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2024-04-02 12:33李青窈
艺术大观 2024年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基金项目:2022年度绵阳师范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立项项目“新时期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寻——以桃子龙为例”(项目编号:CTWH2022WD02)。

作者简介:李青窈(1989-),女,四川广元人,本科,讲师,从事舞蹈教育教学研究。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做好非遗舞蹈桃子龙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加强培养非遗舞蹈桃子龙的传承人,研究、记录并数字化储存关于桃子龙的相关舞蹈资料,打造非遗舞蹈传承发展平台,数字化传承桃子龙,邀请民族舞蹈艺术家改编创新非遗舞蹈桃子龙的表演形式,为非遗舞蹈桃子龙创造更多的表演舞台,政府大力宣传推广,使桃子龙与全民健身、舞蹈比赛、校园体育等形式相融合。

关键词:非遗舞蹈;传承;发展;桃子龙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1-00-03

随着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种类繁多的传统舞蹈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1]。但由相關报道中可知,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我国很多非遗舞蹈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20世纪90年代,人们曾对境内的舞蹈种类进行筛查,结果发现尚存的舞蹈种类达到2000多种,然而现下来看,其中的800余种已失传,在当时统计总量的占比中达到40%左右。桃子龙是四川省遂宁地区的一种舞龙形式的传统舞蹈,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传统传承环境的改变,其深陷传承断代的困境,亟待加强对其传承与发展。本文将探讨新时期非遗舞蹈桃子龙传承与发展路径,为更好地保护非遗舞蹈提供理论参考。

一、新时期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对非遗舞蹈进行传承与发展时,当代青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纵观当下非遗舞蹈的发展现状可知,还有很多短板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代在飞速发展,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和民族间的融合速度日渐加快,许多西方流行文化开始渗透到年轻一代,许多年轻人为了紧跟时代潮流,开始迷恋并盲目崇拜外国流行舞蹈,他们并不了解舞蹈起源,也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仅仅是为了追求时尚与潮流。

第二,尽管我国街舞比赛和文化节活动此起彼伏,但是有关民族非遗舞蹈的内容少之又少,基本以迎合市场需求为目标,内容大多为流行舞,这也是选手对本民族舞蹈知之甚少的一个主要原因,获得的舞蹈交流机会更是匮乏。由于非遗舞蹈并未得到有效推广,再加上脱离市场实际环境,因此一些优质的非遗舞蹈的表现方式毫无新意,既没有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编,也没有为其提供更大的展示舞台,这样的非遗舞蹈不符合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也就不会进行传播[2]。

第三,由于欠缺规范而严谨的文史资料,导致非遗舞蹈的传播困难重重,再加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才是非遗舞蹈的发祥地,他们独特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产生了交流障碍,因此年迈的传承人很难完整描述相关故事,也没有专业人士提供翻译,导致当下的年轻一代并不了解非遗舞蹈的历史底蕴与发展历程。此外,以往并不具备建立文史资料库的条件,因此相关内容比较欠缺,研究者也无法追踪过往事件,有关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由此可见,当下对非遗舞蹈进行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困境,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其有效传承。

二、新时期非遗舞蹈桃子龙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桃子龙俗称脱节龙,是四川遂宁、盐亭等区域一种独特的舞龙形式的传统舞蹈,目前已经收录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桃子龙的龙躯为脱节的桃子形而得名。相传桃子龙来源于四川省川北一带的“娘娘”会,各家各户都要上庙献桃,以求得送子娘娘的保佑,后来在观音会和元宵灯节活动时,人们将竹编扎彩饰的桃子组合成一条龙。表演起舞时,一人持宝戏龙,一人持龙头,五人持龙身,一人持龙尾,八女孩各拿两朵彩云在龙身伴舞。由于桃子龙为脱节龙,表演者可任意往来穿梭,此起彼伏,似龙在云海里翻腾、沉浮。受历史原因的影响,现在基本看不见“桃子龙”的痕迹,只在偏远的遂宁盐亭地区尚有个别迟暮之年的老者对“桃子龙”还有一定的了解[3]。可见,有效传承与发展非遗舞蹈“桃子龙”刻不容缓。

