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学亮(1977-),男,安徽阜阳人,本科,中级职称,从事词曲创作研究。
摘 要:音乐是情感表达的起点,音乐的审美品质又是群众感知音乐美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往往会表现出作家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作家的一种心理状态体现。因此,音乐欣赏可以反映人民群众情感生活的需要,可以充实人民群众的情感。如果听众有和作曲家类似的体验,听众就很容易与乐曲产生共鸣,欣赏乐曲的美。音乐美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现代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的工作变得紧张起来,在经历了一天繁忙生活之后,也要放松自己的身心,以此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如果一个人拥有了审美品质和审美途径,那么他就能从日常的文化生活中获得精神生活需要的“补给”,从而体验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之美。
关键词:群众文化;音乐审美能力;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J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1-00-03
音乐既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又是一种心灵的食粮,在当代,音乐已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好的音乐不但可以使人们主动地去寻找人生的快乐,还可以使人们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追求美好的东西。然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应把音乐美学和群众文化相结合,用群众的音乐审美能力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使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充实。
一、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探究
(一)音乐审美在群众文化中的关系
在群众文化中,音乐是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其与群众文化密不可分,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欣赏水平。群众文化在内容上常常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多元化特点。在以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群众文化中,音乐歌曲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一首歌的评审,主要是从歌词、旋律、创作背景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判,将自己的主观情绪与音乐的评判结合起来,让大众从对音乐的欣赏开始,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1]。
(二)音乐审美在群众文化中的体现
音乐美学的对象是我们生活中的,可以接触到的,与之相关的东西,与其他事物相比,它有着很强的个人色彩、时代性和民族性。音乐审美的实质是人们内心对音乐的知觉和评判的综合心理能力,因而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时代性表现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音乐有不同的审美需求,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民族性是指一个人在欣赏音乐时,受到一个民族文化的影响[2]。譬如,抗战期间曾有一首气势磅礴的音乐,即1939年冼星海以黄河为背景的《黄河大合唱》,热烈讴歌了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痛陈了战争的残酷与苦难,宽广地展示了抗战波澜壮阔的场面,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吹响了民族解放的号角,由此,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在群众文化中,音乐审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可以在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被赋予特定的含义,比如歌曲、戏曲、话剧等,最普遍的表现就是歌曲的演唱。参加活动的民众在演唱歌曲前,必须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要与音乐作品的具体内容相联系,懂得音乐创作的年代背景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会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使公众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欣赏音乐的水平,培养出独属于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3]。
二、在城市多元发展下增强群众文化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
在都市里,多种文化的渗透与融合使民众获得了更多的音乐审美教育,因此,如何使大众在都市音乐文化中更好地享受与感受音乐艺术,增强大众的内心感受,强化音乐审美的深层境界至关重要。大众音乐要多元化,既让大众学习用耳来听,也让他们用心来感受,这样才能使人从表层的音乐欣赏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只有这样,大众才能在都市的音乐文化生活中,用耳朵聆听优美的旋律与声音,用心灵体会音乐的风格与气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积极的音乐,能够更好地建设和谐城市文化;欣赏具有积极态度的音乐作品,既可以充实人们的情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性格,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也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社区。因此,在构建城市群众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需要选取富有情感色彩和感染力的音乐形态,把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融入人们的思想感情中。在城市音乐文化中,大众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拥有完全自主的音乐选择权利。而含有丰富情感的音乐,可以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融合群众音乐,在生活中营造艺术氛围,让群众的内心充满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向往更美好的明天。可见,唯有让群众置身于城市音乐文化氛围之中,才能使群众的音乐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增强群众对音乐文化的審美能力[4]。
(二)激发群众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在音乐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品位的提升,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反映出来的。在进行与群众音乐文化相关的活动时,应注重培养人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充分激发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调动全部接收感官,深刻领会群众音乐艺术的魅力,不断更新音乐审美范畴,增强审美能力。在对音乐的感知中,音乐节奏尤其重要,对节奏的第一感官将奠定群众感知能力的基础,因此,节奏感强烈的旋律会让人心潮澎湃。
人们对音乐的美感感受主要表现为对韵律的审美感受。比如,《大中国》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唱着中华人民的爱国情怀,在市区文化广场听这首歌曲的时候,大家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唱,在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下,人们的爱国主义情绪也会随之增强。在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中,人们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爱、对国家的关注、对国家的自豪,从而引起了大众的共鸣。单从歌曲的唱功而言,其实并不算太难,但是节奏感很强,适合大家学唱。另外,歌曲意境深远,通过雄浑有力的旋律,把作者心中的爱国主义之情传递到了每个人的心里,使大家更加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为群众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总的来说,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将音乐的内在、外在表达的情感进行充分融合,以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变化,理解音乐的内在涵义表达,领会音乐独特的美。音乐中有高高低低的音调、忽快忽慢的节奏,这些都对音乐的欣赏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可能当时并不会体现出来,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不断表现出来[5]。
(三)丰富城市群众对音乐创新的实践
