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研究

2024-03-30 15:10陈保林
关键词:施工人员建筑材料

陈保林

山东正元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基础工程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最终质量。为了保证建筑承重能力以及防渗水能力符合建筑标准。在开展基础项目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科学作业,对施工环节做好把控,确保施工质量满足施工要求[1]。另外,在实际作业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熟悉现场作业环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施工图纸,在图纸中对施工要点进行准确标注,为施工人员科学作业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切实提升建筑空间使用安全稳定性。

1 地基基础工程概述

地基工程是建筑施工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后续施工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当前地基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天然型和人工型。天然型地基对环境要求较高,一般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施工作业,而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则应通过人工、机械操作形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人工型地基处理形式能够减少岩层中的含水量,避免由于含水过多导致的土层松软,进而影响地基质量。当前随着建筑工艺的创新以及建筑工程技术的完备,机械化在地基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够松软的土层更加凝实。人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改进地基结构,增加地基承载量。提高负重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势地貌呈现多样化。丘陵、平原以及高原地势分布在我国的不同方位。在施工中,需要依据当地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技术,保障后续施工稳定性。在地基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程中能力置于建筑首位。如果地基条件不能满足施工条件,那么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同时地基遭受物理损害几率较大,地基结构遭到破坏会影响建筑整体使用质量。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对施工条件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总体评估,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掌握当地常见地质灾害,作出防范预案,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总之,地基基础工程作为房屋建设的基础,能够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 地基基础工程主要施工技术

2.1 点位布置控制技术

地基建设前,需要依据建筑项目要求,确定地基点位。在点位布置过程中,首先应对当地地质条件进行实地勘测,测量相关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地基点位区域。如果在地基建设中,周边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或者原有地基出现变形和为宜情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点位确定。利用监测设备对施工情况进行掌握,对由于地基变形产生的位置偏差进行记录,随后进行调整。其次,在检测过程中,应提高对特殊点位的关注,常见情况有地基土质挖掘深度以及基坑边坡变形情况等,这些情况出现后,需要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分析结果,进而判断边坡支护方案。这样就能在地基与实际设计标准不符时,进行及时补救[3]。最后,通过应用回填以及支挡技术,有效解决基坑支护问题。施工人员对基础工作环节要做好实时监控,定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调整施工参数。另外,室外作业要考虑到天气因素带来的影响,时刻关注天气以及气候变化,做好防范措施。对于基坑排水要重点关注,通过排水管道的铺设,减少由于强降雨天地气对地基造成的破坏问题,保障整体工程施工安全性。

2.2 砂桩灌注技术

在开展砂桩灌注施工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关注到施工细节,严格按照施工程序作业。一般来讲,在砂桩挤密施工环节,需要有效结合振动沉管,设计孔洞。在管内填充砂料,填充完毕后,做好密封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挤密工作中,要控制好刚度。与此同时,为了增加地基的负荷量,减少地基沉降问题,需要与土壤相结合,使地基结构更加稳定。除此之外,砂桩灌注技术常用于粘性土壤中,这类土壤塑性不强[4]。因此,在砂料混合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科学配比,进而增强地基稳固性,提高建筑结构质量。

2.3 地基换填施工技术

地基换填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准备好适宜的材料,当前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是天然级砂石,使用前,应进行材料筛选,保证材料质量满足施工标准。在砂石回填后,要立即进行压实处理,将砂石粒碾压成细小颗粒,碾压技术后,检查碾压结果。由于砂石材料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碎石,此时要对碎石量进行检测,一般以50%以下为宜。砂石混合物中不允许出现其他材料。另外对于砂石含泥量也有要求,一般不超过5%。其次,相关人员要仔细勘察换填情况,确认其是否满足施工使用要求。在现场施工中,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勘察和检验,结合施工标准进行科学作业,在施工现场要防止醒目的提示标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铺设过程中,往往采用网格铺设法,对于施工区域按照一定尺寸划分网格,进行铺设[5]。在铺设过程中,由于土层情况不同,需要按需铺设,每一层的铺设均需要做好把关。地基施工要保证干净、整洁,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地基表面的杂物以及杂草进行处理,对于凹凸不平的土壤,进行平整处理。当地基平整后,可以进行边坡支护。对于土层情况进行掌握,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第二,进行分层铺设,如果土层较为松软,那么需要增加铺设厚度,确保地基区域内土壤保持平整,避免出现土层不均匀等情况。第三需要夯实砂石,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处理,施工人员要依据施工场地土壤干燥程度,确定洒水量。洒水技术后,对土地进行检测,然后进行压实处理,提高土壤稳定性。在压实过程中,需要依据施工标准进行找平。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对砂石情况进行检测,确保符合地基建设要求。最后,对于地基基础,要做好地基养护处理,提高地基基础稳定性[6]。

2.4 新填充技术

当前新兴充填技术主要是指粉煤充填法和灰土压实法。运用粉煤填充能够减小地基密度,使其内部更加坚实,另外这种方法具有透气性能,运用该技术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增强土壤的凝结状态,并且降低施工成本。与此同时,粉煤灰填充技术在土地复垦中应用频率较高,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土壤松软程度不同,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粉煤灰和泥浆的配比。推广前,可以划分出一块试验田,进行简易实验,数据符合施工标准后,才可以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另一种常用填充技术是石灰石挤密法,这种方法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应用在黄土地基中,由于黄土土层较为松软,稳定性不强。因此,在技术使用前,首先应对土壤进行压实处理,巩固地基,随后,运用机械设备将粉尘输送到孔内。为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钻头必须要多次进行捶打,有效连接地基和石灰土,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减少地基发生形变的可能性[7]。

