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支持与父母自主支持对高一学生未来规划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2024-04-02 12:16郭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0期

郭畅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生的未来规划受到关注,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验证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对其未来规划的影响,给青少年未来规划理论意义的拓展提供更多的实证证据,以湖南省长沙市某重点高中492名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测量法开展研究。数据分析证实:父母提供的自主支持环境和同伴提供的具体支持均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未来规划的水平;两者的提升水平在未来规划的不同领域存在差异;基本心理需要是父母自主支持、同伴支持与三个领域的未来规划之间的强中介。通过研究验证了基本心理需要的关键作用,对从何处着手提升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兴趣和好奇心、如何引导高中生积极规划未来有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未来规划;父母自主支持;同伴支持;心理需要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0-0017-06

一、问题提出

新高考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学生的选择权由“被动”变为“主动”,面临“3+X”选科的高中生,需要更加周全地进行未来规划。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被认为是“落实学生选择权”这一紧迫问题最“可靠”的途径[1]。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未来规划水平,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未来规划是指个体建构目标并实现计划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领域和两个维度。三个领域是指未来教育规划、未来职业规划和未来婚姻与家庭的规划;两个维度是指探索和投入。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发展是一个社会性过程[2],在个体和背景的互动中构建形成。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可知,青少年的发展来自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根据发展情景论,青少年的未来规划作为发展变量之一,将受到具体情景事件的影响,并被情景当中的相互作用塑造。由此可知,家庭和同伴是青少年发展直接且重要的背景,作为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他人,父母和朋友是青少年获取信息、建议和支持的重要来源[3]。

其中,自主性支持是指有权力的人(如父母)采纳他人(如子女)的意见,为他人提供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个人的内在动机,引发更积极、更符合长远利益的行为[4]。父母自主支持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养方式,影响着青少年设定未来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等方面。许丹佳、喻承甫、窦凯等[5]认为,父母自主支持促进了青少年受教育动机的内化,其研究数据表明父母自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了青少年的未来受教育规划水平。

不同于父母与子女的垂直关系,同伴之间的水平关系也会对青少年个体的未来规划产生影响。在同伴关系对于青少年未来规划影响的研究中,有研究证实,高质量的同伴关系促进了青少年未来规划的探索和投入[6]。高质量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得高中生获得更加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情绪体验,从而使得他们更愿意进行未来的探索和设想。

许多研究者对未来规划背后的心理机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未来规划背后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和成分。在发展过程观的观点下,研究者们关注到了父母和同伴的重要作用,并且发现了基本心理需要这一变量的中介作用。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本研究选取基本心理需要作为中介变量探究父母、朋友对于高中生未来规划的影响。

基本心理需要是人的先天性内在需要,是积极发展所必需的、心理层面的需要。基本心理需要分为三种:胜任需要,被定义为对于环境掌控的渴望,个体能够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关系需要(也译作归属需要),寻求与他人建立感情上的联系,能感受到来自个人和群体的温暖;自主需要,指个体渴望自我控制感,能够感受到行为是由自我控制决定的[7]。在关于基本心理需要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认为创造自主支持的环境能够促进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这是因为自主支持的环境能够认可个体的观点,提供安全的氛围供他们进行自我决定。而作为高中生的两大重要他人,父母和朋友均可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满足其基本心理需要,进而提升高中生未来规划的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三点假设:

假设1:同伴支持和父母自主支持均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未来规划。

假设2:同伴支持和父母自主支持在青少年未来规划不同领域的预测程度不同。

假设3: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作为中介变量,在同伴支持和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影响上具有显著效应。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考虑到被试的认真程度以及对数据量的保证,研究者前往湖南省长沙市某重点高中,在高一年级发放纸质版问卷。平衡各班成绩因素后,在全年级19个班里选取12个班的学生作为被试。共下发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8份。通过检验题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92份,其中男生252人(52.2%),女生240人(47.8%),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5.35岁。

(二)研究工具

1.父母自主支持量表

采用Wang、Pomerantz、Chen[8]基于Mc-Partland等所编制量表而修订的父母自主支持量表,共12個题项,如“只要可能,父母就让我自己作选择”。本研究中,量表以5点计分,以“不符合”至“非常符合”为标准,得到的分数越高,说明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所感受到的来自家长的自主性支持较多。本研究中,该问卷拟合情况良好:c2/df=4.078,RMSEA=0.079,CFI=0.941,TLI=0.928,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91。

2.同伴支持量表

采用由Zimet等编制,后经黄丽、姜乾金、任蔚红[9]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包括家庭支持、同伴支持以及其他支持三个维度。本研究选取了该支持问卷中的四项作为测量同伴支持的分量表,以“不同意”至“非常同意”为标准,采用7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感知到的同伴支持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65。

