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4-01 05:57:51王红炜
今日财富 2024年9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资金评价

王红炜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学校运行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应用财务预算管理把管理的关口前移,提高管理效率,助力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中小学校现阶段财务管理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中小学是我国普惠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任。国家对教育领域投入巨大,中小学校的运营管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及其产出的效益,无疑是社会大众关注的重点。预算管理能对财政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让财尽其用,对备受关注的学校运营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预算管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有必要对其开展深层次的探究。

一、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中小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如何避免教育资源的过度浪费,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是社会大众密切关注的问题。预算管理的前瞻性和全面性能够将教育资源的分配放到全局统筹的高度去考虑,让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减少不合理的支出。万事开头难,预算管理可以助力把好教育资源规范使用的第一关。不仅如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对资金使用的全程进行动态监控,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可以对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出预警,缩小执行资金和预算资金间的差距,防止不良问题的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管理对资源使用的事前规划、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行预算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

就传统的管理工作而言,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往往相对独立,相关部门也只关注与本部门有关的工作。这种相对封闭的工作模式,不利于工作的协调开展。预算管理需要把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统筹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来。需要摸清各个部门的需求、了解各个部门的规划,通过比较衡量、全面分析、整体把控,确定预算项目。同时,通过规范的预算流程细化预算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目标,使各部门在预算管理的统领下有的放矢,形成合力,有效地发挥各部门的职能,而不是各干各的,一盘散沙。

(三)实行预算管理有助于绩效考核

现阶段中小学校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做到了预算与绩效目标同编制、同审核、同批复。预算绩效管理与“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暗合,使各个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时刻绷紧这根弦,关注资金的使用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资金的最大效用。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可以考核预算项目,也可以考核相关经办人员的工作成绩和项目实施成效。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的量化指标能够直观地体现相关经办人员的工作业绩,能增加个人绩效考核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公平性,进而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实行预算公开管理方便社会监督

科学的预算报告可以充分反映现阶段学校财政收支状况,项目的开展、资金流向等社会各界关注的情况,降低了公众获取信息的门槛,扩大了公众对学校教育资源使用的监督面,将学校的财政状况置于阳光之下,压缩可操作的灰色空间。同时,倒逼决策者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加谨慎、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减少“一言堂”的情况发生,提高学校的公信力,更容易获得社会大众的理解与支持。有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可以借此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营造和谐的办学氛围。

二、中小学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受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领导要把教学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教学工作是树上开的花结的果,财务部门是为开花结果输送营养的韧皮部,虽然存在感不强并不代表不重要。现实中一些学校领导对财务工作不重视,认为财务部门的工作仅仅是付款与记账。预算也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做几个表格交上去完事,不必大费周章。这样的学校往往没有专门设立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全部由财务人员承担,预算管理效率低下。加上各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不配合,财务人员只能通过以往的历史数据和经验估算,这与零基预算的方法背道而驰,预算编制与现实脱节,预算管理的预测任务无从谈起。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中小学校的预算编制由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组成。基本支出的预算编制按照定额定员的方式编制人员经费,按照学生人数安排公用经费。这种以服务人数和被服务人数的多少安排预算资金的方法,在人员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员经费相差不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公用经费以人员数而不是以下一年度的实际业务需要测算,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与可行性研究,难以应对突发性、偶然性状况,编制预算数通常和实际支出有较大的出入。同时,公用经费在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分配,也没有合理的预算编制流程,没有牵头部门协调组织预算工作,难以搜集、核实各部门的真实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上报汇总之和往往超出单位日常可支配公用经费。这可能导致需要用钱的部门没有资金,捉襟见肘。不需要用钱的部门反而有资金结余,在资金安排上出现马太效应,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使原本应该根据实际业务编制预算的公用经费,在执行中出现更多掣肘。加上预算编制用时较短,往往只有几周的时间,预算任务繁重,在预算管理专业人员短缺,预算管理基础较弱,预算编制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形成符合单位业务需要的预算。