3 提升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核心策略

3.1 积极落实勘察工作

在施工前,设计人员会进行图纸绘制,在图纸中将施工要点进行标的。施工人员不仅要依靠施工图纸作业,同时还需要进行实地勘测。我国同一地区地势地貌也有可能存在差异,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前,设计人员与施工项目负责人应到建筑场地进行实地勘测,运用机械设备以及精密的仪器,对土壤条件以及地下水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到的结果落实到纸上,写出勘察报告,依据勘察到的实际情况,设计师及时调整设计图纸,使其与施工要求相符。另外,勘测报告编写完成后,需要上交到上一层级,对勘测报告进行审核,为了保证深刻报告准确无误,领导层应派遣专人对报告进行验证。验证完毕后进行审批。施工团队依据勘察报告进行施工,能够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频率。

3.2 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化施工必然趋势。通过运用信息化设备和平台,对建筑施工进行模拟操作,能够为建筑施工管控提供保障和支持。一方面,首先要掌握施工场地现场情况,结合施工条件,选择适当的现代化技术。运用精密仪器等对现场进行勘测,得出相关数据。依据相关数据设计施工方案,提高设计科学有效性。另一方面,运用智能模型的建立,对建筑工程进行试验和模拟操作,结合施工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将修改内容在模型中进行运用,这种模拟实验的运用能够减少经济损耗,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能够发现潜藏问题,进而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使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均能够得到解决,提高施工效率。

3.3 检测技术的科学运用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提高对检测技术应用的重视。在进行地基建设前,首先需要检测地基点位。通过检测工具的运用,确定施工范围。在结构变化较大的区域,如基坑支护点位要设置监测点,保证检测点位的科学、合理性。其次,在开挖基坑时,要计算好深度与横截面的比例。设计前,需要掌握好基坑变形情况,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基坑支护位置的调整,进而优化相关数据和参数。在支护作业期间,需要对气候、水文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做好记录,将其作为检测点设置的理论依据。后续排水工作要做到位,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调查,开挖排水沟,对排水风险进行防范,进而彻底解决这类问题。

3.4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受到建筑施工工人的影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关乎到地基施工效率和质量。因此,针对当前技术类问题,相关施工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定期培训,提高自身水平。施工单位也要提高对员工培训的重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技术培训,在培训中掌握专业技能。另外,为了检验施工人员的培训成果,可以通过实践考核形式,检测施工人员学习效果,合格者准予上岗,这种考核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员工施工水平,丰富其施工经验。除此之外,就目前而言,一些施工单位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这是由于建筑行业大多在室外作业,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加之薪资水平与员工心理预期不符,无法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针对此,施工单位应加强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与专业学校进行合作,定期引进专业应届毕业生,从源头上提高团队建设。最后,对于建筑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需要制定一定奖惩制度,将奖励和惩罚明细罗列出来,在员工内容进行传阅,提高员工对公司制度的认识,并落实在实处。这种的工作手段也能够激发项目施工人员工作热情、提升其工作责任感。

3.5 加大施工现场管理

为了保障项目施工质量,在项目开工前,有关人员需要进一步检查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减少施工期间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项目管理人员需要结合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核查,确定施工方案满足施工要求。第二,在材料采购方面。第三,由于材料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建筑项目规模较大,需要材料数量较多,在采购时,为了减少假冒伪类产品的使用,采购员需要与项目专项负责人共同进行材料采购,选择资质齐全的大型建材市场。在材料筛选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相关证书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材料入场时,需要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方能入场。材料入场后涉及到材料的存放,由于材料性质不同,因此,要根据材料特性存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减少材料腐烂、磨损等情况的出现。对于材料的存放和取用,需要做好记录,便于后期查验,提高材料安全存放安全性。第四,对于大型设备的使用,由于施工中使用的大型数据大多都具有危险性。因此,每一次使用前,均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测和调试,保证员工的安全性;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在专业人员的指挥下,掌握机械设备使用技能,提高熟练度。第五,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应为员工配备安全设施,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在员工施工过程中,项目监理需要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对于不合格工序及时叫停,进而保证建筑项目顺利开展。第六,良好的建筑项目施工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系,在建筑施工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建筑一线,掌握建筑实况,结合施工人员施工情况,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并且制定相应策略。分工明确,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旦出现安全问题,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督促其限期改正。最后,对于安全事故赔偿问题,需要项目单位在施工前,委托专业律师制定施工合同,在合同签署前,为员工进行合同内容的宣讲,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到合同内容,便于后期出现安全事故时,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结束语

总之,为了保证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负责人应提高对安全施工的重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全面管理。另外,施工方需要结合施工环境和现场施工条件,运用多元化管理策略,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防范;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积极落实勘察工作,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勘测,判断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一旦出现不足,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实现监测管理现代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科学的培训和考核模式,提高员工积极性。最后,加大项目安全施工管理,通过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减少施工项目的安全隐患,进而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人员建筑材料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材料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