3.未来规划问卷

采用由诺米等编制,张玲玲、张文新、纪林芹等[10]修订的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的未来教育、职业、婚姻与家庭规划领域的分问卷。各分问卷包括探索和投入两个维度,共20个题项,其中未来教育和职业规划均为7个题项,婚姻与家庭规划为6个题项。采用 5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对该领域有越多的探索和投入。本研究中,依照三个领域的三因素结构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拟合情况较差,c2/df=7.067,RMSEA=0.111,CFI=0.737,TLI=0.701。结合施测过程后被试的反馈,将“毕业后,你要实现自己未来职业计划的决心有多大”一题删去后,再次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边缘达标: c2/df=5.091,RMSEA=0.081,CFI=0.837,TLI=0.896,各维度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教育领域:0.755;职业领域:0.832;婚姻与家庭领域:0.789。

4.基本心理需要量表

采用刘俊升、林丽玲、吕媛等[11]修订的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共19道题目,包括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三个分维度。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需要满足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问卷结构效度良好:c2/df=4.097,RMSEA=0.072,CFI=0.912,TLI=0.906,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61。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26.0及其中介效应分析程序插件PROCESS对测量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研究以高中生自我报告的方式来获取数据,因此可能会产生共同方法偏差。为保证数据分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有26个因子特征值大于 1,第一个因子可解释的变异量为19.77%(<4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说明可以进行后续的检验与分析。

(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表1列出了各个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同伴支持、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未来规划的三个领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探究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程度,采用SPS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因变量三个领域的得分分别放入回归模型。经检验,两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且残差具有方差齐性、服从正态分布。在教育规划、职业规划、婚姻与家庭规划三个领域的回归分析结果分别如表2、3、4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回归方程显著,F(2,490)=16.430,p<0.001;F(2,490)=8.886,p=0.001;F(2,490)=6.458,p=0.012。该结果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1:同伴支持和父母自主支持均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未来规划。

其中,同伴支持(β=0.121,p=0.008)、父母自主支持(β=0.191,p<0.001)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未来教育规划水平,而父母自主支持表现出更强的效应,预测能力大于同伴支持;同伴支持(β=0.110,p=0.017)、父母自主支持(β=0.099,p=0.033)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未来职业规划水平,同伴支持表现出更强的效应;同伴支持(β=0.065,p=0.143)不能显著正向预测未来婚姻与家庭规划水平,父母自主支持(β=0.102,p=0.027)能显著正向预测未来婚姻与家庭规划水平。对于回归方程的进一步分析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2:同伴支持和父母自主支持在青少年未来规划不同领域的预测程度不同。

(四)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检验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步骤,本研究调用PROCESS的模型4,对父母自主支持与同伴支持通过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促进未来规划水平的中介路径假设进行了检验。以父母自主支持和同伴支持分别作为自变量,将未来规划的三个部分:教育规划、职业规划、婚姻与家庭规划作为因变量,基本心理需要作为中介变量,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重复抽样5000次)进行中介检验,各路径的标准化系数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第一,同伴支持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53(p<0.001),父母自主支持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52(p<0.001),说明同伴支持和父母自主支持均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基本心理需要的水平;

第二,当同伴支持作为自变量时,基本心理需要对三个领域未来规划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61(p<0.001)、0.165(p=0.001)、0.190(p<0.001),当父母自主支持作为自变量时,对三个领域未来规划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31(p<0.001)、0.170(p=0.001)、0.174(p=0.001),这说明基本心理需要作为中介变量,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在教育、职业、婚姻与家庭领域的未来规划水平;

第三,納入基本心理需要作为中介变量后,父母自主支持对教育规划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56(p=0.015),在这一直接效应的检验中,95%的置信区间为[0.017,0.085],不包含0,说明直接效应显著,而基本心理需要在这一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第四,纳入基本心理需要作为中介变量后,同伴支持对于三个领域未来规划,父母自主支持对于职业规划、婚姻与家庭规划不再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其直接效应不显著,说明基本心理需要在其中发挥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在三个领域的未来规划上,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及其占总效应的百分比如表6所示。

综合上述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可知,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作为中介变量,在同伴支持和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影响上具有显著效应,本研究的假设3得证。

四、结论与讨论

(一)同伴支持、父母自主支持对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同伴支持和父母自主支持的对于未来规划的直接预测作用,研究数据分析证实,父母提供的自主支持环境和同伴提供的具体支持能够有效地提高青少年未来规划的水平。在比较不同来源的支持时发现,来自父母的支持与来自同伴的支持对于青少年个体未来规划的预测作用存在领域性差异:父母自主支持在职业规划上的预测能力更强,同伴支持在教育规划上的预测能力更强。

