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HE Xin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北京 100074)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各行各业及社会都在飞速进步,这深远地影响了产业构造和经济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数字化已经深入到制造行业中,并创造出全新的生产手段、商业形式和产业类型。因此,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当前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力量、经济力量的主力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国有企业开展基于量化考核的数字化转型评估,提升数字化转型评估的可操作性与连续性,以此深化“以评促用,以用促建”,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分解落地,推进新技术、新理念加快转变为实际生产力,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
近年来,关于数字化转型量化评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评估维度和评估方法的研究上也各有不同。陈畴镛等的数字化转型评估对象是制造型企业。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然后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模型,包括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三个方面。最后根据构建的模型,设置了不同计算权重的数字化转型评估指标,用于评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2]。邬爱其等从战略管控、组织流程、智能运营、商业创新和基础保障五个角度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评估。该评估方法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未来性三个显著特点[3]。师丽娟等利用数字化转型评估模型对多家工业企业进行评估。评估方法从基础设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生产管控三个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估,包括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工业软件普及率等评估指标。通过实施该评估方法,发现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薄弱环节[4]。陆洋等通过对数字化转型评估方法研究的文献脉络和最新进展的归纳和分析,总结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的三种方法:业务融合视角评估法、技术驱动评估法和基于能力成熟度评估法。同时提出了三种行业数字化水平评估方法:指标法、核算法和典型化事实法[5]。
上述数字化转型量化评估的方法和角度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特性:在创建评估框架时遵从系统、易用、灵活、可比的构建原则。这些评估架构基本上能够对各个阶段的数字化转型进展做出有效评估。评估架构的细化是通过利用多个层次的最小单位元素并将其组合成多级的评分标准来实现。与此同时,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由于各行各业的企业在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注焦点不同,这导致了企业在设计和实施评估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各自行业的特点与重点。本研究旨在进一步细化数字化转型评估方式,从量化考核的实操层面对数字化转型评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为同类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量化评估提供参考。
以某大型制造业国有企业为例,以系统性、规范性、可比性、灵活性为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业务融合视角的评估方法,将数字化场景/模式进行分解,按一定维度进行归类,形成评估内容框架。采用指标法,设计数字化场景/模式的具体评估指标和权重,用以评估各数字化场景/模式在各单位覆盖应用的水平和程度。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得出数字化转型评估得分,用于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的横向对比、量化分析、综合考核。
数字化转型量化考核评估涵盖4 个方面:数字化能力水平评估、数字化能力水平提升进步评估、数字化年度任务评估、加减分评估。
数字化能力水平评估是各单位数字化能力水平的量化,侧重对各单位达到的数字化能力水平以及场景/模式应用覆盖度的整体水平评估。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设计数字化能力水平评估维度与评估指标项。评估包括5 个维度:顶层规划和组织机制保障、智慧企业、数字化系统工程、数字化支撑体系、数字产业。评估指标包括4 个层面:一级指标项、二级指标项、三级指标项、数据采集项。评估维度与评估指标相对固定,见表1 和表2。
数字化能力水平提升进步评估是对各单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持续创新、深化和提升的肯定和鼓励。这一评估旨在激励各单位不断追求更高的数字化能力水平,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数字化能力水平提升进步评估中,关注的是各单位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数字化能力水平是否有所提升,并给予一定的量化考核得分。
数字化年度任务评估是对各单位年度数字化转型任务完成情况的量化评估,它侧重于对各单位完成年度重点任务情况的评估。这一评估旨在确保年度数字化转型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各单位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评估中关注的是各单位是否按照年度计划和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年度重点任务。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评估指标随着年度任务的调整而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评估指标和权重,以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各单位的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加减分评估项包括:对提出数字化新落地场景并实现落地应用、先行试点示范、关键技术率先突破等事项予以加分;对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实施落后于整体进度、未完成“规定动作”、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等方面予以扣分。
数字化能力水平评估得分满分100 分,其中:顶层规划和组织机制保障15 分,智慧企业25 分,数字化系统工程30 分,数字化支撑体系20 分,数字产业10 分。各数据采集项按类型、重要度对分值进行区分,重点数据采集项分值为0 至3 分,其他数据采集项分值为0 至1 分。所得分数按照权重折算计入得分。
数字化能力水平提升进步得分满分10 分。能力水平评估得分较上一年度有提升的,计算两个年度能力水平评估得分的分值差,按照该项分数单位间的排名折算计入得分。
数字化年度任务评估得分满分50 分。重点任务分值为0 至3 分,其他任务分值为0 至2 分,直接计入得分。
加分项每项加1 至2 分,减分项每项减1 至3 分。
数字化转型综合量化考核评估总分按照如下方法计算:
数字化转型综合量化考核评估中,采取被评单位自评和专家现场评估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旨在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充分尊重各单位的自我评估。
