发文机构图谱

图5 数据组2的前20发文机构突现图谱

2.3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2.3.1 产品特性比产业发展更受关注

节点选择“关键词”,对两组数据进行共现分析。数据组1 的结果表明与“葡萄酒”相关的研究集中在葡萄酒的营养价值、酿造工艺等产品自身特性上,如图6 所示,当设定关键词共现阈值=25 时,图谱中出现白藜芦醇、酚类物质、花色苷等与营养价值相关的关键词,农药残留、理化指标、二氧化硫等与酿造工艺相关关键词,以及香气、酵母、赤霞珠等与品质特征相关关键词等,但此时未出现任何宏观产业层面的关键词;当阈值=15 时,初次出现“发展”和“中国”两个与产业发展相关关键词,说明与葡萄酒产业相关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在所有关于“葡萄酒”的研究中相对较低。

图6 数据组1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7 表示的是与产业发展相关研究的分析结果,彩色部分明显多于灰色部分,说明相关研究在近年来表现活跃。同时,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特色产区以及乡村振兴、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等是产业相关研究的前沿热点。

图7 数据组2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2.3.2 热点话题不断迭代

节点选择“关键词”,对两组数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选择出现频率排名前10 的聚类,由多到少以#0—#9 为序列,分别得到聚类图谱图8、图9。在此基础上,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对聚类及其类别中所包含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图10、图11。

图8 数据组1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9 数据组2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10 数据组1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图11 数据组2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通过图8、图10,不难发现排名前十的聚类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理化指标及自身特性的研究,作为一个产业的整体宏观研究则偏少,仅在聚类的第10 位有所体现。通过对数据组2 的分析可以看出,针对产业发展的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领域发生的变化较大。从图11 可以看出,2003 年以前,有大量关于“玉泉营”和“秦皇岛市”的研究,正好对应了宁夏玉泉营农场和秦皇岛市葡萄酒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22]。自中国加入WTO 之后,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指标等顺势成为葡萄酒领域的热门话题。在2010 年前后,加拿大的冰葡萄酒因为口感甜美、易于接受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23],由进口葡萄酒引发的关于自贸区建设、进出口贸易以及反倾销和反垄断调查的探讨也达到了高点[24]。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生态发展、人才培育等逐渐成为新时代、新常态下葡萄酒产业研究领域的热议话题[25]。

2.3.3 产业发展讨论度较低

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关键词突现检测。数据组1 选取γ=0.8,突现强度>1.0 的关键词,取前30位,得到图12;数据组2 选取γ=0.8,突现强度>1.0的关键词,得到图13。

图12 数据组1的前30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13 数据组2的前12关键词突现图谱

国内的葡萄酒领域相关研究处于不断迭代的状态,从20 世纪末期的保健功能及有机物分析,到新世纪初的生产工艺及产地研究,再到2010 年前后对于葡萄酒特征物质及理化指标论证,直到近十年更多专注于酚类及风味物质等有关葡萄酒品质提升的探索。但是,有关葡萄酒产业的关键词突现按强度排名并不在前列,仅有“原产地”出现在第11位,“地理标志”出现在第29 位,“产业集群”和“产业”的突现强度仅为2.78 和2.71,突现强度仅略高于排名第10 位“陈酿”的一半。针对产业的研究,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持续发力的热点,学者们对于产区的研究也已经从对国外产区的学习变为国内产区的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国内葡萄酒及葡萄酒产业相关期刊论文的发文情况、发文地域、发文机构及合作情况、研究热点的分布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3.1 葡萄酒及葡萄酒产业相关研究热度逐年增加

发文量统计表明,本世纪以来,有关葡萄酒领域的研究,尤其是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发文总量还是核心期刊发文数量都有明显的提升。学者们从生产工艺、特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府专注于酿造工艺及产品特性的科研工作,同时与生产企业之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结合实现科创转化,为国产葡萄酒品质的提升注入动力。

此外,近几年对于产业发展和产业融合的研究数量也在显著增长,尤其是在一些国内知名葡萄酒产区,葡萄酒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政策扶持的重点产业,其发展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以宁夏、山东、新疆等为代表,这些产区的优势及劣势、困境与机遇、对策与建议、创新与融合、生态与人才,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模式等都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

3.2 葡萄酒产业研究文献热点较为集中但数量与合作偏少

虽然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数量在不断增长,也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研究地区和机构,但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相关文献总体数量偏少,核心期刊的发文量过低,且研究机构及作者之间以团队内部合作为主,机构间合作尤其是跨区域的机构间合作比较少见。同时,由于葡萄生长的特殊性,葡萄酒产业形成了非连片的产区聚集分布特征。在自然条件赋予各个产区不同产品特色的同时,也局限了地区间资源互通、合作互补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葡萄酒产业作为一个整体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3.3 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产葡萄酒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 之后,中国市场显现出对葡萄酒的热情和潜力[26]。近十年来国产葡萄酒对品牌、市场与营销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国产葡萄酒从品质和口碑两个方面发力,加之各类政策扶持,在国内市场上探索深耕,逐渐占据了一定地位[27]。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人才培养跟不上、文化自信心不足、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国产葡萄酒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28]。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为例,早在1996年自治区政府就将葡萄酒产业列入宁夏农村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2003 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获得原产地域保护。如今,在自然禀赋的加持和政府重点的扶持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具备了国内少有的风土、产业、文化、平台和制度优势,也在2022 年被自治区政府确立为“六特产业”之首[29]。然而,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酒庄和品牌数量虽多,在市场上却少有叫得响的名字,对国际市场进军的探索更是处于早期萌芽阶段。许多酒庄创始人和管理者都是跨界投资,对葡萄酒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运作缺乏了解,技术和服务人才梯队不健全,导致酒庄自身活力不足、资金运转困难、发展乏力,逐渐向依靠补贴生存的道路走偏。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无论从学术、政策还是市场来看,都是近年来葡萄酒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在推进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加强机构间、地区间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如何利用好校企资源,实现产学研互通的人才培育和科创转化;如何运用现有基础设施,实现低碳节能、绿色生态的可持续产业发展;如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全产业链与文化、康养、旅游、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的同步行进,都是影响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从数量上、质量上、机构与地区间合作上仍有较大的加强空间,尚需进一步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定性定量分析、交流互通等深入研究,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的深度、广度和交叉度,从而为充实和完善机制体制建设、相关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综上,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等软件的可视化手段,对葡萄酒领域的中文期刊文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借以总结和讨论了葡萄酒产业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并对相关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由于数据统计和方法学的限制,可能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未纳入分析范畴,本研究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不能完全反应实际研究的全貌,但在总体上可以反应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宏观状况,可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相关研究及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