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
最近,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凭借炫目的冰景一度冲上热搜。欣赏着美丽的冰景,不少人不禁产生疑问:“冰雪大世界的冰从何而来?”如果哪个幸运游客发现有些冰块中冻着鱼的话,就不难猜出这些冰块来自横穿哈尔滨中部的松花江采冰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冰块是怎么从松花江来到冰雪大世界的吧。
每年12月,是松花江采冰的黄金月。一般來说,冰层的厚度超过30厘米以上才能进行采冰活动。如果冰块太薄的话,在运输中非常容易破碎,而且不利于冰雪大世界的建造。
采冰第一步,切出开冰线。采冰人先在冰面上拉线测距,用冰锯进行初步切割,把冰面分成一个个长160厘米、宽80厘米的冰田,再用切冰车的圆锯加深采冰人初步切割的痕迹。切冰车只切到冰层约一半的厚度,这样既能让强风吹入冰块缝隙,加快江水的结冰速度,又能为下一步的断冰环节做好准备。如果圆锯切得太深,会导致冰裂,采冰人就有掉进松花江的危险。
采冰人沿着切冰车的切痕,用专门的采冰工具——冰镩子从冰田中分出冰排的过程就叫作断冰。采冰人穿着厚厚的防寒防滑装备,沿着冰线站成一排,唱着“风吹那大雪天呐,采呀嘛采头冰”的号子,哼哧哼哧一用力,冰排的一部分就从冰田中分离出来了。采冰人往往需要从岸的一边走到另一边,才能彻底切断一条长达180米的冰排,而一条冰排可以分出100块左右的冰块。
断冰容易,分冰难,分冰是采冰过程中最危险的环节,一是采冰人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冰冷的松花江,所以采冰人身上都穿着救生衣,系着安全绳;二是如果把握不好分冰的力度和准度,冰块会破损。采冰人下手要稳、准、狠,才能分出一块完美的冰块。分冰时,采冰人一边用冰镩子分开冰块,一边身体往后退,以此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分好冰后,就来到采冰的最后一步——勾冰。冰块浮在水面上看起来十分轻盈,但实际上每块冰块都是重量级的。冰块厚度最少是30厘米,冰的密度是0.92克/立方厘米,1块冰块的质量等于它的体积乘以冰的密度,即160厘米×80厘米×30厘米×0.92克/立方厘米=353 280克,也就是353.28千克。
从松花江采的冰,块块都是晶莹剔透的。生活在北方的朋友都知道,一般生活中见到的冰块通透度都很低。如果你尝试用矿泉水冻成冰块,就会发现纯净的矿泉水冻出的冰块的通透度难以与冰雪大世界中冰块的通透度相比。这是因为矿泉水是静态水,冻结时由四方向中间冻结,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和冰晶,通透度就低。而松花江的水是流动水,冻结时由上而下,这样产生的冰面就十分晶莹透亮。再加上松花江的水质清澈,形成的冰自然就晶莹夺目了。
从松花江到冰雪大世界,冰块可谓经历了重重困难。冰块中除了饱含采冰人的辛苦,还有一些没游过江面结冰速度的鱼。多亏这些被冰封的鱼,才让我们发现,原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来自松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