青少年在进行未来职业规划时,可能会更大程度上结合现实情况去判断自己喜欢的职业以及职业适合自己的程度。父母作为社会经验更加丰富的前辈,相比于同龄人来说,更能够给出在职业方面的客观看法。在中国,父母大多很早设想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向孩子多次提及对于孩子职业发展的期待。有研究发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能够增加青少年对未来的投入,良好的亲子沟通也能够促进青少年对于未来的探索[12]。

青少年进行未来教育规划的探索时,考虑经济条件、家庭责任较少。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变化发展迅速,在考虑自己的教育规划时,同伴作为当下社会比较的实时参考框架,能够对于青少年的求学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参考价值,与同伴的互动也可以帮助青少年逐渐明确自己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同伴给予的支持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性的氛围,青少年们更愿意去进行未来教育的探索和投入。社交网络上,有相当多进入大学的学生表示对于高中三年和朋友一起“并肩作战”冲刺高考的怀念,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同伴支持给了青少年们“圆梦名校”的勇气。

在未来婚姻与家庭规划上,父母自主支持仍起到了正向预测的作用,但同伴支持不能显著正向预测未来婚姻与家庭规划水平,这可能与现代社会结婚和生育意愿低的现象有关。社会上关于“不结婚、不生育”的呼声也传到了高中生的耳朵里,在同伴群体中,这类新型的婚恋观可能更具吸引力。虽说青少年更愿意与同伴讨论情感问题,但如果大部分同伴对于婚恋态度较为消极,青少年可能会打消规划未来婚姻与家庭的念头。而父母提供给青少年自主支持的环境中,对于婚恋的态度可能是更加传统但更加积极的,且良好的家庭氛围可能让青少年对于未来组建家庭、养育孩子有着更多的憧憬,进而会有更高水平的婚姻与家庭规划。

(二)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是父母自主支持和青少年三个领域未来规划之间的强中介。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父母创设的自主支持环境能够满足其自主需要,同时也促进了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的满足。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下,青少年有精力更多看向自身,向内部发问,能够调动心理资源完成对未来的探索,也更有信心投入实现规划的过程中去。与此同时,与同伴的倾诉可以让青少年更有群体归属感,观点的交流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同伴给予的支持也为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满足了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要,他们才更有意愿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未来的发展。

五、教育建议

高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能够对未来进行比较明确的想象,可以针对具体事实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这一心理发展的成熟为青少年个体进行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条件和空间。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一生中最具创造性、最具挑战性也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的高中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强烈地渴望独立和发展,但又容易产生困惑、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在面对日益重要的生涯规划议题时,本研究发现,父母和同伴对于高中生的支持和帮助将会有效提高他们未来规划的水平。

对于心理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增加朋辈互助交流的机会来提升高中生的未来规划水平,比如在心理课堂上针对某一职业选择的社会热点话题展开分组辩论,让高中生能够从同伴处获得不同的视角并加深同学之间关于职业选择话题的讨论度。此外,心理教师也可以布置采访父母职业发展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主动向父母寻求有关未来规划上的建议。最后,心理教师可以联合学校开发“家长学校”的相关课程,呼吁学生的父母为孩子提供自主性支持环境,助力他们平稳顺利地度过职业选择的纠结期、困难期。

社会及学校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在不同行业和职业工作环境中的参观或实践机会,鼓励高中生探索和思考自己的未来,也可以举办协作性的未来规划设计大赛,帮助高中生通过比赛的形式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激发他们规划未来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8.

[2]Nurmi J.How do adolescents see their future?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orientation and planning[J].Developmental Review,1991,11(1):1–59.

[3]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Ryan M,Deci E L.Self-regul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human autonomy:Does psychology need choice,self-determination,and will?[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6,74(6):1557-1585.

[5]许丹佳,喻承甫,窦凯,等.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未来规划:基本心理需要与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1):23-31.

[6]周丹,高一然,边玉芳.高中生未来取向的特征及其与友谊质量和自尊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10):738-744.

[7]Deci E L,Ryan R M.The“what”and“why”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8]Wang Q,Pomerantz E M,Chen H.The role of parents control in early adolescents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J].Child Development,2007,78(5):1592-1610.

[9]黄丽,姜乾金,任蔚红.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0-161.

[10]张玲玲,张文新,纪林芹,等.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103-108.

[11]刘俊升,林丽玲,吕媛,等.基本心理需求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初步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0):791-795.

[12]张玲玲,张文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亲子沟通与青少年未来规划[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6(6):76-84.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