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角下的小学科学跨学科学习的设计

2024-04-01 07:51曹志富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10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科学

●曹志富

传统的学习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考试能够得高分,也很难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导致高分低能。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超越了学科界限,能够把课程的多个方面结合起来,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从而实现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1]。 跨学科学习以其综合性、真实性、实践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思维,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2]。 小学科学以其特有的大单元结构化编排和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为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素养立意,准确定位跨学科学习目标

跨学科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不同学科相加,也不能为创新而随意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心任务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在设计科学跨学科学习时,要结合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和价值定位,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3]

单元视角下的科学跨学科学习,应围绕单元主题或单元大概念,梳理内容之间的脉络,建立单元的整体印象,来确定单元总目标,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落实到具体的任务中。 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在科学核心概念上属于“技术、工程与社会”板块,在设计单元目标时,围绕“船”这个大概念,我们设计单元目标如下:(1)科学观念目标:知道船的发展变化历史,船的材料特点、形状规律、动力情况。(2)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发现船的基本特征。(3)探究实践目标:通过实验,寻找适合的做船材料,应用所学科学原理构思、设计、制作、验证并改进自己的船模。 (4)态度责任目标:乐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基于证据反思和调整探究活动,产生创新的兴趣。教师围绕总目标设计具体分目标,确保跨学科学习不偏离方向。

二、单元解构,精心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

任务的质量决定跨学科学习的效果。 教师要立足学科特点梳理单元任务群,理清学习主线,深度挖掘教材,从单元学习任务中去繁化简,梳理一些有意义的内容,建构学习任务。

(一)聚焦单元主题

科学教材围绕主题、大概念或大任务来组织单元内容,跨学科学习任务也应该立足单元主题,分解单元内容,从是否体现科学核心概念、是否有助于深化单元学习、能否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形成等方面,设计适合的跨学科任务。以“船的研究”为例,本单元的科学核心概念是“技术、工程与社会”,以“船”为主题,从船的形状结构、材料、动力和优化设计等方面展开学习,学习内容涉及物理、数学、历史、地理、技术与工程等多个领域。 如果将有关船的知识进行分解教学,学生只能学到不同学科的点状知识,而且知识跨度很大,难以形成整体的感知。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船”产生问题,能够较好地产生有价值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如杭州西湖要购买一批游船,请你帮助设计船的尺寸大小、船体材料、动力和功能,并简要说明理由;设计并画出你心目中未来的船……也可以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架构新的学习主题,如“怎样让船跑得更快”不是本单元学习任务,但学生很感兴趣,就可以作为课外跨学科拓展学习内容。

(二)突出学科关联

跨学科的魅力在于不同学科知识在某一项目或主题中的联结和融合, 如果仅仅将不同学科简单相加,难以达成跨学科学习的目的,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去建构新的认识,能产生高于单一学科学习的效果。以科学内容为主干,关注相关学科的共通点,建立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采用“科学+”形式设计和选择跨学科学习,将科学作为基础,有机融入其他学科,更容易完成一些复杂的现实任务。 如学习“船的历史”时,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学习任务“船的历史介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船的发展进程,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上网搜索、参观博物馆等途径,收集船的起源和发展变化情况,独木舟、帆船、蒸汽动力船、轮船、潜艇等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等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介绍船的发展历史。 学习中会用到“科学+历史+语文+美术”知识,实现了学科的有机关联,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

(三)遵循跨学科规律

好的任务设计能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设计时,要找准跨学科学习的切入点,挖掘可以实施的跨学科主题,考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将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一是任务的真实性。 新课程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贴近真实生活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真实任务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体验科学的本质, 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 如“设计我们的小船”一课,确定跨学科学习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

2.船的外形要科学,结构要合理,要装上动力。

3.用不超过50 元人民币购买原材料(如表1)。

表1 一些材料的参考价格

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用到材料学、美术、数学、力学、工程学、劳动与技术的知识,合理控制制作成本需要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考虑我们能够找到哪些材料,还需要哪些材料,成本开支大约多少,怎样将这些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这些都是需要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去面对和解决的。 有了这些真实的任务,学生也能更加投入,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深入。

