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璇
洛铜厂区鸟瞰图(汪恒玉/ 摄)
2023年底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洛阳市规划展示馆二层“时代足音”展区,两名洛阳市民指着涧西苏式建筑群沙盘模型边回忆边交谈:“这是一拖(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这是10号街坊,我们原来就住在10号。”
涧西是洛阳市的一个城区,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意义。在涧西区核心地带,“一五”时期建设的洛铜(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洛轴(洛阳轴承厂)、一拖(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矿(洛阳矿山机器厂)等老厂矿一字排开,配套的厂房和居住街坊,组成一片红色的苏式建筑群。
在改革开放后高速的城市建设中,能大面积完整保留工业遗产遗存对城市来说并非易事。洛阳市城乡规划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院长张有才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中国,很难再找到涧西这样包含生产生活区域、规整宏大的‘一五时期工业遗产群落。”
对于如今面临城市转型的洛阳来说,如何让这些承载城市“工業乡愁”的空间被激活,则更需要创新与勇气。
城市是一本书。书是不能断章缺页的,城市亦是如此,不然就失去了连续性、完整性、可读性。
如张有才这样的洛阳“老规划”,对涧西工业遗产都有着特殊感情。
这里凝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代规划师的心血。
“一五”期间,洛阳被列为全国八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全国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有7个落户洛阳。在此背景下,洛阳一期城市总规决定——避开金元故城、东周王城,在文物古迹较少的涧河以西地区建设一座工业新城。
于是便有了涧西工业区气势宏伟的厂前广场、延绵5.6千米的庞大规模建筑群,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来自天南海北的技术骨干、普通工人开启了洛阳工业城市的奋斗史。
21世纪最初10年,如何处理旧有工业区,成了困扰很多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难题。在国企改革和房地产开发热的背景下,大量工业遗产遗存都难逃被推平的命运。
“洛阳这些工业遗产遗存能够保留下来并不容易,这背后不仅有发展与保护的观念博弈,还有历史遗存物之间的价值比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郭宇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这位在涧西工业区居住街坊中长大的年轻规划师解释,洛阳是典型的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地下的夏、商、周、汉魏、隋唐都城遗址,还有地上的金元明清古城,相比之下,这些工业建筑仅有数十年历史,人们很难意识到其历史文化价值。
据洛阳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李国恩回忆,2006年,10号街坊曾因一高层住宅开发项目命悬一线。李国恩闻讯后,联名24位专家向洛阳市委市政府写信,说明涧西工业遗产的重大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信中写道:“城市是一本书。书是不能断章缺页的,城市亦是如此,不然就失去了连续性、完整性、可读性。”
洛阳时任主要领导对这封信极为重视。经过专家论证会讨论,最终,10街坊转危为安。
2013年3月,包括10号街坊、一拖、洛铜的工厂入口区、洛轴厂前毛泽东主席塑像、生活区2号、11号街坊在内的涧西苏式建筑群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此前的2011年5月,涧西工业遗产街区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同时成为历史文化名街的中国最著名十个街区中,它是唯一反映新中国工业遗产的街区。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评价:“这传递了一个信号:我们除了要保护好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要保护一切有价值的现当代遗产,包括工业遗产。”
洛阳对工业遗产遗存的保护实践,为这些工业遗产遗存的价值增加了另一种意义: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虽历经艰难曲折,一座城市仍坚定不移、卓有成效地留下它的“工业乡愁”,这本身便值得铭记。
“如何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城市公共产品,使之赋能城市发展,这是我们现在要回答的问题。”张有才说。
“这么大片地方,如果闲着不用,对城市、对企业都太可惜。”2023年11月29日上午,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简称“中铝洛铜”)董事长、党委书记姚红海手指着前方的老厂区:“因为区域发展和企业改革需要,老厂搬迁,留下了这3.5万平方米厂房和260亩地。”
中铝洛铜的前身是洛阳铜加工厂,为涧西工业区最东侧的大型厂矿,被称为“中国铜加工业的摇篮”。
2023年初,中铝洛铜决定对老厂区进行环境提升,打造中铝洛铜文创园。“厂区里的老树都没有动,主要是翻修道路、布局水电、整理厂房、增加绿化,给招商提供条件。”姚红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这些用于大型铜产品加工的车间建筑尺度大,对小型文创项目并不适用,但却适合一些需要大型场地的项目。
洛阳一家公司便看中了这里14米挑高的厂房,与中铝洛铜合作利用部分厂房打造全民体育中心。2023年4月,全民体育中心正式营业,巨大的老车间变成16片羽毛球场、3片网球场,另有4片室外网球场。《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前去探访时,场地内均有体育俱乐部会员在训练。
2020年6月,由工业遗存改造的洛阳市老城区天心文化产业园举办后备箱集市,市民在集市上驻足欣赏舞蹈表演(天心文化产业园供图)
另一个5500平方米的大型厂房,则因窗户大,通风、采光良好,被改造为花卉博览园。《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改造的厂房增加了取暖加湿设备和保温膜,使厂房变为适宜花卉生长的温室。由于地段好、停车方便,建筑保留了工业风特点,自开业后,花卉博览园吸引了不少市民。
