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翔
一、基于学情,发现问题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要求学生能在读懂前文的条件下,依据所给短文和段落开头语进行续写。但在日常教学中,中等程度的学生在面对读后续写题型时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所给短文时,学生能大致读懂前文,但在依据不同所给短文,捕捉不同的重点描写和梳理情节时欠缺支架支撑;第二,在设计续写情节时,学生能大致读懂最后两段开头语,但在如何组织合理的续写情节上欠缺支架引导;第三,在撰写续写结尾时,学生能大致写出结尾,但如何在结尾处紧扣主题从而进一步升华或深化主题上欠缺支架指引。
基于上述学情,在开展读后续写教学中,师生应重点关注如下问题:第一,在阅读时引导学生搭建支架,厘清情节,捕捉描写;第二,在续写前分析段落开头语,组织情节;第三,在续写结尾时升华主题。
二、ARE原则下的高考真题案例
基于此,本文以2020年7月浙江卷高考读后续写真题 Face to Face with a Bear(遇熊脱险)为素材,以ARE(Action-Response-Emotion)原则为师生提供一种思路。本课例设计基于人与自然的主题语境,依托“人熊对峙”的语篇情景,以ARE原则建模为指导,为学生探究读后续写提供一种实操方法,帮助学生读写过程中养成支架搭建、语料积累、基于段落开头语提出问题链、升华主题等解题思维。
以下是语篇的内容分析:语篇“遇熊脱险”记叙了一对夫妻在露营时的一次遇熊脱险经历。语篇为记叙文,以“遇险”经历为核心,遇险的时间线“前-中-后”结构逻辑清晰,一目了然。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两段,主要介绍了作者对“走近营地,拍摄北极熊”的期待与准备。第二部分为第三段至第七段,讲述了作者与熊相遇、对峙、拍照并通过辣椒喷雾将熊短暂驱赶的惊险一幕。第三部分为最后两段结尾段,被惹怒的熊再次归来,这对夫妻将如何应对?结局又将如何?
以语篇中的“人熊对峙”情境为例,具体举例如下:首先,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出的ARE问题链,充分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入情境。具体如下:
在人熊对峙的情境中,学生在阅读前文和依据两段首句构思续写时,可以建构如图1的思维导图:
图1图2在上述思维导图中,如将主人公人和熊替换为角色A和角色B,由此构建出图2的模型。在该模型中,角色A的言行举止会引起角色B的系列反应,反之亦然,如此交替直至故事结尾。不同角色每次的动作或反应也伴随着不同的情感变化。在ARE原则下思维导图设计中,左右两边和中间的设空可引导学生分别关注动作描写和情感描写,即明暗线。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背诵的文本呈现同质化和碎片化的现象,续写文本存在生搬硬套、协同性低的情况。王初明教授在续论中提出,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基于上述思维导图,在阅读时,学生可利用思维导图积累语言,如前文中的动作链和with结构,由此关注原文动作描写和情感描写,总结文本语言风格;随后,在续写时,学生可依据导图中的语料库,在模仿句式结构的同时,精准地选择并使用人或者熊的动词或形容词,这样既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又能准确描述主人公的情感,在续写时与所给短文互动,极大地提高续写文本与原文的协同性。
22 ARE建模及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基于上述ARE问题链,在人熊对峙的情境中,学生在构思续写结尾时,可以围绕“遇险”主题,建构如图3所示的思维导图,继而建构出如图4所示的模型:
图3图4在建构思维导图后,学生同样可以以ARE(Action-Response-Emotion)三个维度串联问题链,在问答与反思的过程中探究主题,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是谁使得事件发生了呢?如何应对这件事呢?这件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处理这件事背后体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什么呢?在本文中,当直升机来临,夫妇成功获救后,这对摄影爱好者回顾这段“遇险”经历时,应如何反思:在人熊对峙的遇险情境中,是人类进入自然世界,闯入了动物们的领地和家园。因此,人类应尊重动物、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毕竟人类才是他们世界的“访客”。具体提问、反思和回答如下:
读后续写题型要求学生先读后写,续写文本应与所给短文在逻辑上合理,在情节上完整合理,在语言风格上保持协同,这些都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续写题型中的语言知识技能,而较少关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基于上述课例中的问题链可见,ARE问题链及其模型构建与运用与学生的思维品质息息相关。具体如表7所示:
ARE思维品质ARE问题链及思维导图深度研读文本逻辑性思维ARE问题链辅助形成写作思路创造性思维ARE问题链与思维导图辅助探究主题批判性思维以“人熊对峙”情境为例,首先,在阅读前文时,学生可以通过表3和图1中的问题链和思维导图,深度研读文本,在思维导图中将原文的人物关系、关键句式及词汇、大致情节走向以可视化的方式厘清,进而为接下来的续写做准备。基于此,学生在深度研读文本时,逻辑性思维得到了提升。随后,在构思续写环节,学生可以用如表4中的问题链辅助,形成写作思路。由表4可知,基于ARE的问题链简要清晰,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在基于ARE问题链自主提问和自主回答的过程中,与文本产生了深度互动,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最后,在续写结尾时,学生可以通过表5和图3中的问题链和思维导图,深入挖掘人熊对峙情境中“遇险”主题所传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升华主题,极大提升其批判性思维。
四、ARE模型在续写中的迁移运用
上文借用了人熊对峙情境中“遇险”类主题,详细论述了什么是ARE、ARE问题链和ARE模型及其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下面,本文借用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读后续写为例,说明上述ARE模型在读后续写其他情景和主题中的迁移运用。
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读后续写讲述了患有脑疾的学生大卫在比赛那天突然决定不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作为特殊教育老师,在得知大卫是因为害怕他人嘲笑的原因后,“我”决定鼓励大卫参赛。在阅读时,学生仍可依据ARE模型,构建如图5中的思维导图,厘清情节和情感。在构思续写时,学生可以运用表8中的ARE问题链,在自主问答中快速构建写作思路。在结尾处,学生可以继续运用表9 和图6中的思维导图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在老师的鼓励下,大卫克服了恐惧,战胜了自我,收获了成长。
五、结语
ARE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在续写中搭建支架,以便學生在阅读时赏析语言,在续写时构思情节,在结尾时升华主题。由此,学生运用ARE能更好地与所给短文深度互动,在续写中创造内容和模仿语言,切实提高续写作文的协同性。
【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思维品质视域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行动研究”(项目编号:2022YQJK550)的阶段式成果;系2022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外研社)重点实验室专项课题“思维品质视域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编号为:NKF2022BF19)阶段性成果;本文中的上述课例于2023年12月27日在中国教师研修、教研网举办的“情境性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建议”论坛上展播】
责任编辑吴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