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是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多元化创新科技的代表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智能网联汽车更是汽车、能源、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的创新成果,它不仅代表着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导方向,更是打造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期的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半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强势发展态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汽车制造相关企业共有48.9万家,其中江苏、山东以及浙江三地的企业数量位居前列。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累计达109.3万家,2023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34.5万家,与2022年同比增加27.9%。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充电桩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完整丰富,从上游零部件制造到下游销售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再加上领先的技术和海量的数据支撑,这些有利因素共同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一步赋能,推动其不断迈向新高度。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测,随着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落地、技术优化扩展使用场景,2026年之前,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将持续快速提升。
欧阳明高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望增加5~10个百分点,达到36%~41%,乐观情况下有望突破40%;2025年将接近50%;2026年或将超过50%,占据汽车市场主导地位。
同时,我国在智能网联建设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林强指出,该部门正大力推动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发展,并在多个地区取得智慧高速公路和交通产业培育的重要成果。同时,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的实施也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在多个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交通运输部与多部门合作計划扩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规模,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表示,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双智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已完成大量路口智能化改造和路侧设施建设,为自动驾驶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中国车企正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
纳芯微创始人、董事长、CEO王升杨强调了芯片的关键作用。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过去一年,我们有幸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的里程碑。电动化的快速渗透,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协同,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显著优势。芯片作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已然成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的关键点,在产业链中逐渐走向前台,支撑着日新月异的汽车应用创新。”
全球第一家量产CMOS工艺77GHz毫米波雷达单芯片的公司加特兰近期展出了车规毫米波雷达SoC芯片产品组合。该公司生态发展总监吴翔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技术、V2X车联网技术等方面都已有领先世界的企业,这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摄
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汽车行业正积极寻求合作与创新,以巩固并扩大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领先优势。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道,智能网联技术的投入对单个车企而言可能会成为一个“无底洞”,因此,车企间需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产业的进步。
张翔说,华为问界等车企通过与赛力斯、阿维塔以及奇瑞智界等企业合作,成功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技术互补,从而巩固扩大了各自的市场优势。这种“抱团”合作的模式,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也加速了新技术的市场推广。
张翔认为,车企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更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不断扩大,中国车企将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中国拥有网络基础设施、北斗通信和路侧基础设施等三大核心支撑,这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所在。如何将这些优势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推动整个产业协同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电动化之后,有效整合与实现多要素协同是中国汽车行业能否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责编:杨琳 yanglin@ceweekly.cn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