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幼园,高筱元
高质量教师始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1]。 教科研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鼓励支持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性认识[2]。 《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发布,更明确指出要“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3]。
信息时代与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新支持,为学校的教科研管理与服务工作带来新便利(图1)。 实践表明,教师研究过程中,基于社交软件、在线协作平台与会议平台等,可随时随地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深度协作研讨,激发研究智慧与活力;基于教科研公众号、数字资源学习空间与优质资源平台,可获取一手信息,实现资源浸润与认知革新,更好把握研究方向。 科研管理过程中,基于网络平台,教科研管理团队可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协同办公,实现档案及时备份,形成系统化电子档案,留存完整数据;基于数据进行存储、处理、统计与可视化分析,可对教科研数据深层次挖掘与呈现,发现教科研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因素,从本质上提升教科研水平。
图1 促进教师科研发展的数字技术矩阵
同时,教师视角与管理视角的数字技术应用具有双向性,既可通过教师视角的实际需求,倒逼教科研管理技术与多维分析的提升与完善,也可通过管理视角的教科研现状分析,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科研支持计划。
随着微信、企业微信等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愈加及时和便利;微信群、企业微信群等功能使得信息流通更加方便,更便于团队交流与团队管理。对于教科研各专项研究可建立专项群,形成协作组与团队交流空间,利用群公告、群文件、投票、会议等功能实现多人信息共享与交流。
石墨文档、腾讯文档、飞书云文档、腾讯会议等工具,则可进一步实现团队随时随地的在线协作与深度交流。 对于教科研中的课题、写作、成果等文本研讨,可在工具中建立文档,将文档进行分享,形成协作小组,利用文本批注(评论)、回复、插入内容、图表等功能,实现不同人员的共同协作,最后可将文件下载,留存共同研讨过程;也可进一步采用“在线文档+腾讯会议”相结合的协作方式,打通文本协作与时空对话的双重通道,在“面对面”交流中激发智慧。
1.依托教科研公众号的资源浸润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兴的自媒体服务平台,使用方便,管理简易,共享快捷,成为广泛应用的信息传播载体,可基于其中的图文消息、视频、视频号等形式,进行资源的原创或转载,实现资源的常态化与个性化推送。
以“SDSZ 教科研”公众号为例,在开设栏目(自定义菜单)方面,设置“教育政策”“前沿研究”栏目,对2014 年至今的教育教学重大与重点政策进行普及推广,对政策的专家阐释解读、专家论述、前沿核心期刊文章等进行转发,以增强教育政策传播度,助力教师关注教育热点问题,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设置“教育研究”栏目,对最新立项的“国家、市、区、校”课题、最新评选的“国家、市、区”教育教学成果奖等进行分类并共享,助力教师了解课题、成果等研究情况。设置“教师成果”栏目,展现学校教师的研究成果、所获成果奖等,激发教师孵化输出教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设置“公告通知”栏目,即时发布教科研通知,并结合企业微信群、学校数字校园等进行联合通知,形成面向人人的教科研机会,有效提升教师教科研参与度。实践表明,以上栏目的设置与推送能够受到较多关注,能够为教师带来重要价值。
在公众号常态运营方面,可有意识地利用秀米、365 编辑器等排版平台,使推文结构更清晰美观,增强可读性;利用草料二维码、百度网盘等平台,使文件、网址、视频等以二维码方式共享;利用公众号“合集”功能,将同性质推文归于同一类别,便于查阅。对公众号运营的不断改善,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良好体验与用户黏度。
2.依托学习空间与平台的认知更新
信息爆炸时代,带来更多资源与获取途径,爆炸性的资源与信息充斥着每一位教师的视野。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资源库中挖掘优质资源,如何解决资源太大不易传播共享、“资源不用时可见,用时却又找不到”等现实问题,学校依托数字校园平台,建设面向全体教职工的在线数字资源学习空间, 实现优质资源的挖掘与共享。数字资源学习空间分设章节、课时等模块,可针对某一主题建设章节,上传相关内容(各类型文件、视频等)形成若干课时,从而建成面向人人的学习资源库,长久共享。
