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张帅
本刊讯:据新华社消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和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第四届、五届会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张克辉同志,因病于2024 年1 月11 日15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张克辉同志,原名张有义,台湾彰化人,1928 年2月出生。早年就读于台湾彰化高级商业学校、台湾师范学院。1948 年至1949 年在厦门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任解放军闽粤赣纵队八支四团十四独立连连长、副政治指导员。1949 年至1952 年间任福建省安溪县人民公安队政治指导员、公安局股长,中共福建省委土改工作队组长,参加过中共福建省委干校、党校学习培训。1952 年至1969 年任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干事、组长。1969 年至1973 年下放福建省宁化县劳动,后任县革委会宣传组副组长。1973 年至1978 年任福建省革委会外事组翻译。1978 年至1982 年任福建省政协副秘书长,省侨务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台盟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台联副会长。1982 年至1991 年先后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省对台工作办公室主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1991 年至1997 年任全国台联会长,台盟中央副主席。1997 年后,历任台盟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台联名誉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名誉会长。曾兼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会长、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等职务。
张克辉
张克辉同志是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月17日,张克辉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习近平、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前往八宝山送别。这是习近平与张克辉亲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张克辉同志一生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出生于日据时期的台湾,侵略者的压迫和欺辱,激发了他捍卫祖国尊严的意识。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后,他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参加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二·二八”游行。他在祖国大陆爱国民主运动的感召下,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的前途与光明不懈奋斗的信念,怀着对祖国大陆的向往,于1948 年秋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在厦门大学求学期间,他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并于1948 年11 月加入厦门大学中共地下组织。1949 年4 月,他接受中共组织安排,毅然放弃学业,前往闽南山区参加配合解放军南下的武装暴动,后又参加剿匪斗争。在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更加坚定了他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人生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他满腔热忱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先后担任统一战线领域多个领导职务,充分发挥在台胞中的影响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促进两岸交流交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不遗余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张克辉同志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杰出领导人。他多年担任台盟中央主要领导职务,带领全体盟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爱国爱乡光荣传统,夯实组织发展基础,悉心培养后备力量,有效发挥台盟优势作用。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就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等提出意见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他带头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广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旗帜鲜明反对“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台独”分裂言论,与“台独”分裂势力坚决斗争。他发挥台盟亲情乡情优势,广泛联络岛内外各界人士,宣传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搭建两岸经贸往来桥梁,推动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助力两岸经济社会发展。2005 年他主动提出不再担任台盟中央领导职务的请求,以身作则推进台盟中央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离开领导工作岗位后,他仍然十分关心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关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深受全体台盟盟员和广大台胞的尊敬和爱戴。
张克辉同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热爱人民政协事业,在担任全国政协领导职务期间,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献策,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他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注重发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岛内台胞交流交往,增进与海外华侨华人的沟通联络,不断巩固扩大反“独”促统力量。他长期担任全国台联会长,积极开展同海外和岛内台胞的联谊工作,了解反映台胞心声,推动落实惠台政策,关心支持台商在大陆创业发展,积极维护台胞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广泛团结台胞、增进两岸同胞交流交往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作为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积极推进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注重发挥民间信仰在两岸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弘扬中华文化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不断深化两岸同胞情感融合。
2002年2月8日,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这是江泽民同志和张克辉同志握手。
张克辉同志是著名作家。他一生爱好文学,秉持家国情怀,关注台胞群体,笔耕不辍,先后出版散文集《故乡的云雀岗》、《深情的海峡》等。在与“文化台独”的斗争中,他创作了《台湾往事》、《寻找》、《湄洲岛奇缘》、《走不尽的台湾路》等多部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台湾社会题材的文学剧本。其中,根据《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被评为2007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等奖。他创作历史题材文学剧本《啊!谢雪红》,展现了台盟首任主席谢雪红为反抗外来侵略、实现祖国统一顽强奋斗的一生,反映了台盟的建盟初心,有力驳斥了“台独”谬论。
张克辉同志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作风民主、顾全大局,胸怀坦荡、实事求是,严于律已、平易近人。他将个人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为多党合作事业鞠躬尽瘁,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不懈奋斗。他高尚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2014年1月22日,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这是习近平同志与张克辉同志握手。来源:新华社
