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勇,赵庆岭
(1.山东省兰陵县向城畜牧兽医服务站,山东 兰陵 277711;2.山东省兰陵县磨山畜牧兽医服务站,山东 兰陵)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养猪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提高。在猪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早期断奶是个重要的养殖手段,一般在产后3 周内进行[1]。但早期断奶容易导致仔猪的肠道发生损伤,影响肠道的微生物稳态,从而引发腹泻、厌食、免疫力减弱和生长停滞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导致死亡[2]。这种由于早期断奶引起仔猪的不适又称为“断奶应激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威胁养猪业重要的疾病之一[3]。如果该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仅会降低仔猪的生长性能,还会导致仔猪的死亡,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当仔猪断奶后,由于饮食的改变会导致仔猪的采食量下降,造成仔猪的营养摄入不足。同时,采食量的下降还会改变断奶仔猪的肠道结构,导致肠道内绒毛的萎缩,降低了体内参与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能量代谢、离子转运和分化以及细胞代谢等蛋白质的表达,影响了肠道的生理功能[4]。断奶应激除了肠道部位的消化吸收能力受到影响之外,还会影响肠道屏障功能。研究发现,断奶应激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的通透性增加,抵抗外界和腔内病原体入侵的能力下降,且新生仔猪获得免疫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肠道屏障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进入到血液中发挥作用[5]。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较高,仔猪摄入后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开始下降,仔猪的吸收能力也开始下降,但母乳中仍存在寡糖等物质,在提供营养的同时,也提供了生物活性成分和被动免疫保护,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6]。除此之外,断奶后还会导致仔猪的肠道菌群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腹泻的发生。
当仔猪的饲养环境出现较大变化、饲喂方式不当时,也会诱发早期断奶后仔猪的腹泻。当猪舍内的昼夜温差高于10℃,保温调节过差时,加上仔猪的体温调节机制也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冷热的影响而导致腹泻[7]。当猪舍的饲喂人员对环境的清扫不到位,卫生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通风较少时,均会导致微生物的大量滋生,从而导致仔猪腹泻。除此之外,断奶仔猪的饲喂也要做好保障,断奶后,要做好饲喂量的把控,避免由于饲喂过多或者过少而导致的饥饿腹泻和过食性腹泻。食槽和饲料也要及时清理,避免由于仔猪摄入变质饲料而导致的腹泻[8]。
由于仔猪断奶过早,机体的胃肠道消化功能也尚未发育完善,体内的各类消化酶类的分泌不足,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受到影响。由于消化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善,胃酸的分泌量不足,会导致胃中的pH 上升,对细菌的杀灭能力下降,还会影响体内乳酸菌的繁殖[9]。部分饲料中还含有一定的油脂,而当仔猪的消化能力较弱时,无法对其中的油脂进行消化吸收,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仔猪机体免疫功能发展完善需要一定时间,当断奶后,仔猪无法从母乳获得相应的免疫力后,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发生显著下降。此时若存在外界环境的应激,会导致仔猪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而导致腹泻。
除了上述原因外,外界病原体的入侵也会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能够引起仔猪腹泻的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毒。当发生病毒性腹泻后,病猪的机体会发生脱水和呕吐,并且伴有带气泡的水样性粪便,存在较大的腥臭味,胃肠道也伴有黏膜充血,淋巴结发生肿大[10]。当断奶仔猪受到蛔虫、球虫等寄生虫感染后,也会诱发腹泻,主要症状为呼吸不畅、拒绝进食、贫血并伴有咳嗽。除此之外,研究发现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能够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是导致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肠毒素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和电解质进入到小肠的管腔结构,从而损伤肠道细胞,导致腹泻的发生[11]。