首先,各单位对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各单位不仅需要评估自身的数字化能力水平,还需要准备相关证明材料,以备现场评估时重点问询和检查,确保了评估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在现场评估前,由上级考核主管部门划定年度现场评估单位范围,并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评估。在现场评估过程中,主要依据各单位的自评表和重点备查内容进行评估。通过深入了解各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对自评结果进行评分调整,确保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准确。与此同时,专家组还需结合各单位的能力水平评估项自评分,对评估分进行加减分调整。这一步骤旨在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确保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各单位的数字化能力水平。最后,结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形成数字化转型综合量化考核评估结果。
通过这种工作方式,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各单位的数字化能力水平,为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这种工作方式也有助于激发各单位的自我提升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单位数字化转型综合量化考核得分作为各单位数字化转型年度工作考核结果计算依据。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各单位的数字化转型成果,通过制定数字化转型年度工作考核规则,对各单位进行分类和权重划分,有助于我们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单位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例如:对于规模较大的单位,将更侧重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对于规模较小的单位,将更关注其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和创新。根据各单位的分类结果,为其划分相应的权重。权重的大小将根据各单位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等因素确定。例如,对于与研发制造密切相关的单位,将给予更高的权重;而对于服务保障类单位,权重可以适当降低。
结合各单位的考核分计算结果和权重,能够得出最终的考核结果得分。最后,我们对各单位进行分类评比,按照总分从高到低对评估对象进行排名,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各单位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还能为后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
对各单位自身数字化转型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是评估其数字化转型成果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各单位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推进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
计算单位涉及的评估指标项数:统计各单位涉及的数字化转型评估指标项数,这包括各项指标的覆盖范围、涉及的领域等。通过这一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各单位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全面性和深度。
计算涉及的评估项总分:对各单位涉及的评估项进行总分计算。这包括各项指标的得分、权重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总分的高低反映了各单位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整体表现。
计算实际得分以及得分占比:根据各单位的实际得分和总分,计算了其得分占比。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各单位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相对位置和贡献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各单位在其涉及的数字化转型领域工作的推进情况。我们以统一标尺进行横向、纵向比对,即:将各单位的得分、占比与同行业其他单位进行比较,以及与自身历史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横向比对,我们可以发现各单位之间的差距和优势,为各单位树立标杆,找出自身与先进单位的差距。通过纵向比对,我们可以观察到各单位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进步和成长,为进一步的提升提供依据。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推进各单位之间立标杆、找差距,促进整体快速提升。
针对智慧企业、数字化系统工程,对场景/模式覆盖率、用户满意度及改进意见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和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各项场景/模式的整体成熟度情况以及年度改进提升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统计各项场景/模式的覆盖率。通过分析各项场景/模式已覆盖的单位数量以及应用程度,我们可以了解数字化转型在各单位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深度。
调查用户满意度。通过收集用户对数字化系统的评价和反馈,了解用户对数字化转型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这有助于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改进提供方向。
收集改进意见。这些意见来自于用户、专家和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对于完善数字化系统工程、提高整体成熟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统计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各项场景/模式的整体成熟度情况以及年度改进提升情况。对于尚未启动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我们需要抓紧实施,推动其尽快落地。对于已经开展试点应用的场景/模式,我们需要推进其全面覆盖应用,扩大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力。
综合各专家意见评定单项最佳实践,这些实践要能够充分体现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和效果。以最佳实践为示范带动全面推广应用,提升各单位的应用覆盖率,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的整体效应。通过对数字化转型单项最佳实践的大力宣传、推广、交流、支持,促进各单位相互学习和进步,帮助解决各单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能力。
本研究以某大型制造业国有企业为背景,从数字化转型评估具体实操的角度,提出构建基于量化考核的数字化转型评估体系各方面要素,通过科学的评估,及时发现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优化数字化转型策略,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量化考核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