(一)加强培养非遗舞蹈桃子龙的传承人

在对我国的非遗舞蹈进行传承与发展时,加强保护与培养未来传承人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保护现有传承人而言,国家为此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如为典型的非遗舞蹈传承人命名,使其成为省级或国家级非遗舞蹈传承人的典型代表,在提高其社会地位的同时能令公众对其所代言的非遗舞蹈艺术有所认识,从而推动本区域以及全国公众都来推广民族舞蹈文化,这对保护与传承非遗舞蹈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舞蹈艺术基本靠“身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倘若缺乏“身授”的舞者,舞蹈艺术必将面临失传的风险,其发展也将成为空谈。基于此,就非遗舞蹈桃子龙而言,有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最为关键,对该项舞蹈艺术是传承还是消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国家除了对典型的非遗舞蹈传承人加强保护之外,还注重强化非遗舞蹈传承人的培养。自2016年开始,政府就为各类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提供专项补助款,非遗舞蹈也不例外,起初每人一年可获得一万元补助,后来将补助款提高到两万元,2018年再次加大补助力度。为非遗舞蹈桃子龙的典型传承人代表提供专门的补助款,有助于支持各项活动的开展,对调动其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性有着极高的助益,与此同时,能够引起社会公众对非遗舞蹈桃子龙的兴趣,这对传承与发展非遗舞蹈、保护与培养传承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另外,政府应从舞蹈专业学生入手,针对非遗舞蹈桃子龙对其加强培养,发现更多的优秀传承者,进一步强化其中国传统舞蹈记忆,只有如此,才能推动非遗舞蹈桃子龙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研究、记录并数字化储存关于桃子龙的相关舞蹈资料

关于文化形式的记载,人们最常采用的是文史资料法与影像资料法,而文史资料法主要是通过真实而逻辑清晰的文字语言来记录文化发展的整体脉络,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大小事件都会被记录在案,以便后期查阅。新的历史时期在传承与发展非遗舞蹈桃子龙的过程中,影像资料与文史资料一样,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非遗舞蹈桃子龙这种文化模式带有典型的表演性特征,其传承人大多聚居在川北少数民族地区,且多为年逾古稀的老者,再加上语言交流障碍,仅依靠语言来记录非遗舞蹈的文化模式以及表演特征相对困难,所以研究专家可以借助相关设备完整录制传承人的表演过程,影像记录方式既能完整地保存非遗舞蹈桃子龙的动作全貌以及表演方式,又能更长时间保存,为后续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除此之外,为了有效传承非遗舞蹈有关资料,政府可以召集非遗舞蹈代表性传承人和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搜集有关资料,并归档保存,还可以将非遗舞蹈桃子龙的有关资料编制成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以便更好地传承与推广;政府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化存储非遗舞蹈的相关资料,将来只需要通过全息投影以及VR等高端技术就能完美呈现桃子龙的所有资料,避免因缺乏继承人而导致其不得不走向消亡。

(三)打造非遗舞蹈传承发展平台,数字化传承桃子龙

要注意加强非遗舞蹈传承发展平台建设,以便非遗舞蹈桃子龙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对区域内的非遗舞蹈展开有效调研,搜集相关资料,既要明确区域内非遗舞蹈的形式与类别,又要准确把握各项非遗舞蹈的独特特征以及当下传承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详尽的扶持规划,以助力新的非遗舞蹈艺术传承发展平台的建构。关于非遗舞蹈传承发展平台的建构,目前来看,我国许多省份已经开始有所作为,如云南省支持彝族民众成立了左脚舞传习所,支持傣族民众成立了孔雀舞传习所等[6]。另外,随着新时代的开启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一类的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非遗舞蹈也应结合自身需求寻找合适的网络传播平台。由相关调研数据可知,某视频网站不足24岁的年轻群体在用户中的占比高达80%,网站还设计了专门的舞蹈分区,利用这种方式加强传播,有助于年轻群体高度关注非遗舞蹈艺术,为有效传承与发展非遗舞蹈文化提供了便利。