二是任务的实践性。 跨学科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以体验性、探究性活动展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能力、品质等,学与用结合,像科学家或工程师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通过探究、实践、协作、展示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在“增加船的载重量”研究中,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用一张宽12 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一艘载重量更大的小船。 这个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随意感性的尝试走向严谨科学的数学计算。 开始时学生随意选择底部的长和宽,发现测出的载重量(体积)大小无规律,于是自然产生“哪种长宽高载重量最大”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怎样进行规律、系统的研究,于是有的组列出表格,从长宽相同的状态中找到设计最大载重量的规律(如表2),如果长宽高各不相同,结果又会怎样呢,产生了有意义的科学加数学跨学科学习。

表2 铝箔船体积分析表

三是任务的综合性。 跨学科学习的重要特点是打破单一学科的视角,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去综合解决复杂问题。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实现多学科相互促进,多种学习方法综合运用。[4]如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 我们学校的环境问题研究。(1)调查学校有哪些环境问题。 (2)调查学校每天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3)这些环境问题现在怎么处理的? (4)请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向学校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5)开展环境保护实践。学生通过观察,查阅相关记录,了解到学校的垃圾数量多、用电不节约、浪费水资源、噪音大等问题,于是他们通过讨论,提出给学校的节能环保建议,并且付诸行动,让自己和同学都受到深刻的环保教育,也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四是结果的可迁移性。 跨学科学习不仅需要解决现实中的学习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拓宽思维,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有效解决,并从中把握一定的规律。学生在经历了一些典型的学习后,能够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形成可复制的典型学习范式,为以后同样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 如五年级上册“设计制作小赛车”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复制到下册“设计我们的小船”的学习中,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能实现知识迁移,让跨学科学习发挥真正的效益。

三、任务驱动,真实经历跨学科学习过程

跨学科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促进学习的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在实验、探究、讨论、创造中展开真实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真学习

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学习任务容易让学生接受,也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 把任务放在现实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投入学习。如“船的研究”单元“用沉的材料造船”跨学科学习中,教师先拿出几种材料,放入水中,让学生看到这些材料是沉的,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钢铁很重,为什么钢铁制成的船,却能够浮在水面,还能载很多货物?”大家都很困惑,却又不知道原因。这时提出跨学科学习任务:每组一块同样大的橡皮泥,不借助别的材料,让它浮在水面,看哪组载的垫圈多。 在任务的驱使下,同学们积极投入研究中,利用科学知识“沉”和“浮”、技术与工程知识把橡皮泥做成中间凹的船形,运用劳动技能将橡皮泥捏得既薄又不进水,学习真实而有意义。

(二)巧用策略善学习

跨学科学习要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如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等,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当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加强科学认识时, 通常采用研究性学习,我们会按照“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解释与评估——总结反思”来开展学习。当学习目标是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时, 通常采用项目式学习,如“设计我们的小船”,学习一般按“明确问题——提出方案——科学筛选——加工制作——修改迭代——验证展示”等环节展开。学习通常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在分组时应优化小组成员搭配,保证有优生能引领小组完成任务, 又能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机会,促进共同进步。

(三)做好保障深学习

跨学科学习中没有现成的知识,也没有太多经验可供借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教师要扮好支持者角色,给予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必要时提供智力支持,协助他们突破难点,持续学习。 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学校实验室、科技馆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时间支持、空间支持和技术支持,丰富学生体验,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时间和空间整合。

四、评价支撑,科学衡量跨学科学习质效

跨学科学习的评价包括学习情况和学习任务设计的评价。重在评价活动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利于不同学科的知识建构, 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一)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我们将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类。 过程性评价关注完成任务过程中思想、方法的应用,创新意识的发挥,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态度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关注是否按时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质量等。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通过个人自评、同伴互评与家校共评相结合,评估学生是否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比如在设计船的方案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评价不同的方案和结果,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

(三)评价结果的可视化

跨学科学习的成果往往是具体、可视的,在评价时,将学习的成果以文本、实物、绘画、照片、思维导图、集体展示、视频作品等多种方式呈现,从中进行客观评价。如“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任务中,学生设计的船样式是否美观、比例是否合适,可通过设计图评价;制作出的作品是否平衡、能否正常行驶等,可从实际评价中表现出来(如表3)。

表3 学生评价表

总之,跨学科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出发,立足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打破单纯的知识获取模式,建立跨学科学习思维,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学科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将科学学习内容转化为现实问题,通过整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逐渐形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的意识,在深入学习中建构起结构性的跨学科知识。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科学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