针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西医上通常采用抗菌消炎、保护胃肠道消化功能以及补充电解质液防止脱水的策略进行治疗。抗菌消炎是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关键要点,当腹泻发生时,多伴随着肠道炎症以及病原的感染,此时首先要判断致病的细菌或者病毒的类型,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相关治疗。若养猪场具有一定的检测条件,可进行药敏实验,从而筛选出高敏药物进行使用,比如土霉素、诺氟沙星、痢菌净、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磺胺类药物,这几类药物的抑菌效果均较好,但应交替使用,避免造成耐药性,不利于疾病的后续治疗[12]。除了抗菌消炎外,还应当恢复病猪的肠胃道消化功能。在治疗时,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消化系统内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当补充适量的益生菌摄入,培养仔猪的益生菌群,恢复胃肠道功能[13]。同时,养殖人员还应当给仔猪进食一些保护胃肠道功能的保健品或者药品,例如大黄苏打片、硫酸镁、益生素等物质。由于在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当腹泻程度严重,频率较高时,会导致仔猪的体液长时间处于失衡状态。因此,在腹泻发生后,应定时给仔猪补充体液,从而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缓解应激反应。电解质补充液的配方如下:25 g 葡萄糖、4.5 g 氯化钠、2.0 g 碳酸氢钠、0.3 g 柠檬酸、氯化钾0.05 g,最后加入1 000 mL的水进行冲配[14]。在补充电解质的同时,还可添加一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恢复。
在中医方面主要采取补充气血,益脾健胃的策略进行治疗。可采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服用,可取党参、茯苓、白术和甘草,按照9:6:6:1 的比例熬制,制备成100%的水煎液,1 次/d,每次灌服150 mL,连续灌服5 d。有研究发现,四君子汤能够修复并改善仔猪的脾脏病例状态,改善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功能并且增强药物的吸收作用[15]。
预防工作是降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病率有效的措施。首先应当加强饲喂养殖工作的管理,降低环境因素造成应激反应的几率。在仔猪断奶前应当提前将母猪移走,将仔猪留在原来的猪舍中饲喂7~10 d,待仔猪适应后再进行并栏,降低应激反应的几率。同时维持猪舍内的温度保持恒定状态,避免出现过大的温差反应,冬季做好保暖,夏季做好降温,将环境维持在21~22 ℃最佳[16]。经常对仔猪舍进行清扫和打理工作,做好定期通风,保持猪舍的干燥,避免病菌的滋生。饲喂时应提前做好补料工作,在出生一周后开始,使得早期断奶仔猪能够提早适应植物性饲料,提高机体的消化能力,避免由于消化不良而导致的腹泻,且在断奶前一周内应当每天降低哺乳次数,从而逐渐过渡。饲喂时应当要注意饲料的营养调控,并在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搭配,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质,增强免疫力。断奶后的饲料应当以低乳糖、低脂肪和高淀粉为原则进行搭配,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同时补充一定量的微生态制剂、酸制剂和酶制剂,从而为预防细菌性腹泻,降低胃内的pH,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促进益生菌生长,创造一个较好的肠胃道环境,以提高机体的消化能力。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接种相关疫苗对于降低猪腹泻类疾病的发病率有着关键作用。对于刚出生的仔猪,可注射猪瘟疫苗,注射后2 h 后方可进行哺乳。一周后可注射伪狂犬疫苗,2~3 周后注射猪水肿疫苗,3~4 周后注射副伤寒弱毒疫苗。断奶后也可在饲料中添加次碳酸铋,起到保护肠胃的作用。除了对仔猪进行接种免疫外,还可对母猪进行相关接种,保证母猪具有高抗体水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的作用。冬春季可对母猪进行传染性肠胃炎-流行腹泻二联苗的注射[17]。若发生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大多为交叉感染,应当对疑似感染的仔猪进行早期隔离,对于发病的仔猪应紧急做好检测。
早期断奶的仔猪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刺激,容易发生腹泻,给养殖人员带来经济损失。由于导致腹泻的原因较多,治疗周期也较久,想要很大程度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应当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从前期养殖环境的控制,到养殖饲料的搭配,再到免疫力的提升,要做到综合防控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病,从而促进仔猪的健康养殖,维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