据中新社,2001 年06 月22 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在举行的台盟纪念中共建党八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台盟应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台湾各族、各界、各阶层的民众,密切两岸人民关系,反对“台独”,反对分裂,为现代化建设营造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早日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创造条件。
在座谈会的发言中,张克辉回顾说,台盟是在反对美蒋反动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选择接受中共领导的革命道路的。台盟自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成立起就加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与中共并肩战斗。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台盟作为中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大政方针的协商,对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工作进行民主监督。进入新时期,台盟作为参政党积极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张克辉表示,新世纪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提出了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台盟将一如既往地拥护和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紧紧围绕现代化的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出力,团结台湾民众,为早日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创造条件。
据 中 新 社2004 年12 月31 日报道,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反分裂国家法针对“台独”势力而非广大台湾同胞。他指出,这是祖国大陆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意志。台盟中央表示坚决拥护。张克辉说,多年来,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展现了极大的诚意和善意。但令人愤慨的是,自李登辉主政,尤其是陈水扁上台以来,岛内“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升级。“两国论”、“一边一国”等谬论相继出笼,“去中国化”、“渐进式台独”步伐明显加快,所谓“台湾正名”等“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
张克辉说,值此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重大历史关头,祖国大陆正式启动制订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律程序,察民心,顺民意,功在当代,利泽千秋。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的一贯立场,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分裂国家,解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他说,希望台湾当权者认清形势,顺应历史潮流,尊重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以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摒弃一切“台独”主张,停止一切“台独”活动。这是确保台湾安全、维护台湾地区和平与稳定、争取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唯一现实、有效的途径。
张克辉说,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根、同宗,血脉相连,骨肉相亲。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任务,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和谐发展,是海峡两岸同胞的热切期盼。和平统一只要有一线希望,祖国大陆也要尽最大努力争取而绝不放弃。同时,我们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张克辉最后说,反分裂国家法不是针对广大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极少数搞“台独”、企图分裂国家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我们坚信,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广大台湾父老乡亲,一定能够理解和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全力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所作的努力,与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行,共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活动,共同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国,共同促进国家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4年,根据时任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创作的剧本《台湾母亲的背影》改编而成的电影《台湾往事》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女演员”奖等奖项。这是大陆第一部反映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生活境遇的影视作品,其中有张克辉的亲身经历,也融入了很多台胞的故事。影片呈现一个台湾家庭的动人传奇,反映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骨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和现实。这部优秀的作品是台盟在推动两岸同胞的相知相融、汇聚两岸同胞共促统一方面所做工作的缩影。
世纪之交,“两国论”等论断在岛内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面对日益复杂的两岸及国际形势,台盟中央发表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言论。2000年10月,时任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警惕台湾有人利用语言文化分裂祖国》的文章,率先提出警惕“文化台独”。
根据张克辉创作剧本改编的电影《台湾往事》和《云水谣》,就是海峡两岸历史沧桑的珍贵缩影。2005年,张克辉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被改编成电影《云水谣》,讲的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分离。电影中“云林西螺”的取景地便是南靖的云水谣。云水谣原名长教,是闽南人与客家人的交融之地,位于南靖县境内。之后,长教因《云水谣》而名声大振,改名为“云水谣古镇”,村中悠长古道亦名为“云水谣古栈道”。《云水谣》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40年代,青年陈秋水为躲避迫害告别恋人王碧云从台湾辗转到大陆,先后成为抗美援朝军医和援藏医生,在几度寻找碧云无果的绝望中与追随自己多年的护士王金娣结婚。在海峡的另一边,几十年来王碧云也一直在寻找陈秋水,终身未嫁、两鬓斑白的她等来的却是陈秋水在西藏雪山殉难的消息……电影通过讲述男女主人公爱而不得的遗憾,引出了祖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历史遗憾。
不仅仅是浓郁的故土情缘,张克辉还有着深厚的两岸情,他在一本《两岸情》的书中写道:
我来自台湾海峡的东岸,台湾有我童年梦幻、青年的憧憬,有亲人的盼望。
我来到台湾海峡的西岸,大陆有我所追求的理想、热爱的事业,有同甘共苦的人民。
我爱台湾,我爱大陆,我更爱走向统一、富强的祖国——中国。
本刊又讯:1 月13 日上午,《祖国》杂志社编委会执行主任、李德生同志之子李和平,李德生同志原秘书张文炯,《祖国》杂志社社长龚泓铭,中祖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倪俊党一行前往张克辉同志家中吊唁,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李和平(中)、张文炯(左二)、龚泓铭(左一)、倪俊党(右一)与张克辉同志亲属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