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
人文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互为支撑、彼此促进的发展形态。2006年10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的《“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指出:“所谓文化经济是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谈及苏杭两市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列。”他同时提出,“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习近年总书记的指示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指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与方向。
一、人文经济: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指引未来中国发展的模式和方向。何谓“中国式”?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进行了高度概括。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表述,深刻阐述了我国在现代化发展中“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内在关系。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是难以用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解释的独特之路。
2013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03岁高龄的罗纳德·科斯出版了《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强调“现有的制度经济学框架无法完整解释中国经济的崛起”,并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制度是体系化的,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中就包括文化精神、风俗习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其实施依赖于成员的自愿而非外界的强迫。”关于这一点,早在2005年8月12日,习近平同志就在《文化是灵魂》一文中形容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站在人类发展的时空角度,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纵向角度看,统一的文化是中国经济延续国家发展的内在基因。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人类文明从起源到现在不过一万年。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湮灭、仍然存续且迸发出强大生命力的文明古国,其经济延续国家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统一的文化”是一个迄今为止最具信服力的解释。在《历史研究》书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中国为“唯一延续至今的社会”。他研究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1个文明社会,中国社会是文明特征保持得最完整的样本,这一切归功于“统一的文化”。
从横向角度看,东亚普遍发展出独特的现代文明。按照已有的研究,20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比例不超过11%,这意味着全球180多个发展中国家进阶发达国家行列难度之大。20世纪中后期,亚洲仅有日本、新加坡和韩国三个国家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三个国家均属于儒家文化圈。著名美国学者杜维明先生曾经指出:“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工业东亚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与现代制度,不属于英美翻版的现代化模式……工业东亚已经发展了一种不那么逆乎潮流,不那么强调个体主义,也不那么强调自我利益的现代文明。”独有的中国文化是嵌入在中国人的生存结构之中,强调“和合文化”与“天人合一”的人文经济无疑影响了中国传统经济模式。随着时代变迁,这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二、人文经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另一方面,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赋予人文经济发展强大动力。人文经济日益成为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足的重要载体。
以人文经济为主题的产业总量不断提升。人文经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按照著名学者任平的观点,人文经济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人文精神主导的经济模式。二是人文内容为主的产业形态。当前人文经济统计范畴仍在探索之中。仅从文化产业看,我国文化产业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为0.66%。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2.18万亿,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0%。20多年时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不断提升。按照我国有关机构核算的美国文化创意产业总量,2018年美国与文化相关的创意产业总量占GDP的比重达20%。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文化创意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经济尚有相当规模的增长空间。
人文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局面逐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列。
从我国区域比较角度看,人文经济发展旺盛之地往往是发展质量、结构和效率更具可持续性的地区。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愈好,其经济发展水平愈高。2022年12月21日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上海、北京、浙江、广东、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稳居全国前列。而上述省市均为我国转型发展的领头羊,也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省市。这种文化与经济互动互促的良性模式,正在不断向周边区域拓展。一方面,高质量、有特色、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品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另一方面,发达省份人们开始追求更多样化品质的文化精神产品,推动了人文经济的发展。
人文经济正成为新技术新业态战略发力点。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紧随美国之后,我国互联网产业也迅速发展,首先是网络新闻和网络广告等领域,随后各种文化产品进入网络。2012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新技术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赖以发展的肥沃土壤。我们以2010年和2020年全国市值前十位的企业作比较。2010年,我国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均为石化煤炭、金融和通信企业,到了2022年以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类公司开始雄踞前列。以腾讯为例,该公司主要立足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社交、广告、游戏和视频为重要发展方向,在为市场提供了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此外,抖音、西瓜视频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精神产品,其母公司字节跳动成为目前我国企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这一切预示着,伴随新科技与文化產业的日益融合渗透,文化产业承载着新技术革命,正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人力资本主导的人文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经过30年发展,2010年前后我国劳动力新增数量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劳动力总量进入增长的平台期。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劳动力数量在迅速减少。然而,教育的大众化推动我国大学生数量连续20年创新高。2000年,我国大学生数量为95万人,至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076万人,22年增长10多倍。“工程师红利”取代“劳动力红利”的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人力资本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经济和产业形态快速升级,以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经济快速爆发。人力资本主导的产业模式最大的特征是“去物质化”,其特点是以知识、技能和想象力等为内容的人力资本成为主要投入资产,这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向高度一致。当前,现代经济组织的价值演进方向是人力资本为主导的创意产品价值升值,而物力资本为代表的有形产品和实物资产价值下降。人文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人力资本为驱动的经济模式帷幕逐步拉开。
三、人文经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两个基本阶段,即: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详细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同时提出了未来五到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按照中央确立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要求,结合时代发展趋势,确立人文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路径,无疑有利于顺应趋势加速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历史进程。
