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市百花小学602 班 陈弈谷
记忆中,烟火气是灶台上的碗与锅发生的碰撞,是掀起锅盖后带着浓香的白烟,更是含在嘴里的香喷喷的饭菜。
小时候每逢过年,外婆都会做许多又香又软的米糕。每次,我都会高兴地又蹦又跳,边吃边笑。吃米糕也好像成为我小时候过年时印象最深、最期盼的一件事了。
当香甜软糯的米糕蒸好后,外婆便会招呼我来“点胭脂”。所谓“点胭脂”,就是用筷子蘸上红水,点在米糕的中心。这样,一块米糕就制作完成了。现在想来,这恐怕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只有点上“红胭脂”,这米糕才算正式完工。
不仅如此,我还得佩服那用词的巧妙——“胭脂”一词,似乎让人将米糕与小姑娘联系到一起了。仔细一想,倒也是真的,一块白净的米糕,又素又雅,只是没有一丝生气,而有了那一个红点,便像一位伶俐的小姑娘,活泼且漂亮,整块糕就像是活了一般,愈发显得玲珑俏皮了。
米糕出锅时,厨房里升腾起湿润、浓厚的雾气,而外婆那瘦弱、佝偻的背影便隐在其中,仿佛在一团祥云里。看呀,外婆可真像一位腾云驾雾的神仙,在厨房里施展法术,把米糕变得又香又软。外婆笑吟吟地看着我,让我来尝尝。我走进厨房,用鼻子细细地闻,有一种略微潮湿、带有糯米的香气。这,就是炊烟的香气,更是人间烟火的香气。尤其是厨房里热腾腾的水汽,如烟,像雾,似尘,迷迷蒙蒙之间,颇有一番诗意在其中。
现在,炊烟的影子早已从城市里隐去了,只在我心里留下一丝牵挂和惆怅。每当看到外婆,我就想到灶台;想到灶台,便想到了袅袅炊烟;想到炊烟,就想到了藏在炊烟里的米糕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