(三)预算执行不及时

中小学校预算项目支出执行进度缓慢,年末突击花钱的情况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首先,中小学校的项目资金管理较为严格,从完成预算批复到预算项目资金下达需要层层审批,常常因为资金无法及时下达,项目无法动工。有的项目已经开始执行,但需要等到资金下达后通过更正支付调整为项目支出,才能达成形式与实际情况一致。这不仅影响项目执行进度,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其次,中小学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采购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对采购的方法、时间、部门没有整体性的规划,影响项目资金的使用。最后,学校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督。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项目责任人不能及時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四)预算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些中小学校并未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预算项目的绩效指标也常常由财务人员自己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与预算执行实际脱节,很难用绩效指标对事实进行客观的评价,导致绩效考核评价报告的参考价值不大。用绩效目标的完成度评价预算结果也就形同虚设,预算结果评价没有公信力,对预算项目也没有约束力。同时,对员工的考核评价多来自个人自评、负责人评价,预算项目执行结果的好坏都与职工的个人评价无关,预算绩效评价与职工个人的考核和奖惩脱钩,切断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预算项目结果的联系,绩效激励失效,那么教职工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工作。缺乏合理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没有设定个人业绩评价的预算项目完成指标,预算绩效管理就会流于形式,没有人认真执行预算,预算绩效管理成为一纸空文。

三、加强中小学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预算管理意识,营造预算管理氛围

当前,中小学校的管理者要摒除对财务管理的刻板印象。财务并不仅仅只是记账、填报表、发工资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的重要性,让预算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一柄利器,助力学校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领导者的思想态度摆正了,才能为预算管理提供可以合理运行的空间。在现实中,学校领导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需要针对预算管理做出多种安排。在预算前期要开预算筹备会议,了解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在预算执行中要开预算反馈会议,随时掌握预算项目的执行进度;在预算完成后要开预算评价会议,做总结报告,反思预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习、推广预算工作中出现的典型经验。同时,预算管理也不能局限于领导层、管理层面,还需在广大教職工层面推广。为此要组织讲座,开展主题宣讲会,让教职工了解预算管理的内涵,认同预算管理的价值,自上而下地形成支持预算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编制预算、建设预算人才队伍

首先成立由学校领导直接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各学科教师代表、财务人员组成的预算编制小组,全面了解、掌握学校在新的预算年度的业务需求。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如何让有限的预算资金满足各部门的需求?可以学习项目库的做法成立项目评分小组,通过对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给学校预计开展的各项业务评分,在保障学校基础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根据评分的高低给予各项业务合理的预算分配。同时,公用经费的预算拨付不是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而是以学校年度业务的实际需要下拨,这可以缓解公用经费预算的燃眉之急。此外,还应该加强预算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相关人才,为现有财务人员提供专项培训,建立起一支预算管理人才队伍,让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

(三)规范预算执行流程,加强预算监督体系建设

对于规范预算流程而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预算执行计划表。何时招投标,何时采购或者何时动工,何时验收,怎样验收都需要有明确的时间点与标准。有了执行计划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为每一个预算项目配置一名主要责任人,为全部预算项目配置一名总负责人,做到责任到人,才能职责清晰。预算项目主要负责人需要盯住预算项目的全过程,合理地细化和分配任务,定期向总负责人汇报执行情况,力求预算项目平稳执行。预算项目总负责人不仅需要协调资源,协调解决预算项目主要负责人提出的问题,还要统筹所有的预算项目,重点关注急切且重要的预算项目,与上级部门主动沟通,加快预算资金的拨付进度,避免因资金不足影响预算执行进度。与此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首先,学校内部应该设立监督小组,对进度执行缓慢的预算项目要及时预警,对预算执行不力的相关人员要追责。其次,还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扩大监督面,曝光违规行为,加强舆论监督,降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四)优化预算绩效目标,完善个人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必须做到合理、全面,结合实际。对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应考虑到成本投入、产出效益。因为中小学校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设定的目标不仅要考虑单位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同时,还应该成立专门的预算绩效考评小组,在形式上尽量采用量化指标,更能直观地体现预算项目的结果,易于比较。对于采取量化指标,还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操作性。此外,还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通过引入外部专家弥补评价短板,提高预算绩效考评的专业性。有了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评价体系,上级部门就可以利用评价结果考核预算项目。对于绩效较差的预算项目应缩减预算规模,对于预算绩效评价不及格的项目应该取缔。同理,也可以利用预算绩效目标评级结果对个人进行评价。相对于个人自评、领导评价,预算绩效的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体现出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和工作业绩,使个人的年度考核更有说服力。反过来讲,将个人业绩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有利于督促相关人员更好地执行预算项目,实现个人成长与项目开展的良性循环,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资金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7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3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