花卉博览园实际上承接的是一處搬迁的花卉市场。“这是一个成本可控的‘腾挪。对工业遗产遗存的利用可以和重新布局城市空间功能的过程结合起来,解决城市的切实需要。”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工业遗产遗存对如今城市发展的价值,就是通过合理的再利用承担新的城市功能,由城市发展的‘负担转变为‘富矿。无论对工业遗产采取保护、改造还是更新,根本上都要解决城市的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张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从大的背景来看,各个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工业遗产的利用方式,应当根据其不同性质和城市发展需要来探索。”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学术委员会会长刘伯英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洛阳当前正处在“二次创业”的关键期,文旅文创产业被洛阳视为实现转型的抓手之一。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洛阳要“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使“文旅文创成支柱”。
“当前,洛阳有不少工业遗存都采取了以文化融入为导向的创意产业园路径。”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中铝洛铜文创园西侧的原一拖(洛阳)建机厂旧址,便被改造为以文化、休闲、创意为主要业态的东方文创园。原有厂房经过硬件改造,成为摄影工作室、电影院和商务酒店。
“这些厂房空间的可利用方式非常多元,比如利用内部超大空间改造为有内庭的酒店、有多个放映厅的影院。”东方文创园董事长闵晓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这类实践不仅集中在涧西区。在瀍河区,于洛阳机床厂和老洛阳军械所旧址上改建的大北门文化产业园,是一处集旧址保护、园林风貌、文化休闲为主题的庭院综合体。这里的厂房利用方式同样多元,例如儿童歌舞剧场、威士忌蒸馏研究所、婚庆饭店、茶文化空间等。
大北门文化产业园总经理金楠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厂区原有的办公楼被改造为多层商务酒店,酒店餐厅为原工厂员工的舞厅,酒店大堂也保留了原有的水磨石地面。”
而在老城区,由国机重工洛阳建筑机械厂改造而成的洛阳天心文化产业园集餐饮、娱乐、文化、艺术、体育等于一体,与明堂天堂景区仅一墙之隔,人气颇旺。
园内保留了厂区红墙灰顶、梧桐挺拔的基本风貌,废旧车间改造成海派咖啡馆、蹦床公园,旧仓库建成钢琴文化艺术馆……在工业怀旧主题餐厅,人们可以“穿越”到上世纪80年代的老洛阳,从窗帘到家具都原汁原味,甚至店内布景的商铺牌匾都刻着老洛阳人熟知的名字。
和天心文化产业园属同一运营方的天心·校场里文化创意产业园更显小而精。这里紧邻因汉服经济而火热的洛邑古城,曾是一处小型工厂,保留着建于1922年的民国时期河南省临时政府所在地,运营方将其打造成民国风情主题的精品民宿,围绕民宿,着重引入餐饮、文创手作、亲子研学、精品汉服等业态。
“经过6年的运营,天心文化产业园已经是洛阳青年消费的热门地带,校场里项目更精致,我们希望它与洛阳发展新文旅的战略目标契合起来。”天心文化产业园营销总监林源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类似洛阳这样拥有大量工业遗产遗存的老工业城市,不少都是三四线城市,普遍存在工业遗存价值未被充分发掘, 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如果洛阳的保护利用实践能够成功,对全国类似城市都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从“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转变以及城市经济的转型,洛阳工业遗产遗存向城市公共产品蜕变的脚步正在加快。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多次深入涧西区调研,提出要处理好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关系,统筹好生产、生活和业态,注重规划引领、保留历史风貌,注重功能完善、提升生活品质,注重精准定位、融入消费业态,高水平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2023年底,《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根据规划的批前公示稿,保护工业遗产将是未来一个阶段内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目前正在推进编制的《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涧西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但是,要让这些工业遗产重焕新生,洛阳仍面临实际困难。不少采访对象都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洛阳的工业遗存很多,但公众认知度不高,很多改造的文创园并不能吸引到外地游客,往往仅限于本地消费。
洛阳是一座三线城市,无论是城市消费能级还是可撬动的政策、资金与人才资源,都无法与一线城市比拟,这意味着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工业遗产活化手段,在洛阳一般难以实现。
但另一方面,类似洛阳这样拥有大量工业遗产遗存的老工业城市,不少都是三四线城市,普遍存在工业遗存价值未被充分发掘,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如果洛阳的保护利用实践能够成功,对全国类似城市都具有借鉴意义。
“现在最实际的问题是资金。”一名采访对象表示,目前河南省各地名城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策性银行贷款、文旅政府专项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省级旅游业发展资金以及部分社会资本等,而社会资本介入名城保护的积极性并不高。
工业遗产遗存改造提升这类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要获得回报则需要极大耐心和韧性。洛阳在2023年初提出提取土地收益的3%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名城保护工作,一些采访对象期待专项资金中能有部分用于工业遗产遗存的保护利用,并争取到省级、央级层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更多局限于单体建筑保护,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历史街区较为少见,更缺乏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
郭宇杰希望在涧西区能建成一座工业遗产博物馆,将洛阳的现代史与新中国的工业史结合起来,向公众述说,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注脚。
“洛阳工业遗产对这座城市巨大的文化引领价值需要挖掘出来,我们要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积极开发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实现‘以用促保、文旅融合。”洛阳市历史文化名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68年前,洛阳市一期城市总规跳出老城建新城的规划思路,不仅推动了涧西工业区的诞生,也因其开创意义被誉为城市规划的“洛阳模式”。如今,人们期待这座城市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上,再创一个“洛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