(四)邀请民族舞蹈艺术家改编创新非遗舞蹈桃子龙的表演形式

对传统文化,吸收精华、摒弃糟粕是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原则。对非遗舞蹈内容,应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编,使其能够与新时代相契合,登上更大的展示舞台。当今,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面对这一现状,更应重视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有如此,底蕴丰厚的民族气质和独特魅力才能得以充分展现。我国拥有许多卓越的民族舞蹈艺术家,他们在非遗舞蹈方面拥有极高的造诣,可以与现代舞蹈编舞师协作,对桃子龙进行创编,使其与流行舞进行有机融合,在不断提高其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受众目光,确保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与推广[7]。此外,民族舞蹈艺术家还应对桃子龙进行改编,将其与古典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等进行有机融合,并不断拓展更多的受众群体,同时根据受众群体的类别编排相应的舞蹈节目,追寻非遗舞蹈桃子龙的起源,并将具有民族意义的特色文化以及元素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对该舞蹈加以拓展与延伸。受我国各民族文化独特魅力的吸引,相信将来会有更多学者参与研究非遗舞蹈。

(五)为非遗舞蹈桃子龙创造更多的表演舞台

舞台既为艺术家展示民族艺术文化提供了平台,又在非遗舞蹈的传播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当下,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的晚会以及文化节可谓此起彼伏,这也为非遗舞蹈桃子龙的传承提供了更多舞台,这些特定地区的文化甚至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普及与推广。非遗舞蹈桃子龙诞生于四川地区,当地的文化部门应对其加强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舞蹈内涵,并加强推广,有助于提高知名度,同时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播。例如,《欢乐城市派》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的一档以城市为中心,深耕當地传统文化的创新节目,节目通过外拍和演播室两种途径,以“最当地”的视角展现城市之美。这个节目有一期录制了遂宁地区的桃子龙舞,相较于传统的桃子龙表演形式,在这个节目中,有许多小朋友参加表演,每个小朋友手举一个桃子形状的表演道具,并组合在一起形成龙的外形,处于最前面的小朋友则举着一个桃子颜色的龙头来引领全队表演桃子龙舞,表演非常有趣且极具观赏性。因此,今后四川地方政府要为桃子龙舞蹈寻找更多的表演舞台。

(六)政府大力宣传推广,使桃子龙与全民健身、舞蹈比赛、校园体育等形式相融合

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作用有助于促进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当下,只有少数当地人民和非遗保护工作者在自主传播某些非遗舞蹈,由于缺乏市场与流量,传播工作很难得到有效开展。所以,针对非遗舞蹈桃子龙的传承困境,四川地方政府应出台有关政策,针对非遗舞蹈组织成立专门的推广小组,以保证非遗舞蹈桃子龙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在全民健身中融入桃子龙舞蹈。广场舞是我国各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项目,政府可以邀请舞蹈专家创编非遗舞蹈桃子龙,使其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变成节奏感和韵律感都相对较强的舞蹈,便于在全民健身中推广[8]。其次,政府可以举办桃子龙舞蹈比赛,使其登上更宽广的展示舞台,四川省文化部门还可以深入民间探求非遗舞蹈桃子龙的传承人,了解舞蹈诞生的背景,明确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开展相应的展览活动,将其中的动静态元素一一呈现给受众,组织拍摄非遗舞蹈相关的电影与纪录片,向公众宣传其背后的故事以及民族文化精髓,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组织开展更多的非遗舞蹈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从资金以及技术层面为其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其得到更好的推广。最后,政府还可以协同高校、中小学等单位将桃子龙引入校园体育,在校园体育活动中进行桃子龙舞龙表演。例如,一些高校运动会可以开设桃子龙比赛项目,将各参赛队伍桃子龙舞龙表演的整体性、观赏性等作为评价指标,使其得到活态传承。

三、结束语

非遗舞蹈桃子龙作为我国四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拓展、积累、沉淀而成的一种文化瑰宝,新时代应根据桃子龙舞蹈的特点,采用多种途径对其进行研究与保护,在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加持下,促使非遗舞蹈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晓烽.文旅融合发展视域下西藏非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分析[J].艺术品鉴,2023(17):111-114.

[2]刘轩彤,顾芳.非遗视角下江苏民间舞的发展路径研究[J].艺术研究,2023(03):65-67.

[3]李萌.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3(04):72-74.

[4]王晨,梅琨柳.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分析[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12):97-99.

[5]邢介亮.“非遗”视阈下的泉州拍胸舞的传承与发展[D].南昌大学,2022.

[6]和梦雯.新时期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寻[J].戏剧之家,2022(32):132-134.

[7]王晓晗.日照水族舞蹈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J].参花(上),2022(06):59-61.

[8]庞雅文.新时代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艺术品鉴,2021(35):115-117.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