除了打造学校特色优质资源平台,我们也有意识地给教师甄别、集成、推荐一些公开、免费、共享的学术资源平台,让教师能够根据需求有选择地学习与使用,助力教师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加深思考与研究,如中国知网(学校购入)、知网研学(学校购入)、区教育科学管理平台、中国教研网、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资源服务平台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科研管理带来便利。 基于SynologyNAS 网络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协同办公,实现工作资料即时存储与同步共享,使得档案电子化,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
岁月的沉淀使得档案愈加厚重。 为了查阅与分析的便利,电子档案通常建议按照一定的规则与规律进行建设。 例如,可建立第一层级的学年文件夹(“2023-2024 学年档案”),第二层级的主题文件夹(a 综合档案、b 专项档案、c 管理工作……),第三层级的类别文件夹(b 专项档案下面分设:00 国家级课题、01 市级课题、02 区级课题、03 学校课题……)等, 实现档案层级的依次建立与对应内容存储,最终形成规律、规范、清晰、完整的教科研档案。
对于同主题内容,可借助Microsoft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记录。每一个Excel 文件可建立多个sheet,每个sheet 可承载1048576 行、16384 列数据, 具有很强的数据存储能力,可充分助力管理工作开展。
1.基于Excel 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后才有价值。建立庞杂数据间的联系,对数据隐藏的内在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有助于教科研工作的质量提升。
Microsoft Excel 作为最普适、易上手、易用的电子表格,基于筛选、排序、统计等基本功能,基于函数嵌套(公式)、数据透视表/图(可视化拖拽)、Visual Basic 编程(代码)、分析工具库等高级功能,可实现大数据存储、处理、统计与分析的大部分需求,相比于难度较高的数据软件,更加适合中小学教师探索使用。
显然,自动化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可降低手动统计的耗时与误差,并能够根据数据或需求的变化进行结果的及时更新,极大提高准确性与效率。但也应注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复杂问题机械化,要合理选择合适的方法,既充分利用便利的数字化工具,也不陷入技术的桎梏。
2.基于数据中台的教科研可视化分析
“数据中台”指规范定义的、全域可连接萃取的、智慧的数据处理平台。 如Excel 往往用于工作中常态化的主题数据分析,为进一步动态了解学校教科研开展全貌,佐证教科研计划与对策,学校依托数字校园平台,嫁接数据中台技术,形成大数据库及教科研现状可视化面板。
从服务角色看,涵盖全体教职工,教职工可随时查阅本人的教科研档案,掌握自己的教科研情况;学校领导层整体了解学校教科研的发展现状;科研管理者即时在后台编辑、更新数据,整体了解学校教科研发展概况,制定针对性计划与对策。从分析主题看,涵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奖、专著、期刊文章、征文评比等。从分析维度看,整体分析主要涵盖学校课题项目研究总数、正在研究数量、已结题数量、负责人总数、核心成员总数、参与总人次,成果奖负责人总数、核心成员总数、参与总人次等;具体分析主要涵盖研究级别、研究类型、成果奖级别、学科分布、历年数量及趋势、中层领导参与情况、青年教师参与情况、教师负责人TOP 数、教师参与TOP 数等。通过整体与具体分析,分别了解全体与维度的开展情况(图2)。
图2 “数据平台”示意图
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教师研究与科研管理带来了有效助力与极大便利,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良性结果。但爆炸性的信息、资源、数据与平台,仍为教师带来一定的信息冗余负担,常有信息太多而捕捉不到重点、信息太多而无从下手或不知所措等情况,我们将对海量资源的内容集成与瘦身、资源的个性化推荐进一步思考;教师是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第一当事人,教师对目前的数字技术应用与资源建设的使用效果如何、有何其他真实需求等还需进一步调研与了解,以真正实现技术助力,为研究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