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源,1996年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曾获梁实秋文学奖、香港青年文学奖、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及上海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奖项等。
1.写作者
我很害怕写作者姓名后面的那串个人介绍,这是现在我想用的介绍:“包文源,写作者。”或:“包文源,普通人,喜欢将某些符号排列成特定组合形式。”
但可能编辑们都不太喜欢这样简单的介绍,因此我写了一个字数更多一点的版本:“包文源,普通人,喜欢将某些符号排列成特定组合形式,并始终在寻找这类特定的组合形式——它能激发人产生关于自我、情感、存在等谜语的幻觉,而那种幻觉在流动的感受或许是宇宙存在的重要意义。”
但是编辑们可能仍旧不太喜欢这样的介绍,而是把其他的冗余信息添加上去,例如年龄、学校、工作、创作经历等等。
正如同此刻我被迫完成这篇冗余的创作谈,其实后面繁杂的废话都是在对上面那句简单的个人介绍进行不必要的描述与扩充,为此我需要说一个谎。
2.虚构性
我们或许可以将“喜欢将某些符号排列成特定组合形式的晚期智人”作为人或人类的一种定义。人是一种“虚构性的动物”,他用符号构造出的事物存在于个人或群体的想象空间内。人看到的符号是它的姓名,而它的灵魂是一种想象中的信念。人使用它去构造知识推理、建立知识体系,由此创造出文明,同时发明出自身,这一切都是一种虚构。
虚构性导致人区别于动物,身患一种无可医治的病症:他必须依赖于某些观念才能活着,即便维持正常的身体机能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就像作为演化副产品的孔雀尾巴——孔雀消耗大量的能量去保持它的美丽来吸引异性,即便这已经严重妨碍到了它的生存本身。人类的“孔雀尾巴”便是他使用虚构的符号概念,编织的一个极其精致、繁复华丽的概念与意义空间。
古老的猿类使用这个意义空间,制造出庞大无比的航天飞机,一遍又一遍推翻与重建文学史和流派,朝向他们所认为的人权、自由与平等不断前行,用无比复杂的数学公式尝试论证一个远超自身的十一维弦理论……
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是“我”:它或许是人将自己所面对的随机、混沌、纷繁的感官现象,用符号框架整理、编织成的一个具有因果性的完整故事。
人先虚构出“我”这一元故事,作为此后虚构出的所有故事的观众与读者。人先自己生下自己,再生下自己的上帝。
3.悖论
面对浩瀚、无垠、广阔到难以想象的宇宙,人作为其中如此渺小、脆弱、短暂的存在,他选择使用超越于瞬息流逝的自身,具有普遍性、完美性、绝对性的符号概念,去捕捉混沌的、流变的现象界,以此来用自己的有限性去抵达无限性,用兽性去仰望神性,这一行为构成了人天然的悖论与矛盾的本质、处境和命运。这意味着人是注定失败的,从皮浪开始到笛卡尔、到休谟、到加缪,无一不在解释着人本质性的虚构与矛盾,一种最深刻的悲剧。
罗素与怀特海花费十数年撰写了三大卷两干页的《数学原理》,试图为数学体系奠定完美的逻辑基础,后来他亲眼看到了一位叫哥德尔的青年用一篇短短数页的论文《论(数学原理)及相关体系中的形式上不可判定命题》论证了一件事:“无矛盾”和“完备”是不能同时满足的。(任何一个形式系统,只要包括了简单的初等数论描述,而且是自洽的,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统内所允许的方法既不能证明真也不能证伪的命题。)即便人类的知识在无限的时间中不断完善,似乎也难以排除一些基本悖论,例如前提的无限溯源,例如超越于我们自身的可能(像笛卡尔怀疑数学知识可能是邪神植入我们脑中的笑话),例如对生物感官的依赖(像普特南构想的缸中之脑)……
人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失败,这将他陷入一种最危险又最幸福的境地,这是一种很滑稽、很荒诞、很悲剧的失败,但也是最浪漫、最绚丽、最勇敢的美学。
4.情感与美
当我们看到一个作品时,你看到的并非一个真实的人,而是在感受身处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随着生理学、解剖学与光学的进步对人的理解;你并不是在看星空、向日葵、睡莲、格尔尼卡的战争、清末大家族、各种颠沛流离的事件本身,并不是在看对事实的陈述……你是在看作者看待这些事实的独特视角和他面对事物的感受、情绪与判断,你是看他是如何创造自身及其所理解的宇宙的,你是在看卡夫卡、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是如何编织“我”这一谎言的。
有些人会被他的表达击中,因为你们共享了同樣的情感与信念。在那个时刻,你们在某种程度上身处于同一个意义空间之内,我们看到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看到矛盾与悖论、悲剧与勇气、失败与浪漫、有限与无限、兽与神……看到人的处境,看到“我”的幻觉。
人类发明了虚构本身,人类的绝望又得靠虚构来对抗。这场开始于古老宗教祭祀的活动至今尚未结束,不断改头换面的萨满们一直在从事为人类创造集体概念符号的工作.直到历史终结。我们所编织的无数个“我”,以及无数个“我”所组成的一个极其精致、繁复华丽的概念与意义空间,具有无穷的欺骗性,也具有无穷的审美性,即便这一切是从未存在的虚构,这永恒的幻觉正如在赫拉克利特的河流中燃烧的火焰:某种脆弱、瞬间、有限性在烧,燃出超越性、神性、无限性。
这便是关于我的谎言之一。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