把握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趋势,提升人文经济体系化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现代产业体系的韧性与全面,不仅意味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也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如果说我国制造业产业体系是硬竞争力,那么人文经济产业体系就是软竞争力。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强化,我国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卓然屹立于全球。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精神文化需求开始大幅增加。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逐步增加,人们更加关注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和满足人们高品质精神需求的服务产品,各类产品的文化标识和人文内涵已经成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传统经济模式下的物质取向为主导的产品生产与需求在下降,相反,满足差异化、人群细分的文化精神产品以及具有文化标识的产品需求逐步上升。这就需要深入探究人文经济体系和多样化品类。简单来讲,人文经济体系包括具有注意力经济的广告新闻传播、具有历史文化记忆的各类文创产品、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广播电视影视音乐产品等。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文经济的外延大大拓展,不仅包括工业化时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包括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样化网站、平台等文化产品,各类电子游戏、各类短视频等。此外,人文经济范畴还应该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产品和服务,如各类设计、创意研发、品牌营运、IP运作等。因此,人文经济体系应该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与发展人文经济体系,有助于完善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顺应数字化发展时代趋势,提升人文经济数字化发展水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当前数字经济的主要趋势。“万物皆数”,数字化时代,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业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按照世界银行和欧盟战略学会研究,未来十年,现有的企业数字化改造会达到90%以上。阿里巴巴研究院也得出相同结论,认为“到2030年,企业不能进行数字化改造,将趋于消亡”。“数字化生存”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组织和个人生存生活的一种必须方式。人文经济的数字化也将是一个必然过程。以文化遗产和文化典籍为例,数字化改造是一个活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也是消费品化的过程。通过数字化改造,原有沉淀的人文资产将重估价值。如当前国家推行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过程,既是一个历史与田野的重塑过程,也是一种新型生活产品的提供过程。独有的个性化的乡村文化,经过数字化传播,不仅可以恒久传承,也可以广泛传播,提供市场差异化需求,带动旅游、民宿等新型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可以说,人文经济数字化生产、创造、应用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为未来经济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人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人文经济属于精神文化类经济范畴。按照资产类别划分,人文经济属于轻资产范围,即“一次投入,无限产出”,符合当前高质量发展指向的“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要求。根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达国家中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占比达到70%以上,其中以精神文化类产品比重的上升是一个趋势。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中产阶层人数总量达到4亿。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2.5万美元,中产阶层人数将达到6亿,接近40%。这为以文化精神类产品为主导的人文经济开创了广阔前景。我国要实现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将是重要的努力方向,提高人文经济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是重要战略选择。
顺应全球文化多元融合趋势,推动人文经济走出去战略。2013年起,我国连续多年是全球最大贸易国,其中货物贸易连续十年保持全球第一。2014年起,我国成为服务贸易进出口全球第二大国,仅次于美国。比较而言,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仍然存在隐忧,主要是服务贸易占比较低,贸易顺差与利润增长不相匹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结构也必须相应调整,要顺应全球化文化多元融合趋势,人文经济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一方面,人文经济走出去是改变我国货物贸易一支独大局面的必然选择。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不如我国,但是具有高利润、高附加值特征的服务贸易总量领跑全球。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仅为美国的63%。另一方面,“文化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人文经济相关产业与产品总体处于层次低、品类少、质量差、效益弱的状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例,我国出口贸易中,涉及创意设计、咨询研发、文化艺术服务等内容占比较少,附加值不高,且主要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因此,推動人文经济做强做大,提升走出去的总量与质量,是确立中国话语、中国声音的当务之急。
不断提升国民教育水平,为人文经济发展注入规模宏大的人力资本。一个国家的人文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超过52%,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的80%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是教育理念的差距。实用性教育充满整个教育阶段,导致以分数与升学为目标的“内卷”趋势愈发明显。二是教育功能的差距。教育的功能在于发现世界与改造世界。然而,我国大多数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就业或者说找到世俗意义上的好工作。三是教育内容的差距。知识灌输和知识记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创造力、好奇心与专注力等非知识类品质的培养不占据主流。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人文经济发展处于简单的复制、推广阶段,鲜有创造、发现与开拓。因此,培养一大批具有好奇心、创造力与多元价值观的人力资本是保证我国人文经济走向全球的必选举措。
把握国家战略,推动人文经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国家战略中有13个强国战略和5个中国战略,既有经济发展战略,也有全民素质战略,还有社会治理战略,其中涉及人文经济的不在少数,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文化数字化战略,还有推动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等战略。把握国家战略,无疑对推动人文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一是扎实奠定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令世人信服、全球认可的现代化道路,无疑增强了中国自信。“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参照样本。顺应国家战略,推动人文经济的融合发展,无疑将奠定中国文化以及人文经济走向世界的扎实基础。二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举需要做大做强人文经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中,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上始终保持同步走的战略定位。在解决温饱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创造物质财富是首要任务。站在我国人均GDP跨入中等收入国家门槛这一历史性时刻,促进精神富足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方向。人文经济便是精神富足的助推器。发展人文经济既可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也能解决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还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模式”,增强中国发展中的“软实力”。三是要前瞻性谋划我国人文经济发展战略。人文经济既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准提升的展示,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话语”和“中国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下,中国式现代化要得到世界上大多數国家的认可,发展人文经济,展现全体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勃勃生机的文化内涵,是一条必由之路。因此,提前谋划未来几十年我国人文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发展重点、实现路径、阶段目标等尤为重要。现阶段人文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如何契合,人文经济与数字中国如何融合,人文经济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结合等等课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
(作者系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梁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