城市文化拥有极其丰富的音乐文化,为市民营造了独特的审美氛围。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音乐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其中,民间音乐文化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由散到聚、由冷到热的过程。随着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音乐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歌”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大众在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时,也在不断地拓展着自己的想象,并把自身的优秀艺术创造力融于音乐的内涵和形式当中。在构建都市文化的进程中,随着大众对音乐审美趣味的提升、艺术实践的扩展,还需要丰富群众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大众审美能力的发展。
任何的文化发展都拥有不同的艺术色彩,创新是文化发展离不开的必经之路,做好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建设音乐文化实践过程,完善群众音乐文化体系。音乐文化环境的扩大,更好地体现了群众音乐文化的缤纷色彩,不同的音乐文化体系层次,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音乐需求。城市艺术文化得到了扩展,不断突出了群众音乐文化的价值,人们对创新音乐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不断提升,音乐热情也在不断膨胀。此外,大量的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给城市文化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民俗音乐,将更多具有传统韵味、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融入城市音乐形式中。群众城市音乐的实践也因此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音乐文化实践中的创造力,体现了极致的群众音乐审美,丰富了城市中群众音乐文化的多彩生活[6]。
三、增强群众文化音乐审美能力的路径
(一)更深入认识理解音乐
对音乐的整体理解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广大群众对音乐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才能切实提高大众的文化音乐审美水平。认知内容主要有音乐的本质、分类、元素、创作背景、发展历程,以及音乐识别的方法。关于理解音乐的本质,理解不仅是一种声音、一种时间的记忆,还是感情和听觉的艺术。对音乐认知的分类理解,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音乐划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别,即声乐和器乐。从旋律上看,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关于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有曲调、节奏、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以及音色等。为增强音乐审美能力,群众应了解音乐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时代主题,掌握乐谱的基本方法,如简谱和五线谱。同时,不定时开展各种音乐活动,提高大众对音乐元素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7]。
(二)让更多群众参与到音乐文化活动,感知音乐审美
在我国大环境下,基层文化部门在进行群众文化和音乐审美融合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动,请来一些群众来表演,以此提高群众的参与感,让他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更丰富、更强烈的体验。因此,有关部门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文化活动的策划,根据群众扮演的文化活动特点,对表演形式和内容进行设计,并邀请群众参与,让广大群众在音乐文化活动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增强自己的音乐美感。鉴于音乐美感并非朝夕间就能养成的,所以大众要主动地参加到文化活动中,在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在音乐文化活动中,体会到音乐的美和感情的美。另外,有关部门应对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灵活调整,对文化活动的程序和细节进行持续完善,保证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地吸引公众参与,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整体的文化活动既要有高雅的艺术门类和作品,也要有为大众所喜爱的艺术,从而达到提高大众音乐文化审美的目的[8]。
(三)选择合适的群众文化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选择一首乐曲,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而能否提升大众的音乐审美水平,则取决于音乐实践的开展成效。所以,要想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平,则必须对音乐作品进行正确选择。一是对古典音乐的精选。古典音乐作品是一种严谨、专业的艺术,它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反映[9],可以增强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比如,《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作品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曲等多种元素,几乎每期都会出现一段新的黄梅戏唱腔,蕴含着浓郁的传统人文色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大众对该电视剧作品并不陌生,很容易挖掘出其中的音乐元素,以此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二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适合大众理解的乐曲,如苏芮的《酒干倘卖无》,韩红的《天亮了》,徐千雅的《坐上火车去拉萨》,这些都是普通人生活的缩影,更能引起群众的呼声。
(四)提升群众的音乐素养
群众的音乐素质如何,对提升群众的音乐审美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为了加强大众的音乐审美水平,就必须从大众的音乐文化素质入手。其中,音乐素质是指音乐理论、视唱练耳、音乐鉴赏三个方面。首先,让广大民众对乐音、音谱、音符、音拍、音节等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进而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其次,通过多种音乐活动来调动大众的感官,训练大众的感官,使大众的听觉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认识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从而使大众的音乐鉴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10]。
四、结束语
只有提高了人们对音乐的鉴赏力,才能使其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然而,音乐美感的提高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要想提升大众的音乐美学水平,就必须提升大众对各种音乐作品的学习能力,确保他们可以聆听到更多的音乐,用有效的认知方式拓宽大众的审美视野,从而提升自己对音乐的认识,让人们在聆聽音乐的同时,逐步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水平;要加强音乐文化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让他们把音乐美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更好地影响广大群众,让群众对音乐的美有更深刻的认识。最主要的就是,多举办各种音乐活动,从而促进大众音乐活动的发展,如音乐会或各地不定期举办的文艺汇演,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大众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爱上音乐。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勇利.试论如何增强群众文化音乐审美能力[J].中文信息,2019(02):47.
[2]丁晓红.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技巧探究[J].艺术科技,2023,36(11):81-83.
[3]晋羽屏.浅谈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J].中国科技投资,2019(07):284.
[4]郭希娟.音乐审美与群众文化的关系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6):737-738.
[5]徐晓洁.民族民间音乐的美育价值与教改实施[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38(01):77-80.
[6]孙文娜.关于群众文化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5):290.
[7]张晶.城市文化建设中群众艺术审美趣味的提升——以群众音乐开展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20(12):111-112.
[8]刘欢.浅析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有机融合[J].品牌研究,2020(35):131-132.
[9]钟先敏.探究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J].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71-173.
[10]李桂璟.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之间有机结合的探讨[J].艺术评鉴,202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